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综合练习 编辑:王华 校对:张从
综合练习(27)
班别 姓名 考号 得分
一、材料精粹 自然环保
世界遗产登录标准
《世界遗产公约》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深远影响的国际准则性文件,它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将那些被认为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古迹和自然景观,让全人类承担起保护的责任。世界遗产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1985年11月22日,中国加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中国确定2006年6月10日为第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并且以后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文化遗产日。截止到2005年7月,中国已有物质类世界遗产31处,非物质遗产4处;截止到2005年7月,中国遗产数目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中国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中国是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拥有符合文化遗产全部标准的最多遗产数量,中国拥有符合世界遗产标准最多的遗产,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项目最多的城市。
精要点拨:中国拥有最多的世界遗产的国家,但是也是损坏最厉害的国家。是申报重要还是保护重要?我们不禁掩卷深思。
适用话题:“高瞻远瞩还是鼠目寸光”,“涸泽而渔还是用之有度”,“保护重要还是申报重要”……
我的感悟:
二、基础闯关
1.某市教委把周杰伦的《蜗牛》当作爱国主义篇目收入中学教材,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正方观点是“周杰伦的《蜗牛》适宜收入中学教材”,反方的观点是“周杰伦的《蜗牛》不适宜收入中学教材”。
请你以正方或反方的身份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简要陈述理由。(不少于70字)(5分)
(附《蜗牛》歌词片段: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理由:
。
2.归纳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不超过25个字)(3分)
有一张弓做事很毛躁。一清早起来,弓张开臂,刷地就是一箭。箭刚飞出去,弓马上就大叫起来:“唉,唉,等等,回来!我还没想好射向哪儿,你出去干什么呢!”弓拔腿就追,可箭早没影了。
3.给下面一则新闻拟标题,不超过16字。(要求用以上拟人和对偶两种修辞)(6分)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内容不雅的“露骨广告”在广州市公交车的车体上频频露面,引起市民不满。如今,此类广告已“下站”,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公益宣传,如“为幼儿让座您会得到两颗心的感激”“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等,它们已经成为公交车车身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标题:
三、阅读突破 科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警惕“生态癌症”——蓝藻
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亿万年来,蓝藻默默地为地球提供着氧气,是目前地球大气圈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蓝藻具有双重性,一个是光合作用,因为它带有叶绿素,从这个角度看它是一种植物;另外它比较微小,是一种细菌,所以它是植物性和细菌性的结合体,蓝藻虽然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和植物的不同点更多,所以目前大部分学者还是主张将蓝藻从植物中分离出来,列入原核生物,蓝藻是生命力最旺盛的生物之一,它能存在于90℃高温的温泉中,也能存在于冰山里,它的细胞外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蓝藻家族成员众多,既有“好蓝藻”,也有“坏蓝藻”。好蓝藻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发菜,而著名的蛋白质补充剂螺旋藻,则是螺旋藻属的著名成员。“坏蓝藻”的典型是微囊藻属的蓝藻,正是它们,将河水与湖水染成蓝绿色的“水华”,并散发出阵阵恶臭。
蓝藻爆发主要存在于静止的水体中,中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生长蓝藻明显。一说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人们通常会立即联想到工业污染,工业污染大家比较容易发现,而农业污染则不太为公众熟悉,可也比较严重。此外,生活污染也加快了富营养化。蓝藻需要的营养物质比较多,一般水里的氮都比较多,其他营养也都够用,就是磷比较缺。一旦水体中出现大量的磷,蓝藻的爆发就自然而然了,所以磷是一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其次,适宜的温度也是引起蓝藻大量繁殖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最常见的蓝藻在亚热带地区的25℃-35℃温度下繁殖较多。而今年的蓝藻大爆发同样也有着温度的促进,大气变暖是肯定的促因之一。
