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漯河市源汇区教师进修学校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方案
根据《2018年漯河市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项目》的指示精神,按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及教育局要求,以网络研修、线下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
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遵循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将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整合,务本求实、从小处着眼,围绕课堂教学,从常规工作做起,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增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大力加强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校本教研理论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2.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案例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继续加强校本教研组织建设,强化以备课为基本单位的校本教研组织体系,健全备课的校本教研功能。
3.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理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评价能力与教学理论水平。
二、研修对象与时长
研修对象:全校所有在职教师。
研修时间:2018年6月1日——2018年10月31日。
三、研修团队组建
成立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晁清甫
成员:刘凤敏、张新英、王春兰、冀赤江、冯振华
职 责:(1)制定学校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总体规划。
(2)为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工作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3)适时聘请专家来校指导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工作。
四、研修形式
建立以“自主研修、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行动研究、同伴互助、”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学科教研、反思交流、微型培训”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校本研修制度。
1.加强教师自主研修指导。每位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制定出本人专业成长研修计划。按计划参与各类研修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扎实抓好集体备课、学科教研,通过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和隔周一次的学科教研,以交流教研组积累的丰富经验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科教研活动达到智慧凝聚,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教师队伍整体提高的目的。
3.围绕教学中凸显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理论学习及微型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来指导教师的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积极开展“天天公开课 ”活动,倡导寻找课堂上的“观课点”为校本教研的突破点,引领教师通过每周一次的集备展开专题研讨,通过展示课的说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多种形式开展研讨,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5.开展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等活动,形成“一帮一,同进步”的良好学习、工作氛围。
五、研修学习措施
(一)加强各类学习,促进教师素养提升。
1.鼓励并督促教师注重理论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教学杂志,认真做好读书笔记(5000字以上),每年读一本人文素养类图书,提高自身品德修养;每年读一本专业学科类图书,促进学科专业发展。并加强学校内教师间的相互听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2. 继续推行“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教师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引领,在名师引领中明确方向,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这是教师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因此,要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的“瓶颈”现象,也须通过进行大量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引领及教师自身教学实践研究,从中不断地获取新的理念、寻找新的方法、积累新的经验。本学年,学校将继续安排一些教师外出学习,并且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二)立足课堂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进一步明确教研组长工作职责,强化集体备课工作,为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认真制定备课计划,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加强教案的审核修改环节,设计高质量的教案。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要独立备课,在集备后要有符合自己和学生实际的二次备课。
2.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讲多练,扎实做好当堂检测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授课后,要及时写好教后反思。
3. 继续积极开展“天天公开课”活动,全校50岁以下教师人人都要参与。倡导“一课一研”,深入进行说课、听课、磨课、议课、反思等多种形式的研修活动,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以组本教研促进课堂高效。
(三)抓实主题教研,努力创建教学特色。
本学年,我校将在教研、科研工作各个环节加强精细化管理,保证教研和科研工作的优质、高效、有序进行。我们将强化“成长教育视野下的善教乐学”主题研究,鼓励教师加强探索和研究,逐渐创建自己的教学特色。
1.加强过程管理,倡导行动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学校通过不同的视角对教师进行文化引领,激发教师思考教育问题,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倡导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引领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经历、身边的教育故事进行反思,提升个人经验水平。同时,也在引领教师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教育案例,学会对教育案例的评价,待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后,引领教师尝试对历史事件或学科问题纵向的研究。在各种研究中,鼓励教师撰写反思日记,以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思想。相信教师通过叙事研究的视角,将会逐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2.落实三级教研,通过听课评课,诊断课堂教学,促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以“天天公开课”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注重教学问题生成发现,不断优化问题教研的方式方法,建立问题教研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问题教研”的实效性。
3.加强教科研与教研活动的整合,将教学水平展示活动落到实处,让每个老师受益,让每个学生受益。教研活动要关注课题研究的落实情况及效果,公开课中要有课题研究的展示。定期组织研讨、交流等活动,就课堂教学存在的有关问题让教师们进行主题研讨。在科研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4.积极开展行动研究。聚焦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和课堂质量提升等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任务;形成课题、校本课程、案例分析、专著和论文等研修成果;研究成果以汇报、讲座和示范课(观摩课)等形式在学校及其他区域予以推广;在校级以上各类比赛、竞赛中活动。
六、研修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加强对网络研修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校本次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工作的落实。
2、每周例会通报我校教师络研修学习情况,作为教师学期综合考核的一项内容。
3、利用集中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围绕一主题开展研讨活动,将学习与实践相联系。
4、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网络研修计划,做好网络学习,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