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他人、尊老爱残的美好愿望。
3、加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1、读生字词: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认识几个生字宝宝,现在它们排着对来看你们啦!快和它们打招呼吧
2、同学们读得真棒,老师要讲一段故事来奖励你们。有一个小朋友,他的邻居是个盲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美丽的鲜花、明亮的阳光。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这个小朋友经常去陪这位可怜的盲婆婆,给她带去了很多快乐。可小男孩发现,当自己去上学时,老婆婆还是很孤单, 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想啊想,终于想出办法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自由读
边读边圈化问题的答案
二、进入情境、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引导看图:小朋友想出了什么办法?可以从他的表情看出他的心情怎样呢?(高兴)
2、是啊!从他的表情一看就知道他很高兴,那你们能不能自己读第一节,找出两个写。小朋友高兴的词呢?
(引导用笔画出关键词“喜滋滋”、“乐呵呵”)
3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明白了这两个词的意思吗?
(自读 指名读、评读 齐读 )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
5、现在你们就是那个想出办法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 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三、自主学习、以读促读
1、让学生想象平时小朋友是怎样陪盲婆婆的?
2、盲婆婆看不见,小朋友为什么要送蝈蝈给她呢?现在小朋友已经到了盲婆婆的家、。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跟盲婆婆说的。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节。
(轻声读、默读、同桌互读、找朋友读)
4、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小朋友很关心盲婆婆)
5、谁能读出对盲婆婆的关心?(指读、评读、赛读)
四、入情入境、感悟生成
1、设疑:蝈蝈的叫声能为盲婆婆带来欢乐吗?
2、(出示插图)你们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的听着(播放蝈蝈叫声或流水鸟叫声)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1) 让学生自由畅谈,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2) 师小结:蝈蝈的歌声使盲婆婆仿佛走出了屋子,又见到了原野中一切,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
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 指名读第三节,学生评读
(4) 教师点拨:(指图)走在广阔无边的田野 中,听着丁冬丁冬的流水声时,你的心情怎样?
(5) 学生再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6) 听着你们一次读得比一次快乐老
师也想来试试, 可以吗?(师范读)
(7) 指名读、领读、分小组比赛读、齐读 。
3、蝈蝈的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到哪里呢?
用“歌声会……歌声会……”说下去。(自由组合讨论、交流)
五、读中感悟、内化体验
1、生自由读第四节。(默读、轻声读、同桌互读)
2、你读懂了小朋友关心婆婆的心意了吗?能通过朗读 来体现吗?(让学生说一说,再读一读。)
3、老师也读懂了。(师范读并强调三个咯咯的读法。)
4、把你的理解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读、小组读
5、齐读,边读边想象这个故事情节, (边读边想象小朋友的美好形象。)
六、拓展想象、升华情感
1、想象,当盲婆婆听着歌声,回想着清澈的小溪、快乐的童年。盲婆婆会对那个小朋友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盲婆婆的邻居,你会为她做些什么?
3、你们和那个关心别人的小朋友一样,都是值得大家称 赞的,让我们把涨满心里的感情带进课文里,尽情读吧!
七、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1、引导看板书背诵
2、自己背、指名背、评价
3、全班齐背
八、联系实际、拓展升华
1、让学生回家把课文编成一个小故事。
2、开展“我学会关心”活动,为周围的人做一件好事。
板书设计:
领 看到——清波
送蝈蝈——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