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生态环境保护治理ECOTHE NEW ERA OFECOLOGICAL CIVILIZATION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武陵源的蝶变 文/肖时珍肖华作者简介:肖时珍,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及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摘要: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中国第一批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一,3 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组成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世所罕见。然而,武陵源从过去到现在,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完成了从开发开发与保护并举严格保护的历史性转变。其保护展望等级也从2014年、2017年的重点关注类提升为2020
2、年的较好类,这得益于从武陵源所处的各级政府在立法执法、违建设施拆除、游客数量管控与旅游管理、有害生物防治、严防火灾发生、监测体系建设、加强科学研究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举措,开展国际对话和交流,实现武陵源的蝶变,是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之一。关键词: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可持续发展;武陵源Abstract:Wulingyua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in Zhangjiajie,Hunan Province,which is one of the first Natural Heritage Site in China,has a
3、particularly rare quartz sandstone peak forest landform constitutes with more than 3000 thin sandstone pillars and sandstone peaks.However,Wulingyuan has gone through a tortuous history from the previous to the present with completing a historic transforma-tion from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and prote
4、ction strict protection.Beside,its conservation outlook level has also been raised from the category of key concern in 2014 and 2017 to the category of more favorable in 2020,which is attributable to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initiatives taken by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from where Wulingyuan is loca
5、ted in terms of legislation and enforcement,removal of unau-thorized facilities,control of the number of visitors and tourism management,pest control,strict prevention of fires,construction of moni-toring systems and strengthen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International dialogue and conversation to rea
6、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Wulingyuan is one of the typical examples of synergism betw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of a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Key words:World Natural Heritage;conservation governan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Wulingyuan73Protection and governance of eco
7、logical environment ECOTHE NEW ERA OFECOLOGICAL CIVILIZATION一、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概况一、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概况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图 1)位于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与永定、慈利、桑植三县区交界,于 1992 年 12 月第 16 届世界遗产大会以满足第(vii)条标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武陵源世界遗产地处新华夏三隆起带,以规模宏大、奇丽壮观的石英砂岩峰林景观著称于世。遗产地及缓冲区总面积为 39478 公顷,其中,遗产地面积26400 公顷,遗产地内海拔 300 米-1260 米,广布 3103座石英砂岩峰林,刀劈斧削、千姿百
8、态、连绵成片、雄奇壮丽,面积之广袤,气势之磅礴,在当今地球上的众多峰林景观中绝无仅有,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此外,武陵源地处中国西部高原亚区和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的交界地带,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温和,雨量丰富,物种交流频繁,为众多物种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是中国众多孑遗生物和珍稀动植物集中分布地区和栖息地。经初步调查,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植物 3000 余种,陆生脊椎动物 50 科 116 种,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二、武陵源的突出普遍价值二、武陵源的突出普遍价值(一)适用的价值标准标准(vii):武陵源遗产地内 3 000 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组成的石英砂岩峰林地
