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身体的“大联合”——身体史视域下的“五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0818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体的“大联合”——身体史视域下的“五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身体的“大联合”——身体史视域下的“五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身体的“大联合”——身体史视域下的“五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延安大学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身体的“大联合”麦家俊摘要:身体是所有意义的最初的“摇篮”。就“五四”而言,它不仅是一场纯粹的以青年为主体的爱国主义运动,亦是一场社会各界身体大联合的政治展演。身体一方面作为诉诸爱国主义的表演“舞台”,另一方面又作为接受爱国主义熏陶的“彼岸”,亦是反抗当局规训的“屏障”。这场运动所牵涉之地,任何人的身体都不再也不能只是一座“孤岛”,而被作为了一“教育基地”,承载着公众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关键词:五四;身体史;青年;动员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637(2022)02-0057-07五四淤运动作为一场深刻

2、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爱国主义运动,直至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仍是知识分子聚讼的焦点。就目前学界而言,“身体史”研究方兴未艾,一经提出就迅速为海内外的中国史研究者所吸收,不少人取得了较高的学术成果1。然而,在众多研究成果中,以身体为视角审视“五四”历史的寥寥无几于。实际上,在中国传统语境中,“身体”往往都是被以文化和政治的态度审视的盂。换言之,“我们主要的政治与道德问题都是以人类身体为渠道表现出来的”2,这种现象“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五四”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激昂、影响广泛深刻的一场运动,不但反映出 20世纪政治与社会的变化,也是推动政治及社会变化的一股力量,是个人与国家掌控身体的竞争场域。“身体”

3、作为社会的隐喻,不再是一种物质或一组肌体,与主体所在的社会及其历史与文化构成了意义网络,同其民族与文化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正如曾有学者指出:“以身体作为线索来讨论革命的历史,可以让我们以新的、更贴近 人 的角度来看待历史的前进,体认客观限制何以限制、激发人的欲望或抗拒,使历史形成预计或为预计的结果。”31鉴于此,本文选取“五四”作为身体史的研究课题,原因在于“五四”并不仅是纯粹的社会各界的示威运动,还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各界的身体实践活动。此时,身体离不开政治,政治也离不开身体,身体成了其所有者与外在不同力量的角力场所。采用“身体”的视角观察“五四”中社会、文化与政治的变迁,可以对五四的

4、本质及其带来的影响产生新的认识和了解。一、身体的动员爱国主义的诉求任何一场社会运动所要求的诉求的满足都离不开对公众广泛的动员。根据过去学界对社会动员理论的总结,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维度:制度动员、资源动员和情感动员。这无意中忽略了身体动员的重要性。从身收稿日期:2023-03-14作者简介:麦家俊(2002),男,广东东莞人,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共党史专业2020级本科生,主要研究中共党史。身体史视域下的“五四”【文化 艺术】第 36 卷第 2 期山 西 青 年 职 业 学 院 学 报Vol.36No.22023 年 6 月Journal of Shanxi Youth Vocation

5、al CollegeJun.,202357体史的视域看,主要指人力的调动和利用3158-159。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凭借身体动员不断激发社会各界的生产力和战斗力,通过身体的集聚表达了真实可感的爱国主义诉求。如学者吕宝强对“五四”起源的推论那样,五四运动的爆发与知识分子对巴黎和会的期待与最终 凡尔赛和约带来的失望形成的情绪反差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巴黎和会的结果还没有商定时,社会公众便对会议的动向极为关注,不断地向会议施加压力。北京学生在电文中就表示:“北京各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十万一千五百人宣誓支持各代表我国家之权力,希继续坚持到底”4121。在山东也同样有着类似的情况,学生表示“若辈包藏祸心,多方掣

