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高、低社会阶层的捐助行为差异.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5059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2.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高、低社会阶层的捐助行为差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高、低社会阶层的捐助行为差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高、低社会阶层的捐助行为差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心理学报 2023,Vol.55,No.10,16771695 2023中国心理学会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https:/doi.org/10.3724/SP.J.1041.2023.01677 收稿日期:2022-11-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271220;71801193;72271094;71942004)、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20C090011)和浙江工业大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资助。通信作者:孙庆洲,E-mail: 虞晓芬,E-mail: 1677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高、低社会阶层的捐助行为差异*孙庆洲1 黄靖茹1 虞晓芬1,2 高倾德1(1

2、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杭州 310023)摘 要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往研究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潜在原因是先前研究未能区分生存和发展两类捐助。本研究通过 5 项研究(N=2512)对比了高、低社会阶层在生存类和发展类捐助上的偏好差异及其潜在机制,发现在主观社会阶层上,低阶层更偏好生存类捐助,高阶层更偏好发展类捐助。导致该差异的原因是,低阶层捐助时避免受助者更差,高阶层捐助时希望受助者更好,而非高、低阶层需求关注点的不同产生的需求迁移,亦非高、低阶层长短视导向的不同产生的跨期偏好。在客观社会阶层上,研究并未得到较为稳定的发现。这对于解析现有捐助理论

3、的争议,揭示不同阶层捐助的可变规律,助推“共同富裕”实施中慈善事业的精准化管理有参考意义。关键词 社会阶层,生存类捐助,发展类捐助,调节聚焦,慈善助推 分类号 B849:C91 1 引言 高、低社会阶层的捐助谁更慷慨?以往研究给出了不同答案。社会阶层负效应流派认为高阶层比低阶层的捐助意愿更低、捐助表现更差。例如,多国调查报告显示,高阶层比低阶层的再分配意愿更低(白洁 等,2021;曾昭携 等,2022;Page et al.,2013),用于社会捐助支出的比例更小(Amir et al.,2018;Duquette,2018),更不愿承担过多任务来帮助遭遇困境的实验伙伴(Piff et al.

4、,2010),而社会阶层正效应流派认为低阶层比高阶层的捐助意愿更低、捐助表现更差。例如,财富劣势方比优势方更不亲社会(De Cremer&Tyler,2007)、投入更少的慈善资源(Schmukle et al.,2019)、表现出更低的分享行为(Smeets et al.,2015)。解决上述争议的关键需要超越“谁的捐助更慷慨”这一传统问题,进一步明晰高、低社会阶层在何种情境下更慷慨。例如,情境流派发现高阶层在公开情境下更慷慨,而低阶层在隐私情境下更慷慨(Kraus&Callaghan,2016),当受助者为低阶层时,高阶层比低阶层有更高的慷慨表现(Kuang et al.,2021;Van

5、 Doesum et al.,2017),这为我们提供了些许启发。除了特定的社会情境,高、低阶层在何种类型的捐助上更慷慨?什么原因驱动了他们的慷慨表现?上述流派忽视了捐助主体向受助者提供生计维持、生活保障等形式的生存类捐助和提供能力提升、机会发展等形式的发展类捐助(e.g.,Duquette,2018;Page et al.,2013;Schmukle et al.,2019)。那么,高、低阶层在生存类和发展类捐助上是否有不同的慷慨表现?探究这一问题对“共同富裕”实施中社会慈善事业的精准化管理有重要价值。近年来,社会慈善呈现出两个新趋势:一捐助主体的多阶层化(既涉及富裕阶层、中产阶层又涉及拥有

6、地域资源优势的非富裕阶层);二捐助去向的双极化(既涉及生存类捐助又涉及发展类捐助)。据慈善蓝皮书1678 心 理 学 报 第55卷 披露,当前社会捐助忽视了捐助主体的差异化管理及其与捐助类型的匹配,导致捐助的自主性低、积极性差、捐助比例失调等问题。为此,本研究区分了生存和发展两类捐助,探究了高、低社会阶层在两类捐助上的偏好差异及其潜在机制,以期解析现有捐助理论的争议,揭示阶层捐助的可变规律,为当前社会慈善事业的精准化管理提供些许决策参考。1.1 生存类捐助与发展类捐助: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强调“鱼”型的生存类捐助和强调“渔”型的发展类捐助在社会资源再分配中发挥

