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品读曾国藩后感闲暇的时候我喜欢看书,但不怎么爱看历史人物的书,感觉政治气息太浓,无意中看了品读曾国藩,让我的观点有了很大改变。曾国藩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对自己的人生价值相当明确,读书遍布其终生,读书之勤,古今少有,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以读书为高尚之举,以读书为兴家之道,这正是我读这本书最有收获和最有价值的东西,要是每个人都能够用曾国藩的价值观引导自己的前进之路,能够用曾国藩的勤奋之举引领自己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用曾国藩的用人之道丰富自己,那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将得到无法衡量的提高。曾国藩出生寒微,但他始终以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平步青云,在历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清朝晚期,太平天国运动盛行
2、,步步紧逼摇晃中的清朝政府,战势越演越烈,清政府派官居户部右侍郎的曾国藩去建湘军抵制太平天国运动,最后经历很多困难,一个文人硬是活生生的把太平天国运动抑制下去,正是他的心态和为人处世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讲求一种心静,心态的平和,冷静地看待和面对每一个事情,每一个东西。面对挫折,能够隐忍,厚积勃发;面对成功能够喜而不傲,谨慎面对,低调处置。对于名誉、地位、金钱以及其他私心杂念能够清心寡欲,视如粪土。这得益于他自身经常反省自己,自我修炼,多读书,从借鉴古人的言语中发现做人的道理,修炼过硬的“静”的境界,这在当时非常不易。因为我们知道,在当时包括现在人们的心态是很浮躁的,希望能够当大官、取得
3、显赫的地位,获得大量的金钱、改善自己的生活,即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多数人的价值取向。而在曾国藩看来,学习知识,锤炼人的精神、人的灵魂,促进自我提高发展,这是第一位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看看我们现在,很多人官是越做越大,知识是越来越少,思路是越来越窄;钱是越挣越多,而战略眼光是越来越落伍,方法越来越陈旧,最后被竞争所淘汰。我认为主要是缺乏静下心来读书的态度,读书无用论还是占据了上风,这点的确需要改进。 曾国藩还告诉了我们读书的方法,边读边思考,联系实际处理问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先考虑不利因素,才能更好的安身立命。例如:曾国藩处理军队里哥老会的事件充分反映出他非常冷静和机敏,先调查事情,再分析
4、原由,作出正确的判断,最后拿出了果断的措施,可以说这当中有反复捉摸的过程,把多种不利因素首先想到,然后灵活机动的处理这些事情。现在我们在制定许多突发性问题的时候,往往惊慌失措,没有周密细致的措施,结果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像山西煤矿难事故屡次发生,往往出了问题,发现的人光想着如何掩盖,没有考虑到掩盖所带来的风险,只想着如何去堵,却不曾想如何去疏导,去解决,更谈不上吸取教训去分析原因,找到预防的措施和办法,结果是死了很多人,很多家庭陷入悲愤,很多官员丢了饭碗。当时面对血的教训,很多人痛哭流涕,这里没有安全意识,那里没有责任落实,过后依然只是小改小革,轰隆过后很多单位依然是我行我素,事故还是频发不断
5、,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其实曾国藩中让我觉得最有心得的是其为人之道。在别人的眼里曾国藩也许是个固执顽固的人,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为官就是为了发财,光宗耀祖,而曾国藩却天天吃豆腐,腌菜,身为朝廷二品大员还要依靠借钱生活,还有卖字画来维持这个庞大家庭的生计.在那种社会中,饥荒,天灾,.中国内忧外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请政府腐败,无能,谁都在为自己,想为自己谋求利益,宫廷的权利的争斗.满族对汉人的歧视,汉官在朝廷中也受到满人的排挤.谁都想向上爬,唯有曾国藩他没有去巴解睡,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其它的人去说.在处理满官欺压,鱼肉百姓时,他毫不给情面,铁面无私,冒着自己的顶戴和头颅果断的公正的
6、处理好每件案子.他一个人身兼数职,整天忙与公务,大小的事物都要经过他一个人手,但是他还是做到那么的游刃有余. 曾国藩是清朝罕见,历代罕见的人,他出淤泥而不染,京城时常都有应酬,为了省钱,他却谢绝参加任何的宴会,为了省钱,虽然是大官但是没有坐二品大官坐的轿子.他为了大清朝,他多年没和母亲和妻子儿女见面,对待下人从来没有看低他们,对待朋友有情有义,在他送别恩师的时候最能够体现他的这种的情义了.他一心向着国家,大公无私!在曾国藩我们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特别是他那种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自己的严格的要求.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的状态像他,一方面内心深处软弱,但是又不甘心平庸,一方面又因为外在的秉性比较暴躁,容易招人不满。但曾国藩很好的调和了自己的心态,即以诚待人,用自己的方式待人,但求内安神明;对于别人不会苛求别人也要以类似之道对待自己。读完品读曾国藩这本书后,我们更应该吸取的是其中重要的积极元素,比如曾国藩的为人处世、用人之道、学习之勤、坚持之力等等一系列优秀的东西,我们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改变,我们要有一份责任心,对待工作要克尽职守,兢兢业业,对待身边的朋友要有情有义,对待亲人要尽我们的孝心,这才是曾国藩留给后人的真正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