6、肘,丧心病狂,万众同仇”4122。无奈最终公众的呼声始终抵不过强权的压力,中国的谈判陷入窘境。此时,那些密切注视国内外时事、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的青年学生的愤懑情绪被推至顶点,他们毅然决定要举行一次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游行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和诉求。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是,以北京大专学校的学生为例,那些受新思想影响最多的学生大约只占学生总数的 20%5。并且学生又往往是家庭中珍贵的孩子,父母对其孩子参与游行存有顾虑。根据张杰人的口述,其母亲便嘱咐道:“当心给警察抓住,乖人不吃眼前亏,少参加为妙!”630市民的情况也大抵如此。陈谦则形容“五四”前的香港人多是“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直到“五

7、四”被动员起来后,香港同胞才义愤填膺,爱国之心并不后人718-19。这样看来,运动发展到最终浩浩荡荡的规模,并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必须要经过艰辛的、广泛的身体动员。于是,在五四运动爆发的前一天,北大有觉悟的学生召集北京所有大专学校代表召开临时紧急会议。会场上,学生的表现异常激烈。有学生当众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感染了场内外的众多学生8。从这时起他们便下定决心要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到了第二天正式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声嘶力竭地叫喊着“打倒卖国贼”和“反对二十一条”等口号,整个广场呈现出一种如火如荼、不屈不挠的气象930。稚嫩而机灵的大学生清醒认识到,虽然学生的力量不断增强,

8、但如果单单依靠学界的力量,是万不能引起当局的重视的。并且,无论学生如何激昂奋发大声演说,还有一些天安门内外跟来“看样儿”的北京人不以为然地笑嘻嘻看着广场的学生。有些人还吐吐舌尖向前门溜去,生怕祸害到自己9138。他们与示威队伍中的青年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为此,在随后的游行示威中,学生先是散发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的传单,写道:“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国亡了,同胞起来呀!”10并且决议设立演讲组,冒着炎热奔走呼号,试图以身体的集聚来显露当局的腐败无能,想方设法地动员社会各界同胞支持参与进来。顿时间,每个

9、街道、胡同、市场和公园都成了学生演讲的舞台。然而,真正能够打动社会各界人士的并非这些传单和口号。如果学生没有身体力行,倘使印发再多的传单也不过为“纸上谈兵”。这场运动中,那些有觉悟的青年学生充分表现了先锋主义的姿态。他们不仅自觉组织了 13 个学校五千多学生争取“公理”,更甘愿以牺牲自己的身体动员更多的身体加入以摆脱宰制。他们借由身体的牺牲以让更多公众体认,唤醒那些冷血的旁观者的道德残缺。例如,周睿琦原系北京大学学生,在毕业后便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广西。虽然远离五四爆发的中心城市,但当他在听到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后,精神遭遇巨大的打击,毅然奋笔写下遗书,“决一死以作诸君之气,勉为一语为诸君及国人

10、告”11。这些在运动中牺牲的身体逐渐被转化为坚强意志的象征,并启发年轻人仿效。之后便有来自武昌中华大学的李鸿儒。他在五四运动发生后由于其激进的行为被逮捕入狱。出狱后,一面是深感社会之昏天暗地,一面又对国事感到悲痛无力,写下绝命书称:“鄙人救国无状、徒存所耻、尚望学界同人各报爱国之枕,誓达目的为之”12,最终投河自杀而死。诚如鲁迅言,“见同辈之死,总没有见青年之死的悲伤”13。“青年”榆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一种理想生存状态的象征后,其行为被赋予了特有的感染力,给人留下的印象最难以磨灭。他们被视为“为国捐躯”的烈士,身体成为政治实践的管道。牺牲的身体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无可争辩的道义性。随后,这样一种建

