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女书民间语言文学文化生态传播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1229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书民间语言文学文化生态传播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女书民间语言文学文化生态传播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女书民间语言文学文化生态传播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Jun.2023/No.3文学艺术女书民间语言文学文化生态传播研究栗碧琴朱淑琪(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 0 8 1)摘要:女书是至今还活在我国湖南省江永地区的女性文字,也称江永女书,世界罕见。女书传承经历了从自然代际传承到非自然传承的转变,女书通过文艺架桥、文旅结合、传媒发力三大传播途径逐渐成为一种公共文化资源。实地调研发现女书的传播现状不容乐观,女书文字和它记录的汉语方言土话,还有这种土话表达的民间语言文学和文化面临濒危。代际传递恒态化、形式展示多样化、心理认同有效化、信息资源立体化、振兴乡村实业化等传播策略有助于构建女书文化存续和传承的生态系统。关键词:女

2、书;女书文化;民间语言文学;生态传播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 0 96-8 54X(2023)03-0095-09引言世界上出现过日本平假名、朝鲜彦文等女性专用文字,我国也有女性专用的文字,至今还活在我国湖南省江永地区,叫做女书。女书不仅仅是表音的音节文字,还包含了所在地域的民间语言文学以及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女书有3层含义叫:第一,一种文字。以当地土话发音、只在妇女中传承和使用的特殊文字,也就是“女字”。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的女性文字。因为只在中国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上江圩镇以及它邻近的区域流传,所以也叫“江永女书”。第二,这种文字记录的作品。女书文字记录当地

3、汉语方言中的土话,记录的主要是韵文形式的文学作品。第三,这些书面语作品附加的文化。包括作品蕴涵的当地习俗活动,例如斗牛、哭嫁等;也包括作品书写的载体,例如扇面、巾帕等。女书最早引起世人注意是2 0 世纪中叶。2 0 世纪50 年代,周硕沂、李正光、潘慎3人对女书进行了采掘。当时在县文化馆工作的周硕沂专门收集这种文字,并且跟随胡慈珠老人学习女书。2 0 世纪8 0 年代,女书真正被外界发现并且引起轰动。19 8 2 年,青年教师宫哲兵在湖南江永一带进行民族文化调查,得到了一份女书原件,结识了高银仙、唐宝珍两位女书传人并对她们进行了深度访谈,还收集到了3本女书作品。之后,宫哲兵根据调研撰写了关于一

4、种特殊文字的调查报告一一湘南瑶山采风记,并于19 8 3年公开发表在中南民收稿日期:2 0 2 3-0 4-2 6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湖南常德方言的社会语言学和地理语言学研究”(编号:2 2 ZDB059);2023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湖南常德桃源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编号:CX20230493)作者简介:栗碧琴(1996-),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博士研究生;朱淑琪(2 0 0 0-),女,湖南邵东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硕士研究生。095族学院学报。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女书作为一种文字被学术界发现,被称为“一个惊人的发现”“闺中奇迹”“南楚奇字

5、”“奇特的文字”。198 5年2 月,中央电视台以“奇特的女书”为题作专题报道。此后,女书逐渐被国内外学者及专家知晓,也极大地引起了不同领域学者的研究兴趣。1990年,中南民族学院在武汉主持召开女书学术研讨会。1991年,在女书之乡一一湖南省江永县举办全国女书学术考察研讨会,把女书研究推向了高潮。人民日报1991年转载原刊于辽宁日报的“女书”发现的经过。1992 年,“中南民族学院女书文化研究中心”(后来叫做“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人民日报1992 年转载原刊于中国青年报的神奇的女书,1995年刊登女书:渐行渐远的风景。1997年武汉大学成立“中国女书研究中心”,致力于女书研究

