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乾隆朝“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文献研究综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6000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乾隆朝“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文献研究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乾隆朝“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文献研究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乾隆朝“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文献研究综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0顺治元年(l644)满族入主中原,顺治帝将“清语”即“满语”定为“国语”。清朝的统治阶级在重视对汉族文化学习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弘扬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清朝大力提倡“国语”“国书”政策,清朝入关前期不仅满族人精通满语,其他各族人民中也有许多能熟练掌握满语的人才。随着清朝入主中原,满族文化同汉族文化的差别愈发地显现出来,入关前的满语词语远远无法满足清朝封建社会在中原的发展,于是大量的汉语音译借词开始在满语中出现。从清朝的统治阶级到平民阶级,他们几乎全部崇尚汉文化,在汉文化的不断洗礼下,满族的一些生活习俗和语言文化逐渐地被汉文化取代。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在努力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采取主动

2、适应变化的文化环境的措施。但很快,他们就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雍正曾说:“满洲旧制最重视学习清语,近见新挑之侍卫护军等,弃其应习之清语,反以汉语戏谑。”a由此可见,满语作为“国语”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为了维护“国语”的地位,清朝的历代皇帝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康熙二十七年(1688)采取根据国语及马、步射成绩来评定受封者级别的“考封”制度。”b乾隆十一年(1746)也奉旨应封宗室特考“国语”的法则。“钦命大臣考试马步射翻译三项,皆优者应得之爵授封。两优一平者降一等。一优两平、两优一劣者降二等。”c此外,乾隆帝有时对不能答清语者治罪,如:“嗣后须遵朕训谕,将子弟严加教训,留心习学,不失满洲旧

3、业,经朕此次训示后,倘仍漫不如事,痛改流弊,致有艺业平常,遇带领引见之时,经朕察出,必将伊父兄一并治罪。”d鄂尔泰等奉敕撰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 65M北京:中华书局,1987:17-18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光绪朝):卷 2,“宗人府封爵考封 M:“凡应封爵者,考试国语及马、步射,优者,照例封受应得之爵,平者,降一等,劣者,降二等封授。”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1933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光绪朝):卷 2宗人府封爵考封 M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1933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乾隆朝):卷 1147M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1933乾隆朝“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文献研究综述杨 璐(大连民族大学,辽宁

4、 116605)摘要:“钦定新清语”是乾隆帝为规范满语中的汉语音译借词、满语发音等而推行的语言规范。“钦定新清语”不仅仅是语言学发展的一大成就,也是研究清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重要史料。钦定清语是乾隆推行“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钦定清语是一部按类编排的满汉合璧的小型词典。乾隆朝“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文献研究综述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推行“钦定新清语”的目的、钦定清语的成书时间、收录内容以及“钦定新清语”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文献研究综述。对“钦定新清语”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研究综述,使得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的珍贵价值和重要意义直观地体现出来,对“钦定新清语”的进一

5、步研究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钦定新清语;钦定清语;满语;语言规范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23)01-0050-052023 年 1 期(总第 150 期)No1,2023()Gereral150No.满族研究MANCHUMINORITYRESEARCH51同时,乾隆也对于满语中大量汉语音译借词现象的出现十分不满,于是开始将满语的规范定为一项政事进行处理,颁布钦定“新清语”对语言进行规范。一、乾隆朝“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目的清入关前,满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在落后的状态,其语言的发展也并不完善。清入关后,满族与汉族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剧,汉族在政治、

6、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对满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满语也包含在其中。受到汉语影响,满语中开始出现大量的汉语音译借词,更有甚者,在满语中存在某一词的情况下,也选择使用汉语音译借词。语言既是民族文化的典型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满语亦是如此。汉语音译借词的大量借用使得满语在清朝的影响逐渐削弱,这对于初入关的清朝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发布上谕,颁布新的语言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各类满汉合璧词典产生的目的,总结得出,乾隆时期“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的实施有以下几点目的:张瑞英在国家图书馆藏清代满汉合璧成语汇编稿本及其价值中表明:“有清一代,满洲统治者为了保持满洲之根本,十分注重