11、立在感同身受基础上的沟通跟启发很快便广泛地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直接促进了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凝聚力的增强。青年通过激烈的手段实现与公众的沟通,成功地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与同情。在朱执信看来:“现在青年学生的地位,比前几年是大不相同了这一年间,差不多都觉得学生在社会上,是很有力量的”14。当游行队伍经过各街道时,“沿途观者人山人海,而贩夫走卒以及妇女老稚莫不感动,甚有见旗帜而下泪,向队伍脱帽致敬者。”15据吴道一回忆道:“许多人捐食物给学58生,面包、饮料、饭票,也有许多人天一亮就跑到学联会来说是要捐钱,这些人都不是有钱人,只能五块十块的捐出来,有些是几毛钱也捐出来”610。而这无疑是青年身体动员

12、所取得的成果。而在北京以外的地区,则产生了规模不一的学生联合会,共同响应在京先爆发的“五四”。方豪作为北京学联会代表,兼程赶赴天津、上海、杭州等地策动罢课、罢工、罢市。据他说道:每到一处,不出三天就收到良好的效果16。而在湖南方面则有一所小学不得不引起注意,因为即使连小学生也意识到:“小学生亦属国民,爱国运动岂可后于于人?”“吾小学生此时责任何等重大,倘不出膺艰巨,后事何堪设想?”17此时,这些整日闹游行的学生显然已不再被视为“毛孩子”。社会各界逐渐从冷漠中惊觉他们所应负有的“义务”。之后当学生被警察逮捕,工商界宁可经济受损失,也要出面发电报呼吁政府保全学生,并坚决以罢市倒逼当局让步,他们后来

13、称:“此次罢市,商界本早有此意,惟以商情非常涣散,无人提倡,遂延宕多日适接上海学生来电,当即将原电油印分散各商店,并要求与沪甯苏扬等处取一致行动,”“如有违约经营者,众议共罚之”。工人也按捺不住了。在九江码头,“各工人均相约不往取货”,认为“现在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我等工人何独无心肝,不为应援云云,个工人群以为然”18。此时的马路两旁都展示着鲜明的口号标语:“商学一致,速起救国!”“坚守狱中,直至死亡,我们会来支持你们!”社会各界俨然将自身共同置于一个共通的场域当中,相互扶持、相互依赖。在身体史的研究中不可以忽略生物成分对革命可能产生的强化或反作用313。“五四”中,尽管没有正规的组织领导,但

14、青年学生迅速捕捉到自己在这场运动中所要发挥的角色作用并身体力行地去实施,最终有效地唤醒社会各界,凝聚起各方力量。此时,一方面,运动以激烈的手段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生态,对身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另一方面,身体又不断地催化着运动的进行,亦为此付出不少代价。尽管商界与工人阶级以及市民并非直接参与到示威游行的队伍当中,然此时社会各界身体的生产力和战斗力,都不断地为“五四”努力发展和激发,在热血沸腾着。二、身体的威胁爱国意志的考验监狱作为剥夺人的自由的场所,公众为免受牢狱之灾自然会趋避之。诚如傅柯的观点:“在一个自由受到推崇、自由属于一切人,每个人都怀着一种 普特而持久 的情感向往自由的社会里,监禁怎

15、么会不成为典型的刑罚呢?”19260在“五四”中,当局对示威队伍的逮捕构成了对运动参与者直接的身体威胁。社会被一种无名的恐慌所笼罩,使得身体原本可能具有的张力受到压抑虞。然身体作为个人感受与认知的载体,在追求生物性享受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应对外界的期望进而调节其对身体的认识与理解。从这意义出发,“五四”期间,当局对身体的威胁非但没有对示威者造成规训的压力,运动的参与者反将身体所受之威胁化约为对他们爱国意志的考验,争先恐后地参与其中,呈现出了“反规训”的特征,进一步地激化了运动的情势。此时身体并不仅是被结构和权力运作的玩偶,同时,更是反结构和反征服的重要来源。在运动一开始,青年学生便定下了“惩办卖