9、貌世所罕见。岩柱、岩峰及其他地貌在无边无际的云海中时隐时现;在峰峦之间,沟壑、峡谷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遗产地内还有 40 多个洞穴和两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桥,其中一座高达 375 米。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展现了卓越的生态美。武陵源整体景观奇丽宏伟,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二)完整性武陵源遗产地及其缓冲区边界覆盖了展现其自然美价值的所有必要元素的区域,包括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喀斯特景观、大量地质遗迹、珍贵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以及多姿多彩的气候景观等。作为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陵源保护管理体系完整,其各要素均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状态,基本未受到人为干扰,满足完整性要求。(三)管
10、理和保护要求武陵源于 1988 年被中国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 年,武陵源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保护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决定。同年启动景区房屋“世纪大拆迁”行动,通过遗产地核心景区生态移民和开发缓冲区康体生态旅游,实现景区扩容,启用备用景区,实行景区景点轮休,缓解人口压力及旅游压力对其突出普遍价值的威胁。至 2002 年底,基本上清除景观美学价值的影响因素。2001 年 1 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使其保护有了更具针对性的法律依据。2005 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全面修编完成,提出了长期目标,即武陵源世界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及其真实性
11、、完整性需严格保护和保存。石英砂岩峰林、石柱、喀斯特景观、峡谷、生态环境和物种以及其他对武陵源美学价值具有贡献的元素都需严格保护。游客数量、游客季节分配和活动需严格控制和调整,以实现世界遗产地、社会、经济和人之间维持动态平衡的目标。为了维护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动态平衡,按照国际有关公约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武陵源专门成立了针对自然遗产地内石英砂岩景观监测、游客数量及其影响、大气质量、水体质量、环境质量、电磁辐射、噪声、植被生态、动物栖息地等方面的专门监测机构。此外,除了常规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外,武陵源还规定,到 2020图 1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在中国的位置图74生态环境保护治理ECOT
12、HE NEW ERA OFECOLOGICAL CIVILIZATION年,游客数量控制在 556 万人以内。三、武陵源的保护管理历史及国际关注三、武陵源的保护管理历史及国际关注武陵源开发保护历史需追溯到建区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武陵源因地处“老、少、边、穷”的偏僻山区,社会经济非常落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商业不发达,农业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状态。即便到现在,由于保护世界遗产地的需要,武陵源区没有任何工业,经济收入主要依赖旅游业,当地居民收入仍然很低,社会经济依然较落后。1978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武陵源顺应历史潮流,大庸、慈利、桑植三县各以张家界、索溪峪、天子
13、山为核心,独立宣传、独立开发,相继建立了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 3 个自然保护区,其知名度大幅提高,旅游价值为社会所承认,旅游业初步发展起来。三个景区先后分别出台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索溪峪风景区总体规划和天子山风景区规划。但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造成相互争地盘、争资源、争客源、争项目、争资金,无统一规划、重复建设等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引起地域矛盾。1988 年,国家成立武陵源区,统一管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同年,国务院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 年,武陵源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的金字招牌,知名度不断提高,旅游业得到很快发展
14、。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组织专家对武陵源进行实地考察监测,提出“武陵源现在是一个旅游设施泛滥的世界遗产 对美学的影响是显著的。大部分景区现在像是一个城市郊区的植物园或公园”,给武陵源当地管理机构敲响了警钟。武陵源随即措施拆迁遗产地建筑物、逐步恢复武陵源自然遗产价值的真实性与完整性。1998 年以后,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监测情况,缔约国中国政府全面实施自然遗产各项保护措施来保护、管理、修复、展示世界遗产。2014 年,IUCN 对全球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将全球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状况分成四个等级:好(good)、较好但有些担忧(good with some co
15、ncerns)、重点关注(significant concern)和严重关注(critical concern)。武陵源被评为重点关注类世界遗产,IUCN 指出武陵源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旅游设施的过度开发(到 2005 年,新修了 5 条主要旅游公路、1 条铁路、2 条索道和一个 300 米高的观光电梯,遗产地内还修建了 40 家新的酒店和餐厅。导致景观和美学价值、内在的野生生物特征和传统的文化价值严重丧失。局部环境受到严重毁坏和破坏,包括岩石爆破、水土流失、水和大气污染以及森林破碎化导致的植物和动物栖息地丧失和生态系统干预。)第二、快速和持续的游客数量增长,导致游客拥挤,影响环境并降低游客
