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第 2 期四川蚕业基地建设噻嗪酮,是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选择性杀虫剂,对害虫有很强的触杀作用,也具胃毒作用,对作物有一定的渗透能力,能被作物叶片或叶鞘吸收,但不能被根系吸收传导。目前噻嗪酮作为防治农业害虫的常用杀虫剂,在桑园用于桑白蚧防治,具有良好效果,但对养蚕制种的影响报道较少。为了解噻嗪酮在桑园使用后对家蚕的残毒性及对养蚕制种的安全性,开展噻嗪酮的残毒期及对家蚕饲育制种影响进行试验调查。1材料和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家蚕为四川省三台蚕种场苏稽场区提供的“781”原原种。供试地块为四川省治蚕种场苏稽场区自有桑园 2 号地块,桑品种为“湘 7920”。供试农药为山东荣邦化工有限公司生
2、产的“介卒”吡虫 噻嗪酮,总有效成分含量 18%,其中吡虫啉含量 2%、噻嗪酮含量 16%。施药机械为背负式手摇喷雾器。1.2试验时间喷药时间为 2022 年 4 月 18 日,采叶养蚕时间为 2022 年 4 月 19 日耀6 月 1 日,制种 2022 年6 月 16 日耀6 月 18 日。1.3试验方法1.3.1残毒性试验试验施药浓度设计为 1 500 倍(代号 A)和750 倍(代号 B)2 个浓度梯度,不施药处理 C 为对照,不设重复,采用背负式手摇喷雾器进行整株喷雾,喷药做到从上到下,叶背、叶面及枝条、树干均匀着药,每个处理喷施 3 行桑树,各处理间留 3 行作为保护行,每个浓度处
3、理后的桑叶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从第 1 d 开始同时饲喂 1 龄蚕和 3 龄蚕。1.3.2蚕种制造试验残毒性试验各浓度处理区连续饲喂整个 3龄期均无中毒情况发生后,用各处理区桑叶在同一蚕室,用相同常规饲养技术处理另饲喂一批蚕,从 2 龄起蚕至 4 龄,日给桑 3 次,4 龄饷食 24摘要院 为了解杀虫剂噻嗪酮对家蚕的影响袁2022 年春季用噻嗪酮 1500尧750 倍液喷施桑树袁施药后分别试喂 1 龄蚕和 3 龄蚕袁明确其残效期袁17 d 后同时饲养 2 龄起蚕至上蔟袁并发蛾制种袁考察噻嗪酮残留药剂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袁明确其对种茧育的安全性遥 试验结果表明院正常浓度下袁喷雾噻嗪酮后 7 d
4、采叶养蚕袁蚕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并陆续死亡曰9 d 采叶养蚕袁蚕发育正常曰20 d 采叶养蚕袁对家蚕生长发育尧全茧量尧茧层量尧茧层率和发蛾制种等均无明显不良影响遥关键词院噻嗪酮家蚕残毒性试验杀虫剂噻嗪酮对家蚕残毒性试验调查丁小娟李 俊陈惠蓉易先华杨雪梅丁 恒渊四川省三台蚕种场袁四川 乐山614013冤收稿日期院2022-11-27作者简介院丁小娟渊1973-冤袁女袁大专袁农艺师袁从事蚕种生产及管理遥文献信息院丁小娟袁李俊袁陈惠蓉袁等.杀虫剂噻嗪酮对家蚕残毒性试验调查J.四川蚕业袁2023袁51渊02冤院53-55.532023 年第 2 期四川蚕业由表 1 可知,采摘不同浓度的噻嗪酮各处理区的桑叶
5、同时饲喂 1 龄和 3 龄蚕。用药后 1耀3 d试喂,1、3 龄蚕均出现身体扭曲呈 S 状、吐胃液等典型急性中毒症状,后死亡。药后 5 d 试喂,750 倍处理区 1 龄蚕急性中毒死亡,3 龄蚕少量急性中毒、其余继续给桑后陆续死亡,说明有累积中毒现象;1 500 倍处理区 1 龄蚕出现少量中毒,3 龄蚕正常。药后 7 d 试喂,两种浓度处理区的 1 龄蚕均只出现少量中毒、3 龄蚕正常。药后9耀11 d 试喂,各处理区均未出现急性中毒及累积中毒现象。从龄期上看,用药 1 500 倍的 5 d 试喂3 龄蚕,蚕发育正常,用药 750 倍的 7 d 试喂 3 龄蚕,蚕发育才正常。2.2噻嗪酮对蚕种制
6、造的影响桑树喷药后 17 d,用各处理区和未施药对照区桑叶同时饲喂 2 龄起蚕,4 龄饷食 24 h 后定蚕头,每区 200 头,饲养至上蔟,观察结果是各处理、各发育阶段蚕表现正常,均无中毒症状表现。各处理区上蔟后 7 d 采茧,8 d 剖雌雄茧各 25 粒调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剖 100 粒茧调查健蛹率,发蛾后经自交产卵,调查健康性和茧质成绩(见表 2),显示不同施药浓度对四龄结茧数及健蛹率成绩均高于对照,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平均良卵数及平均不良卵数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表 2噻嗪酮施用后蚕种生产性能调查浓度处理结茧数渊头冤死笼数渊头冤健蛹率%粒茧全茧量渊g冤粒茧茧层量渊g冤茧层率渊%
7、冤平均良卵数渊粒冤平均不良卵数渊粒冤雌雄平均雌雄平均雌雄平均A11990100.002.1951.6741.9340.4060.3860.39618.4823.0420.4570319A2197298.981.9601.5821.7710.3780.3740.37619.2923.6221.2269520A3198199.492.1181.6471.8820.4020.3790.39118.9823.0220.7568320A 平均198199.492.0911.6341.8620.3950.3790.38718.9023.2220.8069420B1195298.971.9881.5641.