6、与保护。2 0 0 2 年,女书被列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 0 0 4年,江永女书以最具性别意识的文字人选吉尼斯世界纪录。2 0 0 6 年,女书被列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近几十年来,女书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女书研究蔚然成风,在语言文字学、民间文学、女性主义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近年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女书慢慢和实体融合,数据化时代背景下关于女书的开发和保护研究越来越多样。例如赵晶晶、肖剑锋以江永女书为例,利用新媒体设计将传统的交流方式转变成新型媒介,从而实现对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与发展3;武禹圻、饶鉴基于女书文化的动态设计创意研究,创作出更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动态设计

7、,让女书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及传承;冯冰洋、俞倩、徐莉总结出江永女书字体在装饰图案中元素重构、元素图案化、元素置换三大表现形式,探讨江永女书的创新传承形式,等等。一、女书作为民间语言文学文化载体的传播路径女书的传播曾经面临巨大挑战,甚至濒临灭绝。宫哲兵提到:“清朝的时候,女书这一文字相当盛行。解放初期,认识这种文字的妇女就只剩几十个,而现在可能只剩下两个8 0 岁以上的妇女了(包括高银先在内 0。“文化大革命”之前,女书作品的主人去世后,女书多作为殉葬品焚化或掩埋,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作为纪念品珍藏保留,因此民间遗存极少。而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本就为数不多的女书作品被作为“四旧”焚毁。“文化大革命

8、”之后,由于女性的文化水平提高,女性之间不需要使用女书这种“密码文字”也可以交流,因此很少有妇女再学习女书,女书开始濒临灭亡。为了保护这种妇女文字,江永县在2 0 0 3年授予阳焕宜、何艳新、何静华、胡美月、义运娟5人“女书传人”称号。实际上,这5个人里面只有阳焕宜是自然形成传人,其他4人则是政府有意培养。因此,女书在被外界发现和关注的时候,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末期。正是因为这样,女书才更具有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7。(一)女书传承的三大方式关于女书的形成,民间流传许多说法,包括九斤姑娘女红造字说、盘巧姑娘造字说、荆田胡氏皇妃传书说、神台买书说等。所有的传说都表明,女书的确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被创造出

9、来了。女书形成的具体时间,学界也有很多说法:起源于远古文字说8,9;是商代古文字的子遗演变10 等;宫哲兵还通过对女书的史志文献、女书的物件及内容、女书的传承等方面的综合考证,提出女书起源于明清。女书形成后,经过了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逐渐演变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女书。女书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096三种:自然代际传承、半自然传承和非自然传承。自然代际传承主要指在一个家庭单位里,母亲对女儿的口耳相传。女儿再通过婚嫁,把女书传承到另一个新组成的家庭单位中。在这种传承方式里,传承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排他性,是一种比较封闭的点对点式的传播。由于种种局限,目前这种传承方式已经非常少见了。半自然传承指的是女书

10、传承对象受过基本的国民教育,主流的国民教育对女书的传承只有轻微的影响。半自然传承多出现在我国古代到近现代,女书传承人何艳新就是半自然传承人。半自然传承下,虽然传承人有一定的教育背景,但是受限于受教育水平不高等一些因素,汉字代表的主流文化并没有对女书的传承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团队调研过程中,何艳新表示自己年迈之后只记得女书,不记得汉字,这就是半自然传承的一个例子。上面两种传承方式,人与人之间具有频繁而深层的情感互动,并且在此基础上相互依赖、相互信任,在文化教育、生产生活、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对参与其中的个体起到了深刻的影响。非自然传承指的是传承人接受了国民教育,个人文化教育体系完全建立在汉字和中国主流

11、文化教育上。女书对她们来说并不是必需的交流工具,学习女书主要是出于兴趣爱好等原因。文化教育的不断普及以及主流文化的广泛传播,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女书的传习空间。女书原本作为女性之间“交流密码”的功能被其他社交方式代替;男女平等的新时代声音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女书文化不再是代表女性的唯一声音。汉字和主流文化凌驾于女书文化之上,女书作为交际工具的属性基本消失,因而逐渐退位成为“业余爱好”和“小众艺术”。目前活跃于各界的女书传承人,基本上是非自然传承人。非自然传承代表了女书目前主要的传承方式,而且几乎是未来唯一的传承方式。(二)女书传播的三大途径进人大众传媒时代的女书传播,不再是闺中的秘密交流,也