16、国贼段祺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兴”的口号。此时在运动参与者的眼里,这些出卖国家利益的“卖国贼”的身体已不再被视为承载生命的个体,而是顽冥不化的政治化象征体,他们的身体包涵了“民族恨”与“家国仇”的双重意蕴,等待他们的是运动参与者激烈的斗争。随着运动的持续进行,在示威队伍到达曹汝霖家宅后,示威者在警察的挑衅刺激下,向窗口和墙内投掷石头和白旗,后直接有 5 名学生打破窗户跳入宅内,见曹宅陈设富丽堂皇,更痛感其“卖国”之行径,最终放火烧房。尔后,章宗祥在逃跑时被示威队伍拿获,遂被摔地狂殴,头部受伤 9 处,流血不止,不省人事。也因此,示威者中 32人被军警羁押。根据他们的回忆:“被捕后先带至一小官

17、厅,随即派兵送至六条胡同侦缉队本部,被囚禁在木栅里”4153。伤病员根本得不到照顾。6 月 3 日,被捕的学生便达一百七十余人,次日又逮捕七百余人,各地都弥漫着恐怖紧张的氛围。“学生如再有出街讲演、贩卖国货情事,格杀勿论”!20在江西亦同样,时督军省长联名发布公告称:“江西现为戒严区域,治安尤为重要,如敢有不服制止及煽惑人心者,立即依法逮捕,毋稍宽纵!”21在湖北,约有 100 名在街上讲演的学生直接被军警殴打或逮捕,其中有多人死亡4195。此时,这些严正警告对于这些手无寸铁的运动参与者,无疑构成了一种莫大的身体威胁。但是,事态发展的动向果真如当局之意吗?实际上,不仅在北京和江西,自各地见识到

18、学生的力量后,都采取了严密的戒备措施。露天演讲、发散传单和刊物都被严厉地取缔和禁止,用以震慑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此时如果按照傅柯“身体规训”的理论19153-219,来自统治者自上而下的规训力量无疑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民众并不会乐意配合统治阶层所59预设的政治意图,坦然接受规训。例如,在“五四”的消息传到江西九江后,师生一致认为:“正本清源,欲使人民无激烈之举动,当先使人民无痛心之事。不然,人心未死,国中学生亦岂可尽得捕而杀之耶?”22而当示威者在得知有学生被捕,并遭受警察的粗暴对待和警告后,他们也并不愿意接受当局的规训。“如果我们因此畏惧,因此屈服,因此停止救国运动,就是表示我们人格卑污,意

19、志薄弱,只有五分钟的热度,只会说风凉话,不是真正的爱国!”22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认为,公众彼此都是一面镜子相互照映着对方23,此时在他们的观念中,如有任何一点的顺从的姿态,都被视为与三人无异的“卖国”行径。因此,尽管面对威胁,他们也大多不可能置身事外,只能继续将身体和情感融入运动的发展中,迎接对他们爱国意志的严峻考验,以强调他们与贪生怕死的“卖国贼”之根本决裂,凸显他们爱国之程度。根据匡互生的回忆,此时北京差不多没有一条胡同没有立地演讲的学生,同时也没有一条胡同没有干涉讲演和逮捕讲演学生的警察。即便这样在他看来,也只觉得有同往牺牲的快乐,绝无丝毫恐惧和苟且偷生的念头。此后,即使外出演讲的学生

20、全数被捕后被军警重点监视,然他们亦仍要死力冲出去外出讲演。青年学生一边“挟破釜沉舟之势向前猛进”,一边又“用着慷慨激昂、恳切沉痛的态度向着军警们演说”,直到后来军警干脆跪地哀求学生不要再出外演讲,保证不再捕人24。此时,军警的下跪显然违背了当局所寄予他们完成任务的希望,足以暗示了学生以身体的激情作为一种道德武器,与真实的武器是势均力敌的。在广东的情况则更为激烈。由于张殿邦等人破坏贩卖日货的店铺,最终为警察游击队逮捕。有趣的是在审问过程中,时厅长魏邦平向 4 人发难称:“学生无权无勇,手无寸铁,捣毁商人货物,救什么国?”张复答道:“学生虽然无权无勇,但抵制劣货,挽回权利,应尽国民一份力量去做,厅

