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时空动态下的校园空间形态演绎——合肥一中瑶海校区创作札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7823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空动态下的校园空间形态演绎——合肥一中瑶海校区创作札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时空动态下的校园空间形态演绎——合肥一中瑶海校区创作札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时空动态下的校园空间形态演绎——合肥一中瑶海校区创作札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个时空动态下的校园空间形态演绎合肥一中瑶海校区创作札记Spatial Morphology Evolution in the Context of Time and Space:A Case Study of Yaohai Campus of Hefei No.1 High School鲁丹,陈晓龙LUDan,CHEN Xiaolong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形成的建筑形态,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存在多重可能性。本文通过对合肥一中瑶海校区的设计回顾,探究校园空间形态的建构规律和面对具体问题的设计方法。设计试图跨越地域性、历史性风格形制束缚,以适宜的形态应对实际问题。在传统中式书院空间中建立校

2、园空间秩序,植人异质未来感空间再建构新的平衡,以世纪时空演绎回应项目面对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课题。Abstract:The architectural form is shaped within specific temporal and spatial contexts,infuencedby various factors,presenting multiple possibilities.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of campus spatial morphology and the design approaches

3、to address specific issues through a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design process of Yaohai Campus of Hefei No.1 High School.Thedesign attempts to transcend the constraints of regional and historical styles and adopts suitableforms to respond to practical challenges.By establishing a campus spatial o

4、rder within a traditionalChinese-style academy setting and incorporating a heterogeneous futuristic space,a new balance isreconstructed to realise a century-long spatial evolution that addresses the historical,present,andfuture issuesfacedbytheproject.关键词:平衡建筑,校园空间形态,时空演绎,异质重构Keywords:balanced archi

5、tecture,campus space form,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heterogeneousreconstruction8900引言关于建筑形态的研究着重于探讨形式与意义和价值的关系,关注形式的演变与发展过程。通常建筑形式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有相对稳定的环境因素,如地域环境、气候环境、社会环境等,持久地对一个区域建筑形式产生作用。也有不同时期动态变化,诸如某种技术的鲁丹突破、某种语汇的流行带来的具有时代风格建筑印记。亦或是个体差异,如使用方或建筑师个B.1970,东南大学硕士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LUDanB.1970,Maste

6、r,SoutheastUniversityDeputy Chief Architect,UAD陈晓龙B.198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CHEN XiaolongB.1989,Master,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 TechnologyArchitect,UAD收稿日期:2 0 2 3-0 6-1 4体的需求或倾向带来的特定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这些因素从不同维度作用于建筑创作的过程,影响着形体与空间的最终呈现。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主题,当时间的维度拉开,沧海桑田、物换星移,影响建筑形式的因素此消彼长,因而建筑形态的演

7、进也是一种在时间与空间中不断动态变化的过程。“形态的研究,不论人们有意或无意,有组织或无组织,它总是客观存在的。存在的意义在于它的本体,在于它与人、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与各种关系相适应、相匹配,反过来这些关系又影响形态。”2 关于形态的探讨也是关于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建筑与社会在时空维度上联系与发展关系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合肥一中瑶海校区的设计回顾,探讨中学校园在时空动态的视角下校园空间形态的建构策略。在具体的建筑创作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认识时间与空间动态发展的客观规律,避免静止与孤立地看待问题。关注对具体的反馈与回应,避免陷入形而上与宏大叙事。通过见微知著的矛盾拆解达到整体的和谐统一。把握现代

8、校园建筑应具有的空间场所特质,以动态的平衡应对动态的演变。从而得以在林林总总、纷纷扰扰的需求与挑战中取得形式的多元与统一。人本视域下建筑学在地共生的设计探索1生活区与教学区之间的街巷空间2学术会议中心细部3化整为零的建筑屋面4风雨连廊连通各个建筑1背景与挑战项目位于合肥市瑶海区。这里曾经是合肥市的工业中心,随着时代发展与产业升级,昔日繁荣的城区发展渐人停带。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缺乏,遗留的工业时代遗迹成为工业老城区的缩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合肥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东部新中心的发展战略,聚焦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生态环境修复、新型业态培育,打造充满活力的老工业基地转型示范区。合肥一中起源于庐

