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 第 期 吕梁学院学报 年 月.艺术研究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 批面上资助二等()作者简介:崔丹()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文化研究这是济慈创作的最后一首诗写于自英国赴意大利的海船上针对此词语翻译颇多“消极的能力”“消极能力”“消释力”等 笔者认同并采用通用译法即“消极能力”诗影交辉:从明亮的星管窥英国摄政晚期的社会民俗与济慈的经典化再生历程崔 丹(.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北京.吉林外国语大学 国际语言文化研究院吉林 长春)摘 要:作为与济慈诗歌同名的经典传记式影片明亮的星以小见大、寓意深远 影片精彩地复现了济慈
2、人生中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年光景()不但使观众对诗歌创作主体的诗人个体 济慈获得了深入了解而且使其深入地体察英国摄政晚期社会风俗的方方面面:文化时尚与社会阶层隔离、性别区别与男女分工、文化交流与婚姻嫁娶等 影片不但展示出作为个体诗人的济慈在建构其个体知识分子身份过程中所持有的独特焦虑情感而且表现出其在建构公共知识分子身份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与担当以此折射出跨学科视角下影视传播在济慈作家身份经典化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关键词:明亮的星英国摄政时期 约翰济慈 身份建构 经典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作品的经典化形成是历时性、过程性、阶段性与不断建构性的合力作用下的结果是在“自律”与“他
3、律”六大要素的互动中生成 作品的经典化也令作家身份走向经典化反之亦然 济慈与其诗歌创作二者间即符合这一规律 在现代媒介获得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电影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影片将英国浪漫主义经典作家约翰济慈搬上银屏以声、电、光、影等技术立体化再现济慈生平与时代背景从而使现代观者(读者)再次感受、思考并重温济慈其人的生活经历与诗歌的艺术价值 尤为重要的是影片以个体诗人济慈为核心以小见大展现出英国摄政晚期的社会民俗 由此观众(读者)可认识诗人如何参与、应对、表征、再现与当时英国社会的意识形态、文化权力从而再次参与完成济慈经典化的再生历程明亮的星()又译作璀璨情诗片名直接移用济慈本人创作的同名诗歌明亮的星(或
4、译为灿烂的星)影片移花接木巧妙取名直接映衬出诗人约翰济慈()对芳妮布劳恩()的热切渴望与眷恋情感 影片由澳大利亚导演坎皮恩()执导本威士肖()和艾比考尼什担纲主演展现了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济慈遇到芳妮之后相见恨晚、相恋不能的凄美爱情经历 自 年在英国上映以来影片获奖颇多好评如潮诸多评价皆肯定其独树一帜、不落窠臼的效果 影片不但力求真实地反映出济慈在人生最后三年所经历的种种情感纠葛与人生抉择并以诗意性表现手法展现出诗人在诗歌创作技法上与诗学理论上的日臻成熟 导演通过传记式拍摄手法将历史语境与个体经历进行前景化处理由此以镜头画面模式阐释诗人提出的诗学思想:“消极能力”()“两个房间说”“无个性写