12、不再局限于女性小群体间的亲密互动,而是在政府、媒体、精英的主导下向大众开放,成为一种公共文化资源2。女书传播途径可以概括为文艺架桥、文旅结合、传媒发力三大类。文艺架桥的推动者主要是文艺工作者,传播的受众主要是社会高级知识分子和文艺爱好者。文艺形式的传播赋予女书文化新的展现形式,从而提升了女书的艺术价值。例如女书与音乐艺术的交融、女书和绘画艺术的交融、女书与书法艺术的交融、女书与湖湘文化的交融等等。一些女书爱好者还深入挖掘女书的文化内涵,把女书与中国儒家思想、茶文化、中国旗袍等结合,这些形式都赋予了女书新的艺术高度3。文旅结合是把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带动经济发展。文旅结合的主要范围是湖南省永州市

13、江永县。江永县拥有秀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历史背景,江永县政府也十分注重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由于女书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江永县政府修建了普美女书文化村。普美女书文化村的村牌,以折扇和方巾构成其造型。这是因为女书作为女人之间传情达意的一种文字载体,通常是书写、记录在四种物件之上:一是布帛,二是纸片,三是折扇,四是方巾。在文化村里还修建了女书园,通过文字、图片、音像等形式,展示了女书原件文献、作品、工艺、书法、学术成果与民俗风情。女书园是抢救、保护、开发女书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宣传女书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女书文化和江永县古村落的巧妙结合,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女书文化的独特魅力。女书传播的第

14、三个途径是传媒发力。现代传播媒介形式多样效率也高。女书自2 0 世纪8 0 年代被武汉大学宫哲兵发现以来,陆续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多家知名的传统媒体报道,女书从江永走向全国甚至迈向了全世界,还借助影视作品和专题纪录片的传播平台,吸引了大众的关注。2 0 11年,改编097自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的同名英文小说的电影雪花秘扇面世,由中韩两国著名演员李冰冰、全智贤倾情出演,是这些作品中影响力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代表。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女书也开始与新媒体、融媒体结合。女书网站、女书输人法、女书表情包、女书手机等相继产生,女书可以通过“两微一端”交互新闻的形式进行传播,例如“女书文化”“

15、女书韵”等女书主题的公众号、女书AR互动项目一一解读“密语”背后的故事等。新媒体传播途径的更迭,为女书展示和传播提供了多元化平台,也为女书的保存和传播提供了层出不穷的创新形式。二、女书民间语言文学文化生态传播现状近年来,永州政府积极实施抢救和保护女书文化工程,通过兴建女书文化村,建立女书博物馆,组织开发女书工艺品,发展女书文化产业,使女书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而现在女书实际的传播状况如何?本次调研以江永县城为中心,随机采访了永明北路、永明中路、千家路94家沿街店铺商家,调查他们对于政府大力推广宣传女书的看法。调查团队还走进江永当地学校,调查女书的传播情况,共收集到了10 5份有效问卷。为了解

16、女书异地传播情况,调查团队针对江永之外的湖南省其他地区做了有关女书的社会调查,共收集到了140 份电子问卷。(一)女书发源地江永的女书民间语言文学文化传播现状在江永县的大街上,有一种独属于江永的文化现象:众多的商铺,大到酒店、医院,小到杂货铺、两元店,除汉字招牌外,旁边还并列独具特色的“女书招牌”。为进一步了解这一现象,调查团队走访了94家江永当地商铺。6 3.15%的商铺老板表示有过悬挂“女书招牌”的行为,其中6 6.6 7%的人表示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50%左右的人对这种特殊的现象持消极、被动态度,2 6.19%的人认为有利于文化宣传和旅游发展,还有一部分人持中立的态度。由此可见,江永县政

