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年级语文备课.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47886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五年级语文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五年级语文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五年级语文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五年级语文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精读课时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及课件设计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它忧国忧民的诗篇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小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3)启发式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 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二)新课1学习出塞(

2、1)读古诗,有韵味读正确、通顺。 A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出塞。打开书104页。板书;读古诗 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指名读。B这首古诗有好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字音吗?你能结合注释,提醒大家注意它的读音吗? 引导学生读准: 还(hun):回来。未还:没有回来。 将(jing):将领。飞将:汉代著名将领李广。 教(jio):让。不教:不让。 指名读。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七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四后三)板书;有韵味 (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

3、? (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板书;知作者,解诗题。 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 引导学生答出; 出塞:到边防线上去戎守边疆。 王昌龄:唐代诗人,善写七绝,多边塞诗。(3)明诗意,悟诗情 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 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板书:明诗意。) B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D请12位同学 悟诗情; 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怎样学? B教师引导:请你边读边想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教师引导:既然战争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剧。那么,怎

4、样来制止、结束这个悲剧呢?你还听到什么?(4)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品味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会怎样读,表达出诗人这复杂的情感?自己读,指名读,背诵。(5)总结学法,拓展阅读 总结学法: 回忆我们刚学的古诗,我们怎么学的? 你能试着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分小组选读其中一首古诗,试着品一品这首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吗? 第二课时(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教师板书诗题:题临安邸示儿)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这课还有两个生字,你能记住吗? 4.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

5、诗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相同:不同: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学习示儿 过渡:边塞自古多战事。宋朝,匈奴人终于攻破北宋首都汴梁。北方大片土地沦陷,谁了解这段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北宋遗民在做什么? 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指名说说诗的大意。 想像,体会诗的意境。 再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听到这,你会怎么读? 教师引导: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年了 人从20岁,一直盼到85岁。这65年每一天作为北宋遗民是怎样度过的呢?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一读,你看到什么?2学习题临安邸 (1)过渡:就在诗人直到死还盼望统一时,那些令人心凉的

6、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男生齐读题临安邸) 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干什么去了?(女生齐读题临安邸) 那个令人心凉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全班齐读题临安邸) (2)讨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陆游至死没有盼到祖国的统一?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重点引导: 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想像:这些权贵成天灯红酒绿,烂醉如泥,如行尸走肉。 引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的后两句。 体会“直把杭州作汴州”朗读古诗 (三)体会情感,总结全课 1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一面是权贵们寻欢作乐一面是做为遗民的代表诗人临终还盼望祖国统一,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

7、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感想?(自由畅谈。) 2有感情读两首古诗。3升华情感: 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死不瞑目、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修改意见板书设计课堂练习及作业设计1 用花字打头的成语: 2 用雪字打头的成语 3用月字打头的成语 4 默写题临安邸 , 。 , 。教后反思课题左公柳课型精读课时2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3帮助学生会认马不停蹄、拱手相让

8、、视死如归等词语。教学重、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课前准备及课件设计生字卡片、教学挂图。了解左宗棠生平事迹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直观教学法左公柳教学设计(五年级 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匙子情怀?板书课题;左公柳(二)新课:1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

9、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22课左公柳。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出示: 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自己读、指名读。 把生字变红。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 同学交流: 字音: 纤巧(xin):查字典,读准字音。纤巧:细巧;小巧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2)捋出思路: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413)介绍左宗棠事迹。 13,14各写什么?简要说一

10、说。文章分几段?(3)质疑: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 3解疑:学习课文1、3段。(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 B联系上文“沙漠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再体会: 你的眼前出现怎样一幅画面?体会出左公柳生命力顽强。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

11、美。C朗读。(三)再次质疑,引发思考(1)再次质疑 学贵在生疑,对比这几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2)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修改意见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来抒发情感?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二)新课:1整体感知初

12、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这课书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 过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位著名的人物。阅读413自然段,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读书,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2深入学文(1)学习413自然段 你从哪找到答案?(你学懂了什么?) 学习课文57自然段。引导学生认识到:和这种柳树一样,左宗棠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决不低头。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是他满腔的爱国热

13、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学到这里你了解到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板书;爱国 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学习课文911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出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学习课文13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懂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2)回读第十四自然段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 朗读。指名读。解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指生长在

14、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此时的“左公柳”仅仅是那棵柳树吗?3总结谈话布置作业(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文章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例如:写人的文章要选取典型事例;在写人的时候,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左宗棠的爱国精神让我特别感动,真值得我学习;要学习左宗棠这种勇于坚持己见,挺身而出的精神;修改意见板书设计课堂练习及作业设计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今天作业的第二项请