21、长既然有权有勇,何以坐视亡国不救?难道甘心做亡国奴、卖国贼吗?”得到消息后,当夜警察厅就被两千余人围困,被激烈地要求释放 9 人。此时四周的警察持枪警戒,摩拳擦掌。即便这样他们也仍旧没有退缩,向厅长质问:“为什么把爱国学生当作敌人,如临大敌,这样怕死!”“我参加爱国运动,天不怕,底部破案,牺牲性命也不怕,哪里会怕大蚊(军警、奸商)?”710-13面对示威队伍的垂泪声讨,包围的警察亦情不自禁掩面而泣,直到由教育当局劝解以及几个校长的名义担保,9 人才被释放。示威队伍面对身体的威胁不仅成功地对当局构成压力,亦为检验示威队伍的力量提供契机。此处也不得不提曾省齐的事迹。他是当时湖北学界的代表之一,在收

22、到行动委员会举行罢课和游行的指令后便立即决定渡江回武昌告各校留在高师的代表。然而,此时“雷光闪炫,雷声隆隆,风势加劲,有万马奔腾之象”,他又不熟水性,原拟与校方直接通话直接传达,不料此时校方已被军警封锁。然指令必须转达且不能耽搁。他骗过荷枪实弹驻守长江的水警找到渔夫渡船,然就连渔夫也不禁笑称:“我可渡,你无此胆量。”然而其仍未泄气,不料最后到码头时已不省人事692-94。显然,这些视死如归的青年学生用行动向当局与世界传达了重要讯息:他们完全自由掌控其“自然身体”及“政治身体”。他们宣示着他们拥有坚贞不屈的身体、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及广大群众的支持。他们的爱国意志是经得住考验的,足以战胜任何来自当

23、局长枪短炮的威逼,能够完成艰难的政治任务。同时,他们坚贞不屈的身体与“卖国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这种优越感的关怀下,他们愈视身体的威胁为考验,愈发稳固了不达目的绝不善罢甘休的坚决意志。三、身体的规训爱国精神的力量规训对个人的“造就”体现为一种操纵,一种为了“征用”而进行的训练。规训是身体社会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傅柯看来:“身体规训是一种使人体变得更顺从、更有用的机制、技术和关系。”19从这观点上看,身体规训事实上亦体现在“五四”中。然而,此时“规训”的力量并非如大部分著作那样单一地来自国家和政府方面。事实上如前文所印证的那样,当局对示威队伍的“规训”反而是失败的。因为他们低估了爱国精神的力量

24、。这股力量得以将公众的身体与国家的命运契合,进而推动身体的国家化发展以具体的行动展开。“五四”的规训首先体现在学界内部,在日尤为典型。尽管消息被日本政府封锁,在日中国留学生对五四运动得知较国内为迟、为少。时日本政法学校校长寺尾亨在谈话透露:“此次交涉,在日本人之间,虽然三缄其口,极为秘密,但是中国各报,早已大为议论”25。然“纸包不住火”。“五四”很快就为在日中国留学生所知晓。他们联合十几所高校发动罢课,但由于学生数量较少,也难以得到日本群众的理解,最终无法施行。救国团东京支部索性发动全体留日学生罢课归国,参加国内的救亡运动。根据统计,归国者达 2 506 人,占总数约70%26360-362

