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第 36 卷第 17 期 2023 年 9 月Vol.36 No.17September 2023艺术科技“盛衰”语出周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1其意为物的兴盛与衰败,是无论自然还是人事都必然会经历的变化和发展的各种状态。这类主题通常以纵向的时间为轴,以事物的变为核心,宏观上包含对历史兴衰起伏的回顾,微观上包含个体对万物变化的生命体验,流露出一种俯仰今昔,慨叹万千的情感。北宋词人欧阳修便具有极其强烈的盛衰体验。林纾曾评:“欧公抚今追昔,俯仰沉吟,有令人涵咏不能自已者。”2可见,研究欧阳修文学创作中的盛衰主题,能够进一步走进欧阳修的精神世界。本文从欧词盛衰主题的表现和独特性两个方面进行
2、研究,以期更深入地观照欧阳修独特的生命体悟与历史哲思。1 欧词盛衰主题的内涵总的来看,欧词中涉及盛衰主题的词作约有120 首,占总数的一半之多,以生命的盛衰、世事的盛衰这两种主题最为突出。1.1 生命的盛衰在欧词的盛衰书写中,生命的盛衰是被提及最多的主题,代表作如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浪淘沙(今日北池游)等。其以伤时为中心,传达了岁月消逝、物的凋零、人的衰老、美景难留等生命体验。于欧阳修而言,这类书写所带来的精神焦虑是最直接,也是最切身的,个人永远无法抵抗生命衰弱消逝的自然规律,光阴有限亟须珍视的意识愈发凸显。欧词中生命短促、年华易老的氛围主要围绕自然物和人展开,这类表达既含由物及人,又有
3、由人及物,最常呈现的是一种物我交织的矛盾状态。如长相思“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以花和柳比作身在远方的美丽伊人,“花柳青春”既指红花绿柳的盛景有时尽,年华终将流逝,如同与爱人分别后漫长时光的更迭;又与“别离”相接,传达出男子的黯然离情。景物暗含的时序变换与主人公忧伤的思念情调相互交织,物我一体,更显深沉。由此观欧词,写物有落花/残红、秋蝉、败叶,以及寒雨、孤城等零落意象;写人则多有白头、华发、芳容、清瘦等代人的形象词;写时序之变会出现往事、前欢、昨日、风月、流年、佳期等时间名词,并用去年明年、新旧、初尽、长短等反义词组进行今昔对比;生命流逝的状态则提炼为老/去、凋零/落/断、逼/促/
4、催等动词。物与人交相映衬,生命的盛衰情叹在感伤氛围中尽显。伤春词是欧词生命盛衰主题的重要构成部分。欧阳修对春景的盛衰别有一番体会,他往往通过春燕、春雨、垂柳、飞絮等意象的营构,由春景之伤过渡到对人和生命的咏怀。以组词定风波六首最具代表性,择一首为例:对酒追欢莫负春。春光归去可饶人。昨日红芳今绿树。已暮。残花飞絮两纷纷。粉面丽姝歌窈窕。清欧阳修词的盛衰主题研究谢蓉,罗兴萍(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摘要:自古以来,盛衰主题一直是中国文学书写的重要主题。北宋词人欧阳修自幼失怙,几逢死别,缠绵病身,仕途跌宕,坎坷的生命体验强化了他的盛衰之感,这种情感焦虑伴其终生,使他对生命的衰微
5、消逝、世事的离散变换都有极敏锐的体察。当这种情感体验投射到文学创作中后,便成为其词作的一类显著主题。文章主要探讨欧阳修词的盛衰主题,其中以生命的盛衰、世事的盛衰这两种主题表现最甚。词人通过摹写物我交织的矛盾状态和春季景色的流变,表达了惜年乐生的生命意识;通过对自我颠沛机遇的咏叹、对历史事件的评析,表达了感慨世事、反思衰变的历史意识,哲理意味深长。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表达人生颠沛流离、世事变换的盛衰主题,大多花间词人因无力改变政治无望、前途无着的现实,只能悲叹失落,隐逸放旷者亦有之,却是少部分。相较于花间词人颓唐无奈的消极态度,欧词在悲慨之余展露出开阔的心胸,以略带洒脱与豪情的心态消解了盛衰主题
6、的消极性。他在伤春之外重拾赏玩的快活愉悦,在阅尽千帆后参透人生起落的常态,在觥筹交错间抒发往昔的壮志豪情。由此,更呈现出一种超越悲慨的旷达之致,并自然而生一种感发的力量,展现了欧词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美学境界。关键词:欧阳修;欧词;盛衰主题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7-0081-0382艺术研究妙。尊前信任醉醺醺。不是狂心贪燕乐。自觉。年来白发满头新。开篇表明词人待春的态度是不辜负,“追”字更显对春光的珍视之深。接着用今昨两日红花绿树的对比体现春去之快,不肯饶人。从“残花飞絮”等意象来看,这首词描绘的是暮春时节,至此晚春的凋零景象已经渲染完毕
