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29126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铁路站场与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ONGJI UNIVERSITY 《站场与枢纽》 项目设计报告 项目名称 K站比例尺图 成 员 学院(系) 专 业 交通运输 完成日期 2010年12月 19日 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及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 1. 列流图如下: 旅列+直通+区段+摘挂 2.确定车站配置图 1)车站类型的确定 双线横列式 2)区段站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 机务段、货场、车辆段位于站对右,站修所位与站对并 第二章 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1. 各项设备数量的确定 1)到发线数量 列车换算对数:10×0.5+20×1+4×2+3×2=39(对) 设置6条到发线 2)客运设备设计 上、下行各1条到发线;由于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应设置地道 3)机车走行线 机车线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可参阅教科书。 每昼夜机车经过机车走行线的次数:20+4+3+20+4+3+2+2=58>36 应设置1条机车走行线 4)机待线 在站对左位置,即无机务段一端,采用尽头式,有效长为45m 5)机车出入段线 机车每昼夜出入段次数:10+20+4×2+3×2+10+20+4×2+3×2+2×2+2×2×2=100>60 应设置出、入段线各1条 6)调车线 上行、下行、本站作业车停留线、其它车辆停留线各1条 设置4条调车线 7)牵出线 有调列车每昼夜经牵出线调车次数:4+3+4+3+4+3+4+3=28>7 设置2条牵出线:左右两端各1条 2. 咽喉设计 1 )按照平行进路的要求设计道岔 右端:列车到、列车发、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 左端: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入)段、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调车] 2)在满足平等进路要求的基础上,绘制详图,到发线、调车线符合要求 4)检查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渡线道岔的布置有无多余,修改后计算坐标 5)计算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 ①确定线间距离 车场间及牵出线与其相邻线间距为6.5m 站内正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线路隔开布置,线间距未加宽 ②确定道岔辙叉号码及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 按书中要求确定各道岔号数 查表确定相邻道岔中心间的距离 ③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 查表确定警冲标至道岔中心的距离 查表确定出站信号机的位置,考虑辙叉号码、线路间距、曲线半径、道岔的顺向或逆向、有无轨道绝缘及信号机的基本宽度(380mm)等因素 ④确定个别线路连接尺寸 平行错移,查表求解坐标值 ⑤计算车站咽喉的长度 左端:569.916m 右端:500.436m ⑥计算到发线有效长 线路编号 运行方向 线路有效长控制点x坐标 共计 各线路有效长之差 各线路有效长 左端 右端 1 2 3 4 5 6 7 Ⅰ、3 上行方向 605.006 456.098 1061.104 0 850 下行方向 601.506 459.598 1061.104 0 850 Ⅱ 上行方向 498.783 321.115 819.898 241.206 1091 下行方向 498.783 324.615 823.398 237.706 1088 4、5 上行方向 538.715 415.542 954.257 106.847 957 下行方向 535.215 455.042 990.257 70.847 921 7 上行方向 572.281 350.671 922.952 138.152 988 下行方向 568.781 354.171 922.952 138.152 988 8、9 上行方向 601.757 420.478 1022.235 38.869 889 下行方向 598.257 423.978 1022.235 38.869 889 ⑦确定车站全长 L全=l左咽+l效+l右咽=569.916+500.436+850=1920.35<1950符合要求 3. 车站比例尺平面图(比例尺1:1000) 见附图(略去中部直线部分) 第三章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1.