17、府为了在当地推广女书,为各个商铺免费制作“女书招牌”,除了能吸引少量游客的注意之外,并没有完全获得当地人的肯定,因此使得这种方式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当然,“女书招牌”的初衷是为了宣传女书文化,打造女书文化品牌。但是,仅仅靠政府制作“女书招牌”肯定是不够的,商铺更新迭代快,新人驻的商铺不愿再继续使用女书招牌,造成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女书招牌的使用并没有给商户带来更好的生意和收益,因此他们也不会主动向外来游客推广、介绍女书。最主要的是,政府并没有向这些商铺普及基本的女书知识,导致他们对女书的文化认同感不高,在向游客传播女书时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目前女书的传播除了女书走进课堂、开办女书书院这类传统

18、的授课方式外,还有女书公众号女书文化、女书意向工作室)、女书网站、女书手机、女书纪录片、女书音乐剧等与其他产业、文化或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传播方式。但是就目前接触这些媒介的受众来看,主体仍然是少数女书文化的爱好者,而且传播者都是自发行为,资金的投入有限,因此这类传播活动尽管在小众范围内收获了很好的效果,究其根本还是没有形成规模,传播效果受限。目前女书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效果较好的主要还是电视节目的形式,更高端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如全息博物馆、VR、A R 等也有部分应用,但是由于技术以及资金等原因,取得的成果相对较弱。为进一步了解女书在江永当地的传播情况,我们在江永当地学校发放了10 5份调查问卷。结果

19、显示,89.52%的人听说过女书并且了解一些与女书有关的知识,但是深入了解的只占4.8%。在学习女书的积极性方面,12.38%的人学习兴趣很高,经常参加女书学习宣传活动;而42.8 6%的人从来不参加。在接触女书的途径上,6 6.42%的江永当地学生是通过长辈口口相传或学校教育了解到女书,34.58%的人是借助传统媒体09810086.43%以及新媒体的宣传。随着越来越多传播主体的介人,女书文化传播的网络在不断扩张,就媒体的接触途径而言,受访者最能接受的女书新媒体宣传方式各有不同,见图1。50%5025077.14%72.86%7542.86%(如.(如纪录.(虚拟电视节目(如中.社交媒体宣传

20、新技术融合方式(.艺术融合(数字化技术图1受访者最能接受的女书新媒体宣传方式尽管女书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但调查显示媒体的宣传报道和大型旅游节的传播方式更受江永当地人的欢迎。(二)江永之外的湖南省其他地区的女书民间语言文学文化传播现状女书在其他地区的传播效果如何呢?哪种女书传播方式更容易被受众接受?由于地域限制,我们在江永之外的湖南省的其他地区做了一次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40 份。从统计数据来看,本次调查涉及到的湖南江永之外的其他地区的受访人员对女书的了解程度整体显示偏低:40%完全不了解,2 3%仅仅知道女书的名称,33%仅仅了解一点,真正了解的只有4.4%。就调查数据而言,说明女书目

21、前在宣传方面的工作做得仍不够好。从调查结果来看,除了学校的宣传工作外,湖南省江永之外其他地区最为主要的获取女书的来源是网络媒介,且受众样本获取信息的来源也主要是现代网络媒介,尤其是微博、微信等,见图2。这些方式的接受度普遍较高,其中新媒体传播女书具有现实可行性;从目前的传播效果来看,有限的传播产品确实打开了女书知名度。7559.29%55.71%50250微博.53.57%37.86%12.14%38.57%14.29%微信、行有创意的广相关旅游项目女书作品征集大赛流行的报刊杂志报道相关节目或者纪录片与动漫等影视作品相结合图2 受访者了解女书的渠道099三、女书民间语言文学文化生态传播策略构建