7、着各自独特功效(杨团,朱健刚,2022)。生存类捐助指捐助者向受助者提供生计维持、生活保障等形式的资助,如精准扶贫1中的危房改造、兜底保障项目,支付宝公益2中疾病救助、扶贫济困项目。发展类捐助指捐助者向受助者提供能力提升、机会发展、技术改进等形式的资助,如精准扶贫中的职业培训、电商扶贫项目,支付宝公益中的教育助学、环境保护项目。生存类捐助对于解决当下生计问题、保障生活所需、避免生存威胁等有重要价值,而发展类捐助对于解决长期发展问题、挖掘受助者自身潜力、提升发展机会等有重要作用。对两类捐助的偏好可能反映了捐助者在捐助动机上的差异(Erlandsson et al.,2018),也可能暗含了捐助者

8、在需求迁移(Vieites et al.,2022)或跨期偏好(杜棠艳 等,2022)上的不同。1.2 捐助动机:希望更好还是避免更差?调节聚焦理论(Regulatory focus theory)认为,人们受两种调节聚焦(防御聚焦和提升聚焦)系统的支配,在目标追求的关注点、正负信息的敏感性和行为手段的偏好性上存在差异(Higgins,1998)。提升聚焦的个体在目标追求时更关注理想和愿望,更在意潜在收益,更偏好选择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措施;而防御聚焦的人在目标追求时更关注责任和义务,更在意避免潜在损失,更偏好选择避免把事情做得更糟的措施(Johnson et al.,2015)。由于资源拥有

9、量和社会等级的差异,高、低社会阶层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知觉模式(Kraus et al.,1 精准扶贫系统.(n.d.).致远互联.取自https:/ 2 支付宝公益平台.(n.d.).支付宝.取自https:/ 2012),塑造了不同的调节聚焦趋向(Erlandsson,2018)。资源的相对稀缺和社会等级的相对劣势使得 低 阶 层 更 易 受 环 境 的 限 制,形 成 外 依 型(contextualism)的社会知觉模式(Kraus et al.,2012):对环境威胁更敏感、对他人的想法、情绪或感受更在意。相比之下,资源的相对富裕和社会等级的相对优势使得高阶层较少受环境的约束,形成内升型

10、(solipsism)的 社 会 知 觉 模 式(Piff&Robinson,2017):更关注自己的内在状态、目标或愿望。研究发现,受外依知觉模式影响的低阶层更倾向于防御聚焦,而受内升知觉模式影响的高阶层更倾向于提升聚焦。例如,低阶层更偏好消极表述框架,高阶层更偏好积极表述框架(Erlandsson,2018),低阶层 更 在 意 责 任 义 务,高 阶 层 更 在 意 能 力 提 升(Keltner et al.,2014)。在两类捐助上,生存类捐助更多地反映了对外部环境威胁的应对,避免受助者遭遇生存威胁而变得越来越差,体现了一种防御聚焦的行为方式,而发展类捐助反映了对受助者能力、技术、知

11、识提升的关注,希望受助者通过发展提升变得越来越好,体现了一种提升聚焦的行为方式(Johnson et al.,2015)。依据调节适配理论,不同调节聚焦的个体更偏好选择与其聚焦系统一致的行动方式(Higgins,2006),我们推测:H1:低社会阶层趋向防御聚焦的捐助动机,因而更偏好生存类捐助,而高社会阶层趋向提升聚焦的捐助动机,因而更偏好发展类捐助。1.3 需求迁移:我关注它故而为你也捐助它?需求迁移理论认为,人们常将自身的需求关注点迁移或投射到他人有关的事情上(Murstein&Pryer,1959),例如,根据自身需求偏好为他人送礼物(Chen et al.,2022),依据自身感受去预

12、测他人想法(Sun,Polman et al.,2021;Sun,Lu et al.,2021),因自身关注文化和教育而为社会捐助文化和教育类资助等(Leo,2020;Vieites et al.,2022)。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差异,不同阶层的需求关注点亦不相同,有关阶层与需求层次的经典研究表明:低阶层更关注生 存 类 需 求,而 高 阶 层 更 关 注 发 展 类 需 求(Mullainathan&Shafir,2013)。因此,高、低阶层也可能受需求迁移的影响,将自身的需求关注点投射到社会捐助中:H2:低社会阶层自身更关注生存类需求,因而更偏好给受助者生存类捐助,而高社会阶层自身更关注发展类

