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4课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顾亚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棹”“颠”“圮”等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自主学习】
自学任务一:《河中石兽》选自《 》作者 ,字 ,清代 , 家。
自学任务二:给下字注音。
圮( ) 募( ) 棹( ) 杮( ) 湮( )啮( )溯( )欤( )
自学任务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山门圮于河 ( ) (2)阅十余岁 ( ) (3)曳铁钯 ( )
(4)湮于沙上 ( ) (5)尔辈不能究物理 ( )(6)如是再啮 ( )
(7)不更颠乎( )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教师逐段在PPT上展示重点字词的翻译,齐读后,队友读给队长听,队长补充并点评,最后小队展示,优秀队友加分。全文梳理完成后,学生自主完成以下重点句子的翻译,队长互查,队友交给队长检查)
应掌握的重点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4)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吗?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一寺临河干 ( ) (2)竟不可得 ( )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4)遂反溯流逆上矣 ( )
2.翻译句子。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
(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