5、作”并展现其在秉持这些思想基础上进行的诗歌创作实践彰显出济慈深厚的诗歌信仰与实践追求 事实上济慈以其独特的诗歌创作与诗学思想丰富了英国浪漫主义传统延续了自斯宾塞()、莎士比亚()、弥尔顿()以降的英国诗学思想与创作实践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哈罗德布鲁姆()提出的前驱诗人带给后来诗人的“影响的焦虑”例如济慈受弥尔顿的影响颇深但济慈最终以其独特诗风超越弥尔顿强者诗人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深深影响后来的诗人与小说家 英国诗人叶芝()就深受济慈影响导演砍皮恩不但致力于真实地展现出济慈的生平事迹并且期待以此真实性展现出英国摄政晚期的社会民俗“英国摄政时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狭义而言此时期特指乔治四世摄
6、政时期 由于乔治三世“疯癫”后难以继续处理朝政因而英国议会决定推选乔治四世即威尔士亲王为摄政王()处理政务直至其正式继承王位就广义而言英国摄政时期可延至 年乔治四世去世后维多利亚女王登基之时 由于围绕济慈生命的最后 年展开()为更准确把握英国摄政时期这一时间节点、突出其时代特征本文选取其狭义概念民俗是“传统意识和现实生活、理性思考和感性显现、历史深刻性和现实生动性的有机统一”影片通过聚焦济慈个体从而透射时代风俗展现出作为知识分子的诗人济慈在建构自身身份时与摄政时期英国社会民俗之间的对弈从而体现出其自身在身份建构过程中所持有的焦虑之感一、缝纫与诗歌 英国摄政晚期文化时尚与男女社会分工济慈毕生对美
7、孜孜以求 诗人通过想象的翅膀在诗歌创作中实现对美的追求与创造这甚至使学界一度陷入偏执性评价中即济慈是唯美主义的代言人并认为济慈本人也遁入唯美境地不能自拔置时事于不顾 这一评价虽难免偏颇但也的确彰显出学界对济慈诗歌中“美”的肯定 随着时间推移与研究深入学界对济慈的评价也呈“矫枉过正”的姿态即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切入考察济慈诗歌中的政治性倾向 就济慈诗歌的创作初衷、诗歌特点及其个人对美学的阐释而言历史政治性等文外研究视角的切入的确彰显出济慈诗歌的社会介入功能但不能因而就抹杀济慈一以贯之的美学主张与实践 济慈对美心所向往此点在影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影片中济慈始终坚持对美的追求 同时导演采取了侧面烘托
8、手法展现此点:济慈的爱人芳妮委托妹妹托次购买恩底弥翁()诗集并对诗中的“美”赞叹不已济慈对美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美存在于一切具体的事物中并彰显神圣性 在恩底弥翁中恩底弥翁所追求的月亮女神既是高贵的希腊女神又是充满肉欲诱惑的印度女郎 诗人巧妙地将月亮女神的世俗性与神圣性合二为一 济慈笔下的美充满永恒性这与诗人的生平遭际和身体状况密不可分 济慈一生为肺结核所羁绊其母亲、弟弟皆先后被肺结核夺走生命诗人自己也身患肺结核 诗人生前就自知不久于人世 在游历苏格兰时他撰写诗歌悼念彭斯开篇写就“不足千日的身躯”此点足矣表现出济慈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把握与对生命的渴望 因此他对生命格外珍惜对永恒之美分外追求 对生命
9、的珍惜与不舍进而化为其诗歌创作特征 正如在夜莺颂(“”)中诗人通过个体想象将自然中的夜莺化为诗歌中永恒的夜莺从而彰显出美的不朽与永恒 但是济慈所认同的美并非脱离现实世界与现实格格不入恰恰相反诗人笔下的美好事物彰显出俗世性一面但诗人并不耽于俗世而是通过想象将其化为极致化永恒 例如希腊古瓮颂中的希腊古瓮既为具体的古瓮又为超越时空的历史古瓮“沉默的形体呵你象是永恒/使人超越思想:呵冰冷的牧歌!/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无独有偶芳妮也对永恒的美孜孜以求 影片展示出芳妮在服饰设计中的独特天赋 虽然影片对芳妮穿针引线展示不多但通过其设计的精致裙领展示出芳妮的品位 她钟情于荷叶边领口并认为自己的
