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神话与科技的“联姻”--动画电影《飞奔去月球》的艺术价值.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7330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话与科技的“联姻”--动画电影《飞奔去月球》的艺术价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神话与科技的“联姻”--动画电影《飞奔去月球》的艺术价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神话与科技的“联姻”--动画电影《飞奔去月球》的艺术价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9月 第21卷第3期戏剧影视研究动画电影 飞奔去月球 于2020年10月23日在我国上映,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同时,飞奔去月球 也深受国际观众的喜爱。该片除了获得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提名外,还曾获得首届评论家选择超级奖“最佳动画片”提名、2021年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动画片”提名,以及第15届女性电影记者联盟奖“最佳动画片”提名等多项提名。该片由格兰 基恩(美)担任导演,奥黛丽 威尔斯(美)和伍思薇(华裔)共同担任编剧。值得一提的是,飞奔去月球是由中美联合出品,集结了强大的幕后制作团队,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同时,该片也是导演格兰 基恩的长片处女

2、作,是编剧奥黛丽 威尔斯在离开人世之前留给女儿的一封情书。飞奔去月球 主要讲述了少女菲菲奔月寻找嫦娥和她在这一过程中对爱的发现和领悟。该片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精巧的叙述结构,同时也关乎其背后精湛的视听艺术以及蕴含其中的深远的文化内涵。一、神话与科学结合在现代社会中,神话对于保持我们的心灵的活力、给我们的生活以新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神话与科学之间并非水火不容,相反,二者之间紧密相连。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甚至认为神话是科学的前阶段。“神话与科学都拓展了人类的领域。”飞作者简介:高娟娟,女,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神话与科技的“联姻”动画电影 飞奔去月球 的艺术价值高娟娟(西北师范大学兰

3、州730030)摘要动画电影 飞奔去月球 将中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与现代科技进行了完美融合,借助歌舞、色彩等多种视听元素,以新颖的艺术形式叙述少女成长主题,从而表现爱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该片带给国内外观众别样的审美体验,彰显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取得了动画电影艺术上的成功。深入挖掘动画电影 飞奔去月球 的审美构成和艺术风格,剖析其中蕴含的文化特征,可以发现该片对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 飞奔去月球 视听艺术文化内涵 罗洛 梅祈望神话 M 王辉,罗秋实,何博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7 叶舒宪叙事的神圣发生:为神话正名 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

4、8,31(05):5-983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新疆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奔去月球 利用神话与科学之间的相通性与互补性,巧妙地将科学技术嫁接在神话故事上,从而带给了观众更多的审美想象。飞奔去月球 由东方梦工厂及美国奈飞公司(Netflix)出品,华人文化集团公司(CMC Inc)与华人影业联合出品。曾经创造出 功夫熊猫 系列、爱、死亡和机器人 等经典作品的几大公司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出一部精致有爱的动画巨制。几年来,东方梦工厂致力于将好莱坞化的叙事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

5、一起。其中,较为经典的有 2016年的 功夫熊猫 3、2019年的 雪人奇缘。这些动画影片都是采用好莱坞叙事结构讲述具有中国元素的故事。飞奔去月球 立足中国文化背景,面向国际市场。该片将现代科技与中国古代神话形象进行了有机结合。主人公菲菲身上既有中国传统叙事中的望月感怀的诗意和情思,又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求索精神。长期以来,我国的动画电影主要是将古代的归于古代,将现代的归于现代,从而人为地割裂了古代与现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飞奔去月球 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抛开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辩证地看待古代神话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将传统神话故事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奇妙的连接。该片灵活地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进行现代化

6、的改编,融入许多新鲜独特的元素。比如将广寒宫变成了幻月之城;将嫦娥塑造成一位既能打乒乓球,又能歌善舞的美少女。这些大胆而又新奇的变化,体现了编剧孩童一般的漫无边际的想象力,同时也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神话故事蕴含了人类的生存经验,中国传统的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是人们认识月球的初始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也逐渐深刻。飞奔去月球 中,主角菲菲以磁悬浮列车作为火箭升空的灵感,自制火箭,前往月球寻找嫦娥。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小女孩菲菲连接起同一时间轴上的不同时空,讲述了现代版本的嫦娥传说。科学与神话的结合打破了时空界限,使得时空的转换更为合理;影视技术的运用使得动画电影里的神话世界