22、适合女书文化传承的文化生态系统,并且维持稳定和协调平衡,是现阶段和今后保护女书文化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为了女书文化的可持续传承、健康发展和战略开发,我们应该探索新方法新视角。(一)代际传递恒态化198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江永县上江圩镇共有四十五位末代女书自然传承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女性一个个悄然逝去,好像花朵调零在生命的大地上。2 0 0 4年4月30 日,季羡林先生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一封推荐信里写道:“目前只有一个半(阳焕宜190 9年出生、何艳新1940 年出生)自然传人,濒临灭绝,这是人类宝贵的遗产。”同年9月,女书自然传承人阳焕宜离世。她的逝世,仿佛切断了女书世界

23、与世俗的最后一条道路。从1931年到现在,女书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般以2 0 0 4年9月2 0 日女书最后一位自然传承人阳焕宜的辞世作为女书告别“原生态”、进人“次生态”的标志2。此后,“母传女、老传少”的自然传承方式几乎消亡。最后一代女书自然传承人中只有个别培养了传承人(高银仙的孙女胡美月),其他女书作品大多随着女书传人的逝世“人死书消”。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方面,2 0 17 年首次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里。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开始从国家层面,从更大范围用更大力度和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支持方言文化的创造性保护和传承4。湖南在官方(“中国语言保护工程”)和

24、民间(“湖南方言保护响应计划)结合的大规模的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和研究队伍的引领下,对方言做出的抢救性的调查、记录、研究和保护,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一代女书传人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每年暑期的女书培训班和“女书进校园”活动,但是女书文化的学习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一个月或者几堂课的培训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江永土话是学习女书的基础,政府不能只重视培养女书传人,而应该广泛调动年轻一代的学习积极性,不让江永土话在年轻一代人身上失传;要鼓励会说土话的年轻人投人女书的学习,并且给予一些实际的政策支持。例如,支持开设长期的女书培训班,主动提供文化学习场所;在“女书进校园”的项目上,把女书课程正规化、系统

25、化,编撰科学合理的教材,还要把女书课程作为当地的地方特色课程13,持续打造品牌影响力,吸纳全国范围内的好学之士,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传承人;同时,大力鼓励现有的女书传人在后代中挑选合适的“接班人”,推动“女书世家”延续学习女书的传统。(二)展示形式多样化从广播、电视、报刊再到网络,女书可以利用的传播媒介不胜枚举。由于小众的女书文化不能贴合大众生活,女书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过滤(筛选出大众普适的女书文化)与加工(使得女书文化迎合大众生活)。传播者应该根据不同媒介的特色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效果才能最大化。例如报纸讲究深度、电视讲究娱乐。综艺节目我们来了中有一期介绍女书内容,有趣又不失深度的内容吸引了

26、许多观众,很多人通过节目产生了学习女书的兴趣。文化传播要注重载体,女书文化融人影视剧或者其他艺术形式例如音乐、动画、纪录片,确实扩展了女书的受众范围和提高了小众文化的接受度。但是近些年只有雪花秘扇一部作品影响力较大。女书在传播100过程中,除了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融人具体的故事进行展现,还可以借鉴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方式,使受众更容易理解,打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女书形象,还可以设计相关的文创产品进行宣传,多种形式相融合,最大程度地提高公众对女书文化的接受度。同时,也要利用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社会化媒体。由于传播速度快、开放互动性强等特点,社会化媒体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传播途径。相较于传统媒体,社会

27、化媒体几乎渗透了每个人的生活,拥有更大的受众群体。社会化媒体能突破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公众拥有更为强烈的参与感。目前女书传播运用最多的社会化媒体是微信公众号,但是在传播内容上要处理好同质化、表达上处理好不落俗套等问题,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传播效果。(三)心理认同有效化女书是根植于汉字而比汉字更加简便的汉语方言音节文字,被江永及其附近的瑶族为主的农村女性使用了至少几百年。女书生于闭塞的大山,自行实现着自我传播自我发展,没有与其他文化主要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男权话语体系发生融合和交流,不曾实现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背后的原因是缺乏跨文化传播的基础,即文化认同和接近性心理。古代男人看不起女人,自然