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到发线、咽喉及车站最终通过能力) (1)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利用率计算法) 1)到发线固定使用方案 线路 编号 固定用途 一昼夜接(发) 列车数 线路 编号 固定用途 一昼夜接(发) 列车数 Ⅰ 通过列车用 8 接A到解区段 4 Ⅱ 通过列车用 发A自编区段 4 3 接发A至B旅客列车 10 接B到解区段 4 4 接发B至A旅客列车 10 发B自编区段 4 接发A至B无改中转货 6 9 接A到解摘挂 3 接发B至A无改中转货 6 发A自编摘挂 3 5 接发A至B无改中转货 14 接B到解摘挂 3 7 接发B至A无改中转货 14 发B自编摘挂 3 2)计算各种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 列车种类 每次作业占用时间 无调中转列车 部分改编中转列车 到达解体列车 自编出发列车 74 89 75 81 各项作业占用咽喉及到发线时间标准(min) 作业项目 技术作业时间t技 t 接 T发 t中技 t′中技 t解技 t编技 客 货 客 货 占用时间 30 45 25 30 7 8 5 6 t牵 t转 t 待解 t待发 t机 t取送 12 15 30 30 3 货场 机务段 专用线 10 5 10 3)计算到发线总占用时间 T=n中t中+ n`中t`中+n解t解+n机t机+Σt固+Σt其他=2184 任务书中没有提及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在此省去 4)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 K=(T-Σt固)/(1440M-Σt固)(1-r空) K1=0.45 K2=0.63 5)计算到发线通过能力 Nⅰ=nⅰ/K 分别按方向别到发场别计算 场 别 作 业 项 目 每昼夜 作业次数 每次作业 所需时间 (min) 占用时间(min) 总时分 T 其中固定作业 时分∑t固 到 发 场 Ⅰ 接发B至A旅客列车 接发A至B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接发B至A无调中转货物列车 10 6 6 42 74 74 420 444 444 420 总计 22 1308 420 到 发 场 Ⅱ 接B到解区段,摘挂列车 接A到解区段,摘挂列车 发B自编区段,摘挂列车 发A自编区段,摘挂列车 7 7 7 7 75 75 81 81 525 525 567 567 总计 28 2184 K1=(1308 - 420)/ (1440×2-420)(1-0.2)=0.45 K2=(2184 – 0 )/ (1440×3- 0 )(1-0.2)=0.63 方向 作业项目 列入计 算中的 列车数 到发线通过能力(列) 到发场Ⅰ 到发场Ⅱ 计 A 方 向 接 车 到发场Ⅰ接A至B无调中转列车 到发场Ⅱ接A到解列车 20 7 44.4 11.1 44.4 11.1 计   20 44.4 11.1 24.4 发车 到发场Ⅰ发B至A无调中转列车 到发场Ⅱ发B至A无调中转列车 到发场Ⅱ发A自编列车 6 14 7 13.3 22.2 11.1 13.3 22.2 11.1 计   27 13.3 33.3 46.6 B 方 向 接 车 到发场Ⅰ接B至A无调中转列车 到发场Ⅱ接B至A无调中转列车 到发场Ⅱ接B到解列车 6 14 7 13.3 22.2 11.1 13.3 22.2 11.1 计   20 13.3 33.3 46.6 发车 到发场Ⅰ发A至B无调中转列车 到发场Ⅱ发B自编列车 6 7 13.3 11.1 13.3 11.1 计   27 13.3 11.1 24.4 到发线Ⅰ的通过能力:13.3+13.3+13.3+13.3=84.3列 到发线Ⅱ的通过能力:11.1+33.3+33.3+11.1=88.8列 全站到发线的通过能力:84.3+88.8=173.1列 (2)车站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 1)绘制咽喉区道岔分组图(详见附图) 2)计算咽喉道岔组占用时间 编号 作业进路名称 次数 每次 总 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 1 3 5 7 9 11 13 15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主 要 作 业 1 4道接A至B无改中转车 6 8 48 48   48   48       2 4道发B至A无改中转车 6 6 36   36 36   36       3 5道接A至B无改中转车 14 8 112 112   112   112       4 7道发B至A无改中转车 14 6 84   84   84     84   5 8道接A到解区段列车 4 8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6 8道发B自编区段列车 4 6 24   24   24 (24) 24   24 7 9道接A到解摘挂列车 3 8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8 9道发B自编摘挂列车 3 6 18   18   18 (18) 18   18 9 4、5道本务机车经6道入段 16 3 48           48 48   10 4、5道本务机车经6道出段 16 3 48       48     48   11 7道本务机车入段 14 3 42           42 42   12 7道本务机车出段 14 3 42       42     42   13 8道本务机车经6道入段 4 3 12           12 12   14 8道本务机车经6道出段 4 3 12       12     12   15 8道本务机车入段 4 3 12           12   12 16 8道本务机车出段 4 3 12       12   12 (12) 12 17 9道摘挂机车经6道入段 3 3 9           9 9   18 