15、你用这种方法,通过一件比较典型的事来写写你身边一个人的特点。 教后反思课题郑成功收复台湾课型略读课时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2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憎、厦、舰、踞、铭、撰”;积累“憎恨、盘踞、铭记、撰写、千军万马、张牙舞爪、走投无路、”等词语。教学重、难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课前准备及课件设计课前引导学生查找郑成功生平资料,作为拓展性学习的阅读资料。教学方法(1)讲授法(2)小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3)启发式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五年级 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们悠久

16、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同学们通过读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网上冲浪,一定也了解了不少,能说说你了解了他们中的哪些人?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文章,它介绍的是板书课题郑成功收复台湾1课题有什么特点?(题目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讲解:除了这课,我们还学过哪篇文章的题目也直接告诉我们主要内容?(二)新课;1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课前做了预习,下面我们检查一下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 憎恨、厦门、战舰、盘踞、铭记、撰写 这些要求会认读的生字中,哪个字的字音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2)积累词语; 除以上生字组成的词语外,本课书还有不少四字词语,你

17、能从书上找出来读一读,并摘录下来吗?2自读全文,复述课文(1)关注课后思考题:指名读。(2)学习要有法。读题目,我们怎样才能完成好这道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再读经过部分,捋清重点段的层次。 按照同学们所说的自学课文: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注意课文围绕“收复台湾”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说明了这一事件的原因、结果,哪些地方写明了收复台湾的经过?人们是怎样评价郑成功的?你能按照提示给文章分段,并写出主要内容吗?(可在自读时进行勾画及批注。)汇报、交流: 全文可分为如下四个部分。 起因:(第12自然段):自幼立志,驱除荷虏。 经过:(第38自然段):率兵东征,收复台湾。 结果:

18、(第910自然段):宝岛回归,同胞欢庆。 评价:(第11自然段):丰功伟绩,永载史册。再读重点 想想郑成功渡海东征的时间和阵容,经历了哪些战斗,克服了 哪些困难?注意郑成功是怎样指挥每次战斗的,面对敌军的顽抗及求和又是怎样说和做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讲述故事 简要说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讲述前可列一个提纲,也可在心中打个腹稿。先自己练一练。请23位同学简要复述课文。听了同学们的复述,你觉得郑成功有着怎样的品质?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怎样把这一事件的经过简要复述出来的?3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读了课文,你觉得课文哪儿写得比较精彩呢?是不是觉得课文第六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

19、得好?4 拓展活动 读阅读链接、课外阅读有关台湾进一步了解她的过去和现在。或介绍郑成功其他事迹的书籍或资料,根据阅读所得,办一期小报,自命一个恰当的题目。或写一篇小练笔,描写一个活动场面。修改意见板书设计课堂练习及作业设计 1、你能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本课的四字词语吗? A形容兵马极多、阵容强大。() B张开利牙,挥舞爪子。用作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或形容坏人猖狂的样子,或形容人手舞足蹈时动作十分粗鲁。() C无路可走。形容处境十分困难。()2、发现词语特点,并照样子每组写三个词语: 浩浩荡荡、 喜气洋洋、 载歌载舞、 争先恐后、 教后反思课题隐姓埋名三十年课型精读课时2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

20、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3理解“渺小、关键、署名、提炼、掌握、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课前准备及课件设计了解中国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历史。了解那些为研制两弹一星而无私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科学家事迹。教学方法(1)讲授法(2)小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3)启发式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五年级 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谈话:同学们,

21、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是又一个“赤子情怀”的故事。板书课题隐姓埋名三十年(二)新课;1检查自学情况: 从题目入手,整体把握课文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读懂谁隐姓埋名?为什么隐姓埋名?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2初读课文,捋清层次(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王承书怎样隐姓埋名?围绕隐姓埋名写了她几件事?分别在那些自然段中?简单概括写的是什么事?(2)其他段落写什么?简要概括写什么? 抓:不假思索:不假思索:假,凭借。用不着想。形容反应敏捷,或极为熟悉而不需要动脑筋。也作“不加思索”。“不假思索”表现出她的果断和坚定。感受到王承书敢于放弃个人名利的勇气和决心。 朗读,读出王承书态度的坚决。联系

