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年级语文4单元备课.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12983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4单元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4单元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 顶碗少年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 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课前准 备及课 件设计 教学 方法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五年级精读课文)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这是作者赵丽宏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为什么会使他常常想起?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 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内容,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结合观众们的表现,你能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三、学习第二部分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尔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2.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四、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五、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修改意见 板 书 设 计 课 堂 练 习 及 作 业 设 计 1、 解释: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2、 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4、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教后反思 课题 范仲淹的故事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前准 备及课 件设计 教学 方法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五年级精读课文)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 (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 (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划粥割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大夫 (1)齐读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范仲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修改意见 板 书 设 计    课 堂 练 习 及 作 业 设 计 1、 解释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 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 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3、 他( )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教后反思 课题 体育课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疤、嘘”2个生字,学会“疤、洛、膝、碍、碟、嘘、臂、肘、饶、憋、握”11个生字,掌握“伤病、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2.能正确书写生字。 课前准 备及课 件设计 教学 方法 《体育课》教学设计(五年级精读课文)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封面 1.看到这个书名,你会想到什么? 2.今天,我们就从中选取其中一个小故事读一读。 二、自主预习 1.出示(预习提示):   第一步: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二步: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步:画出自己不懂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 三、检查预习 1.听写   伤疤膝盖碍手碍脚双臂碟子握住 2.出示:   饶 (1)指名读 (2)“饶”字,换掉一部分可以变成哪些字? 3.出示:   君临天下 (1)指名读 (2)君临天下什么意思? (3)文中指谁,在什么时候有君临天下的感觉。(文中指诺比斯在爬上横杆很得意时)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4)那把这个词放在句子里该怎么读? 4.课文主要讲了谁?(涅利) 写了涅利的一件什么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全文围绕“涅利”上体育课,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下,锲而不舍地爬上横木这件事,分几部分来写的。(默读、分段) 2.讨论、交流 五、再次读书,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体育课》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因为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涅利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2.谁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涅利加仑德洛西……)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默读课文,找出写上体育课的段落,多读几遍,用笔画出描写涅利的语句,反复读几遍,把读的感受批注在文章边上。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二)组织交流 1.出示: 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涅利太弱小了,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 (2)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使出全身憋紫汗珠滚落……) (3)抓住这些重点词,读出感受(学生抓重点词练读) (4)假如你就是“涅利”能告诉大家你心中是怎样想的吗?(一定要坚持) (5)读出你的坚定,再来读读这句话 (6)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涅利的坚持不懈,找出来读读。 2.换位体验 (1)看着涅利那样的吃力,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想怎么做?(鼓励他、帮助他) (2)我们一起来鼓励涅利,用鼓励的语气来读读同学的话。 (3)假如你是涅利,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站在最高处时,你的心理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出示:   1.对自己说……   2.对老师说……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3.对妈妈说…… 4.对同学说…… 3.提炼中心 文章读到这儿,评价一下文中人物。 三、深入探究,引发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体育课,整个第二大段把体育课上的故事写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要写第一和第三部分,那不是画蛇添足吗? 2.学生讨论 3.组织交流 四、总结归纳 你能用图形来表示一下人物关系吗? 修改意见 板 书 设 计    17.体育课           涅利:爬横杆——自强自立           老师、同学:鼓励——关心、爱护 课 堂 练 习 及 作 业 设 计 1、 回答: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2)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3)抓住这些重点词,读出感受 (4)假如你就是“涅利”能告诉大家你心中是怎样想的吗? 3、文章的题目是体育课,整个第二大段把体育课上的故事写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要写第一和第三部分,那不是画蛇添足吗? 4、假如你是涅利,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站在最高处时,你的心理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教后反思 课题 虎口藏宝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 备及课 件设计 教学 方法 《虎口藏宝》教学设计(五年级精读课文)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预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 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 1.读词   纳塔利威廉 (1)指名读 (2)出示:疲惫不堪 (3)指名读 (4)疲惫不堪什么样? (5)在疲惫不堪时说的话,该怎么读? (6)出示 (句子):   “纳塔利,你父母呢?” 2.“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 3.