10、设计独一无二对此也是充满自豪感 她对布朗的嘲讽不以为然并回敬说这是她服装设计的杰作 当她第一次端咖啡进入济慈书房时就热情地向济慈展示自己设计的裙子 在济慈问询她对自己的印象时她也情不自禁、自信满满地对济慈的衣服品头论足认为诗人应该穿件蓝色丝绒外套 当济慈问她为何对服装如此自信时她自信地肯定自己的设计独一无二尤其是裙摆褶皱的创意 此番种种展现出芳妮对美的追求影片中的男女主角皆钟情于美但二者对美所秉持的理念与实践却各有不同 济慈致力于诗歌创作之美芳妮则追求缝纫裁剪之美 这种鲜明的差异性一方面体现出英国摄政晚期的文学创作与服装设计特点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在盛行的社会父权制文化下男女独特的身份建构就文化时
11、尚而言芳妮的设计完全体现出在英国摄政时期乔治四世对时尚的引领 可以说演员的服饰是本片的一大亮点本片也因此获得最佳服装设计奖 虽然影片服装并未完全写实地再现英国摄政晚期的服饰特征但突出了当时的时代风潮譬如当时女性裙子的腰线已经提高到胸前 在影片中芳妮的裙子腰线尚未显示出如此突出的特点但芳妮对服装与时尚的浓郁兴趣已经表现出乔治四世引领下的时装潮流乔治四世摒弃艳丽的奇装异服反而青睐深色宽松的衣裤在假发税出台后他放弃带假发以真发示人遂而此风格备受世人青睐 并且乔治对建筑风格的塑造也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他从王室专款中拨出 万英镑用于扩建温莎城堡和白金汉宫并翻修汉诺威驻扎苏格兰的大本营 他从议会上争取了
12、.万英镑用于打造摄政街建造大理石拱门和特拉法加广场扩建大英博物馆并且和罗伯特斯默克设计新建筑使这一建筑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邮政局”他购买白金汉宫并在装修设计上亲力亲为 最终白金汉宫成为王室住所 他在巴斯()购置房产并设计建筑风格引领了英国建筑风格传统的转变 正如音乐、美术与建筑一样服装也体现出社会意识形态并展现出人类的“潜意识情绪”事实上当时英国的服饰文化也在文人精英圈中流行起来 在济慈创作生涯早期诗人就十分注重服装时尚 他曾模仿过拜伦学习拜伦的高领打扮 这一模仿彰显出诗人对拜伦的崇拜与尊敬 济慈在诗歌创作中受拜伦影响颇深其诗歌伊莎贝拉()在写作技巧上就受拜伦的影响 这种模仿也展现出济慈对
13、卑微出身感到焦虑而“服装可以用来提升社会地位”但后来济慈摒弃了拜伦式穿着风格并在诗歌创作上停止模仿拜伦欲以实际行动摆脱拜伦影响 当其第一本诗集恩底弥翁出版滞销时诗人萎靡不振写信给出版商表达深受挫折的心情 诗人更是宣称自己与拜伦截然不同 年 月 日济慈给弟弟乔治与弟媳乔治安娜写信“你谈到拜伦和我 我想我们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描写他所看见的而我描写我所想象的 我的任务是最艰难的因此你知晓我们之间的巨大差异”设计与剪裁服装与缝纫相得益彰而缝纫技术至关重要 影片不但塑造芳妮善于缝纫的形象而且表现了芳妮妹妹托茨完成缝纫的使命 这体现出英国摄政晚期家庭对女性教养的导向 当时女性无法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其最终
14、归宿只有择一良婿嫁作人妇相夫教子 芳妮母亲即为典型例证 她在家照顾和抚育子女 人仅雇佣 名仆人洗衣做饭操持家务事事亲力亲为 但女性如果未能在芳龄出嫁那么等待她们的便是贫困潦倒与孤老一生因为她们无法获得经济收入和子嗣照顾仅有少数受过一定教育的女性有机会在富贵人家做家教成为家庭女教师勉强度日 维多利亚时期现实小说不乏此类家庭女教师如夏洛特勃朗特()简爱()和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惊悚小说奥德利夫人的秘密()就塑造了典型的家庭女教师形象在简爱中简爱最终以自我的人格魅力打动了罗切斯特先生成为罗切斯特太太 在奥德利夫人的秘密中奥德利夫人佯装家庭女教师以此获得奥德利伯爵的垂爱 被丈夫发现后她不惜背信弃义弑杀亲