7、“国语骑射”,定满语为“国语”、满文为“国书”。”a清朝政府为旗人与民人熟练地掌握、规范、推广有关满语的知识,修纂了大量的满语词典。满汉词典的形成、发展与传播,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语言发展的历史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清入关前和入关之初,大多数满族人说满语、只懂满文,丛书等国家重要文书大多用满文书写,然后翻译成汉文,词典主要用于满文翻译成汉文。清入关后,满族统治者重视对汉文化的学习、吸收和借鉴,满汉等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愈加深入,从而导致满语的发展不断受到汉语及汉文化的影响,致使旗人社会出现“入则讲满、出则讲汉的现象”b,满人运用满语的能力也不断减弱。清朝统治者为了阻止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

8、,颁布政令规定办理宫廷、八旗、边疆、陵寝等事务的满蒙官员,需使用满文誊写文书,如若擅自使用汉文誊写,轻则训诫斥责,重则受到处罚。由此,满文开始成为清朝满蒙官员学习的重点并且以满文来办理相应事务,产生了大量的满汉合璧词典,以供说汉语的官员学习满文、撰写公文。佟永功和关嘉禄在乾隆朝“钦定新清语”探析中指出,清朝入关之后,大部分的满族人都以小集中大分散的分布方式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水平高的汉族地区,由此旗人与民人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愈加深入,从而汉族对满族的影响也愈加深入,满族几乎将汉族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照单全收。在这种形势下,满语的发展也受到了汉语

9、的影响。其中最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汉语音译借词大量地在满语中出现并使用。乾隆帝以前的宫廷及民间档案中,汉语音译借词随处可见,大都是衙署名称、官职名称以及在清入关前期及入关初期满族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的一些事物的名称。乾隆帝十分不满大量汉语音译借词的出现,为保留满族人说满语传统,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钦定新清语”就是这些措施的其中之一。春花在清代满蒙文词典研究中指出,“钦定清语主要为修订、规范御制清文鉴中汉语音译借词的目的编成。清入关前,满语中已出现许多汉语音译借词,而清入关后旗人又杂居于汉族群体中,满族受汉族影响愈加严重,从而导致许多自身原有文化被汉化。康熙年间,用满语满文翻译过许多经典著作。这些

10、著作中出现的书名、官名、衙署名、地名多用汉语音译借词来译为满语。为规范“国语”,康熙帝于 1673 年敕撰御制清文鉴。御制清文鉴中收入了大量的汉语音译借词,乾隆帝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颁布“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并下令内府及各部院、衙门分别对满语进行编纂、规范,目的是去除满语中存在的大量的汉语音译借词,“钦定新清语”张瑞英国家图书馆藏清代满汉合璧成语汇编稿本及其价值 J民族翻译,2022(1):53-60满族人回到驻防的营地讲满语,外出与汉族接触讲汉语。52语言规范的成果即是钦定清语新定清语御制增订清文鉴。”a综上,乾隆颁布“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的目的是消除汉语对满语的影响,从而维护满语作为国语的地

11、位,进一步来讲,规范满语,消除汉语对满语的影响也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二、“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下钦定清语的成书时间乾隆帝十分重视本民族语言的发展与传承,乾隆帝为规范满语,推行“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钦定”即皇帝亲自裁定,“新”即区别于旧的,“清语”即满语。“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的实施为满语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时期,许多词典如钦定清语新定清语等满汉合璧词典应运而生。在本节笔者对学者张玉雪研究的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成书时间进行了梳理。张玉雪在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成书时间考中通过对比法及查询史料法分析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成书时间。张玉雪指出,“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具有类目范

12、围小、词汇数量少、以朝政要务相关的词语及常用词语为主的特征,这一特征与康熙朝御制清文鉴和乾隆朝御制增订清文鉴基本吻合。”钦定清语中类目共 51 类,分别是:天文类、时令类、地舆类、君后类、谕旨类、坛庙类、陵寝类、新旧类、城郭类、珠宝类、官职类、府库类、军器类、宫室类、衙署类、仪制类、绸缎类、办事类刑名类、数目类、车驾类、灯火类、功烈类、音乐类、神祇类、身体类、玩器类颜色类、赌戏类、器皿类、颜料类、祭器类、鬼怪类、书籍类、骑射类、亲戚类、人夫类、释道类、趋走类、取与类、疾病类、衣服类、聪明类、食物类、祭祀类、闲言类、恐惧类、布匹类、木植花草类、昆虫鸟兽类、杂草类。张玉雪通过对比御制清文鉴(以下称

