收藏 分销(赏)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0950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2WORLD ENVIRONMENT2023年第3期 总第202期封面故事COVER STORY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Deeply practice Xijinpings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featuring harmony between humanity and nature 文/张惠远 孟晓杰 王志勇 管梦鸾 周美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原则,是新发展阶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指引。如何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的进展与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指引,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策略,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一)多层次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迈出坚实步伐。十年以来,我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到大众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开展了全方位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行动。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美丽中国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任务,推动社会各界广泛践行“绿水美妙的旋律 张晓燕/摄43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3、,推动人民大众养成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习惯。通过多层次的贯彻落实,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全过程制度设计掀开生态环境现代治理新篇章。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此为纲领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从法律、制度、规范、组织等方面全面发力,掀开了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治理的生态环境治理新篇章。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河湖长制、碳排放权交易、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补偿等一系列创新手段形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三)多形态奋战推

4、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三五”时期以来,以攻坚战的形式推进污染防治,以持久战的定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一是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年均值由2015年的46微克/米3降至2021年的30微克/米3,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二是水环境质量超过预期,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达84.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三是农村污染治理成为重头戏,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1%左右,村容村貌换新颜。总体来讲,过去十年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最快的一个阶段,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5、。(四)绿色观念引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一是绿色产业观引领我国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2021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4%,比2014年提高5.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50.8%。二是绿色制造观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形成规模。“十三五”期间,我国实现了“千家绿色工厂、百家绿色园区、万种绿色产品”目标,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三是绿色农业观指引农业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五年保持负增长,农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广泛开展,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58%。通过观念与行动并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加快

6、形成。(五)多角色助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日益彰显。作为参与者,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先后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逐步展现示范效应。作为贡献者,中国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连续30多年保持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双增长”。美国航天局卫星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对全球2000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的贡献居全球首位。作为引领者,中国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与60多个国家、国际及地区组织签署约150项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通过多种角色的参与贡献,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正

7、在显著提升。二、新发展阶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形势党的二十大围绕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目标,为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丰富的机遇。(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新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是新发展阶段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发展规律的有力回应,是立足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的新的方向指引。(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为美丽中国建设设定了更高标准。习近

8、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这一论断表明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底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用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代替以劳动要素投入为主的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又进一步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新发展阶段美丽中国建设设定了更高标准。(三)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44WORLD ENVIRONMENT2023年第3期

9、总第202期封面故事COVER STORY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虽然得到显著提升,但全国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水生态失衡问题较为严重,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问题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环境激素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管控能力不足,整体环境仍未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要求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将满足人民对蓝天、青山、碧水等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作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

10、四)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成为反哺美丽中国建设的机遇。随着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与风险与日俱增,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扩展、环境污染加剧等给全人类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着眼于全球性危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在应对气候环境领域的挑战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力度”“深入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构筑尊重自然的生态系统”等主张。以此为指引,中国正致力于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作出自主贡献,这既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又为通过参与清洁美丽地球建设反哺美丽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三、深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

11、的行动建议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一)持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方面要深刻领悟生态优先、自然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内涵,推进理论研究、阐释和学术化表达;另一方面要以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为抓手,系统提炼与推广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型经验与鲜活案例,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的实践路径,做好大众化宣传。同时,要积极借助国际、国内平台,向世界讲好美丽中国故事,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

12、丽地球建设贡献中国智慧,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走向世界。(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是党的二十大在新时期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是着力构建一体推进的制度体系,推动各领域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市场机制等方面的耦合,形成激励约束合力。二是加快构建一体推进的任务体系,针对各领域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时序特征,部署有主有副、各有侧重、分时主导的任务体系。三是着力打造一体推进的行动模式,以试点示范先行探索不同领域、区域、行业等协同推进的典型模式,进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

13、经验。从制度引领到落地实施,全方位一体化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三)加快提升现代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保障,一是通过构建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等,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推动形成全民共建合力。二是建立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污染源、环境质量、生态质量、生产过程全覆盖,全面提升监测监管能力。三是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市场开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链完善、第三方治理服务供给等,充分发挥市场端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最终通过共建共享、全面监管、市场化运作加快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四)更加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地球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国应当更加坚实地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在以更大力度改善本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推动相关方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二是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宽渠道、拓展方式,深化先进适用绿色低碳科技的引进与推广转移并行的合作机制。三是促进形成更加成熟适用的绿色金融帮扶机制,推动国际机构制定面向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投融资引导与激励政策。通过共同应对、科技合作与金融支持,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