15、夫并为争夺财产继承权意欲纵火烧死奥德利伯爵的侄儿 事情败露她被遣送至疯人院最终死于其中 事实上即使部分女性有机会做贵族或乡绅家里的女佣但是这种机会实属难得待到年长也会被新的年轻女仆替代最终被遣散但是一旦女性出嫁之后便失去了自我谋生糊口之路 自然女性要学会嫁做人妇的技能如缝制衣服、洗衣做饭 有能力的家庭也可以为子女请家庭教师教授她们舞蹈技能以便其能在舞会上脱颖而出获得富家子弟的青睐从而不再为下半生的生计发愁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开篇便以嘲讽口气点明这一主旨男性境况大相径庭 他们有机会参加社会活动而且必须自力更生、养家糊口 影片展现出现实境况下的矛盾:立志成为伟大诗人的济慈与朋友布朗()常常为
16、生计发愁 布朗没有固定职业但他因继承祖上产业通过出租房屋可以获取一定的收入保证衣食无忧 济慈与芳妮相遇的契机就是布朗将房屋一半租给芳妮母亲 济慈却没有如此幸运 其父亲仅仅继承了岳父的马厩生意并且在济慈 岁时就坠马身亡、撒手人寰 因此济慈只能凭借自身能力在社会上谋取位置 这也是其监护人阿比()让济慈学医的直接原因即学习医学自谋生路 但济慈抱有类似鲁迅般的志向弃医从文以文字为武器治愈人们的心灵济慈的这一选择令其生活困窘 他出版诗集恩底弥翁渴望通过此诗歌出版从而获得诗名并且能够摆脱拮据的经济境况为迎娶芳妮做好经济准备 但事与愿违诗歌并未获得大卖 诗人在日记中对诗歌出版的失败表达焦虑之情 年恩底弥翁出
17、版遇冷后济慈曾于 月 日写信给友人贝莱透露出自己对包括亨特、海顿甚至拜伦等文人的厌恶之情 年诗人出版第二本诗集仍未获读者青睐 诗人气馁地将自己的失败与拜伦的成功对比向书商约翰默里()抱怨道拜伦“销售了 英镑?你看看?卖出了 本诗集”其强烈口吻透露出济慈内心深处的焦虑之感 因缺乏收入来源诗人只能暂住在朋友布朗家里 从伦敦归来时因经济拮据济慈只能坐在马车外面节省旅费不幸感染风寒这也成为济慈肺疾而终的导火索 济慈穷其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却仍未在经济上得到丝毫改善就连最后的意大利养病之行也是在朋友的共同资助下得以成行 济慈的窘迫处境也令芳妮母亲担忧二人交往与未来生活 诗歌创作属于贵族有闲阶级才能从事的事
18、业 对于济慈这样的出身低微、未受高等教育的人而言如同天方夜谭这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可见英国摄政时期的男性必须要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是其建立婚姻关系的基础 彼时社会等级十分森严但身为贵族与乡绅后代的长子无需过虑经济问题 他们有权继承遗产坐享其成的财富保证其良好的生活质量 因此长子继承权十分重要而一旦被剥夺后果非常严重 反之次子便不具备财产继承权他们要自行谋求生路 他们或幸运地过继给没有子嗣的叔父姨婶得到继承遗产的资格或自谋职业成为律师、医生、牧师、议员、秘书等从而转为中产阶级凭借自助精神()力争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 但对于中产阶级下层或社会底层的男性而言未来意味着或者要从事技术性职业或者在富
19、人家做家庭教师或侍从才能谋求生路 惊悚小说之父威尔基柯林斯()在白衣女人()中塑造了家庭教师、画家哈特莱特即为典型他出身卑微通过与中产阶级联姻跻身上流社会对普通家庭出身的济慈而言要想成为诗人也十分艰难 因为在济慈时代做诗是有闲阶级的特权而诗人身份尚未职业化 世纪中期小说家已职业化如查尔斯狄更斯()乔治艾略特()等 但济慈尚未出名诗集滞销收入更是寥寥无几 匿名评论家 在黑森林()期刊上发表文章抨击他令济慈诗名受到重创 并且其监护人阿比()具有务实精神他为济慈安排医学教育希望济慈能够够获得一份较为体面的职业与收入 从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视角来看此决策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 但诗人放弃这一机会仍然坚持在困
