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1734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探索136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不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其他专业课,都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要求高校必须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贯彻到底。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一、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含义(一)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含义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将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协同效应,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从本质上来看还是一种教育,目的是实现立德树人,是将包括思想政

2、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门课程中,从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相关的影响。思政课是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称,是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也是我国大学中的重点课程。具体来讲,思政课就是对采用学科的表现形式,以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直接目的的一系列课程的统称。(二)协同育人的含义协同育人的教育思想最早于二十世纪中叶就开始在欧美产生。当时,其主要是为培育高素质、多技术型人才所提出的新理念。协同育人理念发展到今天,已经在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本文研究中,协同育人主要是指每个育人主体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一共同目标,在系统内共享资源、汇聚能量、

3、共创人才的有效互动。概括来说,就是指调动各方面因素、各个人员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合力育人。(三)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含义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没有固定的概念解释,它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手段,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通过思政课教师和非思政课教师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在各方协同合作中既可实现各自的功能,又可以聚集各种教育资源,从而获得巨大的教育能量,以确保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提高。二、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价值(一)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我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4、“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高校大学生现在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新发展阶段,急需在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上引导其树立积极正向的人生导向。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担当起培养学生完善人格发展的基本任务,加强思想立德的先导型教育工作,在思政课教育中,以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奠定学生的基本理论基石,在专业课思政教学中,以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真正做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能够引领大学生把爱国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研究张梅(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

5、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文章基于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含义和时代价值,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症结,并从转化教师协同育人理念、明晰协同育人的功能定位和完善协同育人的合作机制三个方面探索了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新的实现路径。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作者简介:张梅(1998),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探索137情、富国智、报国行绘进中华梦的伟大图画之中,从而使其成长为德智育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承担得起中华民族振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发挥

6、育人作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紧密相连的。一是课程思政离不开思政课程的引导。课程思政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活动中,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将价值观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中,把授业教育的理念贯彻到课堂中。课程思政中的思政资源往往是以零散样态分布,而专业课程则是整个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中最重要而又难以解决的部分,如果缺乏思政课程理念的价值指导,其往往可以自我为营,但效果甚微。只有在思政课的引领下,专业课程中存在的思政资源才能被更深入地挖掘,实现协调发展,发挥育人的作用。二是思政课程在课程思政的补充下可以更好地发挥育人价值。思政课程本身内容遵循主流价值,可以初步满足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素

7、养的需要,拥有一套完整的育人体系。而且每节思政课都有明确的育人目标,内容具体明确,思想理念和理论架构是其他专业课程所不具有的。专业课程资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形式多样,具有内隐性特点,正好可以与思政课程显隐结合、交相呼应,从而有助于实现最佳育人效果。三、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现实症结(一)部分教师协同育人的理念淡薄“高校教师肩负着发现并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的重任,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效。”目前问题在于,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让专业课教学“泛思政化”,担心会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知识的掌握;还有些教师认为课堂时间有限,在专业课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会耗费大量时间,严重压缩专业课

8、的教学。这些都是因为教师对协同育人的理解不深入、不到位。另外,当前,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存在“两张皮”现象,部分专业课的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的职责与任务,与自己实际教学关系不大,专业课教师只需要传授好专业知识即可。因为思维上的理解出现偏差,所以实际教育工作出现了理论传递和实践导向脱节的状况,造成思想理论教学在高校课堂的“缺位”。(二)协同育人的功能定位尚不明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门课程都要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各类课程都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配合、同向同行,形成良好的育人效果。”实现良好的协同育人效应要理清专业课中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和思想政治

9、理论课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课程思政从根本上就是在课程中继续延伸和扩展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原理知识。因此,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政工作时提供理论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和推动课程思政的发展,是课程思政这一教育观念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但从现实情况看,部分专业课教师在践行课程思政理念时,生硬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知识之中,在教学内容上呈现出内容不协调、拼接痕迹过重、主辅之别难以体现等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间的协调作用不明显,所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定位尚不清晰。(三)协同育人的机制尚未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

10、设是高校整体布局与各方联动的生动体现,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高频词汇。落实协同育人任务,要求教育者和各个部门协同发力,而不是沿用“老办法”“旧模式”,但目前“新话语”“新平台”“新方式”不够突出,即使有了创新的设想,其成效也很有限。四、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一)转化教师协同育人的理念1.转变教师的认知观念当前,仍然有部分专业课的老师觉得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没关系、和自己所讲授的课不相干,或者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只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减少这些老师关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之间的误区,需要让其弄清楚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的关联,并明确思想政治教

11、育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教书育人是所有老师的第一工作,要帮助专业课老师把教书和育人紧密地结合起来,并采取各种方法,指导专业课的老师理解课程思政教育对专业课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使他们进一步深化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使他们认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及其迫切性;使专业课的老师们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上加入思想政治教学元素非但不会影响专业课的教学,而且还会使教学内容更富有思想性、人文性,从而使课堂更受学生们的喜爱,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2.提升教师队伍的育人意识首先,高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增教育探索138进老师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认知意识。要知道思想政

12、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类工作,我们要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这与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高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老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干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我们要贯彻立德树人意识。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培养栋梁之才。高校要加强对老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老师树立立德树人意识,使其不仅仅为学生讲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前进路途中的灯塔。最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个优秀的老师肯定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老师只有热爱教育这个工作,才能乐于奉献。高校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增强老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要向老师传达新时期老师应该

13、具备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激发老师的育人热情,使其不负党和人民的希望,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在三尺讲台上乐于奉献,实现教书育人相统一,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培育有德有才的时代新人。(二)明晰协同育人的功能定位1.抓好思政课程这一主渠道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采用显性教育的方式,全面开展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等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而理直气壮地讲好马克思主义的大道理。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领悟人生真谛,创造属于自己有价值的人生。从广义上讲,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能

14、促进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从狭义上讲,能约束自我行为,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和思想体系,加强自我修养建设。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其积极投身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势与政策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内外的社会发展形势,增强爱国之情,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高校思政课是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舞台、主阵地,学校应该坚持不懈地做好工作,使它“领舞”的功能更大、更强。2.专业课程要注重将价值观教育融于知识传授在课程思政的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师应充分发挥

15、自身特色优势,以专业为基础,开展政治思想理论方面的隐性培训。既要牢固抓住意识形态特征较明显的哲学社科教育的深化引领功能,又要推进在自然科学教育中的科学素养与道德培养,把实现社会主义科学知识教育目标和价值观教育目标有机结合,促使学习者进一步强化爱国情、大国知、报国行,实现知识情意的结合,进而使其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同建设和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打造社会主义先进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三)完善协同育人的合作机制完善协同育人的合作机制对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也很重要。高校党组织、任课教师、辅导员、心理辅助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合作打造思想教育合作体系,按照“健全学生人格

16、、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提升人文情怀、夯实学科基础,培养创新意识”的思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当做重要任务去抓,全方位采取措施,逐步形成社会协同又全员带动的协同育人的工作新格局。“大思政课”强调工作机制的全方位、立体化、对接式,“既应强调横向贯通,又要注重纵向衔接”,并要求学校建立由党组织负责牵头,党组织齐抓共管,全校一盘棋,全面施工,全方位凸显学生教育环境问题的统一组织机构,并由此形成贯穿于中大学生成长全过程中的从教育主体到人、纵向到底、横向到面的教育工作整体优化与运行机制。五、结语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立德树人理念为依据,真正做到以学生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17、为学生传递优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既有教育理念上的一致,也有教学目标上的一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参考文献: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2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4-7.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4张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42-435涂刚鹏,刘宇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三维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1):50-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