9、州中学堂,距今已有1 2 0 年历史。作为合肥的重点学校之一,在当地市民中具有良好的口碑。市政府希望将这所百年名校引人瑶海区,为老工业城区注人活力,填补区域的教育资源缺乏,以此作为激活东部新中心的重要举措。规划设计的合肥一中瑶海校区地上面积约1 8 0,0 0 0 m,是包括9 6 班的大型寄宿制中学校园。通过合理规划保证4 0 0 0 余名师生的教学、生活需求,打造适应当下教育变革的校园空间,是设计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校方希望新的校区能够传承与体现曾经庐州中学堂的皖风徽韵。当地政府也希望新建成的校园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为老城区注人活力。面对不同层面的需求与挑战,我们应当充分考虑项目所处的

10、地域与场所,梳理整合不同视角中的矛盾与统一,在校园的空间与形式设计中对以上诉求做出回应。6902建构秩序一一书院院落空间营造基地是一块南北长约51 0 m、东西宽约3 3 0 m的较方正场地,相对于1 8 0,0 0 0 m的建筑体量,显得并不宽裕。为了应对大型中学校园瞬时大量人流集散的特殊要求,设计采取化整为零的布局策略,将校园功能拆解为相对独立的书院院落,同时也将书院作为承载庐州中学堂悠久历史底蕴的主体。校园可分为两大书院,北侧是由学生宿舍、教师公寓所围合而成的生活书院;南侧则由教学综合楼、国际交流中心、科创中心等教学功能体围合成教学书院。通过连接各个楼栋的风雨连廊,将两个书院在空间上联系

11、起来,形成分合有致、富有弹性的统一整体(图1)。将中国传统的书院空间转化为校园空间,营造出庭院安静、学习氛围和谐的核心教学区域。利用教学综合楼形成的空间院落,建立各年级相对集中的内书院区域,使功能和空间更加集约化。教学核心区域院落和谐组合,以中式连廊相互串联,屋面举折形成进退自然的优美造型,人文之中融人徽派古典文化。2材料上,以仿石与仿木铝板为主材进行建筑立面铺陈,充分发挥铝板转折明确与平整挺拔的材料特性,细节刻画地域建筑元素(图2)。为避免大尺度建筑屋面带来尺度失真的空间感受,采用铝镁锰金属屋面板转译传统屋面体系,金属屋面设置化整为零,采取错落、弯折等手法表达江准建筑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神韵

12、(图3)。整组书院院落采用现代建筑材料,以现代建筑手法元素,建构建筑的传统与地域特性。“我认为,学校是由适合学习的空间所构成的环境,学校开始于一棵树下,一个不自觉为老师的人与一些不自觉为学生的人讨论着他们对事物的领悟。”3 对于一座校园应有的场所空间的表达,路易康(LouisKahn)曾有过这样的论述。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传统书院传道授3业、树下论道所营造的空间秩序有着共通的精神内核。在对校园所应表征的空间特质的思索后,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平等、开放、人文、师生乐于交流的书院院落。通过建筑的起承转合、围合划分多个适宜尺度的内向院落空间、建筑底层架空、风雨连廊半围合等手法塑造隔而不断的流动空间感受(

13、图4)。大量的灰空间为校园师生提供了充足的日常生活与活动场所,这里既是公共活动的发生器,也有利于化解大量人流涌入时的集散需求。在此基础上,景观设计同步介入,以不同主题的院落景观构成鲜明的院落空间,营造适宜的光照、温度、空间感受,为知识的传播分享提供物质基础。站在地域性、历史性视角,校园以一组书院院落空间应对项目所面对的历史性课题。皖风徽韵的建筑形态是一种“在地”的建造表达,以此回应学校、社会对一所拥有悠久历史校园应有面貌的期许。同时,校园的空间秩序建构是从适应现代校园空间教学要求出发的,通过辩证地看待建筑的传统、地域性中形态与空间的关系,我们希望在维持建筑形态传统性表达的同时赋予空间更多的自由

14、度,以“巧于因借”的空间转化策略将中式的游廊、合院转化为更适应现代校园的公共活动空间。在寻求传统与当下空间的共通与转换之中,以解构的书院院落达成了一种空间秩序的稳态,得以在风格形式与使用功能中取得平衡,达到形与质的统一。3重构秩序一植入异质空间的平衡再建构现代建筑的地域性,实质是在寻求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而非接受传统所固定的风格与形象 4 。An Exploration ofad Locum Symbiosi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from a Humanistic Perspective在地的建筑表达不仅反映一个地区的传统形态面貌,同时也是与它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交