7、。下片词人通过赏佳人歌声、尊前醉饮来纾解烦闷,表达心中纵情的渴望。最后由景及人,察觉自己年岁已老,满头白发,升华了人生短暂的主旨。但欧阳修不会一味沉浸在伤春情绪中萎靡不振,他展现给世人的更多是一种“及时行乐”的豁达态度。与其伤心沉闷,不如把酒赏乐,敞开心胸,细细品味这美好的春景。有论者指出,组词定风波是具有共同主旨的整体:惜春,赏花,即是惜年,乐生3。欧阳修的伤春之情在其中有三层递进,由单纯的伤春、留春到哲理性的惜春,词的主旨层层深化,回味悠长。1.2 世事的盛衰欧词的第二种盛衰主题是对世事白云苍狗的感慨,代表作如圣无忧(世路风波险)、浪淘沙(五岭麦秋残)等。欧阳修一方面着眼于个人经历,表达物
8、是人非的沧桑,流露出对人生理想和价值实现的困惑;另一方面则通过咏叹古今的差异,借历史表达对现实政治的考量。相较于前一种情感类型,世事盛衰的书写显得更为厚重深刻。欧阳修感怀身世之词多见沉浮仕途的咏叹,但他在感慨世事变换时从不局限于言情的范畴,并创造性地将诗言志的传统糅入词中,提升了词的品格。如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由春风得意的及第少年时转折到贬黜夷陵的窘境,将壮志难酬、理想失落的苦闷展现得淋漓尽致。有时他会直言为官之路的不易,如圣无忧:“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也会凭“过来人”的经验鼓励晚辈一展壮志豪情,如朝中措:“行乐直须年少,尊前
9、看取衰翁。”还会抱怨朝廷的不作为,萌生退意,如渔家傲中的“顾我薄才无可用。君恩近许归田垅”。欧公一生三遭贬谪,曾为范仲淹打抱不平,在张甥案、长媳案中被政敌以私德构陷,多次落罪、遭贬的痛苦与忧患,入仕与报国热情也慢慢衰退,看透了人生的起落兴衰。史学家的身份注定了欧阳修具有极高的史学素养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十分重视探讨历史兴亡治乱的原因,通晓盛衰之理,具有万事皆变的思想。因此,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词作,咏史怀古词在当时可视为一种形式的创新。如咏唐史的浪淘沙(五岭麦秋残),上片前三句写正是岭南荔枝成熟时节,果实鲜美诱人,再用“可惜”一句转折,写长安人喜食却与产地相隔甚远,暗指唐明皇偏宠杨贵妃之事。
10、下片“往事忆开元”直接引入马嵬史事。“妃子偏怜”一句不仅指杨玉环对荔枝的喜爱,更是欧阳修对女子成为政变牺牲品的惋惜。当年尚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杜牧过华清宫),而今放眼骊山,却再无送荔枝的驿使,表达了对唐统治者昏庸无道、亡身误国的讽刺。欧阳修擅于在历史的兴衰中总结经验教训,其咏史词虽无刨根揭骨的辛辣笔锋,却以平淡理性的口吻传递出隽永绵长的警醒意味。2 欧词盛衰主题的独特表达与花间词相比,欧词的盛衰书写存在更进一层的超越性,自然而生的感发力量也拔高了词格、拓展了词境。2.1 于悲慨中呈现旷达之韵欧阳修在看透人间荣辱后,将澄明的智性思考寄托于天地山水间,秉持“及时行乐”的人生观,显露出一种用豁达积
11、极的态度去对抗沉郁的努力。如生命盛衰主题中的爱春之诉,欧公总会在伤时之后劝慰自己和友人用眼前美景来遣怀,“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玉楼春),春光大好,徒劳感伤的曲调也不合时宜了。在世事盛衰主题中,欧阳修晚年的归隐心态对其词作的影响较大,此时欧公已尝尽人生百味,意图游离于复杂的政治生活之外,找寻心中自在闲适的桃源,因而旷达之味更深。以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为例,采桑子组词是欧阳修晚年归隐颍州而作,在享受西湖美景之时追忆往昔,感怀人生。上片再申对颍州的喜爱,回首过去 20 年,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下片用典,以丁令威化鹤归辽喻自身退隐,入目城中人事,皆焕然一新,百姓也不识得“我”当年
12、的身份。词人始终用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语调叙说着往事丛生的感慨,调笑间透露出看淡人生起落的达观,千帆阅尽的从容气度被包蕴在淡淡的命运哀愁里。此外,欧词的旷达之韵中还别存一番豪情,这种慷慨豪放往往释放于觥筹交错间,酒精催化了人的精神兴致,于是词人借酒放旷,冲淡了盛衰之叹的压抑。其中,朝中措气势磅礴,豪情最甚。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83第 36 卷第 17 期 2023 年 9 月Vol.36 No.17September 2023艺术科技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首句是凭栏远眺的大气之景,晴空远山相接,给人激荡开阔之感。接着词人想起