28、也不认同与女人相连的女书文化,也缺乏兴趣去了解。在男权社会里,女人和男性同样保持着距离,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非常少。这些都阻碍了女书与外部世界进行跨文化间的有效传播。女书文化不仅承载着瑶族文化,更是湖湘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女书文字独特的书法艺术,也是汉字书法艺术的个性化拓展。女书文字记录当地土生土长的汉语方言,与后来引进的官话对应,女书和它记录的汉语方言表达着当地的民族文化内涵。女书还具备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等,这些都是多年来学者们研究和认同的。但是通过对江永当地居民的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江永部分当地居民缺乏对女书价值的正确理解,他们更多的是站在实用的角度

29、看待女书,而不是着眼于深层次的文化价值,“无用论”的观点较为盛行。一些当地人对女书的传承甚至持消极态度,也不会主动培养自已的后代学习女书。作为女书发源地,如果江永当地居民对于女书文化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知,那么在政府推动下“被动传承”的女书必定会日渐式微,最终处于岁岁可危的境地。此外,女书作为湖湘大地繁衍出的文化,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势必会面临文化差异的问题。在与其他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时,除了利用当前较为热门的新媒体形式进行宣传,更应该注意适当提高内容和表达形式与受众的接近性,使受众获得更多的心理认同。(四)信息资源立体化宫哲兵在女书所反映的妇女生活一文中,通过对女书文本的分析,还原了江永女性的成长

30、、交际、节日、婚姻、宗教信仰等生活状态15。女书是记录江永当地方言的一种表音文字,只有少数自然传承人使用的女书是原生态的。但是随着女书自然传承人一个个逝世,一些女书的字形、读音无从考证。在传播过程中不同版本的出现,难辨真伪,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伪女书”。一些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存在因为不了解女书文化而出现“误解读”的现象,例如雪花秘扇误把女书文化中包含的姊妹情谊表现为“女同”,误导观影者。另外,由于新媒体融媒体的娱乐性、交互性特点,在传播女书的过程中,有时传播者为了追求卖点,牺牲女书的真实性。这种传播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对女书文化的内涵深人挖掘。首先,对于女书文化传播中的“失真”问题,学者们要

31、整理好女书相关的数据、资料,相关部门要利用“数101据化”“智能化”手段建立女书信息库,使女书真伪有证可查;同时可以开放女书参考资料,例如已经出版的女书字典等,打造大众化的女书数字化交流平台。女书爱好者可以在平台共享资料、提出疑问,也可以通过搜索找到需要的资料,从而大大降低“伪女书”现象的出现概率。其次,女书研究成果,尤其是专家学者的综合性全面性的调查成果,应该向大众开放,与大众共享。2 0 15年汪涵发起了“湖南方言响应计划”,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是其中一个调查点。湖南师范大学彭泽润教授及其学术团队对女书文字记录的江永土话进行了地毯式的调查分析,包含语音、词汇、语法、熟语、歌谣、故事传说等;还

32、制作了多媒体典藏音频和视频文件,把女书文字跟女书歌谣的声音对应,呈现了立体的女书文化展示模式。这些可以整合后运用于当地政府部门及方言博物馆的建设,实现资源更大层面的可持续性共享。(五)振兴乡村实业化女书文化在文学、民俗学、历史学等多个方面富有价值,其中也不乏商业价值。近些年,江永县政府着力于把女书打造成当地的一个标志,以便带动当地旅游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际上,与女书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或者产业链,例如女书字画、女书刺绣、女书服饰、国学课程培训等,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如果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在女书实业化发展过程中过分地凸显商业化,就会使得女书在大众视野中县花一现。根据何华湘的调查,发现江

