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毛概重点.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16539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毛概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结合分配制度,分析收入差距的原因。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一定时间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1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后三方面不仅是产生收入差距的经济条件,而且必然在一定时期内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这就决定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1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2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4在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邓小平在毛泽东的基础上提出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指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三.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如何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单一公有制结构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依据是: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统一起来,因而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四.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条件,能够更好的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的利用外资,引进先进 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的国有制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什么?如何做?) (1)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事业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是建设的基础,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直接的利益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内容,关系党执政的基础。 (2)把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中,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体现出来。优先发展教育,实现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实现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六.依法治国,如何建设我国法制国家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公共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但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意志力的改变而改变。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建设我国法制国家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的行使审判权,检查权。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七.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1)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不断提高共产党驾驭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共产党发展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共产党提高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共产党应对国际形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1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 4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5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个话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反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两次飞跃: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4、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反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6、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需以基本国情为依据。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开放是突破旧制度的革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精髓是实事求是。 9、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 (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0、、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1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②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③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2)把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两者都身的不足和缺陷,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4)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国的作用。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 )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