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业院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1568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院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业院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业院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1就业与保障 2023.7农业院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文/姜珊 田东林*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复合型人才有着迫切需求,这对农业院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农业院校在“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中存在学科专业不融合、课程体系不融合、师资队伍不融合、基地建设不融合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推动专业学科交叉互融、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创新创业基地新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农业院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关键词:“专创融合”;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在“十四五”期间,我国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完善国家

2、创新体系。2021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要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1。农业院校作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农业院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需结合现代农业农村资源优势和发展趋势,运用时代发展机遇和现代技术优势发挥育人价值,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3、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一、“专创融合”教育的概念“专创融合”是指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融合。其中,专业教育是指各类院校所执行的、面对不同专业学生所进行的有针对性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各类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实践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二者都致力于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教育培养,在各类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重要的指导与专业理论根基,而创新创业教育也只有建立在巩固的专业教育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完成价值创造与成果转化,不断铸就创新创业新成效。因此,“专创融合”教育不仅注重学生在某个专业领域

4、的通识与应用,而且更加注重学生在运用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拥有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形成创新思维和实际创业的想法与能力,在培养现代化人才方面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本文的“农业院校”是指普通高等农业院校。该类院校致力于培养一批有农业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为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针对农业院校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不但要注重学生对农业理论知识和现代农业发展与管理的学习,而且要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思维的启蒙和实践创造的引导。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农村的形势,分析未来趋势,善于捕捉机会并进行实际成果和价值的创造,才能更好地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中

5、绽放出绚丽的青春之花。二、农业院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学科专业不融合农业院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强调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其中学科专业交叉互融在此过程中十分重要。然而,许多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只注重某个或单个学科教育,只对学生进行深度教育与传统通识教育,忽略了现代人才发展所需要的广度教育,对学生在优化整合资源方面的创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目前大多数农业院校对专业教育十分重视,但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多方面和多维度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是许多农业院校由于课程安排信息并不公开,不能接受其他专业旁听或需要办理旁听证等,使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意愿受到了流程繁琐

6、、不接基金项目:2021 年度云南农业大学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重点项目“新时代地方农业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研究与实践”(YNAU2021XGK03)。人事人才182就业与保障2023.7纳的阻碍。此外,许多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缺乏传播和交流知识的现实平台,无法将所汲取知识传递给身边的学生,抑或是无法与其他专业学生随时进行信息交流与互通。(二)课程体系不融合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相较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许多农业院校并未把“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提升到“主战场”这样的高度,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在资金投入、场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导致当前农业院校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还未成体系,理论和实践教学仍

7、然处在摸索阶段。因此,许多农业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独立,在实际的课堂教育过程中各行其道,课程体系的内容设置没有达到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的效果。近年来,虽然许多农业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大多数都只是表面上的课程体系,存在“走过场”的现象2,主要是以创新创业理论课及选修课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相对单一,缺乏专业知识的运用与实践,同时在专业课程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入与启蒙。(三)师资队伍不融合由于许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大多农业院校教师缺乏丰富的一线实践经历,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了解创新创业的实际运用和前沿技术。因此,其学生难以学到促进专业、产业发展的

8、创新创业想法和思维,更难以运用专业知识与当前社会需求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接轨。农业院校的教师虽然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良好的教学授课能力,但大多农业院校的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却缺乏真正的经历与经验。例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虽然有具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和与该专业有关的课堂理论基础背景,但对部分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前沿技术和发展现状的实际并不了解与深入研究,无法对学生提出现实的指导。(四)基地建设不融合从学校教育管理层面看,部分农业院校存在创新创业基地的管理问题。例如:许多农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由学校或学院教务处进行统一安排和管理,而有关创新创业的项目与活动管理则是由学校团委或学生工作部门进行审批

9、与推进。在实际开展“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农业院校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学校与学院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信息传达不到位、沟通不顺畅的情况。由于以上的原因,许多农业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场所,或仅是供一部分学生参与的活动。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应是可供全校学生进行价值创造的实践基地,对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对全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开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不断孕育和培养能够将知识、技能和经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人才。三、农业院校加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路径和建议(一)推动专业学科交叉互融1.实行专业课堂旁听制每学期初,院校教务处会公布课程安排,其中包

10、括课程名称、上课时间与地点、任课教师等信息。除了本专业课程外,有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需求,他们可以在课间时间进入相应的课堂,汲取专业知识,达到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融,推动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多维度与多角度发展。2.开展朋辈专业知识讲堂“朋辈教育”是指同年龄段的组织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对其他组织成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知识或观念的传递的一种教育方式3。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从价值观、生活经历和兴趣特征等方面,搭建起朋辈学生间的桥梁纽带,进行有意义的信息共享和专业知识传递。农业院校为学校学生提供朋辈专业知识讲堂的场所和平台,邀请专业学科的优秀学生应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述专业知识。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实