16、满意度。第三、一些主要景区和主要入口的城市化和商业化。遗产地内发展城市、缓冲区及周边地区村庄发展为城市。第四、遗产地和缓冲区内空气和水污染。第五、当地社区土地与资源的利用、水路的改变、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的洪水和滑坡。第六、法律法规的执行能力和多头管理决策。2015 年 2 月 11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来函告知,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世界遗产展望 2014研究中,武陵源被归于重点关注类世界遗产,需要提交保护状况报告。缔约国中国以及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所在的湖南省、张家界市和武陵源区人民政府组织了贵州师范大学专家团队,解读世界遗产展望 2014-武陵源世界遗产地,将武陵
17、源的保护管理现状以及在保护管理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尤其是 1999 年以来的措施向世界遗产中心报告,更新相关的保护管理信息,完成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状况报告(2015),在 2015 年 6 月 28 日至 7 月 8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39 届大会上进行了审议,形成决议 39 COM 7B.10。2017 年,在 IUCN 保护展望中武陵源再次被关注,仍然被列为重点关注类。2018 年 12 月,贵州师范大学再次受委托完成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状况报告(2018),回应第 39 届世界遗产大会对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状况作出的专题决议(Decision:39 COM 7
18、B.10)中要求缔约国各级政府对武陵源日益严峻的保护形势作出整改。2020 年,在 IUCN 保护展望中,武陵源的保护管理状况升级,提升为较好类,实现了华丽转身。75Protection and governa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THE NEW ERA OFECOLOGICAL CIVILIZATION在短短的 20 多年,武陵源完成了从开发与保护并举到严格保护的历史性转变。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得到维护,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图 2)1982 年,成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1988 年,设立武陵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 年,被列入世
19、界自然产名录;2004 年,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被评为中国首批 5A 级旅游景区;2009 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14 年,在 IUCN 保护展望中被关注,列为重点关注类;2017 年,在 IUCN 保护展望中再次被关注,列为重点关注类;2020 年,在 IUCN 保护展望中保护管理状况升级,提升为较好类。四、武陵源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主要举措四、武陵源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主要举措缔约国中国长期以来都重视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武陵源所处的各级政府采取了诸多有效的举措,来推进武陵源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部分举措列举如下。(一)出台保护条例2001 年 1 月
20、1 日,中国第一个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性法规 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2011 年 3 月 30 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对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进行了修正。2018 年 7 月 19 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改决定第二次修正。(二)相关服务设施的拆除及绿化在 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IUCN 对武陵源提出“评估小组发现该遗产地旅游设施过度运行,对遗产地的美学品质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批示有关部委负责人亲临武陵源视察,要求加快遗产地房屋拆迁步伐,加大退耕还林和绿化力度,进一步搞好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武陵源区政府
21、采取措施,对旅游设施给遗产地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编制了拆迁计划,然后分第一期、第二期、遗产地入口处缓冲区进行有计划的拆迁。通过几轮拆迁,影响武陵源世界遗产地景观美学价值和造成视觉污染的建筑物已基本上得到清除,酒店、餐厅、商铺、建筑物等旅游设施对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和完整性的影响已经基本消除。人工化、商业化、城镇化带来的环境压力得到治理,遗产地已还大地以绿色,还溪流以清澈,还天空以明净,武陵源遗产地的完整性得到较好的维持。(三)旅游管理游客数量都严格控制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规定的合理容量范围内,并实行团队游客的预约进入制度,开发核心景区灾害性气象预警系统,开
22、通景区环保汽车,推进自驾自助游服务体系建设。从 2001 年开始,采用人卡合一的技术,实行一人多次不同站口进入景区有效的现行模式,规范了门票管理制度。按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了景区轮休制度。一是步行道每年都进行维修式的休养,保证游客游览的安全和主要游道周边生物的休养;二是每年都在景区的砂刀沟和腰子寨进行休游,保证核心景区的生物自然繁殖和生长,不受游人的干扰;三是清风峡景区保证每年 4 个月的休养;四是关闭了与黄龙洞同质性较高的观音洞,仅供科研使用。(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武陵源森林病虫害主要为柑桔霉污病、马尾松毛虫、楂天蛾、舟蛾、松黑牵牛、竹蝗、白蚁、松突圆蚧等。松
