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学生电脑主页 ——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2009级执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尤其是厦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具备扎实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光通信、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检测、光电信息显示与存储,以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技术或管理、科学研究或教学等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光电子、光信息、光电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并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相关外文专业文献的能力;
2、掌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3、掌握光电子物理基础、光信息的获取、检测、传输、处理、显示与存储等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
4、熟悉国家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和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授予学位和相近专业
1.学制:四年
2.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3.相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
物理学、光电子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8~10门)
除了英语、高等数学、基础物理学、工程制图、电子学与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课程外,主要课程有应用光学、物理光学、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微机与单片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固体电子学导论、光电器件与检测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辐射测量原理和技术、信息光学、光纤光学与技术等。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基础光学实验、光学基础课程设计、光电工程实践、毕业参观与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4.主要专业实验:
光信息综合实验、激光原理实验、光电器件与检测技术实验、光纤与光通信实验等。
五、毕业规定
本专业学生应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74.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62学分、专业基础课38学分、专业课15学分、限制性选修课12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独立设置实践29学分、创新与创业教育4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准予毕业。
六、各学期教学计划总体安排表
单位:周
学
年
项 目
学 期
课堂教学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实
验
课程设计
考
试
社会实践
实
习
毕业
论文(设计)
毕
业
教
育
合
计
一
第一学期
17
1
2
2
22
第二学期
16
2
1
19
二
第三学期
17
2
寒假(2)
1
20
第四学期
19
2
21
三
第五学期
15
2
2
19
第六学期
18
2
2
(0.5)
22
四
第七学期
18
1
2
(0.5)
21
第八学期
3
14
1
20
总 计
120
1
2
5
14
5
14
1
164
社会实践如安排在寒暑假,请用()标注,不计算计划教学周数。
七、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一)公共基础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考核方式
学 时 数
各学期学时分配(学时/周)
合
计
讲课
实
践
其
他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1
54
54
3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1
72
72
4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1
36
36
2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1
54
54
3
5
形势与政策
2
2
32
32
1~4学期每学期设4个专题讲座
6
体育
4
1
144
16
128
2
2
2
2
7
军事理论
2
1
36
18
18
3
军训时完成18课时
8
大学英语
16
1
288
192
96
4
4
4
4
9
计算机文化基础
3
1
54
30
24
3
10
基础物理(1~2)
6
1
108
108
3
3
11
基础物理实验(1~2)
1.5
2
45
45
2
2
12
高等数学Ⅰ(1~2)
9
1
162
144
18
6
4
13
线性代数
2
1
36
36
2
14
数学物理方法
3
1
54
54
3
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1
54
54
3
小 计
61.5
1139
810
311
18
20
21
18
12
(考核方式代码:考试1,考查2)
(二)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考核方式
学 时 数
各学期学时分配(学时/周)
合
计
讲课
实
践
其
他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
专业导论
0.5
2
9
3
与“军事理论”错开排课
2
工程制图
3
1
54
54
4
3
C语言程序设计
3
2
54
30
24
3
4
电路原理
3
1
54
44
10
3
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3
1
54
54
3
6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1
2
20
20
2
7
数字电路与系统
2.5
1
45
45
3
8
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
1
2
20
20
2
8
信号与系统
3
1
54
48
6
3
8
工程光学
4
1
72
72
4
10
基础光学实验(1~2)
2
2
40
40
2
2
10
微机与单片机原理
3.5
1
63
63
4
11
单片机原理实验
1
2
20
20
2
12
固体电子学导论
2.5
1
48
48
3
12
近代物理
3
1
54
46
8
3
小 计
36
652
504
148
4
3
10
10
11
6
(三)专业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考核方式
学 时 数
各学期学时分配(学时/周)
合
计
讲课
实
践
其
他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
激光原理与技术
3
1
54
42
12
3
2
光纤技术
3
1
54
54
3
光纤与光通信实验
1
2
20
20
2
3
光电器件与检测技术
3
1
54
54
3
光电器件与检测技术实验
1
2
20
20
2
5
光辐射测量原理与技术
3
1
54
48
6
3
6
信息光学
3
1
54
54
3
7
专业英语
2
1
36
36
2
8
光信息综合实验
2
2
30
30
3
小 计
21
376
288
88
9
10
5
(一)、(二)、(三)必修课周学时累计
24
24
28
22
20
16
5
(四)限制性选修怎么选修?请注明。
课
序
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考核方式
学 时 数
各学期学时分配(学时/周)
合
计
讲课
实
践
其
他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光通信方向
数字通信系统(通信原理)
3
1
54
54
3
光通信原理
3
1
54
54
3
光纤通信网络
3
1
54
54
3
光电子器件方向
半导体器件物理
3
1
54
54
3
平板显示技术
3
1
54
44
10
3
数字图像处理
3
1
54
3
任意
选修课
光学设计CAD
2
2
36
18
18
2
现代电子设计技术(EDA)
3
2
54
54
3
光通信器件
3
1
54
54
光纤传感原理
2
2
36
36
2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
2
1
36
36
2
液晶技术
2
1
36
36
2
红外技术与系统
3
1
54
54
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
2
54
32
22
3
数据结构
2.5
45
3
(分方向)小计
应修学分与学时
15
270
注:①本专业分2个方向,学生必须选择其一修读9学分;②学生必须从任意选修课中选修达到6个学分。
(五)公共选修课程
公共选修课
在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艺术类、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实用技能类、开放性实验等六类公共选修课程中,跨学科专业选修至少
6学分,选修其它课程至少2学分。
最少选修学分与学时
8
2
144
(六)独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考核方式
各学期独立设置实践周数或学分分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
入学教育
2
1
2
军事训练
2
2
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2
2
(2)
4
金工实习
1
2
1
5
电子工艺实习
1
2
1
6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
2
1
7
光学基础课程设计
1
2
1
8
光电工程实践(1~2)
2
2
1
1
9
毕业参观与生产实习
4
2
1/2
1/2
3
10
毕业设计(论文)
14
2
14
小 计
29
(七)创新与创业教育环节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考核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
创新实践
2
2
系部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认定
2
职业发展培训与创业教育
2
2
0.5学分
0.5学分
0.5学分
0.5学分
小 计
4
八、各课程模块学时学分结构表
课程类别
学 时 数
学 分
讲课
实践
其他
合计
课内教学
必修
公共基础课
810
311
18
1139
61.5
专业基础课
504
148
652
36
专业课
288
88
376
21
选修
限制性选修课
287
270
15
公共选修课
144
144
8
小 计
2043
A=547
18
2581
141.5
独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共29 周
B=29
创新与创业教育环节
创新实践2学分,职业发展培训与创业教育2学分
4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A/26+ B+4)/总学分】*100%=31.0%
九、课外教育与社会实践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和形式
时间安排
1
听各类科技讲座报告
2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项目推优、项目指导
每年3月份
3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
组织参赛、推优
每年9月份
4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项目指导、组织参赛
每年4月份
5
学院就业模拟大赛
项目指导、组织参赛
每年6月份
专业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教学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教务处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分管院领导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
大学生电脑主页 -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