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古对今【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第56-57页。【教学分析】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
2、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学情分析】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尤其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更是重中之重。现代语文教学提倡学生“多认少写,提早阅读”的理念,因此识字量有所增加。这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完成识字教学的目标,所以我对识字教学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如利用图片、比较、分类等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识字,轻松地去识字,乐于识字,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认读生字“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
3、霞、夕、杨”。书写“古”。2.认读词语“严寒、酷暑、朝霞、夕阳、鸟语花香”,联系生活实际并借助图片理解。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提升语感。【教学重点】识字、朗读。【教学难点】在朗读中提升语感。【课 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 游戏引入:1.小主持人:词语对对碰的游戏(大对小、多对少)2.师激趣: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词义相反,可真有意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词语对对碰的课文。板书课题:6 古对今。相机指导“古”的写法,并练习组词。二、明确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读课文,认读生字“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书写“古”。2.认读词
4、语“严寒、酷暑、朝霞、夕阳、鸟语花香”等,联系生活实际并借助图片理解。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提升语感。三、师生合作:1. 一起走进课文,来读一读吧a师范读,生聆听,心模仿。b师生对读,老师先,同学后。(师读古对,学生读今)c小组合作读。(大家分组来读书,四人小组我最棒)d小组展示读文,其他同学听后进行评价。2. 出示图片,随机出示相关的古、今、圆、方、早晨、暮色、朝霞、夕阳、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字词。a让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b区分“圆”和“园”的字形并学习运用:公( )、( )形、花( )、( )桌c做动作,理解严寒。d练习用早晨、鸟语花香等说话。e理解“和风”:微风、大风、狂风哪个意思和和风接近。f了解朝霞和晚霞。g认识杨、柳,观察叶子的不同。3.玩生字卡,巩固识字。a学生摆字卡,会读的摆桌上,不会的问同桌。b抽生出示大字卡。c分类识字。(生可以按照音节、声调、结构、加减换等标准进行分类识记)d.收字卡。(如朝,师:它是谁?生:它是朝。师:什么朝?生:朝霞的朝)4.送字回文,定位识字,读出文章的韵律感。5.同桌对拍读。四、练写小结:1.这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欣赏了美景,认会了生字新词,接下来请同学写一写“古”,注意书写姿势。2.回家后和家人一起拍手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