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课后作业
1.解释加线的词语
A.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雌雄
2.翻译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认为什么是作战的根本?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他“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5.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弱胜强的战役?
6. “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伐:进攻;砍伐。 加:虚夸;戴。 安:养;怎么,哪。
解析:【分析】一词多义是特殊的文言现象,需要在比较中记忆。
【点评】这是考查解释词语的题,是基础题,需要平时结合课下注释认真背诵。
2.答案: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解析:【分析】句子翻译通常考的都是原文中重点句子,比如写景的,点明中心的,发表议论的等,所以这样的句子平时要认真背诵。
【点评】是考查句子翻译的题,需要掌握句子翻译的方法,认真背诵,力求通顺流畅。
3.答案:取信于民
解析:【分析】取信于民的具体做法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点评】这是考查语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认真读一读原文,结合课文的中心作答。
4.答案:直接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根本原因:齐师伐我。公将战。
解析:【分析】先找到相关段落,然后抓关键词句。
【点评】这是考查语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认真读一读原文,结合课文的相关语句作答。
5.答案:示例一:不鄙,尽管他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意见。
示例二:鄙,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
解析:【分析】题干中提出了互为相反的两个方面,只写其中的一个方面就可以。
【点评】这是考查观点辨析题,较为自由,但是必须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6.答案:承上启下
解析:【分析】句子出现在文中间,可以得出是过渡句。
【点评】这是考查重点句子作用的题,先判断其位置,并理解其意思,然后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