13、需求,因而更偏好给受助者发展类捐助。第10期 孙庆洲 等: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高、低社会阶层的捐助行为差异 1679 1.4 跨期偏好:在意当下还是在意未来?跨期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时有两种跨期偏好:短视偏好和长视偏好(Dertwinkel-Kalt et al.,2022;Echenique,2020)。前者更在意短期的、当下的结果,后者更关注长期的、未来的结果。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相对于高阶层,低阶层有更多的短视偏好(杜棠艳 等,2022),这是一种适应性的反应:如果当前需求急切,未来不确定、不可预测,那么获取当下可得利益比等待未来回报更有益(Frankenhu

14、is et al.,2019;Sheehy-Skeffington,2019)。很多研究为此提供了证据,相对于高阶层,低阶层有更多的债务、更少的储蓄、更低的教育投入、更高的延迟折扣率、更偏向一次性而非分期领取退休金(Brown et al.,2015;Haushofer et al.,2019;Kim et al.,2017)。生存类捐助更多涉及解决当下的、短期的生计问题,而发展类捐助更多涉及解决未来的、长期的技能提升问题。因此,我们推测,高、低阶层还可能受跨期偏好的影响,导致捐助偏好的差异:H3:低社会阶层更在意当下结果,因而更偏好生存类捐助,而高社会阶层更在意未来结果,因而更偏好发展类捐助

15、。1.5 研究概述 通过5项研究考察了高、低社会阶层在生存和发展类捐助上的差异,检验了上述三种可能的机制。研究1操纵了相对社会阶层感,比较了高、低阶层在两类捐助上的偏好差异。研究2测量了真实的社会阶层及其调节聚焦趋向,初步检验了H1。研究3单独评估了生存类捐助与发展类捐助,同时测量了其自身的需求偏好,初步检验了H2。研究4设置了生存类需求提升聚焦表征项目和发展类需求防御聚焦表征项目,分离并进一步检验了H1和H2。研究5分别设置了短期导向提升聚焦表征和长期导向防御聚焦表征的生存类和发展类项目,分离并检验了H1和H3。需要说明的是,社会阶层包含主观和客观社会阶层,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只存在中等相关,对

16、个体有独立影响,且前者比后者能更好地预测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别是在客观社会阶层存在争议的情况下,主观社会阶层的效应相对稳定(Lee,2018;Manstead,2018;杨沈龙 等,2022;Yang et al.,2019),很多研究者认为社会阶层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起关键作用的也是主观社会阶层(e.g.,Kraus et al.,2012)。因此,本文一方面同时考虑主观和客观社会阶层对捐助偏好的影响,另一方面重点关注主观社会阶层对捐助偏好的影响,主观社会阶层通过相对社会阶层感知操纵及社会阶梯感知测量,客观社会阶层通过经济收入、社会职业、受教育水平等指标测量。此外,考虑到一些个体特征变量

17、(如性别、年龄、共情特质、亲社会偏好)可能会对本研究产生干扰(Sun,Guo et al.,2021),我们亦予以测量并作为协变量控制。依据预研究的效应量,我们运用G*power软件计算了各研究至少所需的样本量(=0.05,power(1 err prob)=0.95;Faul et al.,2007):研究1 N=203(实收326);研究2 N=283(实收441);研究3 N=224(实收456);研究4 N=264(实收419);研究5 N=520(实收870)(详见网络版补充材料A),并通过社会样本调研抽取被试(其社会阶层服从正态分布,详见网络版补充材料B)。2 研究1:物资资助vs

18、.职业培训 本研究探究了个体的高、低社会阶层感知对生存和发展类捐助偏好的影响,我们通过社会阶层比较来操纵相对社会阶层感知。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相对社会阶层感知,分为高社会阶层感知和低社会阶层感知。因变量为捐助偏好,分为生存类捐助和发展类捐助。2.1 被试 通过问卷星平台招募326名有效被试,其中男性153人、女性173人,平均年龄为29.52岁(SD=6.76岁)。2.2 研究程序 首先,被试需要在一副10层的阶梯图(从1到10依次代表从低到高的社会阶层)上标记出代表自己社会阶层的阶梯位置作为阶层前测。然后,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高社会阶层感知组想象并描述自己和一位处于阶梯图中最低社会

