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1671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探索13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了“奖、贷、勤、助、补、免”的资助体系,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从个人发展意义上讲,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有了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缩小了因经济因素造成的在教育资源获取上的差距,阻断了贫困代际的传递。从社会进步意义上讲,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具有加快教育现代化,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性意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仅在提升学生教育资源的公平性中发挥作用,也深刻体现着我国的制度优势。一、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概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就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的原则,为高校困难学生提供

2、系统性的资助帮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学生资助工作要点 明确提出,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入推进资助育人系统工程。在工作要点中,党和国家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动态、生活、学习需求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性、发展性和矛盾性的特点,构成“三位一体”的育人资助格局。政府主导的奖、助、贷、减和补,学校、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广泛参与的奖、助等多元混合的资助架构以及多维度的育人体系,都对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保障作用,为贫困学生搭建了圆梦的平台。二、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任务(一)增强社会责任感当下,社会责任

3、感和公民意识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在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通过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和伦理观念,成为高校育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贫困大学生群体,高校更应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意识到作为社会人应该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在获得资助的同时,能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使其能够在社会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秉持公正和诚信的原则。这不仅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以及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新时代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国家“大众创

4、业、万众创新”和产业升级转型的背景下,高校应培养一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贫困学生群体在创新创业方面由于物质基础的不足、相关资源的缺失等,出现对创新创业活动不敢参与、不能参与的情况。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及时认识到这一点,通过针对贫困群体创造相应的物质基础,链接相关资源等,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地参与创新创业项目,通过有效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现教育的均等化与公平化。(三)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目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就业市场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调整。实现学生与就业市场的精准对接成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积极发挥自

5、身力量,利用相关资源链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策略徐一平(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摘要: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推进教育强国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够通过资助和育人两大方面的开展,帮助高校学生公平享有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公平性和均等化。文章探讨了在我国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期,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学生社会责任感、心理健康、创新创业指导等方面有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分析了当前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开展隐蔽救助、强化心理教育、搭建互助网络等相关策略。关键词:新时代;资助育人;立德树人作者简介:徐一平(1988),女,满族,辽宁凤城人,博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金

6、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创新模式研究以重庆为例”(项目编号:18SKSZ011);重庆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工程项目“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创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9SZZL0)。教育探索137接的优势,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高校贫困学生群体作为高校的关怀对象,在就业与职业规划方面应得到高校的倾斜。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环境。(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在新时代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中,高校学生作为接受信息的首要群体,在享受着大量信息冲击所带来

7、的便利性的同时,因其缺乏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和消化能力,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三、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一)资助方式粗放与学生多样需求存在矛盾目前,高校在资助育人的方式上面,仍然以粗放式的周期性补贴为主,通过班级自主确定资助目标,在学期之初向贫困学生送去生活用品,在学期末进行分批次打款的方式来开展。同时,为了保证资助工作的正常运行,有些学校在学校官网公示名单之外,还会选择通过学生处公众号的形式进行名单的公示和推送。虽然目前各个高校都在这种方式的基础上开始优化,但是周期性地进

8、行物质补贴的方式会导致所补贴的物质成为贫困学生的一个标签,这样不仅会给学生的敏感心理造成影响,还会对学生的学校社交生活产生困扰。尤其是对于那些在中小学期间申请过补助的学生而言,这样的补助更会对其敏感心理产生影响。大学阶段正是学生对于自身角色确立与价值体系塑造的关键时期,有些贫困学生出于尊重与自我尊重方面的考虑,会选择隐瞒自身的条件,放弃相关的资助名额,从而选择去校外打工等方式来实现生活上的保障。一定程度的校外打工能够满足学生的生活保障,而占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习得的时间去校外务工则会耽误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体系知识的构建,从而导致后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如此一来,资助育人工作就无法真正地实现对贫

9、困学生的资助和育人。(二)资助层面单一与学生能力培养存在矛盾在资助层面,由于高校相关行政人员紧缺、资金定向发放等,在相关人员开展资助工作时,高校只能从发放生活补贴方面入手。在高校资助育人的新要求中,开展心理援助、专题活动等多层面活动来推进全面的资助育人虽然已经成为工作人员的一种共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则会由于资金、专业人员的缺乏而无法实现资助育人的效益最大化。这是因为开展多层面活动需要投入更多的活动必需物品、资金和专业人员,而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者则缺乏与之相关的专业能力,只能去链接其他专业教师。多样化、多层面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在学校无法向校内相关专业人员提供相

10、应补贴时,专业人员在时间冲突的情况下往往会首先放弃高校资助育人方面的工作,导致在活动开展时要临时调换专业指导人员。而作为一项系统性活动,指导人员的频繁更迭会使学生在相关技能习得和相关活动开展中缺乏连贯性,从而无法保证学生高质量能力的培养。四、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策略(一)开展隐蔽补助,满足学生的信息安全需求在学生的角色认同与价值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保证学生能够真正通过高校资助工作完成自身的人才培养,首先,要确保贫困学生群体能够精准地获得高校的资助。目前,由于高校学生的相关心理和信息爆炸的影响,学生会在自我信息保护观念等的影响下在某些方面隐瞒自身的真实情况,从而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无法真正