13、清文鉴)御制增订清文鉴(以下称增订清文鉴)与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的类目(见表 1)分析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与清文鉴 增订清文鉴的类目,比较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与清文鉴增订清文鉴哪一本更相似。表 1 类目对比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御制清文鉴类目御制增订清文鉴相同19个类目19个类目相似19个类目21个类目无13个类目11个类目同时,张玉雪也指出,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所收的衙署类、坛庙类词语均收录于增订清文鉴的增设类目中,而清文鉴中没有。其次,张玉雪也通过对比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与增订清文鉴中的补编词语分析得出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选录于增订清文鉴初编常用及补编部分词语。因此,张玉雪认为,在类目设置上

14、,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同增订清文鉴更为相近,在补编词语中,钦定清语也与增订清文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的编纂时间应在增订清文鉴编刊之后,即乾隆三十六年(1771)以后。最后,张玉雪在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研究中,通过查询史料法考证成书时间。张玉雪通对佟永功和关加禄在满语研究上连载的 11 篇选自辽宁省档案馆藏黑图档及盛京内务府档案 内关于乾隆朝“钦定新清语”原档案进行考证及对比,根据故宫博物院藏 钦定清语 中“烘药葫芦”“九龙袋”“昭西陵”“孝东陵”等乾隆皇帝规范后的词语,分析出故宫博物院藏钦春花清代满汉词典研究 M沈阳:辽宁出版社,2008:15253定清语成书时间为乾隆四十

15、二年至乾隆四十六年间(1777-1781 年)。张玉雪学者通过对比御制清文鉴御制增订清文鉴和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之间的类目关系及以及查询史料方法来判断其成书时间的确是十分科学且合理的方式,但在类目对比上,御制清文鉴与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仅在相似类目和不存在相同类目上同御制增订清文鉴与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有微小的差距,这并不足以说明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选编于御制增订清文鉴中。所以笔者认为,有关故宫博物院藏钦定清语的具体成书时间,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三、钦定清语收录内容春花在清代满蒙文词典研究对四种钦定清语藏本中所收录的词语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四种钦定清语藏本分别是:一、国家图书馆藏清精写本钦定清语分

16、卷,十册;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清阿思哈、佛德家刻本钦定清语不分卷,二册;三、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精藏本钦定清语不分卷;八册,四、辽宁省图书馆藏清精写本钦定清语不分卷,六册。四册钦定清语词典虽有是否分卷及册数之差,但收录词类都大抵相同。钦定清语是一部清代官修分类词典,于乾隆年间成书。全书分类编排,共有 180 类,学者春花对此部词典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表 2 国家图书馆藏清精写本钦定清语收录词语 180 类卷一(收 21 类)天文、时令、地舆、政事务、考选、繁冗、谕旨、臣宰、升用、斗殴争兢、词讼判断、刑罚、办事、公务差使、打捶、礼、礼拜、祭祀器用、丧事丧服、筵宴祭祀等。卷二(收 18 类)音乐、音乐

17、器用、书、数目、兵、攻伐征讨、骑射、步射、畋猎、军器、鞍辔、人、人伦、老少、人身、亲戚、顽鹰、撩跤等。卷三(收 58 类)德艺、夸奖称赞、孝顺事奉、生相骨骼、性情、聪智、勇健、用功奋勉、听闻知晓、呼唤招晖、给予取受、帮助照看、观视、详察验实、缓慢迟误、信任倚靠、均匀散给、喜乐、生产、当借、声响、坐立、趋走、去来、怕惧、爱惜、戏耍、贫乏、求望、言论、骄矜、急忙、挑避、挫磨勒措、咒骂、窃夺、疮脓、疾病、睡卧、留遣、掷撒、残缺、强凌、罢软懦弱、愚昧、抽展、助语、钝缪、医治、赌戏、戏具、神佛、欺哄、谗诌、凶恶、邋遏污垢、鄙琐、鬼怪等。卷四(收 21 类)部院衙门、城郭、街道、宫殿、家室、田地、农工、农