33、永当地为了修建旅游场所,对原生态的优美景观造成了破坏,但是期待的旅游产业却一直没有形成气候。女书文化产业化从女书园开始,一直在努力但又一直处于尴尬的状态2。还有,邻近村子为了经济利益也争当女书发源地,甚至向游客散播谣言误导游客,种种行为屡见不鲜,在经济利益面前破坏国家、政府开发女书文化的一盘棋的和谐格局的部署。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的发展是一个地区前进的动力与优势,为当地的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江永女书文字独特的造型美感,使其在产品实物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女书文字自身就是一种艺术性的表达,体现了独特的女性韵味,同时又具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字形的艺术创造空间极大。设计者如果把女书

34、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附加在文创产品中,对女书文字元素从形态、色彩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不仅可以引起大众情感和精神的共鸣,而且也可以满足大众对形式美的需求,达到视觉审美和精神追求的双重满足,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参考文献:1彭泽润.江永女书文字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2 0 11:2.2伦玉敏.中国女书研究三十年.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 0 12(6):6 6-7 0.3赵晶晶,肖剑锋.非遗文化的新媒体设计研究以江永女书为例J.鞋类工艺与设计,2 0 2 2,2(13):92-94.4武禹圻,饶鉴.基于女书文化的动态设计创意研究.今古文创,2 0 2 2(4):7 2-7 4.5冯冰

35、洋,俞倩,徐莉.江永女书字体形态特征中的装饰图案研究J.包装工程,2 0 2 2(2 0):416-42 2.6宫哲兵.关于一种特殊文字的调查报告湘南瑶山采风记.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 3(3:12 2-12 8.7彭泽润,李日晴.湖南江永女书文字记录的作品.邵阳学院,2 0 12(2):55-6 3.8李荆林.女书与史前陶文研究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5:18 7.9潘慎,梁晓霞.原始母系社会的文化江永女书.山西大学学报,2 0 0 3(4):7 2-7 7.10谢志民.“女书 是一种与甲骨文有密切关系的商代古文字的子遗和演变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6):59-6 4.11宫哲

36、兵.女书时代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5):59-6 3.12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以女书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 0 10:130.10213邹玉瑛,何欣,赵一慧,等.新时代女书文化的传播现状和策略研究.传播力研究,2 0 19(30):2 3-2 4+2 8.14王莉宁,康健桥.中国方言文化保护的现状与思考J.语言战略研究,2 0 2 2(7):7 5-8 5.15宫哲兵.女书所反映的妇女生活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46-51.(责任编辑:黄建华)Ecologic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on Nvshu as

37、 A Carrier of FolkLanguage,Literature and CultureSu Biqin,Zhu Shuqi(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P.R.China)Abstract:so far,Nvshu(the female writing)in Jiangyong area of Hunan Province,also called Jiangyong Nvshu,is rare in theworld.The inheritance of Nvshu has been passed from the natural

38、 generation to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the minority way.Throughthe three communication ways of literature bridging art,literature combing with tourism,and media,Nvshu has become a kind ofpublic cultural resource.By field investiga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pread of Nvs

39、hu is stll not optimistic.Thecharacters of Nvshu and the local dialect of Chinese recorded by it,as well as the folk language,literature and culture expressed bythis local dialect are endangered.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ive strategies,constant transmission between generations,diversified formsof dis

40、play,effective psychological identity,three-dimens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and vitalizing rural industrialization,to help buildan ecological system for the survival and inheritance of Nvshu culture.Key words:Nvshu;Nvshu culture;folk language and literature;ecological communication(上接第8 1页)Researc

41、h-oriented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in FinlandShen Guihua,Xu Xiaomeng(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chang 330038,P.R.China)Abstract:Finland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as a strong country of teacher education.Since 1970s,research-oriented teachereducation development has bee

42、n established.After half a centurys practice exploration,a relatively complete pre-service and post-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has been gradually formed.The teacher education in Finlan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bination ofresearch and practice,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integrity and openness of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emphasizing lifelong learningand reflection evaluation and so on.Key words:Finland;teacher education;research orientation;post-service training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