20、境中做诗表现出诗人对诗歌孜孜以求的执着与坚持也展现出当时英国诗人处境的真实境况二、写诗与读诗 英国摄政晚期男女教育与文化交流影片向观众展示了济慈与布朗创作共同创作诗歌的历程尤其呈现出文人聚会的场景 影片中济慈参加了文人聚会与友朋探讨切磋诗歌创作其中不乏济慈友人对其新出版诗集给予的肯定评价与中肯建议 并且在其缺乏资金赴意大利疗养之时济慈的文友纷纷出谋划策慷慨解囊群策群力促成诗人的意大利之行 但是芳妮却往往成为其嘲讽和排斥的对象 在芳妮欲向济慈学习诗歌之时布朗则报以怀疑嘲弄的态度 他不相信芳妮渴望学习诗歌的愿景将之视为女性吸引男性的调情伎俩 在确认芳妮足不出户认真阅读自弥尔顿以来的英国伟大诗人及其
21、作品后布朗也在谈话中故意刁难言语间充满揶揄调侃的口吻并不愿意对其平等相待真心鼓励 济慈对芳妮是否真正阅读其诗歌也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对芳妮是否能够理解自己对美与真的认识与阐释心存疑虑 以上反映出英国摄政晚期文人交流方式的特征以及男女获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的现状在英国摄政时期新古典主义盛行文学、音乐、绘画和建筑方面均出现复兴古希腊、古罗马传统倾向 直至摄政晚期强调个体感受、个性发展的浪漫主义势头兴起作为代表人物之一的济慈以自身的诗歌创作与诗学思想做出重要贡献 彼时的人们往往在较有名望、或较具社会影响力的文人墨客家中聚会对诗歌创作发表个人见解 这也延续了文人沙龙传统而这一传统也体现出精英学者的凝聚力以
22、及其与平民大众的疏离即文学创作与批评的阶级化趋势 虽然济慈追随以亨特为首的“伦敦派诗人”并成为其小团体一员但这一团体本身却与主流文人圈格格不入 对此拜伦一语中的后者认为伦敦派实为“穷贵阶级”()代表而这一看法即为文人界普遍的态度 但“伦敦派”关注民众与民众交流紧密 亨特关注民众的疾苦鞭笞统治阶级对广大民众的压迫这也成为亨特诗歌创作的标志性主题之一同时在这一团体内外济慈好友、密友皆为其意大利之行慷慨解囊体现出知识分子的凝聚力即作为知识分子的文人对知识分子主体社会处境的认识和解决现实境遇的行动 这也反衬出英国摄政晚期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并为对知识分子给予足够关注的现实 如济慈就曾抱怨过英国权力机关与
23、相关的职能部门冷待文人并未给予文人应有的尊重诗人曾流露心声较之意大利英国对文人缺乏应有的礼遇 济慈深切感受到国家与社会对文人境遇漠不关心的现实并且不惜笔墨地触碰这一敏感而尖锐的话题 在其长诗伊莎贝拉中济慈就将情节场域设定在意大利的弗罗伦萨 这一选择为济慈有意为之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对仿写对象 薄伽丘的尊敬另一方面也暗示出诗人对意大利的心向往之不乏有其对意大利文化自由氛围的憧憬 因此济慈如此书写一方面实现了排遣身份建构过程中产生的焦虑之情诗人渴望以此为知识分子鸣锣喊冤达到对掌权阶层劝诫的目的 济慈边缘化的社会境遇与刚正不阿的言行也彰显了摄政时期知识分子的气节这也符合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对真正的知识分
24、子做出的评价 萨义德认为他们“公开提出令人尴尬的问题对抗(而不是产生)正统与教条不能轻易被政府或集团收编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代表所有那些惯常被遗忘或弃置不顾的人们和议题”芳妮之所以在济慈质问其是否理解诗歌时哑口无言在布朗嘲笑中显得捉襟见肘关键在于在英国摄政时期作为女性代表的她缺乏相应的受教育机会并且社会对女性阅读与写作缺乏包容度 彼时只有富家子弟能有机会到寄宿学校求学即便是富家千金小姐也只能留在家中跟家庭教师学习音乐、绘画、缝纫等旨在获得良好修养为将来获取诸如贵族或者乡绅等富家子弟的青睐而准备 奥斯丁就十分羡慕她的兄弟有机会接受正统教育但她却于此无缘 幸运的是其父乔治奥斯汀()藏书丰富而奥斯汀本人