25、。60然而,这一切并非自然而然发生的。救国团东京支部于 5 月 17 日发出的“归国团调查急告”,与其说是一则规劝信,不如说是一则“威胁信”,而并非一般之游说。“若有不速回国者,而在对岸坐视此卖国条件之缔结者,则将其姓名登诸国内各报,宣布其为卖国奴,期自重其名,迅速归国。”26359后又发出一则檄文称:“诸君如不与先发诸士一起行动,而因毕业那些区区小事徘徊不定,不愿归国,即为愧对良心,诸君如果还有爱国之心,请立即服从良心第一命令古往忠臣烈士,不顾一身祸福,慷慨就义,以诸位之智慧,绝无不知此理,何不尽国民之义务。”26359-360这样,此时不愿回国者意味着承认其为“卖国奴”的身份。而当留日学生

26、回国后,他们也确能担当起学界活动的重要力量,自视为“重振中原之士流”,设立“留日学生救国团”,在天津、北京和上海等地活动。此后虽然也招致了一些批评意见,“诸君因不明个中真相,率辍学归国,虽激于爱国热忱。然求学时代之光阴,至为宝贵,君等此回无补于事,空耗光阴,甚为可惜。”27但这样亦不能阻挡留日学生回国的步伐愚。此时,学生虽缺乏法律或武器等条件借以形塑“听话”的身体,却可以通过将不同群体进行分类和区分,刻意地营造气氛,将身体从“个人私密物”的属性脱离出来重新赋予其公共属性。在强大的道德压力面前,其他留日学生不得不加入归国的浪潮。在“五四”中身体的规训广泛且深刻地存在于商界当中。“五四”中,提倡国

27、货、抵制日货贯穿这场爱国斗争的各个阶段,并随着爱国运动的发展而日渐深入。因为在社会各界看来,日本是侵犯我主权之罪魁祸首,他们向中国输入的商品是侵犯主权的“帮凶”。当时太古洋行副买办蔡功谱便表示过类似的看法:“日本出口商品,海味是最大宗,但鱿鱼、鲍鱼、江鳐柱等等,只是向我国销售,因此每年攫取我国金钱不少,从而制造武器侵略我国,若我国人齐心协力,三年内都不吃日本海味,则日本立即贫穷,即欲侵略我国亦无由得逞”719。湖南报刊一则新闻则更加凸显此意九岁肄业的廖万盛,放学后将家里的日货一律掀掷于地,用脚踢毁,其父母气急,遂骂其父母为凉血动物卖国奴不已此28。然而,抵制日货对于民族工商业而言无疑是“求之不

28、得”的,然对于外商以及售卖外国商品的商人而言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损失。因此,商贩“挂国货卖日货”的现象层出不穷。在江西,学生查出洗马池中和堂药房将旧存日本仁丹改头换面冒充国货出售,随后又查出南昌涌兴浴五金号贩运日本火柴数百箱29。此时,贩卖日货不再是纯粹的商业活动,而是政治实践及道德体现。南昌总商会对各商人的通告中表示:“惟我商民,市尘逐利,既无政柄,又乏兵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皮之不存,毛将安附慎勿贪图小利,仅赖目前,犹复为虎作伥,引狼入室,弃祖宗而为奴隶,藉寇兵而资盗粮也”30此后又有一女子程孝芬痛感日货之漏卮甚巨,便断指血书“提倡国货,用日货就是冷血动物”31十余字。各家商店当被学生和商

29、会检查出来日货时,都会派人当场焚毁,以及罚款后勒令停业整顿,就连绘写日商标志的招牌也不会被放过。看者则往往拍掌称快,被抢去东西的人也只有说“该死”,“买错这些衰嘢”78云云。随着运动中对贩卖日货的声讨声音和行为愈发激烈,商贩很快就与运动实现了情绪互通,扭转了自身的价值判断,以自愿当街烧毁日货,或直接上缴本店日货来体现忏悔和赎罪的态度。例如在贵州,不待学生们收缴日货,商贩便主动将自己经销的日货毁坏32。而根据杨继曾的回忆,在罢市抵制日货期间,一个卖萨门鱼的代理商还主动找到学联会,要求学联会出具证明萨门鱼非日本货,不在抵制之列637-38。实际上,萨门鱼本就不在抵制之列,学生亦无法决定商人该卖什么

