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真实的验方
治疗前列腺炎绝对真实的验方2--6剂痊愈
作者:养生家
绝对真实的验方2--6剂痊愈
药方;地龙 12 虎杖 15 炮甲 12 萝卜子20 甘草 3木通8 车前子 20 黄芪 20牛膝12 黄柏15
我就告诉大家此方治疗前列腺炎疗效神速,2-6剂痊愈,大家可以验证,我用此方无不应验。
治牙疼口腔溃疡药方
作者:老骥
药方一:专治牙疼。
牙痛奇效,吃后二十多分钟止痛见效。
配方:氟派酸和去痛片各二片,同时服下,
对大多数牙疼具有奇效。二十多分钟后保你吃啥啥香,好人一样。
过去我牙疼,买过药店许多专治牙疼的药,花了很多钱,结果均无效果。最后总结出此方,氟派酸本和牙痛毫无关系,但和去痛片配药,却对牙痛产生了奇效,你不仿一试。
药方二:专治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严重时,疼痛难忍,碰都不敢碰,什么都不敢吃。
配方:白矾(发面用的)用刀片刮下少许细未,(以能覆盖创口为准),然后上到创口上,静候五分钟即可。
八小时以后即可正常用餐,第二天再上一次药,就基本康复了。
我们每个人都经常得口腔溃疡。我记得过去在部队时,后勤部卫生所的小熊医生经常给我一点黑色的药未,专治口腔溃疡,效果特别好。我回来后再没有这个条件了,药店买来的药又没效果。后来我发现了白矾对口腔溃疡有奇效。所以,把它也奉献给广大博友。
我的两个绝密药方,常用、简单、神奇、有效.
快速根治脚气的独家秘方
作者:乌梅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由皮肤癣菌(真菌或称霉菌)所引起的皮肤病。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通气等都可诱发本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现介绍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法,不仅效果显著,而且纯中药,天然无毒副作用。
选用同仁堂生产的口腔溃疡散(1元/瓶),脚部清洗后,可用消毒棉签蘸药涂于患处。也可将口腔溃疡散与婴儿霜混合后,涂于患处,此方法药物存留时间较长。连续治疗三天就可治愈。
口腔溃疡散用于根治脚气,安全、无毒、高效、价廉,更适用儿童及老人脚气的治疗。
口腔溃疡散的主要成分为青黛。青黛(木蓝)醇浸液(0.5克/毫升)在体外对炭疽杆菌、肺炎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抑制作用。将口腔溃疡用于治疗脚气是一个绝妙的方法。
治咽炎 治一个好一个
作者:变化的地平线
金银花15克、桔梗20克、甘草10克、陈皮10克、青果15克,用1000克水煮开后,再用温火熬制45分钟,过滤后的药汤中加入蜂蜜,分三次服用,连服5--6天即可,此方对急、慢性咽炎都有特效。
发烧勿输液, 生姜切成片 !
作者:东北风
在宝宝生病发烧的时候,轻易不要给宝宝吃退烧药,也不要输液!宝宝发烧的时候有个中医告诉我只要你给孩子输了一次液,孩子大部分会1-1.5个月就病,因为免疫功能退化的缘 故。
告诉各位妈妈退烧的一个方子,是在宝宝生病的时候,一个老中医给的。“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 白萝卜2-3片 生姜1-2片 加冰糖加水煮15分钟。待温度适中给宝宝喝,宝宝喝下去会出汗退热的”各位妈妈们可以试试看,效果非常好......
用了一个单方就不怕冷了
作者:武医养生刘合斌
去年冬天,听朋友说到他的夫人很怕冷,用了一个单方以后就不怕冷了。当时我半信半疑,但还是请他把这个单方告诉了我,并在最冷的时候试用了几次,效果不错。今年的冬天又一天天来到了。在这里,把这个单方告诉大家。如果有体虚怕冷的朋友(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可以试一试:
原料有:1、大枣:5-6颗;2、枸杞:7-8颗;3、桂圆:4-5颗;4、红糖:1小块。
方法是:每天晚上熬水喝。
以上原料既可以说是中药,又是我们平时的食品,所以应该没有副作用。至于用量,可以因人而异,不一定非得按照我说的数量不可。并且我认为是男女都可以服用的。
仅供参考,不妨一试!
