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10602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努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过网友转发的这样一条状态:为何现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却不敌美国好莱坞和韩国偶像剧呢?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文化软实力”这一词。 而如今,随着文化全球化、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也逐渐成为了大国争雄的角力场。各国也渐渐地从只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逐渐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放眼世界,我们看到了可口可乐、麦当劳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了美国文化;三星向世人诠释了韩国的创新文化和设计理论;索尼则代表了日本的精益观念与科技实力;韩国政府则选择大力支持文化输出,他们的偶像剧在中国热播,影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悠五千年历史的大国,文化软实力同时也是一个必不可少且底蕴丰厚的支柱。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热”不断的在一些国家出现,并在全球范围内此起彼伏,且目前世界各地都在办孔子学院。于此同时,全球许多国家在近几年也掀起了“汉语热”,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学校把中文作为了第二外语甚至是第二语言。这些都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但就目前情况来讲,虽然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不断的提升和增强,但是无论是在电影、音乐、快餐、软件领域,还是在价值观、意识形态上,被世界接受的程度和拥有的影响力都不如美国。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比例是10:1,对欧美逆差更高达100:1。2000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甚至曾说过:中国正出现“文化赤字”。且就在之前,韩国把端午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功的事件。那时候的我们群情激昂,才觉醒——为什么韩国人会申请成功?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快一步去申请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然而不仅仅是端午节,我国还有许许多多珍贵、需要保护的的文化,难道要等到被掠夺了之后才来懊悔吗? 由此可见,虽然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我国在文化软实力方面还有待加强与完善。而“硬实力”与“软实力则又像是一个国家的两条腿,任何国家想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学会用两条腿走路。倘若文化软实力这条腿不行,这个国家可能就会不推自倒,不打自败。 就好比如,由于我们文化软实力不够,而没有话语权一例。这一痛苦,我想我们是有深切体会的。这些年来,无论是在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还是在涉及奥运会和新疆、西藏等问题上,西方媒体充满偏见和谎言的报道铺天盖地,花样百出。尽管我们极力反驳,但中国的声音仍然难以直接送到西方受众的耳朵和眼睛里。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逐渐成了西方媒体所塑造的中国。因此,如果不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不提高我们文化产品的质量,不扩大其传播覆盖面,不发展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我们仍将不会真正拥有话语权。 英国人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当中国人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空客A380时,我们是否才想起了自己的莎士比亚呢?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也充分表明了,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仅凭经济发展的一时繁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昂首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所以在现如今竞争激烈的全球,我们应该与硬实力相结合,致力于发展文化软实力,使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真正“硬”起来。 然而对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又该如何“硬”起来呢? 我想,首先应该将发展文化软实力落到实处,空洞的口号和低劣的宣传是没有吸引力的。我们常说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是,只有有效地把“文化资源”、“文化底蕴”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并通过一定的手段有效传播出去,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文化软实力”。 同时也应该综合运用经济、军事的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也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坚定不移的继续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综合运用经济、军事的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种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大幅度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水平,使之与我国的经济大国地位相适应,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再者,提高国家文化传播力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切实途径。这也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和媒介优势,加大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在人际传播上,我们应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在全球建立孔子学院仍不能懈怠,在国外高等院校开设汉语课程,推广汉语教育,传播中华文化;在驻外使、领馆设立中国文化处、文化中心,举办中国“文化年”、“文化节”和各种国际文化学术论坛,组织艺术展览、文艺表演、民俗展示等活动,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风貌,使文化外交成为经济、政治之后的第三大外交形式;最重要的是,在大众传播上,我们应有效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和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介,通过覆盖广泛的强有力传播体系,多维立体地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向国际,让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文化及其价值体系,实施文化兴国战略,奠定文化软实力坚实的基础。 总之,一弯浅浅的微笑,霎时便可以感动世界;一个众志成城的群体,也可以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一个坚毅的东方面孔,也能让世界触摸到古老中国的现代心跳。今天,当振翅高飞的中国令世界称叹,我们有理由、有信心期待更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