18、器、开闭、收藏、贸易、衡量、捕猎、扛抬、赶揣、工匠一切器用、打性器用、货财、颜色、烟火、布帛等。卷五(收 43 类)冠帽、衣服、巾带、靴袜、皮革、熟皮革、穿脱、铺盖、梳妆、器用、多少、量度、新旧、孔裂、饰用物品、穹帐庐房、包裹、塞决、截砍、形状、营造、雕刻、锃磨、剥解、残毁、舟船、砌苫、间隔、油饰、车轿糕馍、饮食、生熟、灸炒、饭肉、菜肴、茶酒、剥割、滋味、软硬、淋控、米谷、果品等。卷六(收 19 类)草木、树木、花卉、走兽、走兽肢体、飞禽、羽族肢体、马匹、马匹驰走、诸畜、牲畜孳生、骑驼、马畜残疾、牲畜器用、牛、龙蛇、河鱼、虫蚁、海鱼等。四、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对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满族建

19、立了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王朝清朝,清朝能够在入主中原后迅速建立稳定且坚固的封建政权并维持其统治 276 年之久,这一点与满汉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息息相关。清入关前,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等的发展都处在落后的阶段,满族入关后,若想使其政权得到稳固的发展,就不得不接受汉文化的影响。“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实施的前后过程则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满汉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文化的载体,满语作为清朝统治者的54工具,在满族的民族凝聚力和满汉文化融合上起到了促进作用。由于不同民族人群的相互接触,使彼此语言产生了交流,并且互相影响。满语文的发展经历了汉语满化、

20、满汉双语交流、满语汉化的过程。徐莉在乾隆朝“钦定新清语”及其意义中,对“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中一点就是“钦定新清语”对文化融合的意义,徐莉指出,“乾隆帝重视国语,亲自对其进行规范,并颁布上谕加以推行。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的实施是推动满语发展的重要措施,在保持满语文自身的独立性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客观上推动了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a虽然乾隆朝“钦定新清语”的举措没能阻止满语的衰落,但在满语文发展史上,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规范满语满文做出了重要贡献。春花在清代满蒙文词典研究中指出,“语言文字并不是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的抽象的结构系统,而是社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

21、介入和渗透到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与本民族的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历史悠久的语言的结构及词语中都凝聚着民族的文化思维、文化心理小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念及民族感情等。同时语言文字又是文化接触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有了共同的语言,民族的历史、文化、科学才有可能传承和发展。”b清朝是各个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时期,汉族历史文化悠久,满族从入主中原开始,就从未停止过对汉族文化的学习,满族全方位多角度地吸收汉文化的精华,在满族不断汲取汉文化的过程中,汉文化也受其影响,满汉民族的文化得到了共同的发展。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间的文化碰撞是无法避免的,正是因为文化的相互碰撞,才谱写出了绚丽多彩的

22、中华文化。五、总结清朝历任统治者十分重视对汉文化的学习,清朝的每一任皇帝都从未停止对汉文化的学习,在清朝统治期间,大量的汉语作品被翻译成满语,如三国演义 诗经 孟子 三国志等等。学习汉语、翻译汉语作品这些都对满语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的确减缓了满语衰落的过程,使得满语在乾隆时期的发展达到顶峰,可其并没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钦定的清语大部分是将其词语的释义以满语翻译过来,既难发音又难书写,因此钦定的清语大多只停留在文本上。“钦定新清语”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实际的应用,并不适用于口头上,在民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即使乾隆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持“清语”的地位,但仍旧没能阻止满人汉化的趋势,也没能阻止满族文化的变迁。乾隆帝对于“清语”的规范进一步强化了清朝旗人的民族意识,使得满语的发展又迎来了再一次的繁荣,旗人在接触汉文化的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避免被汉化。此外,“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的实施,对现如今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的推行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责任编辑:闫立新 徐莉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论文集下册:乾隆朝“钦定新清语”及其意义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114-115春花清代满汉词典研究 M沈阳:辽宁出版社,2008:73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