22、1、3自然段,再谈谈对不假思索地说我愿意的感受。重点体会 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会议。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引导学生体会“隐姓埋名一辈子”对于一位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多么的不易。 朗读:而王承书却不假思索地说 你感受到什么?分角色朗读(3)这对王承书也是难题,因为在她原来的研究领域中,没有涉及这个难题。再加上国外封锁,更是困难重重。从事这项工作,一切要重新开始。这需要极大的牺牲自我的极大勇气!但王承书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引导学生体会:完成这项任务困难重重,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放弃自己已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研究,重新开始。教师引导:为了祖国,王承书不

23、但选择放弃一切名利,而且还无条件放弃了自己已取得的一切研究成果,这对一个科学家是多么难能可贵。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她为国献身的精神。4质疑:学到着,你们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问:这篇文章第一次放弃名利与隐姓埋名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等5布置作业: 读书、思考:王承书做到了隐姓埋名吗?她接受任务后是怎样工作的?文中哪些段落讲述了王承书“第一次放弃名利”?写这件事与写她“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读了她的这些事迹,你有怎样的感触?(可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再与同学们交流。)修改意见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整体把握: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的1、3段。通过学习,你觉得王承书是个怎样的

24、人?(爱国,对祖国无比忠诚,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人。)(二)新课: 王承书是怎样隐姓埋名工作的?你从哪感受到她是一个不记名利、忠于祖国,无私奉献的人?默读课文思考。画出重点语句,谈自己的感受。1变序教学,学习第四段:(1)学习12自然段: 出示:从此,王承书从国内、国际的物理学术殿堂消失了;从此,她再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实现了自己隐姓埋名的承诺。 引导学生体会这个长句,两个“从此”及“再也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看出她言必行,行必果,诚而有信,决不食言。(2)学习1

25、3、14自然段: 王承书又是怎样带领大家攻克提炼浓缩铀技术难关的呢?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 从没有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抓重点词句) 出示语句: 虽然王承书从没有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研究领域,但她决心凭着自己坚实的物理学术功底,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攻克这个难关。 引导学生体会面对困难,她以极大的热情,迎着上。 修改意见教学过程 复杂的计算(体会数据作用、展开想 舍小家,为国家(角色换位)她瘦弱而刚毅的身影,闪现在实验室和工厂,闪现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有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看看自己心爱的正在上小学的儿子。 朗读13、14自然段(3)学习16、17自然段

26、(4)小结:在这一段中,作者怎样让我们感受到王承书的爱国情、赤子心?(作者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了解到她为完成自己承担的使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2学习第2段。以读为主教师提问:她这样做是一时激动吗?你从哪读懂的?(1) 指名读。(2) “第一次放弃”与“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这段可不可不写? 这是插叙。引导学生体会出,对祖国的爱,使得她不记名利,不要小家,无私奉献。对祖国的爱是她行动的基础。不可以删去。3齐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1)齐读最后一段。这段写什么?(2)板书:熠熠生辉,英名永存(3)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位共和国的英雄。看图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这篇文章主线鲜明

27、,重点突出,在顺叙中有插叙,在记叙中有议论,饱含作者的深情,读着令人产生共鸣。 学习王承书的爱国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修改意见板书设计课堂练习及作业设计1、形近字组词忱( )撕( )暑( )练( )蜜( )瞩( )艰( )撤( )枕( )嘶( )署( )炼( )密( )嘱( )坚( )澈( )2、文中有三个“不”字打头的四字词语:不假思索、不折不扣、不分昼夜,你还能写出几个吗?3、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一百多年的祖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中国人民怎能不欢欣鼓舞呢?这句话用什么修辞方法?() 把它变为陈述句: 教后反思课题海上英魂课型略读课时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

28、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及课件设计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查找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影视、书籍、图片、资料进行观看或阅读教学方法(1)讲授法(2)小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3)启发式海上英魂教学设计(五年级 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了几位英雄的事迹后,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介绍的是

29、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板书:海上英魂(二)新课:1检查自学:(1)出示:霎时、起锚出海、响彻云霄、频频发炮、屡中敌舰、毫不示弱、乘风破浪读准字音。这些字哪个字易错,你能提醒同学们吗?,(2)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不懂?2.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初读,默读思考全文记叙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想想:文章分别用哪些段落写了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先标出各自然段序号,并作相应的文字批注:起因经过结果)(2)交流:(3)学习23自然段。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4)学习第四六自然段哪是最感动你的地方?课文中有一个词语:置之度外。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此时,我们再联系上下文,体会