30、。对商贩的规训,使得人们在国家遭遇他者的压迫和面对当局腐败无能的危险时刻急剧地向社会靠拢,将自己或他人的身体共同置于公共领域当中,最终形成一种长期的、有组织性的抗争。随着运动的不断发展,一种类似于契约的缔结已经在社会各界之间不知不觉形成了这种契约设定的规范潜藏的强制性所构成了规范的压力,使得契约共同体间都能够产生他人期待的行为。同时,它亦包含着一种权力的机制,将人们牢牢地统摄在一起,使得运动表现出了一种高度的“身体自律”,亦衬托出爱国精神作为一种“黏合剂”的深沉力量。四、结 语就“五四”而言,它实在不仅是一场纯粹的以青年为主体的爱国主义运动,亦是一场社会各界身体大联合的政治展演。身体一方面作为

31、诉诸爱国主义的“舞台”,另一方面又作为接受爱国主义熏陶的“彼岸”,亦是作为反抗当局规训的“屏障”,交相呼应,孕育出伟大的五四爱国精神。在近代国家遭遇空前危亡的背景下,“改造人作为改造一切的基础”成为广泛的共识。人的身体作为意识、信念和精神的载体,始终是历史和政治的焦点。因此可以说,“身体从来就没有逃脱过权力的凝视与支配,差别只是程度、范围和权利的从出与涉及对象的不同而已。”3461注释:淤依据张灏对“五四”狭义与广义的区分标准,本文的“五四”主要指狭义上的“五四”,即从 1919 年 5 月 4 日开始,在中国城市里展开的一系列民族主义示威运动。这里的民族主义并非狭义的民族意识,是以整个国家民

32、族为大前提的。参见张灏所著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于笔者注意到的专著仅有: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杨与梅:身体之争:近代中国反缠足的历程;周春燕:女体与国族:强国强种与近代中国的妇女卫生(18951949);游监明:运动场内外:近代华东地区的女子体育(18951937);王风先:塑身与塑心:近代中国都市女性乳房观念的变迁;魏美灵:革命的身体:重新认识现当代中国舞蹈文化。盂例如在古代,帝王将相的出生便被赋予了极其神秘的色彩。“神宗生于濮王宫,祥光照室,群鼠吐五色气成云”,“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帝以晋哀帝兴宁元年岁在癸亥三月壬寅夜生,神光照室尽明,是夕甘露降于墓树”

33、。参见许晖:身体的媚术:中国历史上身体政治学。榆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下没有“青年”一说,人们对年龄的观念往往只是“老少”、“大小”的单一线性区分方法。直到 新青年 的诞生,“青年”这一角色类别才得以正式登场。此时的“青年”是指一种由特定的政治社会情境所形塑的身份认同与特殊自我意识。参见陈映芳所著 “青年”与中国的社会变迁。虞关于氛围与身体现身情态,赫尔曼 施密茨曾举例:比如说阴沉沉的天气,因为这种天气,包括本己身体在内的所有东西都一下子就无精打采地沉了下去,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向你袭来,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阴沉沉雾蒙蒙的天气和闷热的夏日。这种不愉快成为一种无边际的东西,最终在情感上变换着形态,所有东西都

34、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面纱。参见德赫尔曼 施密茨:身体与情感,庞学铨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91-104 页。愚根据日本警视厅调查,截至 6 月 20 日为止共有 1 207 名留日中国学生乘船返国。对比中国方面的消息,截至 7 月 30 日归国者达 2 506 人,可见期间不断有留日中国学生返国。参见 日本外交文書 大正七年二册(上)。参考文献1 侯杰,姜海龙.身体史研究刍议 J.文史哲,2005(2):5-10.2 布莱恩 特纳.身体与社会 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8.3 黄金麟.政体与身体苏维埃的革命与身体(19281937)M.台北:联经出版社,2005.4 周策纵.五四

