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析一年级教师眼中儿童存在的“幼小衔接”问题.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6776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一年级教师眼中儿童存在的“幼小衔接”问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析一年级教师眼中儿童存在的“幼小衔接”问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综合讨论今 天 281 浅析一年级教师眼中儿童存在的“幼小衔接”问题罗淑芳(景泰县实验小学甘肃景泰730400)摘要: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逐步过渡到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互相联系、不可缺少的阶段。实现幼小衔接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也成为了推动基础教育获得全方位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幼小衔接作为幼儿接受小学教育,树立良好学习意识的基础,需要通过应用多种具备创新性和先进性的教育形式来最大程度解决一些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不足。本文将从一年级教师视角切入,经过系统的研究和合理的分析,从而来阐述儿童学习阶段中存在的“幼小衔接”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案和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经验

2、借鉴。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现象;策略分析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917(2023)14028102引言大环境背景下,过分强调“知识为本”“升学为重”等这些与教育规律不相符合的内容,会造成当下社会的焦虑被放大,以至于影响到年幼儿童的身心发展。幼小衔接现在演变成为了社会性的焦点问题,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组织管理,推动幼儿园、学校还有家庭三方通力配合,促使幼小衔接能够形成常态化模式。这也意味着,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从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这两个层面上做好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规范和指导。1.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价值意义第一,小学阶段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无论是教育方式、教学内

3、容还是教育模式,其所存在的差异化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一年级教师需要在对这些差异化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更具可行性、高效性的手段来进一步强化小学课程与幼儿园知识教育二者的合理衔接力度,确保儿童能够在教师营造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独立能力、规则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在确保教学实践活动的趣味性、有效性、互动性的基础上,发展儿童综合素质能力,形成良好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进而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能够实现知识技能的掌握。第二,从根本上而言,幼儿园所落实的教育内容和小学学科教学中所实施的教育教学理论原则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如果没有事先对儿童的良好的学习心理进行培养,儿童在接受小学阶段教育时,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无

4、所适从。除此之外,透过一年级教师的视角,还是能够看出有相当多的儿童还没能完全脱离其在幼儿园学习的角色,严重地影响到他们参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随着教育体制的发展完善,一年级必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在贯彻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的同时,还需要以富有教学实践性的课程活动,来推动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朝高质量方向前进,以更积极的方式促进儿童身心技能的协同发展。2.一年级教师眼中儿童存在的“幼小衔接”问题类型分析第一,从儿童的学习品质上分析:其一,学习的专注力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即注意力比较涣散,课堂上常常走神,注意力的保持时间也相对较短。特别是到了课堂中后段教学时间,需要教师对学生反复提醒和要求。其二,自控力不足。

5、课堂上呆不住,在座位上乱动,甚至随意在课堂走动,需经历一段较长的适应时间。绝大部分学生难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喜欢在课堂上讲话、频繁扭动等。“坐不住”是一年级学生最常发生的情况。其三,缺乏良好的主动性。做事需要依靠教师的物质奖励,例如教师在管理课堂,需要通过贴小红花等来维持,学生就会想着我是为了小红花才坐好,不是觉得上课了必须坐好。其四,知识接受能力较低。具体可以分为,学习接受和理解能力比较差,学习的速度比较缓慢,客观上而言,学习速度与授课内容的难度系数有着一定关系,有些一年级学生觉得“左与右”的辨别比较难。还有一部份原因则是跟学生的专注度不够相关。第二,从身体发展与健康方面分析:其一,动作

6、发展动作,特别是体能测试过程中,学生下肢能力有待提升,这反映在跳绳测试指标中很多不合格。协调性比较差,例如在开展音乐活动中,简单的拍子动作需要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训练。其二,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个别一年级学生会出现尿裤子问题,经常跟风;部分难以依据温度变化来增加或者减少衣服;安全意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其三,生活习惯方面:对自己的物品不能好好保管,整理速度慢并且不会做好分类归纳;对自己的物品缺乏保护意识,经常丢失学具。其四,站立、坐姿比较差,手和脚无法端正放好。第三,语言读写与交流能力差。小学阶段需要大量识字,学习要求加大,学生接受知识学习相对困难。其一,拼音学习难度系数高,无法在短时间内熟

7、练理解应用。基础不够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受挫厌学等问题,而有上过幼小衔接班学生则会产生学习过于自信、不脚踏实地等现象。其三,理解能力较差。难以有效接收来自教师的指令。同时对于古诗、笠翁对韵等理解接受也相对较差。其四,书写中,握笔姿势错误,书写运笔不正确,难以纠正。问题可以概括为:握笔方式不对;写的能力欠缺,运笔困难;不会书写自己的名字。其五,综合讨论TODAY 282 倾听与表达能力不足,表达不连贯,无法说出完整的话,对于自身的诉求也没法表达。其六,阅读过程中没办法提取有效信息,齐读能力较差。第四,社会规则适应能力比较差。其一,学生大多理解规则,但是不会真正做到遵守规则,对于铃声不会形成反应意识,