蓝藻中的微囊藻.鱼腥藻及颤藻会产生微囊藻毒素。这些毒素通常存在于蓝藻的细胞膜里,所以蓝藻活着的时候没事,待其死亡腐败时,细胞膜破裂,藻毒素就释放到了水里。动物实验表明微囊藻毒素可能让小鼠致癌,但这一情况对人体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在目前已经检定出的微囊藻毒素中,微囊藻毒素-LR是最常见、毒性也最强的一种,因而世界卫生组织将微囊藻毒素-LR作为饮用水质量测定标准的项目之一。另外,蓝藻腐烂时会释放出异臭。但研究尚未发现它们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有人说蓝藻是“生态癌症”,一旦患上就很难清除。对于蓝藻的治理,应急办法很多效果却一般,一旦蓝藻爆发,打捞是应急处理的第一步,但打捞漂浮在水面的蓝藻只能产生眼不见为净的效果。大部分蓝藻存在于水中和水底淤泥里,打捞不上来。另一种应急方法是“物理吸纳法”,往水里添加黏土,可以让蓝藻吸附在黏土颗粒上,令其沉入水底。但这也没法治本,因为蓝藻还在水底生存,还会继续爆发,化学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蓝藻去除工作,比如在水中投放杀藻剂或絮凝剂。不过,这些化学药剂可能对湖泊产生污染,因此对化学药剂有着很高的要求。此外,生态治理上更高级的办法还有利用微生物直接侵袭蓝藻细胞,这一方法非常有效,缺点是价格昂贵。
1.对“蓝藻”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蓝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很早,它为地球提供着氧气,在地球生物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B.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似乎是一种植物;但它又比较微小,是一种细菌,所以应该归属于原核生物。
C.蓝藻的细胞外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可以抵抗外界的冷热刺激,是生命力最为旺盛的生物。
D.蓝藻家族成员中既有像发菜.螺旋藻一样的“好蓝藻”,也有将河水与湖水染成蓝绿色的“坏蓝藻”。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蓝藻腐烂时释放出的异臭气味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实质性的伤害,我们目前还不太清楚。
B.蓝藻会产生微囊藻毒素,蓝藻死亡腐败时,细胞膜破裂,藻毒素就释放到了水里。
C.微囊藻毒素可能让小鼠致癌,对人体健康也有害,世界卫生组织将微囊藻毒素-LR作为饮用水质量测定标准的项目之一。
D.25℃-35℃温度下各种蓝藻繁殖多较快。今年我国各地的蓝藻大爆发与大气变暖关系密切。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磷对蓝藻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我们如果能控制水体中磷的排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蓝藻的爆发。
B.只要我们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入湖泊,就一定能够控制住蓝藻灾害。
C.水体不流动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如果保持水体的流动,相信也可以缓解蓝藻成灾的局面。
D.蓝藻被称为“生态癌症”,但加强环境预警,严格控制污染源,对湖泊进行水源修复,消灭蓝藻灾害并不是不可能的。
四、课外阅读材料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①迟子建:女,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作品500万字,出版著作40余部。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等。曾获得过两届鲁迅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种奖项,作品被译为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综合练习(27)答案
二、
1. 示例:
以正方的身份简要陈述。理由:这首歌的歌词对学生有挣脱压力,鼓励向上的作用。思想内容十分上进,读起来琅琅上口。从教育效果来看,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引入教育领域,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潮流,提高审美能力。所以可以收入教材。
以反方的身份简要陈述。理由:让学生读这种随波逐流、不知所云的歌词,看不出来有任何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这样做是传统的审美在向流行趣味妥协,是媚俗的表现。这对价值观、审美能力尚在形成期的中学生而言,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不可以收入教材。(本题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得5分。能围绕自己确定的身份自圆其说即可)
2. 做事要有的放矢,三思而后行。(本则寓言意在说明做事不能盲目轻率。下面这些概括都不够准确:世上没有后悔药;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不想做的事,不要去做;习惯的巨大力量。)
3. 答案示例:露骨广告“下站” 公益宣传“上车”(6分)
三、
1. 答案 D『解析』 A项原文是“在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B项对于蓝藻的归属,原文说“蓝藻具有双重性”,承认从某个角度看它“就是”一种植物,而选项却说“似乎”是一种植物,实际上是否定了它属于植物;另外文中说的是“大部分学者”主张将蓝藻列入原核生物,而选项却说“应该归属于原核生物”,显得过于绝对。C项原文是“蓝藻是生命力最旺盛的生物之一”。
2. 答案 A『解析』 B项原文说部分蓝藻会产生毒素,此处扩大了范围。C项原文说微囊藻毒素“对人体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D项原文是“最常见的蓝藻”在亚热带地区的25摄氏度到35摄氏度下繁殖较多而不是“各种蓝藻”。
3. 答案 B『解析』 工业污染只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因素,此外还有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只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入湖泊,还不能完全阻止湖泊富营养化,也就不一定能够控制住蓝藻灾害。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