23、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一旦发生将对松类植物带来毁灭性灾难。面对张家界周边地区已有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实际情况,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张家界市预防松材线虫病实施办法。2008 年7 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湖南省张家界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项目,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被列为核心保护区。该项目正在实施之中。建立了张家界国家森图 2 武陵源保护展望等级升级示意图76生态环境保护治理ECOTHE NEW ERA OFECOLOGICAL CIVILIZATION林公园、天子山、索溪峪等 3 个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对进入武陵源自然遗产范围内的森林植物进行严格检查。同时,张家界市作为生物防治松褐天牛的全国两个试
24、点地区之一,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多次开展了通过施放肿腿峰、花绒寄甲等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五)火灾预防武陵源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野外火源管理的暂行规定护林防火六不烧十不准等规定性文件,编制了森林防火规划森林病虫害防治规划等七个保护性规划,规定对珍稀濒危植物实行绝对保护,对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因科研或教学需要采集标本必须申办许可证,并须无条件为武陵源提供所形成的全套资料。武陵源区森林防火指挥部逐级签订责任状,到户签订保证书,聘请专职护林员 106 人,成立专职防火队伍 5 个,聘请兼职应急扑火队员 400 人。设立瞭望台 3 个(照片 39),护林员 15 个,检查站 5个,建立防火通讯中转台
25、 1 个,基地台 2 个,车载台2 个,指挥车 3 台,对讲机 75 部,配备风力灭火机 6台,水枪 15 台,专业防火服 40 套;开辟防火隔离带3.74 公里,营造防火林带 33 公里。遗产地森林覆盖率达 98%,连续 57 年无森林火灾发生。(六)监测体系建设武陵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监测体系,参与监测的单位有林业局、旅游产业公司、环保客运公司、建设局、森林公园管理处、环保局。林业局共设置 8 个地面森林资源监测点和 24 个森林防火固定监测点,和天子山索道视频监控点、天子山瞭望台、杨家界瞭望台、杨止界瞭望台、岩门瞭望台,24 小时监控火情。涉及武陵源区 5 个乡镇及三个保护局,指定了 8
26、位专职测报员负责测报工作。环保局共设地表水监测点位 4 个,均属澧水二级支流索水流域,分别为龙尾溪断面、水绕四门断面、吴家峪口断面、黄龙洞断面。市控站位 2个,老磨湾和紫草堂。在遗产地袁家界和缓冲区武陵源未央路安置空气自动监测站。(七)科学研究2010 年 11 月 9 日 11 日,武陵源协助承办了张家界地貌国际学术研讨会,“张家界地貌”从此被国际认定。2011 年 4 月,张家界公园管理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建的张家界地貌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2012 年以来,公园管理委员会每年预算 30 万元作为研究中心的运行费。地理资源所建立健全张家界地貌野外观测、检测、监测数据
27、采集系统,开展张家界地貌发育演化过程机理及其景观成因机制等相关领域的实验研究与理论探讨,为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1992 年申遗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就要求武陵源递交物种保护现状报告,考虑以生物多样性标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潜力。之后又在 1998年、2003 年两次又提出相关要求。对此,武陵源也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是 2000 年,聘请中国科学院华南考察队、中南林学院与湖南师大和湖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局对武陵源生物资源进行调查,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二是 2008 年,聘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朱宁教授领衔的团队编制了武陵山脉澧水源头生物多样性监测及保
28、育实施技术方案。(八)武陵源成为 UNESCO 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试点项目为宣传贯彻实施好“UNESCO 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于 2016 年至 2020 年开展中国试点项目,为“世界遗产和可持续旅游”在中国的应用做出贡献。2017 年,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成为 UNESCO 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试点项目之一。此次武陵源试点项目甄选了“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与可持续旅游”和“世界遗产地旅游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及保护”两个研究专题,进一步提高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可持续旅游规划管理能力,制定的武陵源世界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突出普遍价值的保护以及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武陵源过去到现在,经历了一段曲折历史,讲述了一个个动人故事。武陵源之所以发展到今天可喜的局面,既揭示了过去中国旅游开发初级阶段存在的弊端,也证实了缔约国中国关于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要求是高度一致的,我们的保护力度是惊人的,我们履行保护文化和世界遗产公约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责任编辑:牟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