7、更加形象。神话故事中包含了爱与希望等永恒的主题,从而能够带给人类道德追求的方向,以及赋予个体生命价值追求。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生存压力,精神世界难以找到出口。通过神话,一个健康的社会可以使其成员脱离神经质的负罪感与过度焦虑,当神话还能发挥重要且强大的作用,个体在应对生存问题时,就可以摆脱无法遏制的焦虑。中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如今依然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飞奔去月球 成功地利用了中国古代神话的价值,辅以科学技术的支持,从而满足了人们心灵世界的需求。“许多动画制作者追求的,正是要从真实以外找到一个最有力的突破口,构建一个与我们所处的世界相并行的世界。”神话与科学不是冤家,它们都

8、在为构建和谐美好的人类世界而努力,人类世界并不是某种现成的东西,它需要主体生命去不断创造和构建。“语言、神话、宗教、艺术和科学都不过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一些单个步骤而已。”飞奔去月球 依靠科学的力量,让两个平行世界能够发生关联和交叉。影片带领观众通往平行时空中的另一个世界,观赏那里的风景,聆听那里的故事。月球上的嫦娥始终无法直面逝去的爱,无法填平内心深处的伤痛。嫦娥内心为了爱所经受的煎熬,能够引起观众深深的共鸣。影片的最后,嫦娥与菲菲互相帮助,二者都走出了心灵的困境。神话世界的呈现,让观众能够从中找到集体的归属感,摆脱无缘故的孤独感和焦虑感,更进一步认识自我、找到自我、直面自我。罗洛 梅祈望神

9、话 M 王辉,罗秋实,何博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 塞巴斯蒂安 德尼斯动画电影 M 谢秀娟,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84-85 恩斯特 卡西尔语言与神话 M 上海:三联书店,1988:147842023年9月 第21卷第3期戏剧影视研究不同于 白蛇:缘起 哪吒 姜子牙 等直接以古代神话为题材的动画影片,或 拜见罗宾逊一家 机器人总动员 未来机器城 等以现代科技为题材的影片,飞奔去月球 将神话与科学进行了有机联合。如此一来,影片中的主角菲菲能够依靠科学技术的翅膀,“顺理成章”地到达月球,使得影片能够生动呈现带有现代化的中国神话故事。从嫦娥与菲菲的联系中能够看出我国

10、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飞奔去月球 激活了中国神话资源,赋予其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正如学者叶舒宪所说:“神话虽产生于初民的想象,但是其中却潜藏着丰富的原始智慧和深奥的人文蕴涵。神话不仅是文学的源头,也是哲学思考的真正开端。神话用象征的故事的形式向后人传达着文明发生的永恒信息。”神话对于历史和民族精神文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技日益发达和消费文化盛行的时代,人类的精神世界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不能创建持续稳定和牢固的信仰价值体系。然而“神话有建立习俗,控制行为准则,与赋予一种制度以尊严及重要性的规范力量”。神话有助于重新构建人类的道德和伦理,助力人类文明的持续稳定发展。“神话 像诗一样,是一

11、种真理,或者是一种相当于真理的东西,当然,这种真理并不与历史的真理或者科学的真理相抗衡,而是对它们的补充。”神话与科学都是帮助人类解释和了解世界的强有力的武器,唯有抛开二元对立的思维,正确对待神话与科学之间的关系,采用先进的技术,深入挖掘神话资源的价值内涵,才能激活古老文明的魅力,发挥其对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工作者需要怀揣使命感和责任感,思考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以及用现代化的手法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影响力逐渐扩大,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二、多维视听表现飞奔去月球 的视听语言具有个性化色彩。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画面呈现、歌曲和色彩的选用以及

