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什么是面积》这一课,我课前设定了两个重要目标如下:
第一:感知面积含义,主要就是结合具体的实例,感知面积的具体含义,让学生知道,面积其实就是面的大小。
第二: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学生通过老师准备的各种学具,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各种方法都让学生进行尝试比较,从而感受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并合理的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有效的区分了周长与面积。
教学后我也争对这节课进行了一定的反省和总结。
比较成功的地方:
1、在各种比较活动中,逐步形成了面积的含义。
课堂我首先由点到线再到面,让学生认识了面,然后引导学生在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面有大有小,知道图形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然后让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表面、数学书封面、语文书封面,认识了物体的表面,再让学生找一找教室内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同时进行物体表面大小的比较,让学生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由此得出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重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学生认识了面积的含义之后,出示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图形不能用肉眼直接判断,重叠起来也无法比较,启发学生思考比较其它的方法:把图形重叠,再通过剪拼可以比较。为了让学生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给学生准备了多种学具:小方块、透明格子、直尺,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探讨出了多种比较方法,然后小组代表讲解自己的想法,这不仅是解决了知识上的问题,更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的快乐,同时享受到积极思考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其中,有的小组会利用直尺测量长度,算出周长,在交流、质疑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通过测量周长的大小不能比较面积的大小。
3、通过充分的练习,让学生再次感受面积的含义及比较面积大小的比较。学会各种数格子的方法。
这节课在以下几方面做得不足:
1、在让学生找物体的表面时,计划让学生感受长方体的表面及每个面之间的大小关系,和大小不一的两个球的表面(曲面),忘记让学生感受了。
2、对于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的总结还应及时的配合板书。
3、学生在第二个环节小组汇报中,还应加强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让课堂氛围活起来,老师不应太着急,要耐心等待,恰当总结,适时点评。另外还应多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
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都是值得我改进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