8、发言之前不会先举手。在集体排队出行做不到安静有序、经常乱蹦乱跑。其二,缺乏合作意识,要求学生开展分组讨论时,容易脱离主题。其三,冲突解决能力较差,同学之间的交沟通能力缺乏,无法自己解决一定的小矛盾。其四,没有树立良好的文明礼仪。言行举止比较差,没有做到尊重教师。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因此普遍存在脾气大问题。其四,在社会角色上,大多数还没有具备转变成为小学生角色的意识,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存在畏惧心理。其五,缺乏良好的抗挫能力。一年级小学生入学时存在性格娇气,抗挫能力不足问题。第五,在逻辑能力发展方面:其一,空间意识不足。首先对于左右方向分不清楚,出现站队困难,不清楚站立的位置;其二,数学运

9、算能力差,有一些学生在数的分解和组合方面能力较差,口算慢,依赖于手指头计算。在数的运用上,无法准确翻书翻页,找不到正确的页码。其四,时间概念比较差,做事拖延,不清楚上课时间、下课时间。其五,应用工具和技术能力情况:学生在工具的使用上能力有限,对于剪刀、小量杯等应用存在难度,应用速度缓慢。第六,艺术表现情况:其一,在学习绘画时对于如何表现大与小的表现形式并不准确。感知大小的能力比较弱。其二,涂色不均匀,不会辨别具体颜色。其三,想象力能力差,思维较为固定,不敢想、不敢动。其四,歌唱声调表现单一,不会轻声歌唱,缺乏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缺少歌唱时候的肢体语言。3.一年级教师眼中儿童存在的“幼小衔接”问

10、题解决策略第一,发挥家校合作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学校需要主动结合家长的教育观点和看法,让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建设、教育工作还有关注孩子成长情况中来,确保一年级小学生教育工作实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合理策划和组织日常活动,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成长空间1。例如,建议在幼小衔接阶段,可以游戏化的方式来推进,发挥游戏自主游戏特征和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一些歌谣改编或者用实际生活事物创造歌谣作品作为辅助,借助实物投放,以此来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孩子学习能力。为了发展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促使孩子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在幼小衔接阶段,可基于

11、孩子学习阶段特征,构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模式,利用互动活动来强化孩子的综合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构筑实践活动所应用到的材料,不但需要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同时还要能够让孩子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表达自我的想法。此外,在幼小衔接阶段,在进一步推动孩子语言能力、发展观察的时候,要重视内容的适宜性,确保其语言学习内容的难度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体现出差异化的特征。从学校层面,来为家庭教育中所出现的对孩子学习意识、行为意识培养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现象及时给予完善和修正意见,从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在家庭层面,需父母长辈尽力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借助二者信息交流和传达,在强化孩子能力基础的

12、前提下,形成监护人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变重养轻教的意识,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策略,从而明确家庭教育中幼儿学习能力培养的方向和目标。第二,幼小衔接工作还需要立足于整体发展格局,重视对重点问题的解决,突破难点问题2。立足于一年级教师的角度来切入,一年级学生在课堂学习、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多种问题,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其一,当前幼小衔接问题相对突出的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习品质不高,自身的专注能力、自控能力还有语言交际能力比较差,在语言读写能力方面,其“识字”、“拼音”比较差。从 2012 年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份文件就指出,要对儿童的自身学习品质加以强化,并且还给出了研究性成果,这也

13、说明了学习品质对于孩子在后续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推动作用,这也对幼教领域做出提醒,必须采用多种手段来强化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除此之外,还要对“幼小衔接”工作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探索和挖掘,基于“前识字”、“前阅读”、“前书写”等多个层面来解决“识字”、“拼音”等学习环节中产生的问题。其二,推动“幼小衔接”高质量推进,还要对乡村地区加大关注力度,受制于资源和其他客观因素影响,乡村地区存在的幼小衔接问题更加严重,乡村小学一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知识理解、语言文字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必须解决“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问题现象。通过增大对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放,实现各地区的均衡化发展。结束语综上所述,幼

14、小衔接实际上是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接受系统化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事实上,儿童个体存在的差异化特征也造成不同儿童所需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也有所不同,从根本上发挥学校教育的系统作用,解决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儿童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促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参考文献:1 万春.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19(30):3740.2 刘怡倩.小学生入学准备情况与学习适宜性的相关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17.【注】课题项目:本论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幼儿衔接注意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批号:BY2022G124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