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37982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类别 教学类3 学科类别 物 理7 浅谈如何上好物理习题课 江苏省镇江中学 212017 李伟 物理习题一般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的一个需要进一步认识的物理情境,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对其作出较高的抽象。借助文字语言,物理习题可以方便、集中、大量地把物理情境和要思考的问题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比较短暂的时间之内,迅速而有成效地学会运用物理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实际运用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解答物理习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对于巩固、复习物理基础知识,熟悉、掌握基本方法,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现在社会上各种参考书很多,习题更是多如牛毛。许多学生陷入了“题海”中,以为做了大量的物理习题就能把物理学好,其实并不是这样。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如何去选题、如何去做题,因此上好物理习题课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下面就如何上好习题课谈谈我个人的见解: 一、一般原理与具体实例相结合 学生对纯理论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没有具体实例,难以掌握一般原理与结构;但不掌握一般原理和结构,又难以解决更多的具体实例。只要做到两者紧密结合,就可提高学习效率。 例一:如图所示,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质量分别为和,用一根细绳通过一定滑轮相连,现给物体施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使物体沿物体向右运动,已知之间和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求:水平拉力的大小。 分析:解决这一类问题,首先必须进行受力分析。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由于是两个物体,并且发生相对运动,所以采用隔离法,分别对物体物体进行受力分析。2、找出与之相接触的物体,因为除了重力外,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找出与之相接触的物体,就可以避免画一些“无中生有”的力。3、明确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目的有二:①正确画出摩擦力的方向②确定物体所受的力是否是平衡力。4、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先后顺序进行受力分析,可以避免多画力和少画力。按照以上步骤,画出两物体的受力示意图(提示学生在分析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要灵活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再根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二、注重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物理习题中,有许多题目是相通的。教师多举一些例题,并通过它们的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从而使学生知道:真正学会解决一个问题,即可易于解决一类问题。只要我们善于将复杂的问题归结为几个简单的问题,善于将未见过的问题转化为已掌握的问题,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有较大提高。 例二:如图所示,在轴的上方有垂直于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在轴的下方,有沿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为。一质量为、电量为的粒子从坐标原点沿着轴的正方向射出,射出之后,第三次到达轴时,它与点的距离为,求此粒子射出时的速度和运动的总路程(重力不计)。(1998年全国高考题) 例三:如图所示,两个共轴的圆筒形金属电极,外电极接地,其上均匀分布着平行于轴线的四条狭缝,外筒的外半径为。在圆筒之外的足够大区域中有平行于轴线方向的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在两极间加上电压,使两圆筒之间的区域内有沿半径向外的电场。一质量为、带电量为的粒子,从紧靠内筒且正对狭缝的点出发,初速度为零。如果该粒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之后恰好又回到出发点,则两电极之间的电压应是多少?(不计重力,整个装置在真空中)。(2000年全国高考题) 例二 例三 以上两道高考题,看起来没有联系,但只要你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就发现其实它们同属于一个模型。磁场的作用是使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电场的作用是使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只要你将例二中的轴绕成一个圆就是例三的模型了。 三、强调分析法与综合法的灵活运用 利用综合法解答物理习题的关键是从已知量正确地找出间接已知量,从而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这里一点也离不开分析法,除了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以外,还必须分析是什么物理过程、是什么物理状态,应当用什么物理规律,才能把已知量与未知量联系起来。所以解物理习题离不开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与综合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正确的分析法离不开综合法,正确的综合法离不开分析法。实践证明,在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分析法、综合法,可以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例四:如图所示,质量为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的物体以水平速度滑上小车的水平面,若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物体没有滑离小车,求物体相对小车滑行的距离。 分析:此题是较复杂的综合题,它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是:物体以水平速度滑上小车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做匀减速运动,同时小车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向右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滑块的速度逐渐减小,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它们之间不再发生相对运动,摩擦力也立即消失,于是两者以共同的速度向右运动。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得:,再根据功能原理得: 解得: 四、注意习题的难度要有梯度 能熟练解答一步问题,是熟练解答多步问题的基础;练习多步问题,又有助于巩固加深对一步问题的理解。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应当首先多练一步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多练二步问题。一开始就练习过难的多步问题,这就不恰当。从原则上讲,熟悉了二步问题,解决多步问题应当是不难的。对于中等学生,在练习一、二步问题的基础上,要适当逐步加深。 例五:额定功率是的无轨电车。其匀速行驶的最大速度是,质量是,它从静止起先以加速度开出,设电车运动所受阻力的大小一定。 问题1:电车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 问题2:电车匀加速运动时牵引力的大小? 问题3:电车匀加速行驶的时间能维持多少秒? 问题4:又知电车从静止驶出到增至以最大速度行驶共经历了,在此过程中电车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以上四个问题都可以构成一道完整的习题,但如果你除去前三个问题,直接问第四个问题,基础薄弱的学生就觉得太困难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 另外,选做的习题还要满足一应该“新”,二应该“精”。“新”是指要做的每道习题都应该具有新意,让问题同认知结构的联系多取第二种联系方式,以便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巩固、深化、活化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精”是指选做的习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不要贪多,更不要搞“题海战术”,以避免负担过重,为做题而做题,做题后不思考,死记硬背题型,乱代乱套公式等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出现。 总之,教师在上习题课时,引导学生读题审题,理解好物理过程,依据物理规律,应用数学知识,准确写出方程式,正确求解。从而使学生在做习题时,有章可循,思维通道畅通,思路清晰,久而久之,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将更加浓厚。 参考文献: 1、阎金铎主编,查有梁、谢仁根、沈仁和、李久和、梁钧著: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阎金铎主编,梁树森著:物理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