11、现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和发展,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其他学科的思考,结合本专业学科更深入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二)完善课程体系农业院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的内涵与课程体系构建的完善具有内在关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并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胜任能力来应对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对高等农业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来说,亟需整合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创业需求、态度、行为、素质和技能等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特别是要根据农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与学习能力。例如:在“专创融合”导向下的农业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应

12、当强调创业思想的渗透,注重与创业教育的对接。学生不仅在农业、经济、管理的专业课程中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分析目前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并引入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实际操作。依托信息技术创设创业情境,导入经典创新创业案例,提炼创新创业技巧和方法,将有关农业农村的创新创业想法的可能性付诸实践。又如:在农业管理专业课程中,要求教师围绕专业知识应用开展“模拟农场经营”“农业农村合作社角色扮演”“农产品销售模拟”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将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融入理论讲授,采用学生耳熟能详和喜闻乐见的教法,使学生在汲取知识和吸收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创新创业思维与意识,深化创新创业认识。通过课堂体

13、验与课后思考来加强学习心183就业与保障 2023.7得与启发总结,提升“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成效。(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发展综合素质的重要媒介,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情况。就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农业院校缺乏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实际指导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农业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培养校内有潜力的教师,为培养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助力。一方面,农业院校应当优先培养本校全职教师,从各专业的教师队伍中选拔出有创新意识、创业经历、信息素养等方面的教师,鼓励其进行理论研究,并外送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例

14、如:在农业管理专业中,教师可以深入农业企业了解有关专业实践内容,或深入农村与农场了解与农业产业相关的实践内容与前沿设备和技术。这样可以拓展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使专业教育更好地与创新创业教育连接,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融合教学能力,为培养农业院校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增添活力。另一方面,农业院校应定期聘请有运营、管理和农业生产经验的校外专家学者介入指导,担任创业教育兼职教师,优化创业指导教师团队的结构体系。同时,农业院校需要与社会农业企业合作,邀请企业管理者到学校担任学生创业顾问,通过创业讲座等活动形式,分享创业经验,解决学生创业的实际困境。(四)打造创新创业基地新模式1.实际经营公司模式农业院校可自办

15、农产品销售公司,如经营农产品收购、存储、销售等业务,让学生真正以考察者和实习者身份深入公司业务运营一线4。教师以向导者的身份指导学生熟悉公司业务流程,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及实践操作,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夯实基础。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从投资者、管理者、员工等多个视角了解农产品营销公司的发展过程,熟悉公司在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对应的解决办法,并采用轮岗换岗的方式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业务技能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助力其创新创业想法的实现。2.多方共建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农业院校的专业需求,从农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出发,学校可与当地的农场、农村和企业洽谈合作,开

16、展长效紧密的“校农合作”“校村合作”“校企合作”,形成多方共赢的发展局面。例如:农业院校可在校外企业的帮助下,在校内引进相关经营实体店,在实践中开展创业培训,为学生提供农产品加工、采购管理、营销策划、产品促销等一系列专业实践活动,展开实际经营,使学生体验连锁店经理、实体店店主、格子铺铺主等角色,调动其创新创业积极性,提高实践能力,真正达到“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目的5。3.建立 ERP 企业管理模拟创业平台农业院校学生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学习与创业实践模拟后,掌握了全面的创业知识理论和实践能力,并利用 ERP 企业管理模拟平台反复模拟演练创业项目。例如:农业院校的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软件进行创

17、业模拟环境的搭建,在平台上查询与了解当前的创业环境与信息,建立起资源库。学生可以对农业发展、企业管理、会计核算、物流仓储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全面的创业推演,及时发现创业项目存在的不足,在思考与合作探究中持续进行调整与反复推算,使项目更加完善。农业院校还应引导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建跨专业的创业团队,发挥不同专业的优势与特色,形成学科交叉互融。此外,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多种创新创业比赛,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专业知识面,学习成功案例经验,不断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四、结语农业院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学科专业融合、课程体系融合、师资队伍融合、基地建设融合等方面下功夫,整体推进完善创业型人才

18、培养方案,从而培养更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乡村振兴需求、多行业从业要求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专创融合”人才。(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参考文献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J.青海党的生活,2022(11):4-23.李润亚.大学生对学校创业课程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6):15-18.冯诗琦,邹巧玲.精准思政视域下高校“朋辈思政”的网络空间建构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4):64-66.谷云庆,于立博,牟介刚,等.高等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探索 J.教育教学论坛,2021(10):173-176.夏广军,金清,徐红艳.校企合作模式下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12):1-3.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