9道摘挂机车经6道出段 3 3 9       9     9   19 9道摘挂本务机车入段 3 3 9           9   9 20 9道摘挂本务机车出段 3 3 9       9   9 (9) 9 21 9道自编摘挂列车转线 6 15 90           90   90 固 定 作 业 编号 作业进路名称 次数 每次 总 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 1 3 5 7 9 11 13 15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16 3道接A至B旅客列车 10 7 70 70               17 4道发B至A旅客列车 10 5 50   50   50 50       18 往货场送车 2 10 20                 19 向货场取车 2 10 20                   ∑t固       70 50   50 50         T       286 318 252 420 394 341 383 230   T-∑t固       216 268 252 370 344 341 383 230 K= (T-∑t固)________ (1-γ空费)(1440-∑t固)       0.20 0.24 0.22 0.33 0.31 0.30 0.33 0.20 3)按方向别计算咽喉道岔组的通过能力 这里,只计算A方向,A端咽喉 A端咽喉 7号 9号 计 受控制咽 喉道岔组 经由道岔组号 咽喉道岔组 接 车 A方向 无调 64.5 64.5 9 组号 K 有调 21.2 21.2 7 接 车 A 方向 无调 1、5、9 9 0.31 小计 85.7 有调 1、3、7、11、15 7 0.33 发 车 A方向 无调 64.5 64.5 9 发 车 A 方向 无调 3、7、9、13 7 0.33 有调 21.2 21.2 7 有调 3、7、11、15 7 0.33 小计 85.7 A方向货物列车接车能力:N货接A=64.5+21.2=85.7 A方向货物列车发车能力:N货发A=64.5+21.2=85.7 (2)车站最终通过能力的计算 方向 作业 和列车 种类 列入计 算中的 列车数 受何 控制 最终通 过能力 (列) 道岔组7 道岔组9 到发场Ⅰ 到发场Ⅱ A 方 向 接 车 无调 20 64.5 44.4 到发场Ⅰ 44.4 有调 7 21.2 11.1 到发场Ⅱ 11.1 计 13 到发场 55.5 发 车 无调 20 64.5 13.3 到发场Ⅰ 13.3 有调 7 21.2 33.3 道岔组7 21.2 计 27 34.5 B 方 向 接 车 无调 20 13.3 22.2 到发场 35.5 有调 7 11.1 到发场Ⅱ 11.1 计 27 到发场 46.6 发 车 无调 6 13.3 到发场Ⅰ 13.3 有调 7 11.1 到发场Ⅱ 11.1 计 13 到发场 24.4 利用率K 0.33 0.31 0.45 0.63 全站最终通过能力:(B端咽喉未计算) N接=55.5+46.6=102.1列 N发=34.5+24.4=58.9列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次计算未对B端咽喉进行计算,但根据一般同类型车站的情况来看,咽喉区的受控点主要在机务段一端,因此,这样的求解方法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也是可以采信的。 第四章 总结 1、存在不足和缺憾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在实践中查找出了自己在课程学习上的欠缺,在不断地发现错误、改天错误的过程中,此次设计得以逐渐改善,最终成型。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再去改正。 (1)线路有效长计算时,只考虑了不超规定,在仍可以节省的情况下,尚有部分进一步减少用地的余地; (2)到发场Ⅰ和到发场Ⅱ的利用率0.45和0.63之间的差值还有进一步减小的可能。今后的学习中,努力达到最优化的设计和安排。 2、得到的体会和心得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特别是进行区段站的设计,我对区段站的认识和理解运用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有机会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收获很多。 (1)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设计区段站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我只注重了理论的学习和知识点的识记,却没有将之与实践结合起来,这也是后来课程设计遇到诸多障碍和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一次次的审核、修正,我终于能够较好地协调各个设计要素间的关系,圆满完成这次设计; (2)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一直处于书本上理论分析的内容得以付诸实践; (3)在向老师请教中,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学到了不少好的方法,形成了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实践出真知,感谢老师的指导,感谢同学的帮助。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