15、互过程中的映射与记录。从时间、空间动态发展的角度,建筑的形式风格是围绕着它所处的历史、现实、未来多重因素的综合表达。基于以上创作思维,将建筑置人其所处的当地环境中重新审视,试图在动态的维度重新考量现代校园的建筑空间形态,在原有达成的稳态之中,似乎缺少些对学校的时代性、社会性因素的反馈。当加入更多影响因素后,我们需要重构原有秩序,以异质化的空间打破原有格局,构建新的空间形式秩序,新的校园建筑形态也自然而然地出现。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的现代中学校园应是富含人文气息与青春活力的场所。当代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对精神层面的培育与引导变得愈发重要 5。建筑空间也应激发学生探索欲与创造性营造

16、物质氛围,因而增加校园空间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开拓的思想。在书院空间秩序之上,试图在校园空间植人一棵“三叶草”,它是由就餐、体艺、图书行政三大公共服务功能相互连接构成的复合校园综合体,有着薪新的形态与积极活跃的流动空间。相对的异质形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楷,融合传统与现代,通过它带有的强大空间磁性,打破原有串接的书院空间秩序,又围绕它汇聚重构。重构后的校园空间,保留了徽派书院人文典雅,兼具现代中学校园的勃勃生机(图5)。“三叶草”被有意赋予标志性形态,3 座建筑位于校园中心并通过连廊与屋顶连接形成为一个大尺度整体。一方面从实用层面的考量出发就餐、体艺、图书行政等作为校园高频次使用、高

17、公共性的空间,位于校园中心动线更加便捷。于高公共性空间设置连廊、台阶、平台等为校园多种交互行为提供场所,遵循了功能与形态统一的设计逻辑。为了避免“为了设计而设计”,我们仔细论证了连廊台阶设置的必要性。在南侧图书行政楼正对校园人口轴线设置大台阶,作为入口空间序列终点塑造礼仪空间,将人流引入二层。在东北侧体艺馆贴临田径场设置大台阶,既可作为临时看台,也方便二层篮球馆人流集散。西北侧食堂室外疏散楼梯保证4 0 0 0 余人疏散需要。在以上需求的支撑下,3 座建筑二层连廊合乎情理地相互连接,引导师生在此间行走休憩(图6)。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尺度下,考虑校园与社区空间关系。在项目所处的老城区正进行着转型

18、变革的时间背景下,规划的东部新中心蓝图前景美好,而对应现状周边百业待兴,这片城区需要一个薪新的面貌作为变革发生的催化剂,因而设计一座具有鲜明形象的建筑变得顺其自然。在这种动机下,我们通过铝板一铝镁锰板复合屋面体系覆盖校园中心3 座建筑,勾勒出流畅顺滑的形态,屋面铝板分缝强调向心性,最终呈现汇聚而又发散的“三叶草”形态(图7)。4结语“建筑是一些搭配起来的体块在光线下辉煌、正确和聪明的表演。”6 基于不同的动机,场地内呈现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传统与现代、秩序与自由被安排在同一个场景下对话,营造出一种“戏剧性”,相得益彰地对比有助于强化各自的空间特质,于是书院愈显得秩序典雅,“三叶草”愈发自

19、由灵动,校园空间也鲜活起来。除却形式的束缚,是为了更好地追寻同一个目标始于“一棵树下”的学习空间。设计希望以“情理合一”的建筑观【7 ,创作合乎情理的中学校园,在多元要素叠加中取得情与理、形与质的动态平衡。校园业已建成,迎来首批学子,这所江淮土壤所孕育的校园根植于此,为社区注人新鲜活力,也为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种下代表希望的“三叶草”(图8)。口参考文献1李德锋.浅谈建筑形态学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J.山西建筑,2 0 1 0,3 6(2 8):2 7-2 8.5图书行政楼与学术会议中心6三叶草形成的公共共享空间7校园核心区之流动空间8校园与城市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1 0:1 6 3.4李蕾.建筑与城市的本土观 D.上海:同济大学,2 0 0 65潘智伟.试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形态2齐康.建筑空间形态一一建筑形态研究提要 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0 0(0 1):1-9.3约翰罗贝尔.静谧与光明:路易康的建筑精神 M.北设计 J.南方建筑,2 0 0 6(0 2):3 3-3 4.6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 M.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 6.7董丹申,走向平衡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1 9.人本视域下建筑学在地共生的设计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