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十章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节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一、现金和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是指单位为了满足经营过程中零星支付需要而保留的现金。“库存现金”账户是资产类账户,借方反映库存现金的收入,贷方反映库存现金的支出,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现金的余额。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银行存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银行存款的增加数,贷方登记银行存款的减少数,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银行存款的实际结存数。
(一)提现的账务处理
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应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 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10 000元,补足库存限额。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库存现金增加,另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因此,该项经济业务涉及“库存现金”和应记入应记入计分录:
借:库存现金 1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二)存现的账务处理
将多余现金交存银行时,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
例:将现金10 000元存入开户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另一方面使企业的库存现金减少。因此,该项经济业务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两个账户。银行存款增加是资产的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库存现金减少是资产的减少.应记入“库存现金”账户的贷方。这项经济业务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 000
贷:库存现金 10 000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人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企业应当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等账户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收取现金股利或利息、处置等业务。
(一)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例:20 x×年1月20日,甲公司购入A上市公司股票10万股,并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该笔股票投资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
甲公司购买A上市公司股票,一方面使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另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因此,该项经济业务涉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银行存款”两个账户。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是资产的增加,应按购买日的公允价值100万元,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账户的借方;银行存款减少是资产的减少,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这项经济业务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二)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张务处理
企业处置(出售、转让)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实际收到的价款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作投资损益处理,记入“投资收益”账户;同时,应结转原计入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账户。
例:20××年7月6日,甲公司将持有的A上市公司股票10万股全部出售,实际收到价款132万元,存入投资款户。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 32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投资收益 320 000
第二节 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一、原材料
(一)购买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
借:原材料、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二) 发出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
二、库存商品
(1)产品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2)发出商品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三、固定资产
(一)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基本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
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
销售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
出租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未使用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等。
(3)出售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出售固定资产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固定资产净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或: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第三节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一、应收及预付款项
第三节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一、应收账款及预付账款
(1)销售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实际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3)应收款项减值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发生坏账损失的会计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应收款项余额×坏账准备计提率-(或+)“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借方)余额
(4)预付账款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收到材料和发票时
借:原材料、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二、应付账款
(1)购买产品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2)偿付货款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三、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等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核算。
贷方登记已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的职工薪酬的数额
(1)计提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 研发支出
贷:应付职工薪酬
(2)发放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四、应交税费
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应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等应通过“应交税费”科目进行核算。
(1)计算应交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交教育费附加
(2)缴纳税费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交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五、借款
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借款通过“短期借款”科目进行核算,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通过“长期借款”科目核算。以下简要说明借款发生、计提利息和偿还的会计处理。
(1)短期借款
企业取得短期借款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按月预提利息费用时,
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实际支付利息时,根据已预提的利息,
借记“应付利息”科目,根据应计利息,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根据应付利息总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短期借款到期偿还本金时,
借记“短期借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长期借款
企业借入长期借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借款”科目。
计提利息时,
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资本化部分)等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企业归还长期借款的本金时:
应按归还的金额,借记“长期借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归还的利息,借记“应付利息”、“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第四节 资本的增减
一、接受投资
(1)接受现金资产投资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
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时,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确定非现金资产价值(但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和在注册资本中应享有的份额。
借:固定资产
贷:实收资本
二、实收资本的减少
借:实收资本
贷:库存现金
第五节 收入、成本和费用
一、收入
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一)主营业务收入
(1)取得商品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二)其他业务收入
(1)取得原材料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材料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二、成本
产品成本主要通过“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季节性停工损失等。
在生产一种产品的车间中,制造费用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中,企业应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选择分配方法,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1)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2)分配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3)产品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三、费用
企业的费用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等,以及企业发生的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等。
四、营业外收支
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盘盈利得、罚款利得、捐赠利得等,企业取得的营业外收入应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企业的营业外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盘亏损失、罚款支出、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支出,应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
第六节 财务成果的计算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本节简要介绍利润及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一、利润
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期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科目的金额转入本科目,结平各损益类科目。结转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1)结转各项收入、利得类科目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2)结转各项费用、损失类科目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二、所得税
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在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的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等于税前会计利润。
(1)计算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交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结转所得税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三、利润分配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章程、投资者协议等,对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的顺序依次是: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应通过“利润分配”科目进行。
(1)将“本年利润”科目年末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利润
(3)向投资者支付分配的利润时
借: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