19、阶层者的差异,低社会阶层感知组想象并描述自己和一位处于阶梯图中最高社会阶层者的差异(类似方法参见Yoon&Kim,2018)。接着,在7点量表中标出此刻感受到的社会阶层优劣状态(1=非常劣势状态,7=非常优势状态)作为操纵检验。考虑到以往有关社会捐助的研究多从捐助政策支持意愿和捐助行为选择偏好两方面来探测个体的捐助偏好(例如Alesina et al.,2018;Piff et al.,2010),本研究据此对应设计了两种捐助情境,以增加研究的稳健性。图1-左为捐助政策支持意愿情境,图1-右为捐助行为选择偏 1680 心 理 学 报 第55卷 图1 研究1捐助情境 表1 研究1变量描述统计和相

20、关系数 变量 1 2 3 4 5 6 1.性别 1 2.年龄 0.26*1 3.共情特质 0.07 0.12*1 4.亲社会偏好 0.14*0.05 0.23*1 5.相对社会阶层感知 0.03 0.01 0.01 0.01 1 6.捐助偏好 0.09 0.07 0.03 0.05 0.22*1 M 29.52 4.29 5.19 SD P女=0.53 6.75 1.52 1.00 P高社会阶层感知组=0.51 P发展类捐助=0.55注:性别(0=女,1=男)、相对社会阶层感知(0=低社会阶层感知,1=高社会阶层感知)、捐助偏好(0=生存类捐助,1=发展类捐助)和捐助情境(0=政策支持意愿,1

21、=行为选择偏好)均为二分变量,分别进行了虚拟变量处理,故此呈现占比情况。捐助情境为被试内变量,仅与捐助偏好进行相关分析有意义(r=0.09*),故此未在矩阵表中列入该变量,下同。*p 0.001,*p 0.01,*p 0.05 好情境。每种情境包含两个选项:生存类项目和发展类项目(呈现顺序随机),两个情境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鉴于被试在两种捐助情境下可能存在捐助偏好差异进而对本研究产生干扰,在后续分析中亦将捐助情境这一变量纳入统计分析(下同)。被试阅读有关生存类和发展类捐助的具体定义,然后对上述项目中涉及的4个选项进行分类(生存类/发展类捐助项目)作为后测检验。最后,填写人口统计学信息(

22、性别、年龄)以及其它控制变量测项信息(共情特质:“我平时会对他人的不幸感到不安”、“我常常对看到的事情会产生关切之情”,1=完全不符合,7=完全符合,本研究中=0.64,测量方法参见Neumann et al.,2015。亲社会偏好:“如果你和陌生人进行匿名的金钱分配,你平时会做出何种选择?”被试需要在10点量表上做出标记,从1到10分配给自己的金额从10元递减至1元,分配给陌生人的金额从1元增至10元;测量方法参见Murphy et al.,2011)。2.3 结果分析 2.3.1 相对社会阶层感知的操纵检验和捐助选项的归类检验 高社会阶层感知组(M=5.75,SD=1.60)和低社会阶层感

23、知组(M=5.94,SD=1.83)在最初标记的社会阶层(10阶层前测)上无显著差异,t(324)=1.01,p=0.315,而在经过阶层对比后,高社会阶层感知组(M=4.21,SD=1.25)比低社会阶层感知组(M=3.60,SD=1.34)感受到更优势的社会阶层状态(7点量表后测),t(324)=4.24,p 0.001,Cohens d=0.47,95%CI 0.33,0.89。93.30%以上的被试能准确分辨生存类和发展类项目,将基本物资资助和生活物资大礼包归类于生存类捐助项目,将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与就业书籍大礼包归类于发展类捐助项目(ps 0.050),详细分析结果见网络版补充材

24、料D。第10期 孙庆洲 等: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高、低社会阶层的捐助行为差异 1681 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相对社会阶层感知正向预测捐助偏好(B=0.45,SE=0.08,Wald=30.60,p 0.001,OR=1.58,95%CI 1.34,1.85):高社会阶层感知组比低社会阶层感知组更偏好发展类捐助。研究1结果表明,高、低社会阶层感知影响被试对生存类和发展类项目的捐助偏好。接下来,研究2通过社会样本调查,测量了被试真实的主、客观社会阶层,进一步探究这一问题。3 研究2:医食保障vs.教育资助 研究2通过测量真实的主、客观社会阶层,进一步检验不同阶层的捐助偏好差异。本研究中,自

