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寻解导向治疗
何为“寻解导向”?
寻解导向就是改变过去“以发掘问题的根源为定向”的思路,转变成“以寻求出路,发掘解决方案为定向”的思路。因为问题的根源往往很复杂,甚至可能牵涉到整个社会文化,与其将大量精力花费在寻找问题的根源上,不如跳过问题根源,直接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无论寻求根源与否,辅导的最终目的都是寻求解决之道。
这种方法聚焦于个人的能力,而非缺陷;注重个人的优势,而非弱点;注重个人的潜能,而非限制。
寻解导向法主要用于社工对寻求帮助者(称为“案主”)的辅导。此种方法的信念是:相信案主有能力、知识及技巧来寻求出路和解决方案。而社工只是作为引导者,引导案主去寻找解决方案。这正符合社工的“助人自助”原则。
寻解导向法的基本步骤
大体上说,寻解导向有两个最基本的步骤:一、建立关系;二、建立解决方法。
建立关系,就是社工与案主从陌生到有良好互动的过程。这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因为如果案主都不能对社工产生信任,不愿向社工吐露更多内容的话,辅导也就无从谈起了。建立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基本技巧:
(1)未可知。所谓“未可知”,就是社工不要以“专家”的身份自居。在寻解导向治疗中,案主才是专家,因为没有人比案主更了解TA自己。社工应抛开自己的观念和知识的偏见,全心去聆听案主讲述问题。
(2)聆听。在“未可知”的基础上去聆听。身体语言及语调流露出专注及对案主的描述感兴趣。
(3)同理。表示非常理解案主的处境,让案主有种亲切感。
(4)支持。适当的回应案主的感受,以鼓励案主表达。
(5)确认。确认案主的情绪和感受,确认案主的困扰所在。
(6)赞赏。适当的表示对案主的一些处理方法的赞赏(或对案主曾经做过的一些努力的赞赏)。
(7)配合与步伐。用案主的语言作描述或对话(如:案主认为夫妻关系不和主要是对方的问题,社工就应该首先顺着案主的说法,而不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为缺乏沟通等),与案主步伐一致,增加案主的信任感。
与案主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并对案主的问题有了较多的了解后,社工就可以开始导向寻求解决方法了。
在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首先会有一个“情绪转化”的问题。因为既然案主来寻求社工帮助,就必然是遇到了让自己困扰的事,那么负面情绪肯定是有的。案主在这种负面情绪的缠绕中,往往会忽视自己的能力和曾经的一些有效的解决之道。社工应首先设法减轻或缓和案主的这种负面情绪,然后再引导案主进入“自我寻解”的过程中。
转化
转化主要是“减轻投诉”和“凸显正面”两方面。如:案主描述说“人生真没意义,所有人都不喜欢我,因为我成绩不好,父母不理会我,老师和同学也都嘲笑我”,那么,社工可以试图追问案主,什么方面让自己有成就感、被人肯定?来导引案主的积极情绪,并且,当案主说出自己受人肯定的方面后,社工还可以将案主所描述的“所有人都不喜欢我”重新描述成“有些人不喜欢你”,从而减轻案主的投诉情绪。
当然了,如果案主完全沉浸在负面情绪之中,找不到任何积极的信息,那么也不要急于对案主进行转化。它需要时间。
建立解决方法
建立解决方法与转化是紧密相连的,在导引了案主的积极情绪或减轻了案主的消极情绪后,可以试着采用下面几类问句,引导案主寻求解决方法:
(1)例外问句。就是询问与案主所描述的情况不同的例外情况,试图从例外中寻找一种解决方法。
如:案主说“我最近压力很大,晚上经常睡不着”,那么,社工可以询问案主,什么时候晚上能够顺利入睡?在这种情况下,案主必然是做了什么来应对压力,那么,这个“做了什么”就可能是一种解决方案。
(2)刻度问句。就是对案主所描述的困扰做一个量化的刻度,借助于案主自己的刻度评估,来导引案主寻找解决方法。
如:同样是案主抱怨压力大,社工可以询问案主:如果用一种刻度描述的方式,1表示压力最小的状态,10表示压力最大的状态。那么,在这段时间里,你感觉压力最大的时候,应该在哪个刻度?压力最小的时候,在哪个刻度?社工可以通过案主自己的压力量化评估,进一步追问案主:那么,既然你在压力最小的时候,比在压力最大的时候低了N个刻度(N表示案主自己评估的最大与最小压力值的差),你能告诉我,在那个时候,你都做了什么吗——从而引导案主找出一些有效措施。
(3)应对问句。就是询问案主,曾经做过一些什么措施来应对困境,从而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
如:案主同样是抱怨压力大,那么社工可以首先询问案主,这种压力大的情况持续多久了?如果案主回答说已经持续了有好一段时间了,那么社工可以首先肯定案主的努力:“虽然您的压力很大,但您已经坚持了这么长时间,真是很不容易”,然后,采用应对问句来导引出解决方法:“那么既然您能坚持这么长时间,您一定有过什么措施来面对压力吧,能给我说说吗?”
(4)奇迹问句。就是询问案主,当TA所抱怨的困境完全不存在了,会是一种怎样的状况?以及,TA认为会是什么原因推动的?
关于奇迹问句,我个人觉得主要功用还是在于“引导案主憧憬好的方面”,作为一种导引积极情绪和拓宽视野的方式。至于TA认为会是什么原因推动的,这个不太靠谱,对案主来说有些突兀。
三条黄金定律
在采用上述问句询问案主曾经做过的一些应对措施、试图从这些措施中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有三条黄金定律需要遵守:
(1)如无破损,且由得他。就是说,如果案主采取的应对方法并没有给TA带来什么危害,那么就让TA按照自己的方式继续做,不要试图去干预或纠正(要克服社工自己专业的心魔,遵循未可知的方式处理)。
(2)知其可行,宜乎多做。就是对案主所描述的有效的应对方法,鼓励案主多去尝试。
(3)知其不可行,切莫再试,宜弃旧立新。就是对那些可能带来更糟处境的应对措施,应停止使用,继续寻求新的应对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