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四、理清文章层次 1. 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枪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五、布置作业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1.浏览全文,“塔莉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塔莉玛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 3.小组分角色朗读 (二)朗读体会 1.分角色小组内练习 2.小组汇报,全班同学中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评读) 3.指导后练习朗读 4.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朗读全文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三、拓展活动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四、巩固练习 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 3.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修改意见 板 书 设 计 课 堂 练 习 及 作 业 设 计 1、 回答: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3、浏览全文,“塔莉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 4、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塔莉玛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 教后反思 课题 失去的一天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2.指导学生学会“茬、砖、涎”3个会认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课前准 备及课 件设计 教学 方法 《失去的一天》教学设计(五年级略读课文)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谁失去了一天?为什么说他失去了一天,这一天里都失去什么了?) 二、初读课文 1.读读课文,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 2.检查字词 麦茬:麦子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 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 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爱劳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 三、学习课文 1.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 出示: 妈妈严肃地说:“孩子,虽然你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你要知道,现在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知道什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么叫《远处的青山》的人。现在你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然后画出佩佳在这一天中的表现,再画出其他人一天中都做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2.交流 佩佳: 想再睡一会儿”,他觉得“还来得及呢”“先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吧”,又在果园里吃吃玩玩。总之他干事一推再推,最后一事无成。 其他人: 拖拉机手这一天翻耕的麦茬地,看建筑工人新砌的一堵墙,面包师制作的面包,图书馆里一天中人们看完后还回来的书。 3.别人在这一天里做了很多事,而佩佳什么也没做,他能弥补回这天没做的事情吗?(不能,因为每一天人们都会做很多事,时间是不会倒流的。) 4.佩佳错在哪呢?(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在明天去完成。) 5.最后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了。 讨论:佩佳到底明白了什么?(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 四、总结 谈谈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修改意见 板 书 设 计 课 堂 练 习 及 作 业 设 计 1、解释: 麦茬:垂涎欲滴 、游手好闲: 2、回答 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然后画出佩佳在这一天中的表现,再画出其他人一天中都做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4、谈谈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教后反思 课题 语文百花园四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 目标 1.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2.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3.能向别人学习,倾听他人的发言或表演。 教学重、难点 1.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2.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3.能向别人学习,倾听他人的发言或表演。 课前准 备及课 件设计 教学 方法 《语文百花园四》教学设计( 年级 课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和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清楚。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3.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4.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经常与自己的伙伴、朋友、亲人、师长等交往,在交往中也一定会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或让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鼓舞你不断进步;或不断提醒你注意吸取教训,不要重走错误的老路;或使你……今天你就选择其中一个,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小组出代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评价交流标准: 1.“我和××”属半命题作文,习作中不仅写“我”还要写“××”,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2.要写出自己和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在相处中的什么事情给自己留心 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交往的事件中,你们之间的感情有怎样的联系或发生过 怎样的变化?是互相理解,或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或是互相怀念;是由 于误会而导致感情破裂…… 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注意发现有新意的习作,随时向大家推荐 四、学生习作之后认真自我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五、优秀作品欣赏 【教学目标】 1.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2. 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3.能向别人学习,倾听他人的发言或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现代社会打电话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通讯方式。但有时候电话通了,你想通话的那个人却不在;有时候对方又是录音电话,这就需要你留言,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说话呢? 1.阅读教材中“活动建议”部分,想想电话留言活动内容和要求。 2.确定打电话的具体内容。 3.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 4.自由组合,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 二、进行活动评价 1.阅读教材中“活动评价”部分,明确评价要求。 2.进行评价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板 书 设 计 课 堂 练 习 及 作 业 设 计 1.“我和××”属半命题作文,习作中不仅写“我”还要写“××”,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2.要写出自己和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在相处中的什么事情给自己留心 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交往的事件中,你们之间的感情有怎样的联系或发生过 怎样的变化?是互相理解,或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或是互相怀念;是由 于误会而导致感情破裂……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