25、变量为社会阶层,通过社会阶层题项测量而来。因变量为捐助偏好,分为生存类捐助和发展类捐助。此外,本研究还测量了被试的调节聚焦倾向,初步检验了H1。按照调节聚焦解释,相对于低社会阶层者,高社会阶层者应该具有更高的提升聚焦倾向、更低的防御聚焦倾向,且提升聚焦和防御聚焦应该能预测其生存类、发展类捐助上的捐助偏好。3.1 被试 研究2通过问卷星平台招募被试,由于本研究对社会阶层分布取样的特殊要求,我们依据客观社 会阶层指标(如经济收入、社会职业、受教育水平)对样本服务平台提出了相应的被试招募要求,共招募了441名有效被试,其中男性237人、女性204人,平均年龄为30.45岁(SD=7.37岁)。3.2

26、 研究程序 首先,被试需要在社会阶层阶梯图(同研究1)上标记出代表自己社会阶层的阶梯位置(Kraus et al.,2012)。接着,完成调节聚焦量表(Zhao&Namasivayam,2012)来测量其提升及防御聚焦倾向,量表共18题,其中提升聚焦9题(如:我经常在想如何实现我的抱负),防御聚焦9题(如:一般来说,我注重于防止生活中消极事件的发生),被试需根据自身情况标记出反对或赞同程度(1代表非常反对,7代表非常赞同),得分越高表示对该题项描述越赞同,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随后,进入两种捐助情境,一是捐助政策支持意愿情境(图2-左),二是捐助行为选择偏好情境(图2-右)。

27、每种情境包含两个选项:生存类项目和发展类项目(呈现顺序随机),两个情境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同样,被试在阅读完有关生存类和发展类捐助的定义后,需对上述项目中涉及的4个选项进行生存/发展类项目分类作为后测检验。表2 研究1各变量的回归分析 捐助偏好 模型1 模型2 变量 B SE Wald OR B SE Wald OR 性别 0.17*0.08 3.97 1.18 0.17*0.09 3.89 1.18 年龄 0.10 0.08 1.33 1.10 0.08 0.09 0.89 1.08 共情特质 0.14 0.08 2.79 0.87 0.13 0.09 2.38 1.16 亲社会偏好

28、 0.15 0.08 3.08 1.16 0.15 0.09 2.89 0.88 捐助情境 0.18*0.08 4.93 0.84 0.18*0.08 5.18 0.83 相对社会阶层感知 0.45*0.08 30.60 1.58 R2 0.02 0.09 R2 0.02 0.07 注:*p 0.001,*p 0.01,*p 0.05 图2 研究2捐助情境 1682 心 理 学 报 第55卷 表3 研究2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 变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性别 1 2.年龄 0.02 1 3.共情特质 0.01 0.16*1 4.亲社会偏好 0.01 0.06 0.

29、14*1 5.主观社会阶层 0.01 0.18*0.05 0.05 1 6.经济收入 0.02 0.07*0.06 0.05 0.22*1 7.社会职业 0.03 0.07*0.02 0.10*0.25*0.49*1 8.受教育水平 0.04 0.01 0.04 0.10*0.17*0.16*0.21*1 9.提升聚焦 0.16*0.09*0.38*0.10*0.12*0.12*0.16*0.09*1 10.防御聚焦 0.10*0.16*0.13*0.01 0.16*0.07*0.11*0.16*0.08*1 11.捐助偏好 0.02 0.10*0.05 0.11*0.24*0.19*0.22

30、*0.20*0.18*0.26*1 M 30.45 5.25 4.47 5.07 4.96 4.46 4.78 5.40 4.72 SD P女=0.46 7.36 1.02 1.53 1.77 2.47 1.48 0.67 0.68 0.91 P发展类捐助=0.51 注:捐助情境为被试内变量,仅与捐助偏好进行相关分析有意义(r=0.08*),故此未在矩阵表中列入该变量。其他虚拟变量处理同研究1。*p 0.001,*p 0.01,*p 0.05 表4 研究2各变量的回归分析 提升聚焦 防御聚焦 捐助偏好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模型5 模型6 变量 SE SE SE SEB SEWald

31、OR B SE WaldOR性别 0.17*0.03 0.17*0.03 0.10*0.030.10*0.030.02 0.070.111.02 0.03 0.08 0.151.03年龄 0.02 0.03 0.01 0.03 0.19*0.030.17*0.030.19*0.076.871.20 0.03 0.08 0.181.03共情特质 0.37*0.03 0.37*0.03 0.17*0.030.16*0.030.07 0.070.971.07 0.06 0.08 0.521.06亲社会偏好 0.05 0.03 0.03 0.03 0.01 0.030.01 0.030.21*0.07

32、9.141.24 0.17*0.08 4.801.18捐助情境 0.00 0.03 0.00 0.03 0.00 0.030.00 0.030.15*0.075.051.17 0.19*0.08 6.051.20主观社会阶层 0.05 0.03 0.10*0.03 0.31*0.08 14.940.73经济收入 0.02 0.04 0.01 0.04 0.16 0.09 3.611.18社会职业 0.10*0.04 0.01 0.04 0.19*0.09 4.631.21受教育水平 0.06*0.03 0.12*0.03 0.24*0.08 8.781.27提升聚焦 0.39*0.09 19.