25、也嗜好读书大量的自我阅读为其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她的哥哥每每求学归来也会跟她分享求学经历这也扩大了她的视野而佃农或仆人家的男性与女性皆没有获取教育的机会济慈爱人芳妮家的女仆就是最佳例证 同样济慈的妹妹约翰范妮()也面临相似境况 自济慈父亲去世济慈母亲改嫁出走、肺疾而终济慈祖母照顾兄妹四人到监护人阿比介入兄弟三人纷纷离家各奔前程学习一技之长以便未来在社会立足而范妮却只能寄宿在阿比家中范妮从少年至青年皆无机会离开家庭接受教育更是天方夜谭 阿比对范妮的控制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就在其哥哥汤姆病逝芳妮都未能有机会获准探望汤姆这令济慈愤慨不已诗人在其书写中控诉此行为但却也无能为力与范妮不同芳妮似乎有机会
26、学习诗歌但布朗的不屑令芳妮的诗歌追求化为天方夜谭 影片选取典型一幕:布朗进入书房看到芳妮正与济慈谈话他不屑一顾十分粗鲁地嘲讽芳妮欲将其逐出理由为男人要开始创作诗歌免于叨扰 并且在芳妮想要向济慈学习诗歌写作与欣赏方面的知识时布朗嘲讽她认为这是为了男欢女爱打情骂俏讽刺其充满着矫揉造作的姿态 而当芳妮真的大量快速地阅读英国古典主义诗歌时布朗也充满质疑并故意设计刁钻问题以此难倒芳妮 布朗的偏见并非一己私见而是透射出英国摄政晚期普遍社会思想的一孔之见三、舞会与书信 英国摄政晚期社会交往与婚姻嫁娶影片展现了芳妮与济慈参加舞会的场景为观众提供了英国摄政晚期男女社会交往的画面 芳妮热衷于参加舞会而且在舞会上也
27、获得邀舞不断充分展现了自我魅力但此点却令济慈深感苦恼 第一济慈参加舞会却不选择跳舞第二济慈对芳妮参加舞会的态度前后矛盾 一方面他不希望芳妮去参加而另一方面却又鼓励芳妮参加舞会 产生这种态度背后的原因在于摄政时期舞会所具有的特殊社交功能即实现男婚女嫁的功能舞会具有社交功能这在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已充分体现 而作为英国社会民俗这一功能可追至文艺复兴时期延伸至摄政时期具有悠长历史 俨然在人们社会生活中舞会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成为青年男女的重要交际场景 参加舞会前待字闺中的少女便学习各种曼妙舞姿以便获得垂青 少年也是十分注重提升舞技旨在获得少女芳心 参加舞会时女性往往打扮得十分端庄得体她们身着华丽礼服
28、手持香美绸扇其目的就在于能够吸引异性注意为对方留下良好印象 影片展示出芳妮的母亲为子女聘请舞蹈教师教授芳妮等人芭蕾并且鼓励芳妮积极参加舞会就是为了芳妮能够获得如意郎君 而舞会中男性邀请女性则为惯例鲜有女性主动发出邀请 有时往往因女性缺乏魅力备受冷落偶尔男士也会如绅士般风度翩翩地邀请女性以示礼貌由此可见芳妮邀请济慈跳舞实属无奈之举而济慈对邀请的拒绝也似乎显得缺乏礼数 但究其实质济慈由于缺乏财产与收入因此他并不能、也不愿主动获得少女芳心 而且参加舞会男女双方必须为单身没有订婚以及结婚如果订婚则不能再继续参加舞会 这也是济慈的矛盾性他希望与芳妮订婚但没有经济来源则无法履行订婚仪式 这样他难以名正言顺
29、地阻止芳妮参加舞会与未婚男士见面 并且疾病缠身自知时日不多这种自知在其苏格兰之行踏访彭斯故居后挥毫作诗中就一见端倪 诗人缅怀前辈诗人不禁触景生情在诗歌写于彭斯诞生的村屋(“”)开篇就抒发感慨以诗句“这个寿命不及千日的躯体”点明自己时日不多 济慈医学出身因此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知肚明 为芳妮未来着想他不能阻止芳妮去参加舞会而且还积极鼓励她参加以便获得其他男士青睐与追求 芳妮在态度与行动上都很抗拒 虽然芳妮母亲不断劝慰她再去参加舞会择一良婿嫁之但芳妮对此却不以为然她立志要嫁给济慈 虽然济慈多次劝说她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但无论是诗人自己、还是芳妮本人皆能感受彼此的纠结之情与无奈之心影片中济慈与芳妮的鸿雁传