35、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M.周子平,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5 周予同.过去了的五四 N.中学生,1930-05-04.6 联副记者联合采访.我参加了五四运动 M.台北:联合报社,1979.7 广东青运史研究委员会.广东青年运动回忆录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8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五)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47-48.9 陈独秀,等.1919 亲历与反思民国时期“五四运动”文献选编 M.香港:中和出版社,2019.10 山东问题中之学生界行动 晕.晨报,1919-05-05(2).11 齐卫平.五四时期中国转型与自杀现象 J.民国春秋,1

36、998(3):49-51.12 鄂先生自戕续纪 N.申报,1919-06-23(7).13 鲁迅.守常文集 序 M.上海:北新书局,1949.14 朱执信.朱执信集 M.北京:中华书局,1979:883.15 全城学生之游行会 N.民国日报,1919-05-18(6).16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回忆五四运动 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105-109.17 标题不详 N.湖南大公报,1919-12-26(3).18 九江罢市之经过 N.申报,1919-06-16(8).19 米歇尔 傅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20 朱一鹗.五四运

37、动之回顾 N.中央副刊 1927-05-04(41).21 五四运动中的江西狂飙 EB/OL.2022-12-01 https:/ 标题不详 N.申报,1919-05-17(7).23 查尔斯 霍顿 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M.包凡一,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129.24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20-31.25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 M.东京:东京出版社,1960:502.26 日本外务省.日本外交文書(二)M.出版地不详: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36.27 标题不详 N.时报,1919-05-21(4).28 爱国声中之三难

38、N.湖南大公报,1919-06-26(5).29 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党史资料第九辑 M.中共江西省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1989:42-43.30 南昌总商会通告各商人停止贩卖日货 N.申报,1919-05-19(7).31 标题不详 N.民国日报,1919-05-23(7).32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贵州省委员会.贵州青年运动史 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13.62(上接第 50 页)参考文献1 丹 席勒.数字资本主义 M.杨立平,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8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 M.北京:人民

39、出版社,2009:47.4 曹晓勇,王桂艳.数字商品:数字资本主义研究的理论起点 J.理论月刊,2022(4):56-61.5 李妍.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研究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 D.长春:吉林大学,2021:44.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 赫伯特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78 习近平.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EB/OL.(2021-04-30)2023-03-18.http:/www.gov.ch/xinwen/2021-04-30/cinten

40、t 5604229.htm.Analysis and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Digital Capitalism and Its ImplicationsXU Xing-long,RUAN Li-quan(School of Marxism,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Digital capitalism is a modern form of capitalism genera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r

41、elying onthe neoliberal movement and state apparatus to expand into the world and extract surplus value.By analyzing digitalcommoditie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digital labor,it can be found that digital labor is still the source of its value,while“commodity fetishism”is expressed in digital commo

42、dities,which can expose the deepening alienation of people by digitalcapitalism and discover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digital technology.In the digital era,it is essential to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apitalism and reveal the secrets behind i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43、socialis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digital capitalism;digital labor;human alienation;technological alienation(责任编辑:王志芳)The“Grand Union”of the Body:The May 4th Mo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the BodyMAI Jia-jun(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Law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Shaanxi Univ

44、ersity,Yan an 716000,China)The body is the original cradle of all meaning.So far as the May 4th Movement is concerned,it is not only a purelypatriotic movement,with the youth as its main body,but it is also a political exhibition of the great unity of all sections ofsociety.On the one hand,the body

45、acts as a“stage”to appeal to patriotism;on the other hand,it acts as a“shore”to acceptpatriotism edification,and also acts as a“barrier”to resist the authoritiesdiscipline.In the place involved in thismovement,no ones body is no longer,nor can it be simply a single“island”.It is also used as an“education base”,carrying the wonderful vision of the public.May 4th Movement;physical history;youth;mobilize action(责任编辑:王媛君)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