韭菜...29种疗效,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和叶等入药。具健胃、提神、止汗固涩、补肾助阳、固精等功效。在中医里,韭菜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叫“壮阳草”,还有人把韭菜称为“洗肠草”,不但如此,韭菜还有很多名字。韭菜还叫草钟乳、起阳草、长生草,又称扁菜。韭菜入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今天安徽新东方烹饪学院就告诉大家韭菜29种食疗治病功效。
1、治鼻出血
韭菜捣汁1杯,夏日冷服,冬天温服;阴虚血热引起鼻衄,用鲜韭菜根洗净后捣烂堵鼻孔内。
2、治白带
醋煮韭菜籽焙干研末,炼蜜为丸。空腹以酒送服,每次30丸(丸如梧桐子大)。
3、治血崩
韭菜5两,煮糯米酒服之。
4、治子宫脱垂
韭菜半斤。煎汤熏洗外阴部。
5、治产后血晕
韭菜(切)入瓶内,注热醋,以瓶口对鼻。
6、治孕吐
韭菜汁50毫升,生姜汁10毫升,加糖适量,凋服。
7、治阳痿
对男人来说,韭菜可是天然“伟哥,”韭菜益精壮阳的两种做法:①韭菜粥:鲜韭菜50克,韭菜籽10克(研细末),粳米100克,细盐少许。先煮粳米为粥,待粥快熟时加入韭菜(洗净切断)或韭菜籽末、细盐,稍煮片刻即成。功能:补肾壮阳、固精止遗、健脾暖胃。②韭菜炒鸡蛋:新鲜韭菜100克,洗净切碎,鸡蛋3只(去壳),同切碎之韭菜捣匀,用素油、食盐同炒至熟佐食。功能:温中养血、温肾暖腰膝。
8、治翻胃
韭菜汁二两,牛乳一盏。上用生姜汁半两,和匀。温服。
9、治慢性便秘
韭菜有“绿色蔬菜之王”美称,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每100克韭菜含1.5克纤维素,能刺激肠道,增强肠蠕动,有利于粪便的形成,及时将体内过剩的营养物随粪便排出,有利于预防肠癌和防治习惯性便秘。另外,这些纤维还可以把消化道中的沙砾、头发、金属屑包裹起来,随大便排出,故有“洗肠草”之称。也可用韭菜根叶捣汁1杯,温开水加少许酒冲服。
10、治赤痢
韭菜一把去梢取汁,和酒l盅,名日“韭汁酒”,温服。
11、治痔疮
韭菜不以多少,先烧热汤,以盆盛汤在内,盆上用器具盖之,留一窍,却以韭菜于汤内泡之,以谷道坐窍上,令气蒸熏;候温,用韭菜轻轻洗疮数次。
12、治脱肛不缩
生韭一斤。细切,以酥拌炒令熟,分为两处,以软帛裹,更互熨之,冷即再易,以入为度。
13、治顽癣
韭菜焙干,研细末,猪油调和敷患处。
14、治牛皮癣
可用生韭、蒜各30克,捣烂如泥,烘热后用力擦患处,每日1次,连续数日。
15、治过敏性皮炎
韭菜捣汁外涂,日数次。
16、治汗斑
韭菜捣汁,每日晨起外擦患部2次。连用4~5日。
17、治过敏性紫癜
鲜韭菜一斤,洗净,捣烂绞汁,加健康健康儿童尿50毫升。日一剂,分二次服。
18、治荨麻疹
韭菜、甘草各五钱,煎服;或用韭菜炒食。
19、治漆疮作痒
韭叶杵敷。
20、治盗汗、自汗
韭根适量煎汁内服,每日2次。
21、跌打损伤
韭菜或根,捣烂敷外伤处能消肿疲血肿痛止痛、止血。或鲜韭菜三份,面粉一份。共捣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二次。
22、治扭伤腰痛
生韭菜或韭菜根30克,切细,黄酒90毫升,煮沸后,趁热饮服,每日l~2剂。
23、治金疮出血
金疮,中医指刀箭等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韭汁和风化石灰,日干,每用为末,敷之。
24、治聤耳出汁
韭汁日滴三次。
25、治百虫入耳不出
捣韭汁,灌耳中。
26、抗疲劳
韭菜中含有蒜氨酸,这种物质可以转变为大蒜素,又与维生素B1结合生成蒜硫胺素,而蒜硫胺素具有与维生素相同的生理活性,能够加速乳酸(疲劳物质)分解,因此它具有抗疲劳的作用。
27、降血脂
韭菜富含钾、维生素等元素,改进体内钾钠平衡,具有促进食欲和降低血脂的作用,抑制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对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有一定疗效。刺激排尿,去除体内过多的水分。
28、治消渴引饮无度
韭苗日吃三、五两。或炒或作羹,无入盐,但吃得十斤即佳。过清明勿吃。
29、治中暑昏迷
韭菜捣汁,滴鼻。
也有一些人不适合吃韭菜,比如,阴虚火旺者(症状:心烦,颧骨潮红,口干不想喝水,舌红少苔,盗汗等),患疮疡目疾者忌食韭菜。不喜欢吃辣味的人不宜吃,易引起过敏的人也不宜吃。最好控制在一顿100克至200克,不能超过400克。由于韭菜不易消化,所以一次不应吃得太多。
一、口苦。临床观察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在现代医学中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而以肝胆疾病为多。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癌症病人因甜味阈升高、苦味阈降低,吃甜的东西也会感到舌头发苦。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黄芩各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口甜。又称“口甘”,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治宜清脾泻火。方药选用泻黄散:藿香15克,栀子、石膏各10克,甘草8克,防风2克;或清胃散:黄连、当归、升麻各10克,生地、丹皮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方药选用益胃汤与四君子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10克,生地、藿香各12克,砂仁、炙甘草各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三、口咸。