12、叙述结构等,都极符合银幕呈现的美感。影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对于色彩的使用具有严格的要求。电影对于色彩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画面造型的呈现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将色彩作为影视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更进一步与电影叙事融为一体。动画电影的色彩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在 飞奔去月球 中,导演根据故事的意境与情节,使用了丰富的色彩,凸显了故事的韵味,从而增强了电影的观赏性。“色彩能引发相应的精神感应。”飞奔去月球 中大量使用红色、绿色和黄色,带给观众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热烈、喜庆;黄色象征收获,给人轻快、明朗、高贵的印象;深蓝色则给人寒冷、悲伤的感觉。在菲菲第一次看到嫦娥的背影

13、时,银幕上显示的是大面积的深蓝色,深蓝色的使用能够体现嫦娥此时悲伤、孤独的心情。而当嫦娥向菲菲展示自己是幻月之城的主人时,银幕便出现了大量的黄色。黄色和蓝色的交替使用,能够直观地反映嫦娥典型的性格特征,在嫦娥身上既有高贵的一面,又有孤独、寂寞的一面。在菲菲寻找嫦娥索要信物的时候,画面呈现的是大面积的紫色。一般来说,纯度高的紫色,能够给人带来神秘的感觉,其中还会有恐怖的体验。此刻,紫色的使用非常符合菲菲复杂的内心世界,因为当菲菲初次来到月球,对她而言,这是一个陌生的充满了神秘气息的探险旅程。如果细细地分析飞奔去月球 的色彩元素,能够发现其对色彩的 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 M

1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06 何星亮.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 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24 勒内 韦勒克,奥斯汀 沃伦文学理论 M 刘象愚,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17 瓦西里 康定斯基艺术的精神 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85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新疆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使用完全符合人物内心活动、故事情节变化以及故事情景的需要。正如俄罗斯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所说:“色彩直接作用于心灵。”飞奔去月球 对色彩的选用符合观众的审美经

15、验,让观众能够走进电影,感知和体验影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音乐在影片中承载着重要的信息,电影中的音乐与其他文本符号一起构成意义系统。影视作品中歌曲的插入能够帮助传达情感,推动故事情节,丰富影片的审美。正如赫尔曼曾说:“音乐实际上为观众提供了一系列无意识的支持。它不总是显露的,而且你也不必要知道它,但是它却起了应有的作用。”飞奔去月球 使用了大量的音乐,歌词朗朗上口,配合场景,在听觉和视觉上达到了有机的统一。在影视作品中,音乐能够帮助塑造人物性格,提示作品主题。通过角色的献唱从而更直接地体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飞奔去月球 的开头部分,主角菲菲听母亲给她讲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时,采用了歌曲On t

16、he moon above。音乐On the moon above承载了重要的信息,为连接多重时空提供了可能性;当展现月饼制作的场景时,影片用歌曲Mooncakes传达月饼制作的复杂流程,增强了影片的流畅感,同时也向海外观众展现了中国的中秋文化;当菲菲在月亮底下下定决心前往月球的时候,影片出现歌曲Rocket to theMoon,用歌曲传达菲菲内心的渴望与坚定,增强了感情色彩。嫦娥登场时伴随着大量的歌舞,化身为流行天后,从而颠覆了传统的嫦娥形象,破旧立 新。在 幻 月 之 城 里,嫦 娥 演 唱 了 歌 曲Ultraluminary,塑造了场景,突显了个人的权威化形象。此外,当嫦娥在准备进行

17、乒乓球比赛的时候,还演唱了一段当下流行的说唱音乐(rap),让嫦娥的形象再次走进了现代,贴近了当下现实生活。影片中的音乐能够帮助强化观众的心理认同。飞奔去月球 最后的歌曲Love Someone New,歌词凸显了爱的主题。影片用歌曲Love SomeoneNew强化了故事高潮,使情感变化达到一个制高点,推动观众的情绪。舞蹈在影片中的使用也暗示生命在困境中所展现出的能量。飞奔去月球 中出现了中国的广场舞,折射出了影片贴近中国人民的实际生活面貌。总之,歌舞元素的使用拉近了观影者的情感距离,并且能够更好地升华情节,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影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飞奔去月球 除了合理地注入歌舞以及使用恰当的色