33、941.48防御聚焦 0.65*0.09 50.890.52R2 0.17 0.20 0.06 0.10 0.04 0.26 R2 0.17 0.03 0.06 0.04 0.04 0.22 注:虚拟变量的处理同研究1。*p 0.001,*p 0.01,*p 0.05 最后,填写人口统计学信息(性别、年龄、经济收入、社会职业和受教育水平)及控制变量信息(共情特质和亲社会偏好)(同研究1)。3.3 结果分析 3.3.1 捐助选项的归类检验 92.10%以上的被试能准确分辨生存类和发展类项目,将医疗物资保障和粮油大礼包归类于生存类捐助项目,将教育设备资助和文具大礼包归类于发展类捐助项目(ps 0.

34、001)。3.3.2 假设检验结果 本研究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将性别、年龄、亲社会偏好、共情特质及捐助情境作为控制变量,主、客观社会阶层指标4作为自变量,分别以提升聚焦和防御聚焦作为因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4),主观社会阶层对提升聚焦的正向预测效应边缘显著(=0.05,p=0.091,95%CI 0.01,0.12,对防御聚焦的负向预测效应显著(=0.10,p=0.004,95%CI 0.17,0.03),4 考虑到客观社会阶层三项指标仅存在中等相关,个体在多维度资源占有方面并非“全”或“无”(杨沈龙 等,2022),很多情况只在某一方面的资源占有上有其优势,因此,

35、本研究分开检验了三个指标对捐助偏好的影响,而非简单地将三个指标标准化后合并。第10期 孙庆洲 等: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高、低社会阶层的捐助行为差异 1683 说明相对于低社会阶层感知者,高社会阶层感知者具有更高的提升聚焦特质、更低的防御聚焦特质。在客观社会阶层指标上,社会职业和受教育水平正向预测提升聚焦(社会职业:=0.10,p=0.004,95%CI 0.03,0.17,受教育水平:=0.06,p=0.045,95%CI 0.01,0.13),经济收入对提升聚焦的预测效应不显著(=0.02,p=0.572,95%CI 0.05,0.09);受教育水平负向预测防御聚焦(=0.12,p 0.1

36、50)。相对于主观社会阶层,客观社会阶层对提升和防御聚焦的预测效应相对不稳定。同样,将上述个体特征变量及捐助情境作为控制变量,主、客观社会阶层指标作为自变量,捐助偏好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4),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捐助偏好(B=0.31,SE=0.08,Wald=14.94,p 0.001,OR=0.73,95%CI 0.62,0.86),客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捐助偏好(经济收入:B=0.16,SE=0.09,Wald=3.61,p=0.057,OR=1.18,95%CI 1.00,1.39;社会职业:B=0.19,SE=0.09,Wald=4.63,p=0.

37、031,OR=1.21,95%CI 1.02,1.43;受教育水平:B=0.24,SE=0.09,Wald=8.78,p=0.003,OR=1.27,95%CI 1.09,1.49):高社会阶层者比低社会阶层者更倾向于捐助发展类项目。提升聚焦正向预测捐助偏好(B=0.39,SE=0.09,Wald=19.94,p 0.001,OR=1.48,95%CI 1.25,1.76),防御聚焦负向预测捐助偏好(B=0.65,SE=0.09,Wald=50.89,p 0.001,OR=0.52,95%CI 0.44,0.62):提升聚焦特质水平越高,个体越倾向于发展类捐助;防御聚焦特质水平越高,个体越倾向