30、邓世昌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把生死置之度外?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引导学生分析出: 北洋水师官兵怀着对侵略者刻骨的仇恨(怒视)对祖国的爱(慷慨激昂、置之度外等)用生命保卫祖国的领海,捍卫祖国的尊严。在炮弹打尽、舰身倾斜,即将沉没时,决定以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小结学法: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习词语在这部分中,我们看到描写战争,既要有战争场面的描写,又要有典型的人物,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衬托。 读26自然段。 让我们再回到甲午海战的战场,感受英雄们的伟大精神! 指名读46自然段。3.学习第7自然段 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怎样的?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 由于双方军力

31、的悬殊和当时政府的无能,我们战败了(板书:我方战败)。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将士的崇高精神却永远留在全国人民心中。 齐读课文。4.回归整体: 讨论: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始末为线索来叙事写人,为什么题目不用中日甲午战争,而命为海上英魂?(本文是通过叙事来歌颂赤子情怀,表达对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的怀念和哀悼,希望这些永远长眠在大海中的英魂能够安息。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三)拓展活动 查找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影视、书籍、图片、资料进行观看或阅读修改意见板书设计课堂练习及作业设计我常到乡间的外婆家去,我喜欢那里幽静的环境。尤其喜欢生长在外婆家房屋周围的竹子。 那四周一

32、棵棵的竹子是那么生机勃勃。已那么高了,还一节一节地向上长,简直要刺破青天。那细长的竹叶,浓绿浓绿的,也与众不同。 每当雨后,竹子的茎叶洁净如洗,一尘不染,青翠可爱。挂在竹叶上水珠,也滴溜溜的,亮晶晶的。秋去冬来,许多花草树木枯黄了。竹子却穿着一身绿装,笑迎严寒,傲然挺立。我常常想竹子是那样清雅翠绿,惹人喜爱,同时它又象征正直、刚强、廉洁。难怪从古到今,许多画家曾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了不少以竹子为题材的名画。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颇有道理的。1、从短文中分别找出一个夸张句和一个拟人句。 2、短文赞扬了竹子的什么品格?3、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

33、思想感情教后反思课题百花园五课型新授课时6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 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3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4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课前准备及课件设计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教学方法(1)讲授法(2)小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3)启发式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今天又到了游览语文百

34、花园的时候了,我们快看看,这座百花园里都有哪些迷人“景色”,让我们欣赏?请你浏览一下,看看你能提取哪些信息?2新课:(1)了解词语具有感情色彩:读词语,思考每组的两个词语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读读“泡泡”里的话。 “带有赞许、喜爱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褒义词”,“带有厌恶、憎恨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贬义词”。 你能读读下面的词语,给词语分类吗? 褒义:真诚善良视死如归心急火燎 贬义:凶残虚伪暴跳如雷贪生怕死 拓展: A除了以上这些词语,你还能写出几个褒义词、贬义词吗? B除了褒义词、贬义词以外,还有一些介于中间的词语,叫“中性词”。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学习写读书笔记

35、 阅读125127页内容,你学懂了什么? 汇报交流: 阅读宁宁和丫丫对话,你读懂了什么?认识两种批注方式:眉批是写在文章上方的空白处,旁批是把自己思考或体会写在文章旁边的空白处。做批注好处:对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语言表达都有益处。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阅读平台先自己把故事读一读,想一想有什么感受。 再看一看别人的批注,对照一下自己的认识 最后,另选几处有感触的地方,尝试进行眉批及旁批。 C拓展: 阅读需要把自己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我们都有哪些种批注呢? 写感想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的感受、想法 质疑式批注:把读书的疑问记录下来 评价

36、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后对文章褒贬看法 补充式批注: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 联想式批注: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 D阅读一篇短文,交流自己的批注。独立阅读,写批注小组交流,相互学习 (3)积少成多 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第三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爱国志士们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我们也想说些什么。经过这么长的准备时间,大家分小组搜集了资料、写稿、进行了演练,今天我们就汇报。(二)新课: 1提出要求: 演讲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气、语调、手势和演讲内容协调。朗读时,注意读出作品的情感与语调。 听众: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以红花的形式给出评议。评出本班此次演讲活动的优胜者。 2演讲、评议 抽签。 按照抽签顺序进行演讲。 群众评委评议: 演讲题目 内容 形式观点 条理 感染力 新颖 情感 表演 辅助手段 3评出本次活动的优胜者。 4活动总结 作业:写一份活动总结,简要回顾本次活动的过程,写出大家的 收获与感受,还可以写一写以后开展活动的想法。字数不少于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