18、彩之外,其对日常生活的细节处理也值得称道。我们对存在的追问必须从日常生活出发,“如果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最简单的事实当中去寻找对社会存在进行本体论考察的第一出发点,那就不可能进行这样的考察。”日常生活是文化的深层支撑,是人类精神的原生态。片中的街景、居民生态、餐桌上的食物、中秋节的气氛等细节跟中国文化一致。在中秋节来临之前,古镇张灯结彩,充满了中国元素。中秋之夜,全家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的时候,桌子上的菜式真实还原了中国江南的特色,其中有香菇菜心、清蒸鱼、红烧狮子头、拍黄瓜、四喜丸子等;考虑到主要受众群体是儿童,桌子上故意没有出现酒;饭桌上七大姑八大姨的闲谈让观众共情。此外,片中出现的高铁建设、消

19、防栓上的火警电话等可谓是细节满满。从这些细节都能够看到影片在视觉呈现上的良苦用心。为了能够在银幕上呈现出风景如画的真实的中国江南景色,影片的导演和制片特地前往江南小镇南浔进行实地考察。还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作为参考。“它以在时间和空间的流动中直接诉清观众的视听形象,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客观世界的物质形态,从而逼真地还原了人通过感观(视觉和听觉)对生活的感 瓦西里 康定斯基艺术的精神 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72 中国电影家协会,等,合编电影艺术讲座 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275 卢卡奇,本泽勒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卷 M 白锡堃,张西本,李秋零,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

20、993:37862023年9月 第21卷第3期戏剧影视研究知。”观众从 飞奔去月球 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导演立足中国文化的诚意。飞奔去月球 对歌舞、色彩以及代表中国特色的鲜明的文化的选取,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刻意为之。歌曲在影片 飞奔去月球 中承载了叙事的功能,节省了叙事的篇幅。该片借助歌曲转场,不突兀,合情合理。片中的歌舞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用来传达情绪,使得情节紧凑,不拖沓。中国元素的合理选取,凸显出了影片的中国文化背景。多样的视听元素丰富了影片的审美境界,标识了影片的个性化风格。可以说,动画电影 飞奔去月球 带给观众一场视听盛宴,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动画电影的审美冲击和艺术价值。三、丰富的文化

21、意蕴飞奔去月球 通过叙述小女孩菲菲奔月寻找嫦娥的故事,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启示。菲菲从小生长在一个温暖的家庭,父母相爱,他们也倾尽全力给予菲菲温暖的爱,母亲常常给菲菲讲述月亮上嫦娥的故事。不幸的是,母亲因病早早离开了菲菲和父亲。面对母亲的离世,父亲和菲菲都长时间处在悲痛和思念的情绪之中。最终,父亲决定重新组建一个家庭,而菲菲难以接受父亲的做法。菲菲始终认为父亲重新组建家庭就是对母亲的背叛,是忘记了母亲的表现。为了守护母亲的地位,改变父亲的做法,菲菲决定向父亲证明千百年来嫦娥始终在广寒宫苦苦等待后羿,他们之间的爱是无人能够阻碍的。为此,菲菲想方设法踏上奔月的征程。整部影片表现了少女成长、如何面对生

22、死离别,以及对爱的思考等文化内涵。同影片 冰雪奇缘 一样,飞奔去月球 同样凸显了女性的成长历程。影片没有企图构造女性神话,而是通过表现菲菲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她与外部世界发生的关系,从而自然地流露出其身上的女性主体意识。“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菲菲的形象和性格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类型化的。菲菲的奔月旅程也是一次成长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她的人生不断丰满。影片主人公菲菲的成长历程表现了女性对自我、他人乃至社会的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由于一心想捍卫自己的家,菲菲不畏困难,多次尝试制造通往月球的工具。菲菲利用老师课堂讲的关