多为肾虚所致。口咸以脾虚湿盛,肾虚火旺为多。因中医认为“咸为肾味”,临床上常见于肾阴不足,肾火上浮的神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的患者。有时测定口咸患者的唾液,可见钠、钾、钙、镁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偏于弱碱性反应。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即“肾阴虚口咸”。治宜补益肾阴,滋阴降火。方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山药、丹皮、茯苓各10克,熟地15克,山茱萸、泽泻、附子12克,肉桂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四、口酸。口中自觉有酸味,但并无酸水吐出。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虚肝火偏旺者居多,常见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胃酸过多有关。有人测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较正常人增高,PH偏于酸性反应。多为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口感酸者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治宜泻肝和胃。方药选用左金丸与六君子汤加减:黄连、吴茱萸、茯苓、白术各10克,人参、甘草各8克,陈皮15克。日服2次,每日1剂,水煎服。
五、口臭。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一般有三种情况:1 胃火上蒸:舌红或口舌糜烂生疮,或牙龈肿痛,口气热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苔黄等症状。治宜清泻胃火。方药选用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各10克,黄连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2 胃肠食积:口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症状。治宜消食化积。可用中成药保和丸或山楂丸吞服。每日2次,每次9克。3 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龋齿或口腔炎症。可用黄芩、藿香、石膏、生地各10克,甘草4克,煎水漱口。
六、口淡。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口淡多见于久病脾胃虚寒患者,外科大手术后病人食欲不振也会觉得口舌淡而无味。口淡在炎症感染中也常出现,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前者为邪尚轻浅的表现,后者则属邪退正虚之象,其意义与口苦显然不同。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常有口淡,辨证多属肠胃湿浊或挟寒邪,虽属实证,但要注意不宜用过苦寒凉性药物。经临床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阈出现普遍升高的现象。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虚和湿阻两型。前者除口淡外,尚有神疲气短,腹胀便溏,舌淡脉弱等脾虚症状,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方药选用六君子汤加砂仁、焦谷麦芽等。后者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治宜芳香辟浊,化湿醒脾。方药选用藿朴夏苓汤:藿香、赤苓、杏仁、猪苓、淡豆豉、泽泻、厚朴各10克,半夏8克,白蔻仁2克,薏苡仁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七,口涩: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降低,舌触觉感受异常时,可出现口涩。肝胆郁热伤阴或脾土衰败的患者,常有口舌干涩或枯涩无味的感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后,唾液腺分泌减少,也可感到口舌枯燥而涩。各种癌症后期多有味觉苦涩,中医认为是脾肾衰败,气血瘀结。
八,口辣:口辣是咸味、热觉和痛觉的综合。中医辨证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虚痰热;在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时有所见。经测定,在室温18℃—22℃时,正常人的舌温大多在33℃—35℃,口辣患者舌温偏高,有时可达36℃以上。此外,口辣患者的舌粘膜对咸味和痛觉都较敏感。
此外,要想治愈口中异常味觉,除积极用药治疗外,还应注意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嗜好,防止房劳过度,保持口腔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