13、亲手种下的杨柳,是为伤时缅怀。下片则向后生传递经验之谈,鼓励其上任工作后自由尽兴地舒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这实际上也是欧阳修自身在风华正茂时曾许下的壮志豪情。“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中的“万、千”二字表达夸张,浓情正烈,增添了词作的雄健气势,结尾的自嘲则更显宽容的心胸。这首词“直起直落,大开大阖”4,是欧词中极具代表性的疏旷之作,展现了欧词在悲慨之中可见旷达,旷达外亦有豪情的复杂特色。2.2 于感发中抵达深远境界叶嘉莹曾以“兴发感动说”来阐释欧词,认为其中“有一种感发的力量”5。欧阳修的感觉频繁且敏锐,在词作中能够用生动的意象辞采引发读者联想,达到共情的效果。欧词中俯仰盛衰的主题恰恰符合叶嘉莹提出
14、的“心物交感”这一感发动因的表现形式:一是自然界景物节气之变化的感发,二是人事界悲欢顺逆之遭际的感发6。细腻绵密的情感与象征生命力变化的物象相结合,构成层层嵌套的氛围长廊,推动着欧词抵达深远的境界。感发是在官能的感知和情意的感动以外,更别具一种属于心灵上的触引感发的力量7。它常以赋比兴为手段,由某些景物情事作引,触动读者难以言说的更深远的想象,蕴藏着更高层次的弦外之音。以写情感盛衰的踏莎行为例: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片先以羁旅意象铺陈离别的景色,“候馆”“征辔”都出现在梅残柳细、
15、草熏风暖的春景之中,别情已然荡漾开来。接着词人直点“离愁”,把它比作源源不断的春水,此为感发点之一,是欣赏中国古典诗歌时自然产生的联想反应。因李煜有名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以后人总会将离愁与春水并提。下片行人劝慰思妇莫要愁思过度,平原尽头是远山,而“我”早已去到山的那头,无法再望见。最后一句绵远有致,既表明离人的路程渐行渐远,又暗指思妇的别愁愈远愈浓,使读者跟随思妇展开想象,品味到无尽苦涩的滋味。王国维曾评“夫古今人词之以意胜者,莫若欧阳公”8。显然这首词达到了意胜的境界,创作主体的感觉经验、情感取向都完美融合进艺术形象之中;接受主体也敞开了自己的情感世界,调动自身感官去感悟诗人传递的情
16、感信息,能够更透彻地领悟词人创作的启发和感动之心,达到如临其境的接受效果。此外,欧阳修亦有“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蝶恋花)、“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玉楼春)等语,皆展露了欧词感发其中、层深而浑成的特色。总体观之,欧词丰富的感发性能够超出描写的盛衰情事,衍生出大量的言外之意,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成就了词的深远境界。3 结语历来,学界对欧词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作为正统文人的欧阳修,难以摆脱对“身为小道的词”的轻视态度,自身却依旧受到晚唐五代词风的浸染,留有艳词存世;另一方面,欧阳修的部分词作将诗格融入词格中,抒情言志,拓展了词的题材与功能,有先导之功。刘熙载评价
17、其词的“深”,冯熙将其与晏殊词对比提出的“深致则过之”,都能在欧词的盛衰主题中找到佐证。面对盛衰交替的自然规律,欧阳修总会展现出异乎寻常的焦虑,或悲叹生命易逝,或惋惜至情离散,或感慨世事茫然,遂寄予词中排遣自身。而欧词的盛衰主题有其独特风格,往往能在抚追今昔、沉吟哀乐之后,自然生出一种感发的力量,呈现出及时享乐、莫负韶华的旷达之致,最终达到沉着平静、隽永深婉的境界。以盛衰主题观欧词,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欧词的成就评价提供更客观的参照。参考文献:1 朱熹.周易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4.2 林纾选评古文辞类纂M.林纾,选译.慕容真,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355.3 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3:201.4 吴承学,彭玉平.詹安泰文集 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258.5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76.6 张冬.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研究 D.郑州:河南大学,2010.7 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37.8 王国维.人间词话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241.作者简介:谢蓉(1999),女,辽宁锦州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罗兴萍(1964),女,四川宜宾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