23、于磁悬浮列车的科学知识,为了自己的梦想,勇敢地登月。在幻月之城,面对嫦娥的百般刁难,菲菲也始终坚信自己能够战胜一切,从未放弃,影片表现了一个女孩的勇敢和坚强。弟弟小庆误入菲菲的宇宙飞船,跟随菲菲前往月球,在飞船遇到危险即将坠毁的时刻,菲菲用力保护着那个自己一向讨厌的小庆,菲菲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小兔子是菲菲的母亲送给她的最后的礼物,也是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影片里小兔子最终选择留在了幻月之城,跟玉兔长相厮守。菲菲笑中带泪,跟小兔子告别,这是菲菲真正告别过去的转折点,同时也是菲菲彻底成长的标志。在 飞奔去月球 中能够看到女性对自身独立价值的认可,对于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珍视和关切。爱加上梦想的力量,

24、让一切皆有可能。当然,成长并不分时间和年龄段,它是人类毕生的课题。影片中除了凸显菲菲的成长之旅,同时也体现了小庆、嫦娥等人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失去母亲的菲菲和再也等不到后羿的嫦娥,两个女性的相遇使彼此认识到了爱的真正意义,找到了面对新生活的勇气。嫦娥与菲菲是两个不同时空中的人物,但是她们却面临着同样的痛苦。影片中,幻月之城的嫦娥虽然身边围绕着一 电影艺术词典 M 许南明,富渊,崔君衍,主编.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3 郭湛主体性哲学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8-4987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新疆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

25、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大群伙伴,但是她却感受不到快乐。嫦娥与菲菲一样,都在内心深处牵挂着逝去的最爱。她们依靠回忆,活在过去的时光里,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菲菲帮助嫦娥找到了她与后羿之间的定情信物,使得嫦娥能够与后羿短暂相见。但是后羿短暂的出现只是希望嫦娥放下过去,重新开始,然后就永远地消失了。嫦娥心灰意冷,不愿再面对一切,走进了断肠阁。菲菲冲进断肠阁与嫦娥互诉衷肠,互相安慰。两个孤独的个体相互救赎,拯救彼此,驱散内心的阴霾,奔赴明亮的日子。菲菲如愿拿到了与嫦娥的合照,可是那张本想用来向父亲证明的合照在菲菲亲眼见证了嫦娥与后羿的故事,见证了弟弟小庆对

26、自己的不离不弃,见证了幻月之城里的伙伴对嫦娥的朝夕陪伴之后,变得不再重要了。因为她明白自己拥有太多珍贵的爱,不能死守一份执念而轻言放弃其他所有不易的爱。菲菲的奔月之旅,让她逐渐明白母亲的逝世并不能减弱其在自己和父亲心中的分量,唯有放下无法改变的执念,带着母亲生前的爱,积极地面对新的生活,才能不辜负离人的爱。嫦娥也同样知道了自己真正地失去了后羿,不可能再重新回到从前的日子,只有带着后羿给予自己的爱,善待身边深爱自己的人,才能对得起曾经的爱人。嫦娥重新做回了那个发光的自己,幻月之城迎来了新的生机。“一切艺术的真正目的,决不是教人以具体的、在现实实践中如何行动的方案和知识,而是在人与环境的矛盾中,帮

27、助人求得心理上(特别是感情意志上)的平衡。”飞奔去月球 影射了重组家庭面临的问题,给予了重组家庭的孩子心理疏通和引导,使他们学会放下失去的挚爱,面对未来的人生,拥抱新的爱。影片最终让菲菲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认知,理解了爱的深意,从而让自我更好地成长。“没有被爱重新结合的分离意识是羞耻感的来源。同时,它也是有罪感和焦虑的来源。”面对母亲的离开,菲菲始终不能接受,深陷在悲伤、孤独的情绪之中。在月球上,菲菲见证了嫦娥与自己同样的痛苦遭遇,嫦娥的故事让她明白了自己对爱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没有体会到爱的精髓。菲菲克服了分离的情绪,理解了“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她选择去给予,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嫦娥和菲菲不

