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解析: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的,而不是主动运输。
答案:C
2.解析: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灰质;疼痛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
答案:B
3.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突触部位兴奋单向传递的理解。膝跳反射的传入神经末梢为树突末梢,树突末梢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到细胞体,然后再通过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兴
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故A、B、D项中“树突→突触”都是错误的。
答案:C
4.解析: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突触小泡形式被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
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
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若发生抑制,则突触后膜不会出现电位逆转;兴奋在神经元
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答案:A
5.解析: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与细胞膜外的电流方向是相反的。此图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a到b,膜内电流方向也是a到b,膜外电流方向是从b到a。
答案:A
6.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参与这一活动的突触有6个,那么至少有7个神经元。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它们同时兴奋时,会导致人体大腿两侧肌肉同时收缩,引起腿直立。
答案:D
7.解析:题中甲图中3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3的内容物释放至5中主要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A
8.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刺激强度在S1~S4时,不产生兴奋,而S5之后出现兴奋,此时细胞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说明刺激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
奋,A选项正确,而D选项错误。S5~S8期间,虽然刺激强度在增加,但兴奋不变,说
明B选项错误。在S1~S4期间,离子进出达到平衡,不改变膜电位,故C选项错误。
答案:A
9.解析: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显示了钠离子的内流引发了动作电位的原理。未刺激时电位相同,所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选项正确;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只是在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低Na+海水中的大,
所以D正确,C错误;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
所以钠离子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所以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
电位的变化,A正确。
答案:C
10.解析: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中钾离子外流,出现膜外正电荷较多,膜内负电荷较多(即外正内负),从而在膜的内外形成电位差,产生静息电位。钾离子的外流与Na+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无关,故A项正确。
答案:A
11.解析:肉毒杆菌毒素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可以确定其机理可能是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使乙酰胆碱不能释放。
答案:B
12.解析:跑步是一项复杂的生理活动,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下,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完成的。
答案:D
13.解析:结合人类大脑皮层主要言语区的分布及功能,可以推测:图A表示书写时大脑皮层兴奋区域;图B表示说话时大脑皮层兴奋区域;图C表示看书时大脑皮层兴奋区域;
图D表示听别人说话时大脑皮层兴奋区域。
答案:C
14. 解析: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弊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因为意识的产生部位是大脑,而排尿中枢在脊髓。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5.(1)负(2)内正外负(3)C(4)B
16.(1)A 静息 C 动作(2)通透 钠 内 B (3)D
17.(1)效应器 感受器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2)E→D→C→B→A
(3)a.方法步骤:电刺激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和结论:若A处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若A处有反应,②处电位无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方法步骤:先电刺激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和结论: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如二次检测的①处)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4)单向的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18.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编号1、2,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将青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刺激两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纤维,肌肉收缩并及时舒张(收缩后再舒张 )
第三步:在1号培养皿中滴加一定量的有机磷杀虫剂,2号培养皿中滴加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四步:同时给两个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纤维施加适当的电刺激。
实验现象:1号标本持续收缩,2号标本正常收缩和舒张
实验结论: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抑制乙酰胆碱的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