11、实现有效对接。高校资助育人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开展工作,实现与贫困学生群体的精准对接。为了满足学生的自我尊重的要求,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相关信息平台,确定真正贫困的群体,如利用后勤信息管理系统,将平均饭卡消费金额低于5元以下的用户定为可资助群体,每月对这些饭卡进行小金额的补助充值。其次,要实现对学生的信息保护,在信息公开时,公布隐匿式学生名单,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并采用多种方式并举的形式对学生开展资助。如此一来,隐蔽补助的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相关信息安全的需求,还能够真正实现与贫困学生的精准对接,真正做到资助育人。(二)加强实践指导,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教育作为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

12、段,不仅承担着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平台的任务,还应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域。开展实践指导可以加强高校与企业、社会的合作与交流,有效促进产学研结合。高校可以通过实践项目与企业合作,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实践指导也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学术研究与实际应教育探索138用的结合。高校在开展就业实践指导时,应主动考虑贫困学生群体在就业实践指导方面的需求与特殊性,在合理范围内向贫困学生群体倾斜,通过推优、设置专项实习岗等方式,为贫困学生群体提供实践机会,从而提升贫困学生群体的实践能力。在开展创新创业指导中,可以利用孵化器、开展跨学科的实践与创新项目、建立科

13、学的实践成果评价机制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并提供专业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相关经验,确保贫困学生群体能够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就业创新能力。另外,高校资助工作人员也要积极与学院联合开展相关工作,为学生提供学术训练和研究机会,如科研项目、学术竞赛、科技创新等,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三)多方多策并举,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资助育人的过程中,由于面对的是最具活力的青年群体,高校也要针对该群体设立相关的教育课程与活动,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针对不同群体,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组合拳”实现对学生的育人工作。一是对贫困群体开展心理辅导。对于那些曾因中小学时期接受贫困补助而心理极度

14、敏感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减轻对于获取高校资助的心理负担,在积极健康的心态下通过高校资助实现对自身专业能力的增强。二是对贫困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使贫困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并通过相关活动来帮助贫困学生群体找到自身闪光点,确保贫困学生群体能够在校园生活中保持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其次,要向贫困学生群体说明旷课兼职的危害,并利用他人亲身经历讲述来增强其真实性,确保大家能够真正意识到并且做到不损失高校的每一节课堂,增强大家对于高校课堂学习的重视程度。三是对全校学生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纠正大家对贫困群体持有色眼镜的错误观念;其次,要通过开展多样化

15、的志愿活动,使大家意识到,作为社会的进步群体,应该通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来帮助他人;最后,要通过将贫困学生群体设为大学生帮扶小组组长,开展相关小组活动的方式,提升各个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四)搭建帮扶平台,形成多方互助网络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资助工作人员提供了新的资源平台和搭建渠道。高校要积极利用社会各界的互动与合作,对贫困学生群体开展精准、深度的帮扶。在学校相关资源的链接上,学校要积极利用校友会、同学会等相关平台,号召有能力提供帮助的校友来对高校学生进行资助。经由校友和贫困学生的允许后,可以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来对贫困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帮扶,也可以吸取同学会、校友会

16、的善款,设立专项资助基金,根据贫困学生群体与社会捐资方的实际需求,对一些灾难、疾病、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及时响应,开展有针对性的资助和支持。在校外社会资源的链接上,学校要充分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个社会主体进行深度联动,结合学生专业能力,向社会主体派出优秀贫困生设立实习和公益岗位,并支付相应劳动所得,实现“以工代赈”。在校与学校的相关资源链接上,学校之间也要打通信息沟通桥梁。对于一些有能力、有意向继续深造的贫困学生,学校要积极与其的意向学校搭建沟通桥梁,通过对临毕业贫困学生设立学校间信息共享,双方对贫困学生进行双向助力,实现临毕业学生的继续深造,避免因经济条件而放弃去其他学校进行深

17、造的现象出现。通过形成多方互助网络,解决教育资源不平等问题,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提高教育公平性和社会流动性。五、结语高校资助育人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在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时,不能把资助育人简单地理解为经济资助,要结合高校开展的课程实际,适时地利用相关资源向学生提供学术资助、实践资助、创业资助、心理资助与社会资助等,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资助,高校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其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和科教强国的目标。参考文献:1徐美华,饶志雄.新时期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49-50.2杨振斌.做好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8(5):17-20.3唐志文.论新发展阶段推进高校资助育人的高质量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21(11):105-111.4马晓清,张旻.基于学生心理需求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21-124.5庞小波.“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内涵、功能及路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62-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