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全 日 制 中 小 学
学
科
教
学
计
划
四 年 级 数 学 科
2012 至 2013 学年度 一 学期
教学计划 2012 年 9 月 1 日
教学任务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
教材重难点
教材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教材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要求
1 、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
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研内容
教研内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四(2)班,共有学生45人。本班学生在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得当,成绩还不稳定。如:何超雄、甘嘉棋、孙世荣等,必要加强训练。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本学期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教学目标 75 85﹪ 40﹪
教材整体性分析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2、 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3、 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4、 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5、 注重在统计过程中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把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融会在一起。
6、 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工作所需课时总数共 57 节
教
学
进
度
表
单元序号
单元内容
所需课时
起止时间
1
大数的认识、测试及分析
11
第1—2周
2
角的度量、测试及分析
4
第3周
3
三位数乘两位数、测试及分析
9
第4—7周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测试及分析
6
第8—10周
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5
第11——112周
6
统计、测试及分析
3
第15周
7
数学广角、测试及分析
4
第16周
8
总复习
5
第17周
9
全面复习、期末测评
10
第18—21周
10
11
12
13
14
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