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面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D.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其还原性越强
2.下列变化中,属还原反应的是( )
A.Cl-→Cl2 B.FeCl3→FeCl2
C.C→CO2 D.KMnO4→MnO2
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实验室中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 H2
B.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 O2
C.实验室中用H2O2与MnO2作用产生O2
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Na2S B. Cl2 C. NaHCO3 D. CO2
5.能用H++OH- = H2O表示的是( )
A.NaOH溶液和CO2的反应 B.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
C.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 D.氨水和稀H2SO4的反应
6.下面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此范畴
C.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导电,在水中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D.纯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
7.下列自然、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动物呼吸 B.植物光合作用
C.金属生锈 D.石膏点制豆腐
8.重金属离子具有毒性。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为有毒离子为Ba2+,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A. Cu2+和SO42- B. Cu2+和Cl-
C. K+和SO42- D. Ag+和NO3-
9.下列分散系与纳米级微粒在直径上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胶体 C. 悬浊液 D.乳浊液
10.将纳米级微粒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B.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
C.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半透膜
D.该分散质颗粒能发生布朗运动
11.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都产生红褐色沉淀
D.颜色都呈红褐色
12.用下列方法来制备胶体,能够得到胶体的是( )
A.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2溶液和硫酸相混和并振荡
B.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mL温水中,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
C.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一次性加入到20mL沸水中,并加以搅拌
D.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
13.甲、乙、丙、丁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钾溶液、碳酸钠溶液、盐酸中的一种。已知甲和丙可以反应,甲和丁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氢氧化钙溶液 B.乙一定是硝酸钾溶液
C.丙不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D.丁只能是盐酸
14.对四种无色溶液进行离子检验,实验结果如下,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
A.K+、Na+、Cl-、NO3-
B.Cu2+、NO3-、OH-、HCO3-
C.Na+、OH-、Cl-、NO3-
D.MnO4-、K+、S2-、Na+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2Ag+2H+=2Ag++H2↑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42-+Ba2+=BaSO4↓
C.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
二、非选择题
17.电解质是指在 和 下能够导电的 。电解质导电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在这种状态下能够 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科学家从这个角度对化合物进行了分类,根据这种分类,酸、碱、盐应该属于 。
18.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______电子,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反应;还原剂________电子,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反应。铁与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__ _,生成物中铁是______ _价,铁与盐酸的反应式为______ __,生成物中铁是________价,这一事实证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盐酸的氧化性(填“强”“弱”)____________。
19.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2KNO3+C+S===K2S+2NO2↑+CO2↑。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被氧化的元素是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20.NaCl溶液中混有Na2CO3、Na2SO4,为检验两种物质的存在,请你根据所选择的试剂,按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1.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渗析、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用 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实验室中制取的Fe(OH)3胶体中常常含有杂质Cl-离子。可用 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杂质Cl-离子。
(3)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可采用 的方法。
(4)粗盐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及一些硫酸盐。对粗盐中的这些杂质可采用 和 的方法除去。
(5)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 的方法。
22.⑴实验操作中,不慎将手指划破,这时可从急救箱中取FeCl3溶液止血,其原理是 。
⑵今有两瓶标签模糊不清,只知道分别盛有淀粉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试用多种方法对其鉴别。(写出2种方法给6分,再多写出正确方法的奖励2分)
① 。
② 。
③ 。
23.下列各组物质中,从某种特征分析,其中有三种物质可归为一类,请指出不能归为一类的一种物质,并说出另三种所属同一类的类别(将答案分别填写在题后的横线上)
⑴CuSO4•5H2O 金刚石 食盐水 NaOH
⑵H2O CO2 H2SO4 CaO
⑶H2SO4 Ca(OH)2 Mg Na2CO3
24.取一定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物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 L CO2(STP),然后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 g。试计算混合物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
参考答案:
1.A 2.BD 3.D 4.D 5.C 6.CD 7.D 8.A 9.B 10.AC 11.C 12.D 13.B 14.BD 15.C 16.D
17.水溶液、熔融状态、化合物、电离、电解质
18.得到、还原、失去、氧化、2Fe+3Cl2=3FeCl3、+3、Fe+2HCl=FeCl2+H2↑、+2、强19.N S、C、KNO3 S、C、CO2、K2S NO2
20.2HCl+Na2CO3=2NaCl+H2O+CO2↑;CO2+Ca(OH)2=CaCO3↓+H2O;BaCl2+Na2SO4=BaSO4↓+2NaCl
21.⑴过滤⑵渗析⑶蒸馏⑷过滤、蒸发⑸加热分解
22.⑴血液也是胶体,FeCl3溶液能够加快血液的凝固⑵①硝酸银溶液②碘水③丁达尔现象、加热凝聚等
23.⑴食盐水、纯净物⑵H2SO4、氧化物⑶Mg、化合物
24.0.09mol、0.01mol
- 5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