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吲哚布芬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危消化道出血风险患者中的应用观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2138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吲哚布芬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危消化道出血风险患者中的应用观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吲哚布芬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危消化道出血风险患者中的应用观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吲哚布芬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危消化道出血风险患者中的应用观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6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2023 年第 7 卷第 22 期2023 Vol.7 No.22吲哚布芬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危消化道出血风险患者中的 应用观察李超英,林嘉辉,杨艳红,赵政辉(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江门 529030)【摘要】目的 探讨吲哚布芬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高危消化道出血风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 2022 年 4 月至 2023 年 3 月收治的 96 例 ACI 合并高危消化道出血风险患者,根据随机

2、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 例)和观察组(48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 ACI 急性期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吲哚布芬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血栓素 B2(TXB2)、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LBV)、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

3、于对照组(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 5中的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经磁共振成像或 X 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检查确诊;发病至就诊时间 7 h 且 24 h;伴有消化道溃疡史、上消化道出血史等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排除标准:对阿司匹林、吲哚布芬存在过敏现象;血小板计数 100109/L;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近 3 个月有外伤或手术史。本研究经江门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1.2 治疗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者 ACI 急性期基础治疗,包括扩张血管、营养脑神经及降糖、降压等治疗。

4、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S.p.A,注册证号J20171021,规格:100 mg/片),100 mg/次,1 次/d。观察组患者口服吲哚布芬片(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37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2023 年第 7 卷第 22 期2023 Vol.7 No.22药准字 H20163311,规格:0.2 g/片),0.1 g/次,2 次/d。均连续治疗 14 d 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5、IHSS)6进行评分,评分降低 90%为基本痊愈;45%评分降低 90%为显效;18%评分降低 45%为有效;评分降低 18%为无效7。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血小板聚集功能。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外周静脉血 8 mL,抗凝处理,取其中 2 mL 血样进行转速为 3 000 r/min,时间为 10 min 的离心处理,取血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血栓素 B2(TXB2)水平,另取其中 2 mL 血样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型号:MEK-9100)测定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剩余 2 mL血样采用血小板聚集仪(康聚诺有限公司,型号:700)测定血

6、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采集方法同,取其中 2 mL 血样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北京赛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SA-9800)测定全血低切黏度(LBV)、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皮疹、头痛、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经S-W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

7、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组别例数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48 5(10.42)18(37.50)17(35.42)8(16.67)40(83.33)观察组4810(20.83)23(47.92)13(27.08)2(4.17)46(95.83)2值4.019P值0.052.2 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PAGM、TXB2、MPV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 表 2。2.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LBV、

8、HBV、PV 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表 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组别例数胃肠道反应皮疹头痛消化道出血 总发生对照组483(6.25)3(6.25)1(2.08)2(4.17)9(18.75)观察组481(2.08)1(2.08)0(0.00)0(0.00)2(4.17)2值5.031P值0.050.050.050.05注:与治疗前比,*P0.050.050.050.05注:与治疗前比,*P0.05。LBV:全

9、血低切黏度;HBV:全血高切黏度;PV:血浆黏度。38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2023 年第 7 卷第 22 期2023 Vol.7 No.22附、聚集及释放进行抑制,从而阻止血栓形成。阿司匹林是经典抗血小板药物,属于乙酰水杨酸类,能够抑制环加氧酶活性,阻断血栓素 A2(TXA2)产生,进而能够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抑制。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典型途径是抑制TX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同时阿司匹林还能促进纤维蛋白降解,降低凝血酶生成,从而对凝血酶参与的凝血反应进行抑制8。但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作

10、用是不可逆的,且少数 ACI 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治疗但无法成功阻断机体产生 TXA2 9。因此寻找致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更低的抗栓药物对于 ACI 患者有重大的 意义。吲哚布芬是目前唯一具有可逆选择性多靶点特征的抗栓药物,属于非类固醇类抗血小板药,能够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COX),促使 TXA2生成减少,促进前列环素产生,抑制血小板活化;同时该药物能够对花生四烯酸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介导的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并可使血小板三磷酸腺苷、血小板因子 3、4 及血清素水平降低,以抑制血小板黏附,从而抑制血小板膜糖蛋白 b/a 受体,阻断血小板聚集,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及血液循环10

11、。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是引起血栓形成的重点所在,TXB2属于血小板分解形成的不稳定型代谢产物,能够对血小板聚集状态进行评估,脑组织处于缺氧缺血状态时,TXB2水平异常是导致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重要使动因素。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的产生重要病理基础,血小板聚集在ACI 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降低 PAGM 对预防及治疗 ACI 有重要影响11。本研究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PAGM、TXB2、MPV 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吲哚布芬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改善机体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检查中通过研究血液流动、凝固状态及血液黏度等情况,能够对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估,LBV

12、、HB、VPV能够反映ACI合并高危消化道出血风险患者机体血液流变学,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时,LBV、HB、VPV 异常升高12。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 LBV、HBV、PV 低于对照组,提示吲哚布芬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抗血小板药能够对血小板黏附、聚集及释放进行抑制,阻止血栓形成,但也会诱发出血及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提示 ACI 合并高危消化道出血风险患者采用吲哚布芬治疗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阿司匹林通过抑制 COX 达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会减少前列腺素生成,导致前列腺素对胃肠道的保护作用减弱,

13、损伤胃肠道黏膜,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吲哚布芬属于高选择抑制环氧化酶-2,对前列腺素生成影响小,同时该药物对血小板抑制作用可逆,起效快、吸收好,停药 24 h 后作用基本消失13。因此,针对合并高危消化道出血风险的 ACI 患者而言,选择吲哚布芬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综上,吲哚布芬治疗 ACI 合并高危消化道出血风险患者疗效确切,可抑制患者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参 考 文 献1 郑艳,陈岚,余倩.影响重症脑梗死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因素分析 J.贵州医药,2016,40(9):966-967.2 张杨,王朝英,陈伟庆.缺血

14、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肾素水平与阿司匹林所致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J.重庆医学,2014,43(29):3923-3925.3 朱平华,张愉涵,别峰伟,等.吲哚布芬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J.西北药学杂志,2023,38(2):156-160.4 敬怀志,丁洁.吲哚布芬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使用情况及分析 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21,18(3):193-196.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6 蔡业峰,贾真,张新春,等.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

15、中文版多中心测评研究:附 537 例缺血中风多中心多时点临床测评研究 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7):494-498.7 涂植涛,裴芳,于长青,等.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J.重庆医学,2021,50(21):3660-3663,3668.8 张洁,李晓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5):3629-3631.9 孔菁,谢晓林,刘路平,等.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研究 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10):153-155.10 王双利,

16、李永生,赵子明.乐脉颗粒联合吲哚布芬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37(10):2243-2247.11 夏东晖,张静,吕静,等.阿替普酶与艾地苯醌联合用药对 ACI病人恢复情况及神经损伤指标和TXB2水平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37-40.12 李佳,楚兰,王志,等.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联合谷红注射液、吲哚布芬片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3,44(3):284-288.13 贾丽娇,王雨,孙炎,等.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J.临床急诊杂志,2022,23(5):332-3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