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七上语文古文整理.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12093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上语文古文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古文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古文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古文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七上语文古文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时代的强音七九年级课内文言文理解举隅【七年级上册】1、郑人买履 韩非子郑人有置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代尺码其坐同“座”,座位。至之动词,到去市而连词,表转折,可是忘操之代尺码。已已经,之后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到,等到反,市罢结束,遂终于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代尺码以介词,用足何不以足试之?”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无信自也。”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D)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代词,代尺码。) (2)何不试之

2、以足(代词,代鞋。) (3)至之市而忘操之(动词,到,)(代词,代尺码。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郑人)来到集市上,可是忘记了带尺码。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鞋的郑国人只相信量脚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你认为有这样的傻子吗?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答类似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这个寓言说明了书本上的东西和经验并不

3、一定可靠,从客观实际出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译文】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他没买到鞋,悻悻而归。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立即契雕刻,刻其代词,船舟,曰:“是指示代词,这儿吾剑之结构助词,的所从坠。”舟止,从其代词,他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4、不亦惑迷惑,糊涂乎?1、请写出“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意思。答比喻拘泥固执,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来处理事情。2、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答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 沈 复余我忆童稚童年。稚,幼小时,能张目睁大眼睛对日,明察秋毫秋天鸟兽向上新长的细毛,明,眼力。察

5、,看清。见藐小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花纹。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私下,这里是“自己”的意思拟比作群鹤舞空。心之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所向名词性短语,指想象的景象,则连词,那么或连词,或者千或百果然副词,真的,果真鹤名词作动词,变成鹤也。昂首观之代词,代“群鹤舞空”的景象,项为介词,表原因,因为之指示代词,这,这样强同“僵”,僵硬。又留蚊于素白色帐中,徐喷慢慢地以介词,用烟以烟徐喷,使其代蚊子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云端,怡然喜悦的样子称快喊痛快。于在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多而杂乱处,常蹲其代词,指自己身,使与台齐一样高 使之与台齐,宾语“之”代身子,省略,定目

6、细视。以介词,把丛草为动词,当做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碎石凸者为邱同“邱”,土山,凹者为壑山沟,神游其代想象中的山林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即“斗于草间”,介词“于”省略,观之代词,指“两小虫”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表修饰,不译来,盖表说明,原来是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连词,就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副词,正在出神,不觉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惊恐;神定心神安定,捉蛤蟆,鞭名词用作动词,鞭打数十,驱之别院即“驱之于别院”,介词“于”省略。1、本文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是清代文学家。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私 拟 作/群 鹤 舞 空 昂 首 观 之,项/为 之 强作/青

7、云 白 鹤 观 果 如/鹤 唳 云 端,怡 然 称 快3、本文叙述哪了三件趣事,请概括出来。答观察蚊飞;观察花台草木;观虫斗,驱哈蟆。4、文章开头“物外之趣”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总领全文。5、文中写“我”观虫斗、驱虾蟆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我”是一个天真、活泼、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有正义感的孩子。(意思对即可)6、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答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用心体会,善于联想和想象。【译文】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

8、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在低洼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凝神细看。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

9、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癞蛤蟆吞进肚里。我当时年龄正小,正在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4、三 峡 郦道元自从,由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几乎,完全无阙同“缺”,中断,断开处。重岩叠嶂,隐遮住天蔽挡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本指阳光,这里指太阳月。至于到了那夏水襄漫上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断。或有时王命急宣宣布,传播,有时朝发从出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御驾风,不以认为,觉得疾快速也。春冬之时,则素白色湍急速流

10、动的水绿潭,回清到影,绝极,最高处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冲刷其间,清水清澈荣树茂密峻山高耸茂草丰盛,良实在,的确多趣味。每常常到至晴初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旦,林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涧山谷,夹在两山间的水沟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zh,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断,停止,消失。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本文选自水经注江水,作者是北魏(朝代)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2.文中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3.文中写

11、三峡水流汹涌湍急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由此可联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4.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怪柏、悬泉、瀑布八种景物,这八种景物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5.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6.“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何写作特点?答从想象角度侧面虚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7.文章结尾引用渔者的歌的作用是什么?答强调、渲

12、染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8.今年我国尚在建设中的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请结合你对它的了解,说说这一工程竣工后,课文三峡中哪些内容将会改变?(举出两条即可)答不会再有“沿溯阻绝”的情况。 水流趋缓,“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也不会再有。9.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答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的高山连绵不断,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岩

13、石,层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隐没了天空,遮蔽了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夜半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了两岸丘陵的时候,上上下下的船只被阻隔了。有时皇帝的命令需要迅速传达,这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两地之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长风飞翔,也不认为快。 春天和秋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两岸的景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木荣,山高,草茂,实在趣味无穷。 每逢雨后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都显得清冷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放声长叫,声音连续不断,凄凉异常。空荡的山