30、书封封书信传递了二人之间的思慕之情 影片中为追求真实感所有济慈寄给芳妮的书信皆出自于男主演威士肖之手 信中济慈表达了对芳妮的思念之情倾诉了相思之苦同时也表达了主观焦虑之情 根据济慈传记与书信集记载济慈的许多代表性诗作、诗学思想均出自其与朋友和亲人之间的书信中 虽然济慈写给芳妮的书信并未全部保留下来但是从目前已保留并公开的书信中可以看出济慈对芳妮的真情 济慈通过书写表达对寄宿在监护人阿比家中的妹妹范妮的关爱之情对远在美国的弟弟乔治的深切关怀济慈也与朋友在书信中探讨诗歌创作和诗学思想问题如济慈就诗歌想象问题就在写给朋友贝莱()的信中得以详细阐释英国摄政时期书信往来是人们最重要的一个通讯方式 无论家
31、人、朋友还是爱人之间都选择书信方式来谈论生活琐事、感受与思想所得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通信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与写信人的敏锐观察 彼时尚未出版邮票收信人根据收到的信的纸张的页数和路程长短来支付邮费 张信纸花费从 便士到 便士不等 为了节省邮资并且增加信息量字迹越小越合适并且写完后写信人转角 度接着写这也成为一种惯例 并且如果是异性之间通信那么只能是订婚的情侣之间进行 因此济慈与芳妮二人虽私定终身但在外人看来二人的鸿雁传书已显得不合时宜四、结语明亮的星通过展示英国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生命轨迹、诗歌创作、诗思形成深刻地折射出英国摄政晚期民俗观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特别是前瞻性地展示出彼时新古典主义渐衰浪漫主义
32、逐渐兴起时的时代风貌 虽然莱辛在拉奥孔中致力于区分诗与画的区别但她也承认如果运用得当各取所长诗与画可以适当地越俎代庖各具千秋 以此观之同时以文字形式展现的诗歌与动态图像展现的电影呈现出的明亮的星诗影交辉焕发异彩 影片通过再现济慈其人所处的英国摄政晚期时代以及其诗对这一时代社会民俗的书写唤起观者及读者对时代的感知与反思从而使大众参与并促成济慈经典化的再生参考文献: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济慈.济慈诗选.查良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崔丹.焦虑与超越:论明亮的星中英国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诗歌信仰 兼论英国摄政晚期浪漫主义思潮.当代电影().哈罗
33、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徐文博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崔丹.诗画越界、希腊泛神论与人文主义升华:论济慈对弥尔顿的继承与超越.英语文学研究().陈勤健.文艺民俗学导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无论是诗学思想还是诗歌创作实践济慈受彭斯影响颇深张剑.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新历史主义批评.外国文学评论().章燕.审美与政治:关于济慈诗歌批评的思考.外国文学评论().袁霜霜.身体、疾病与诗:论肺结核与济慈诗学.文化研究().:.苏珊.凯瑟.服装社会心理学.李宏伟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崔丹.英国 世纪中期惊悚小说中的疯癫话语与社会权力运作间的商讨.国外文学.().“”.:.:.:.崔丹.性属、影响与民族 约翰济慈伊莎贝拉中的身份认同焦虑书写.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北京:三联书店.崔丹.民谣、自然与国家 论济慈对彭斯的鉴越与不列颠国家身份构建.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