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王瑞(40907087) 09级化学2班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和意义。
2.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3. 知道确保溶液浓度准确的两个基本原则
4.会简单的实验误差分析。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类比速度(m/s)的含义及计算公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学会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分析实验误差的方法。
3.通过了解实际生产中多种计量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的确定取决于实际需要,取决于计算方便,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学会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去看待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类比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感悟各学科的很多思想方法是相通的,应该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学习。
2. 通过对实验细节的分析,培养学生 的“定量”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3.通过了解使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的发明对于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分析配置过程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步骤。
四、教学方法:实验讨论
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忆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单位、表达式
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有许多应用,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板书]2、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投影]实验目的:配制100mL1.00mol·L-1NaCl溶液
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
[提问]请你设计配制该溶液的简单步骤
[提问]这两个方案区别何在?
[提问]方案1的溶液体积一定是100mL么?
[追问]那如何操作才能使溶液体积一定为100mL
[讲述]烧杯是粗略量取液体的,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种精确量取溶液体积的玻璃仪器——容量瓶
[展示]各型号容量瓶
[讲述]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容量瓶上都标有温度和容积,也就是说,容量瓶需要在室温时使用。将所加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时,瓶内液体的体积则为瓶上标注的体积。
容量瓶使用前检漏;只能用于配溶液,不能做其它用途。
[提问]实验室提供的均为托盘天平,怎么办?
[图片]托盘天平
[演示实验]配制100mL1.00mol·L-1NaCl溶液
[提示]注意观察,老师使用到了哪些仪器,在操作上有哪些你觉得特别的地方?
[过渡]实验完毕,你可以把实验过程描述为几步?
[板书]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mL容量瓶
学生分组实验
[提问]在实验的过程中你有哪些问题?
[讲述]后三次使用玻璃棒,我们把这一过程叫做引流
[提问]如果液体洒漏对配制结果有何影响?
[提问]还有哪些不当的操作会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追问]那么为了防止加水过多,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小结]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
[板书]步骤:
(1)计算:
(2)称量:在天平上称量
(3)溶解:在盛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4)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xml容量瓶中。
(5)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容量瓶中。
(6)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到与凹液面平直。
(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8)装瓶、贴签
如果将配制的100mL1.00mol/L氯化钠溶液稀释至500ml,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多少?
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总结:
稀释定律:
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从100mL1.00mol/L氯化钠溶液中分别取出5mL,50mL溶液,它们物质的量浓度各为多少?
为什么?
选出答案,并分析原因:
下列各溶液中,Na+ 浓度最大的是
(A)4L 0. 5 mol/L NaCl 溶液
(B)1L 0. 3 mol/L Na2SO4 溶液
(C) 0. 8L 0. 4 mol/L NaOH 溶液
(D) 2L 0. 15 mol/L Na3PO4 溶液
学生:
物质的量浓度CB: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单位: mol·L-1
表达式:CB=nB/V
[计算]n(N[aCl)=
c(NaCl) ´V[NaCl(aq)]=1.00mol·L-1´0.1L=0.1mol
m(NaCl)=
n(NaCl) ´M(NaCl)=0.1mol´58.5g·mol-1=5.85g
[设计方案1]称量5.85gNaCl固体,放到100mL烧杯中,加蒸馏水到刻度线,充分搅拌
[设计方案2]称量5.85gNaCl固体,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搅拌
[分析]方案2中溶剂的体积是100mL,溶液的体积不一定是100mL
[思考]也不一定是
[回答]先向烧杯中加少量水,将NaCl充分溶解后,再加水到100mL刻度线
观察容量瓶的特征:
有容积、温度和刻度线三个标识
学生聆听
[回答]托盘天平游码最小刻度为0.1g,读数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因此只能称量5.9gNaCl固体
[观察]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特别:玻璃棒引流;
胶头滴管定容
[回答]溶解、转移、洗涤、确定容积、摇匀
记笔记
[分组实验练习]配制100mL1mol·-1NaCl溶液
[置疑1]操作过程中四次使用到玻璃棒,为什么?
[回答2]第一次使用玻璃棒,起到搅拌作用,使NaCl充分溶解;后三次,是为了防止将烧杯中的液体洒漏。
[置疑2]第一次将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之后,加入蒸馏水,洗涤,再次转移到容量瓶中,重复两次,为什么?
[回答2]将NaCl充分转移到容量瓶中,避免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置疑3]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怎么办?
[回答]重新配制
[
回答]使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答:溶质没有完全溶解、
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等
[回答]向容量瓶中加水距离刻度线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回答]0.2mol/L
答: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答:还是1.00mol/L;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同一溶液,从中取出任意体积时,其浓度不变。但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因体积不同而不同。
答:选B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只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及每摩尔溶质在溶液中电离出离子的多少有关,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课后思考]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两个均可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之间有何不同?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将新学知识与化学实验相结合
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激发他们思维的碰撞,解决问题
向学生介绍新的仪器,引起他们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学习,更好的掌握新知识
加深印象,逐渐认识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激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中一些细节问题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掌握配制溶液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涉及到简单的误差分析
由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引出新问题,并根据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深化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将计算贯穿到实验过程中,增加学生的理解
体会浓度与体积无关
将初中与高中的知识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符号:CB
(2)单位:mol·L-1
(3)定义: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4)表达式:CB=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步骤:
(1)计算:
(2)称量:在天平上称量
(3)溶解:在盛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4)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xml容量瓶中。
(5)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容量瓶中。
(6)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到与凹液面平直。
(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8)装瓶、贴签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