38、于生存类捐助,上述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提升聚焦解释。研究2从真实的社会阶层视角进一步考察了不同阶层的捐助偏好差异,初步检验了调节聚焦解释。但是需要指出两点:(1)前述研究均为生存类捐助和发展类捐助的迫选情形,在单独面临生存类或发展类捐助时高、低阶层的捐助偏好是否也有类似的趋势?(2)前述研究测量的捐助偏好更多是行为意愿,而非行为本身,那么高、低阶层真实的捐助行为是否也有类似的结果?在接下来的研究3中,我们采用被试间设计,测量被试真实的捐助行为来探究这些问题。此外,为检验需求迁移解释,我们还测量了被试自身的需求偏好。4 研究3:生活接济vs.技能提升 研究3将捐助类型设计为被试间变

39、量,自变量为社会阶层和捐助类型,因变量为捐助金额,其中社会阶层通过社会阶层题项测量而来,捐助类型分为生存类捐助和发展类捐助,考察了不同社会阶层在两类捐助上的捐款行为差异,同时测量了其自身对生存和发展类需求的偏好,初步检验了H2。按照需求迁移解释,相对于低社会阶层者,高社会阶层者应该具有更多的发展类需求、更低的生存类需求,且其自身对生存类和发展类的需求偏好应该能预测其生存类、发展类捐助的捐款表现。4.1 被试 与研究2类似,研究3通过线上平台招募被试,由于对社会阶层分布取样的特殊要求,依据客观社会阶层指标(如经济收入、社会职业、受教育水平)对样本服务平台提出了相应的被试招募要求,共招募了456名

40、有效被试,其中男性186人、女性270人,平均年龄为30.36岁(SD=6.58岁)。4.2 研究程序 被试需要在10层社会阶梯图上标记出代表自己社会阶层的阶梯位置(Kraus et al.,2012),然后进入到本研究设计的公益配捐活动中,他们被告知参与本研究将获得100代币的初始费用,可自主支配这笔费用(1代币=1元)来参加本研究与地方慈善机构联合举办的爱心活动,参与活动后剩余的费用(1代币=0.3元)5作为其被试费。该活动旨在通过“爱心一对一”的形式,给贫困地区的人们带去些许资助,参与者被告知会被随机匹配一位贫困地区的受助者进行线上对接。随后,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对接生存类需求的受助

41、者,并为其进行生存类需求捐款,另一组对接发展类需求的受助者,并为其进行发展类需求捐款(图3)。被试需要标记出拿出100代币初始费用中的多少用于资助受助者。此外,考虑到被试可能在预估受助者摆脱这两类困境的需求总额上存在差异,进而干扰研究结果,被试还需预估该受助者脱困需求总额作为协变量予以控制。随后,被试需要阅读有关生存类和发展类需求和捐助的具体定义,然后对上述捐助进行分类(生存类捐助/发展类捐助),并标记出当下自己的需求 5 本研究模拟现实社会中的公益配捐情形,捐助者每捐助0.3元,转化给受助者的配捐金额为1元,此种设计即切合当下很多公益配捐的情形,又便于节约研究经费。1684 心 理 学 报

42、第55卷 图3 研究3社会捐助情境 偏好(对自己而言,你当前更需要何种需求?1=生存类需求,7=发展类需求)。最后,填写性别、年龄、共情特质、亲社会偏好、经济收入、社会职业和受教育水平等信息(同研究2)。4.3 结果分析 4.3.1 捐助选项的归类检验 87.50%以上的被试能准确分辨生存类和发展类需求项目,将生活物资资助归类于生存类捐助项目,将就业培训资助归类于发展类捐助项目(ps 0.229),主观社会阶层与项目归类的交互项正向预测捐助金额(=0.47,p 0.001,95%CI 0.32,0.63):在正确归类的被试中(N=199),主观社会阶层负向预测捐助金额(=0.41,p 0.00

43、1,95%CI 0.57,0.29),而在错误归类的被试中(N=28),向预测捐助金额(=0.15,p=0.001,95%CI 0.24,0.06),说明相对于发展类捐助,被试在生存类捐助上捐助的金额更多。捐助类型与主观社会阶层的交互项正向预测捐助金额(=0.22,p 0.001,95%CI 0.12,0.32),具体而言,在生存类项目上,主观社会阶层负向预测捐助金额(=0.28,p 0.001,95%CI 0.42,0.14),而在发展类项目上,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捐助金额(=0.24,p 0.001,95%CI 0.12,0.35)。除经济收入指标外,捐助类型与其它客观社会阶层指标的交互项

