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师德:牢记自己的使命-0参考演讲稿.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7027259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牢记自己的使命-0参考演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师德:牢记自己的使命-0参考演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德:牢记自己的使命_0参考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陶行知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假如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是无法成功的。老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如今和将来的工程师。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爱是老师最漂亮的语言。要当好一名老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老师对学生的爱,确实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确实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本人的小孩是天性,而热爱别人的小孩是神圣!”由于老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报答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感情根底,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而,师爱确实是师魂,是师德最好的表达。   师德主要从老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标准,又是老师良好人格的品行特征的表达。师德”,它是老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恪守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习惯的道德观念、情操和质量。但是老师的道德素养并不是指标准、准则本身,而是老师把这些标准、准则逐步内化,成为老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社会的标准、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师德才是老师的灵魂,是老师人格特征的直截了当表达。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响出整个民族的开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质量都是从小构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场所构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   老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质量构成有一定妨碍,但无法代替老师教育的优秀。由于,老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不管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消费生妨碍。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不仅以本人的知识技能去妨碍学生,而且还以本人的道德文化涵养、仪表作风等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妨碍,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要素都无法取代的,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老师应该自我雕塑和不断完善,否则又何以塑人呢?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道德典范,因而,必须以完善美妙的人格出如今学生面前,用时代精神去塑造新一代。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本人就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通常对老师提出的要求。老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并不是”一桶水”就够了,应该具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育人、培养人是一种富于艺术性、制造性的复杂劳动。教育者不应只是“教书匠”,而应当是“工程师”。老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入的考虑力、灵敏的应变才能。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德高学精,这些都愿与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由于高尚的师德是一切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演讲/致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