28、再纠结于自己所爱之人的离开,她们选择去接受挚爱离开的现实,积极主动地去重新创造爱、拥抱爱、分享爱。影片的结尾,菲菲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她感受到了满满的爱。影片在此处也传递了中国的中秋节蕴含的与亲人团聚的文化寓意。观众一路跟随着菲菲,也从她的成长经历中得到了启迪。飞奔去月球 映射现实生活,反映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让观众产生认同感。影片让观众明白每一个个体生命都要学习爱的艺术,体验爱的珍贵,感知爱的力量,更进一步构建自我与他者之间的联系。飞奔去月球 的编剧自身在现实中的故事也让影片承载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该片的编剧是来自美国的奥黛丽 威尔斯,她在创作 飞奔去月球的同时还在与病魔作斗争。虽然她很

29、早就知道自己身患癌症,但是她却从没有放弃工作,希望在生命停止之前的有限时间内完成自己内心的愿望。为能在离开人世之前送给女儿一份礼物,奥黛丽 威尔斯忍着病痛坚持写作。最终,奥黛丽 威尔斯在完成创作之后平静地离开了她深爱的世界和亲人。飞奔去月球 成为奥黛丽 威尔斯的“遗书”,她用这样的方式去传达对女儿的爱,去宽慰身边的“菲菲”和“嫦娥”们,飞奔去月球 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因此,飞奔去月球 不仅是虚构人物菲菲的故事,同时也是神话人物嫦娥的故事,更是现实人物奥黛丽 威尔斯的故事,他们共同的情感诉求、相通的人性体验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引发了心灵共鸣。爱与成长是永恒的话题,影片 飞奔去月球 何国瑞艺术

30、生产原理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64 弗洛姆爱的艺术 M 刘福堂,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8882023年9月 第21卷第3期戏剧影视研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说教,而是让观众陪同主角菲菲一起去经历生活的磨难,不断尝试去探索内心的疑惑。在一次次新认知的冲击下,菲菲懂得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正因为这些探索,才让菲菲成为更好的自己。菲菲解开了内心的枷锁,学会了去接受失去的痛苦,勇敢地面对未来,理解了爱的真正含义。飞奔去月球 用流转的光影传递温情,治愈人心。结语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言:“虚拟现实能使人造事物像真实事物一样逼真,甚至比真实事物还要逼真。”拟真的视听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31、了人类的梦境和幻想,能够满足人的情感需求和审美体验。飞奔去月球 用浓烈的中国元素配上现代动画技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技术手法的应用,以及影片的文化意蕴等,都显示了独有的特色,从而带给了观众独特的审美体验。该片通过一个充满现代化却也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传达出了过去与未来、失去与得到、执着与放下之间的辩证关系,道出爱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发人深省。飞奔去月球 作为一部合拍电影,没有将目光停留在单纯地去展示中国古典文化,而是把中国古代神话作为素材来源,辅以现代中国文化进行二度创作。影片中的磁悬浮列车、嫦娥工程、玉兔号等中国科技文化元素影射了时代指向,而凤凰传奇、广场舞、说唱音乐(r

32、ap)等体现了多元化的生活表达。飞奔去月球 融合了中外文化视野,使中西文化进行碰撞,从而不断找寻以中国元素为中心、益于全球传播的途径。飞奔去月球 的成功,对未来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汲取国外动画电影的精华,从而打造新的文化传播种子,需要中国动画片从业者深入思考,不断努力实践。中国动画电影的市场需要驻足本土、放眼四海,不断地推出属于自己的优秀的作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责任编辑刘希瑶 尼古拉斯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 M 胡冰、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140The Marriage of

33、 Myth and Technology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Animated Movie Over the MoonGao Juanjuan(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730030)Abstract:The animated Movie Over the Moon perfectly integrates the ancient Chinese mythological story of Changeflying to the moon with modern technology,using various audi

34、o-visual elements such as song and dance,color,etc.tonarrate the theme of a young girl s growth in a novel artistic form,thereby expressing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love.The film brings unique aesthetic experiences to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udiences,showcasing its unique artisticvalue

35、 and achieving success in the art of animated films.By delving into the aesthetic composition and artistic style of theanimated film Over the Moon,and analyzing i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film has certain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animated movie market.Key Words:Over the MoonAudio-Visual ArtCultural Connotations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