44、未能预测捐助金额(捐助类型经济收入:=0.13,p=0.015,95%CI 0.03,0.24;捐助类型社会职业:=0.02,p=0.193,95%CI 0.13,0.10;捐助类型受教育水平:=0.01,p=0.821,95%CI 0.11,0.09)。说明主观社会阶层越低,个体越倾向于生存类捐助,主观社会阶层越高,个体越倾向于发展类捐助,而在客观社会阶层上并未得到相对稳定的发现。值得注意的是,自身需求偏好(=0.05,p=0.325,95%CI 0.14,0.05)、捐助类型与自身需求偏好的交互项(=0.03,p=0.529,95%CI 0.06,0.12)均未显著预测捐助金额。需求迁移解

45、释并未得到支持:个体自身需求偏好无法预测其生存类、发展类捐助的捐款表现。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捐助金额(=0.65,p 0.280)。在发展类捐助上,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捐助金额(=0.21,p=0.001,95%CI 0.09,0.34),客观社会阶层各指标中除了经济收入(=0.20,p=0.008,95%CI 0.05,0.35)正向预测捐助金额外,其余指标的预测作用不显著(ps 0.098)。社会阶层与项目归类的交互项显著正向预测捐助金额(=0.32,p 0.001,95%CI 0.21,0.43):在正确归类的被试中(N=203),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捐助金额(=0.41,p 0.001

46、,95%CI 0.26,0.49),而在错误归类的被试中(N=26),主观社会阶层负向预测捐助金额(=0.65,p 0.001,95%CI 0.88,0.30)。客观社会阶层与项目归类的交互项预测作用不显著(ps=0.100)。这些结果从正反两侧面支持了主观(而非客观)阶层的捐助偏好差异,说明高社会阶层感知者更倾向于捐助“符合自我认知”的发展类项目,低社会阶层感知者更倾向于捐助“符合自我认知”的生存类项目。第10期 孙庆洲 等: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高、低社会阶层的捐助行为差异 1685 表5 研究3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 变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性别 1

47、 2.年龄 0.05 1 3.共情特质 0.05 0.08 1 4.亲社会偏好 0.04 0.01 0.23*1 5.脱困总额预估 0.01 0.08 0.01 0.02 1 6.主观社会阶层 0.01 0.14*0.04 0.04 0.061 7.经济收入 0.16*0.31*0.02 0.06 0.090.39*1 8.社会职业 0.01 0.24*0.03 0.07 0.060.37*0.51*1 9.受教育水平 0.02 0.05 0.04 0.09 0.12*0.29*0.25*0.45*1 10.捐助类型 0.03 0.02 0.02 0.03 0.21*0.11*0.06 0.0

48、8 0.01 1 11.自身需求偏好 0.11*0.02 0.11*0.01 0.050.17*0.11*0.06 0.10*0.02 1 12.捐助金额 0.10*0.02 0.17*0.15*0.040.01 0.01 0.04 0.01 0.14*0.031 M 30.36 5.31 4.55 13845.595.46 5.23 4.41 4.78 5.6957.57 SD P女=0.59 6.58 1.07 2.04 29641.712.15 2.26 1.45 0.75 P发展类捐助=0.50 1.4626.42 注:捐助类型(0=生存类捐助,1=发展类捐助)为二分变量,进行了虚拟变

49、量处理,故此呈现占比情况。其他虚拟变量处理同研究1。*p 0.001,*p 0.01,*p 0.05 表6 研究3各变量的回归分析 自身需求偏好 捐助金额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模型5 变量 SE SE SE SE SE 性别 0.08 0.05 0.08 0.05 0.08 0.05 0.08 0.05 0.06 0.05 年龄 0.01 0.05 0.02 0.05 0.03 0.05 0.03 0.05 0.02 0.05 共情特质 0.12*0.05 0.13*0.05 0.14*0.05 0.14*0.05 0.15*0.05 亲社会偏好 0.01 0.05 0.01 0.

50、05 0.12*0.05 0.13*0.05 0.11*0.05 脱困总额预估 0.04 0.05 0.03 0.05 0.04 0.05 0.07 0.05 0.03 0.05 主观社会阶层 0.16*0.05 0.02 0.05 0.01 0.05 经济收入 0.05 0.06 0.05 0.06 0.07 0.06 社会职业 0.05 0.06 0.08 0.06 0.11 0.06 受教育水平 0.07 0.05 0.02 0.05 0.05 0.05 捐助类型 0.01 0.05 0.15*0.05 0.15*0.05 自身需求偏好 0.05 0.05 0.06 0.05 捐助类型主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