8、7760.3890.3840.38619.5424.5321.7472012B2196398.472.0901.6191.8540.3940.3820.38818.8623.5620.9172411B3200199.501.9351.5401.7370.3800.3580.36919.6423.2221.2368812B 平均197298.982.0041.5741.7890.3880.3740.38119.3323.7721.2970612C1193497.932.0231.6181.8200.4010.3770.38919.8023.2821.3471618C2198298.992.023
9、1.5841.8040.3860.3750.38119.0823.6721.1068120C3194398.452.0901.6601.8750.3950.3930.39418.8823.6821.0070919C 平均195398.462.0451.6201.8330.3940.3820.38819.2523.5421.1570219表 1噻嗪酮施用后不同时间的家蚕中毒情况调查处理药后 1 d药后 3 d药后 5 d药后 7 d药后 9 d药后 11 d1 龄蚕3 龄蚕1 龄蚕3 龄蚕1 龄蚕3 龄蚕1 龄蚕3 龄蚕1 龄蚕3 龄蚕1 龄蚕3 龄蚕A中毒中毒中毒中毒少量中毒正常少量中毒正常正
10、常正常正常正常B中毒中毒中毒中毒中毒少量中毒少量中毒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C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h 后分区。每区 200 头,各设置 3 个重复。饲养至上蔟,每次给桑前逐区观察,发蛾后通过自交制种。观察、统计各饲育区蚕发育表现,种茧期调查蔟中死蚕、结茧率、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及茧层率,制种期调查母蛾产卵情况、产卵量及良卵率等。2结果与分析2.1噻嗪酮对家蚕的致死情况进一步对茧质成绩进行方差分析(百分数均经过反正弦值转换),结果见表 3、表 4,显著性水平设为 0.05,两种浓度茧质成绩方差分析得出其概率 P 值为 0,说明两种浓度药后饲养家蚕的茧质成绩波动小,成绩稳
11、定,无显著性影响。542023 年第 2 期四川蚕业表 3噻嗪酮对家蚕茧质成绩方差分析结果表 4方差分析结果渊琢=0.05冤差异源SSdfMSFP-valueF crit组间16727.8582090.98143586449.560.00002.033295组内2.394543990.024187299总计16730.25107浓度出来粒茧全茧量粒茧茧层量茧层率雌雄平均雌雄平均雌雄平均A0.00710.00120.00350.00010.00000.00000.02220.04260.0337B0.00600.00160.00340.00000.00020.00010.08210.03520.
12、0200对照0.00120.00140.00130.00000.00010.00000.01840.00270.00263结论与分析3.1桑园施用噻嗪酮袁对蚕毒性残效期在 9 d 以上本试验设计的噻嗪酮 750 倍液和 1500 倍液,喷药后立即采叶养蚕,不论是 1 龄蚕还是 3龄蚕均出现中毒症状并死亡,说明噻嗪酮对蚕毒性强。噻嗪酮 750 倍液防治桑树粉虱、介壳虫,是推荐的常用浓度,本试验 2 种浓度喷药后,不间断采叶养蚕,第 7 d 的 1 龄蚕和 3 龄蚕出现少量中毒,第 9 d 的 1 龄蚕和 3 龄蚕均未出现中毒情况,表明 2 种浓度的噻嗪酮残效期在 9 d 以上。同时 1 龄蚕噻嗪
13、酮 750 倍液和 1500 倍液均出现少量中毒情况,而 3 龄蚕噻嗪酮 750 倍液出现少量中毒情况,噻嗪酮 1500 倍液正常,3 龄蚕较 1龄蚕的耐药性较强一些。3.2噻嗪酮对家蚕制种影响较小本试验药后 17 d 采时正常饲养,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及发蛾制种无影响,显示噻嗪酮可用于种茧育桑园及周边农作物防治桑树粉虱、介壳虫等害虫,但用药应注重安全间隔期,建议 15 d 以上。因试验规模有限,只对山东荣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介卒”吡虫 噻嗪酮进行了试验,更多的浓度梯度、更准确的残效期有待于进一步试验。本次试验是在春季进行,晴好天气居多,若在使用过程中遭遇长时间偏低气温,应适当延长安全间隔期,以
14、保证蚕作的安全。2021 年以前,原四川省苏稽蚕种场桑园介壳虫发生严重,多采用常规方法防治,冬季先用竹刷擦刷有虫枝干,再用石硫合剂喷雾,来年夏伐后仍要用竹刷擦刷有虫树干,防治费时、费工、效低。2021 年冬季在原四川省苏稽蚕种场用噻嗪酮防治介壳虫,效果显著。2022 年 9 月至今,宜宾试验站在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大观科研基地开展了桑枝栽培长裙竹荪试验示范,从桑枝条的采伐、收集、储存、粉碎,桑枝屑培养料的发酵、长裙竹荪菌种选择、田间播种到出荪管理、采收、烘炕等关键时期进行了多期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取得圆满成功。以纯桑枝屑(100%)为栽培原料,在桑园(宽行)间作长裙竹荪,每亩(667m2)利用桑枝 6000 kg,平均干荪产量达 65 kg,较竹屑栽培的增产 4.85kg,产值达 2.5 万元以上。桑园间作长裙竹荪不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采收期为 3 月底至 5 月初。采收结束后,菌渣直接还田,形成“桑-菇-肥”的循环模式。渊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袁 宜宾综合试验站刘学锋冤宜宾桑枝栽培长裙竹荪试验成功信息动态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