14、谷里回荡着猿叫的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5、以虫治虫 沈 括元丰中,庆州界生予方虫,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代词,指子方虫喙有钳,千万蔽遮盖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都,全为两段。旬日十天子方皆尽,岁年成以介词,表结果,因此大穰rng,丰收。其代词,这样,这种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土人本地的人,当地的人谓之代词,指子方虫“天敌”“傍不肯”。1、比较一下,下边句子中的“之”的意思是否相同?为什么? (1)方为秋田之害 (2)则以钳搏之答不同。“方为秋田之害”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则以

15、钳搏之”是代词,指子方虫。2、以虫治虫,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请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以虫治虫的知识。你觉得生物防治有什么好处?答如青蛙吞食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食树洞里的害虫,保护树木等。生物防治的好处是不仅能促进农业增产,而且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其他如节约能源等等。3、“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答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灭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译文】北宋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在成为秋天田野里的庄稼的危害。忽然又有一种虫子出现了,像

16、泥土中的“狗蝎”,它的嘴上长有钳子,千千万万,遍地都是。(它们)遇见子方虫,就用钳子搏击它,(子方虫)全都被砍成(成为)两段。十天后,子方虫都死了,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子过去曾经有过,当地人称它为“傍(旁)不肯”。6、梵fn天寺木塔 沈 括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才二三级层,钱帅登之,患嫌,担心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介词,用瓦布之,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动如初从前,当初。无可奈何,密暗中,偷偷地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赠给以金钗以金钗贻,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只逐层布板讫终了,完了,便实钉名词用作动词,用钉子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遵照其言,

17、塔遂定。盖连词,解释原因钉板上下弥更加束紧密,六幕上、上、左、右、前、后相联如胠箧,人履走,踩踏其板,六幕相持,自自然,当然不能动。人皆伏同“服”,佩服其精练。1、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北)宋代科学家、政治家。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钱帅登之(塔)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匠师) 匠师如其言(喻皓) 此易耳 (指固塔这件事)3、“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是:匠师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4、“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答: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译文】钱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

18、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为塔的晃动而感到担心,工匠师傅说:“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实在没有办法,工匠师傅就让妻子秘密地去见喻皓的妻子,把金钗送给喻皓的妻子,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身就稳定了。原来是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7、论语八则子曰:“学而连词,表顺承。时名词作

19、状语,按一定的时间。习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技能。,不亦说yu,高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理解而连词,转折。不愠生气,恼怒。,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温习故旧而连词,表顺承。知新,可可以以凭借为动词,成为。师矣。” 子曰:“学而连词,表转折,却不思则连词,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思而连词,表转折,却。不学则殆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子曰:“由!诲教导汝知之代词,指(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乎!知之为动词,就是。知之代词,它,可不译。,不知为不知,是知同“智”,聪明智慧。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介词,凭借。【以何】谓之文也?”子曰:“敏而连词,表并列。好学,不耻意动用法 ,以为耻。

20、下问,是以介词,凭借。 【以是】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连词,表修饰。识同“志”,记住。之代词,指学习所得。,学而连词,表转折,却。不厌满足,诲人不倦,何有于介词,对。我哉【于我何有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择其善者而连词,表顺承。从跟从,学习。之代词,指善者。,其不善者而连词,表顺承。改之。” 子曰:“不愤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不启启发,开导。,不悱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不发。举提出,举出。一隅方角不以介词,凭借。三隅反类推,则不复再也。”1、论语中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名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论语中“是以谓之文也”,“是”指代:敏而好

21、学,不耻下问。3、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的关系的两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学习精神和好学态度时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8、APCE会议在上海召开,市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9、论语中有谈

22、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和为人之道的,请简要回答。答谈学习态度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学而时习之。谈为人之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

23、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

24、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

25、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在教他了。”8、狼 蒲松龄一屠晚归,担名词,担子中肉尽,止同“只”,只有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连接,在这里是紧跟的意思行甚远。屠惧,投以介词,把骨以骨投(之)。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连词。表转折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并一起,一同驱如故旧,原来。 屠大窘困窘,急迫,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作动词,胁迫、攻击。顾转头看,看见野有

26、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用草帘子等盖上蔽成丘。屠乃奔倚靠其下,弛放下,卸下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对着。 少时,一狼径径直去,其代词,指两狼一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坐于前。久之助词,凑足音节,目似瞑,意精神、态度暇悠闲甚意甚暇。屠暴突然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正要,刚要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其代词,指柴薪中,意将隧名词用作动词,钻洞入以连词,表目的,用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屁股尾。屠自介词,从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承上说明原因,原来以连词,表目的,用来诱敌。 狼亦黠狡猾矣,而顷刻片刻,一会儿两毙,禽兽之变诈欺骗的手段几何多少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

27、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 其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代屠) 屠乃奔倚其下(代积薪) 以 以刀劈狼首(用) 投以骨(把)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如) 可以为师矣(凭借) 之 复投之(代狼) 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在主谓间,不译) 久之,目似瞑(调节音节,无实义) 又数刀毙之(代狼)2、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译文】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来的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

28、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很急很怕,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过了一会,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了。这才领会到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