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10301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名称 肿瘤学实验研究 学科代码 3206010 学科类别5 1.数理 2.电子信息 3.化学化工 4.材料工程 5.医疗卫生 6.生物农林 7.其他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RNA干扰沉默DNA polβ基因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申 请 者: 王志举 申请单位(签章): 郑州大学 协作单位: 推荐部门(签章): 河南省教育厅 联系电话: 13937163192 电子信箱: zhijuwang@ 通讯地址: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邮政编码: 450001 填报日期: 2011 年 08 月 31 日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制 填 报 说 明 1.根据《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管理办法》,申报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必须填报《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 2.“申请书”的各项内容应认真填写,表述准确,实事求是。其中引用的名称、数据等内容均应标明出处,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明全称。 3.封面右上角“项目类别”栏由申请者填写,“学科名称”及“学科代码”请根据申报项目所属学科,按最新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填至三级学科分支。若为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须注明重点实验室名称。 4.基础研究是指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不直接考虑应用目标的研究活动;应用基础研究是指有广泛应用前景,但以获取新原理、新知识、新方法为主要目的的研究;前沿技术是指有产业化前景,以获取具有当代国际国内前沿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目的研究。“项目名称”应确切反映研究内容和范围,最多不超过25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申请者”是指申请项目实际主持人。 5.在读(含在职)研究生和申请单位的兼职科研人员不得作为申请者提出申请,但可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研究。 6.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以上学位的申请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7. 若项目申请者有协作单位,请填协作单位概况,且必须在本项目“申请书”后附合作协议(合同)。 8.“申请书”打印规格统一使用A4纸,4号宋体字,于左侧装订成册。纸质材料一式五份与电子文档一并报送。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RNA干扰沉默DNA polβ基因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起止年限 2012 年 01 月 至 2014 年 12 月 申请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 郑州大学 单位性质 3 1、企业 2、科研院所 3、高等学校 9、其他 企业登记 注册类型 □ 1、国有企业 2、集体企业 3、股份合作企业 4、联营企业 5、有限公司 6、股份有限公司 7、私营企业 8、港澳台投资企业 9、外商投资企业 地 址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所在省级产业集聚区 联 系 人 庄东刚 电话(手机) 67781103 传真 67781696 邮编 450000 职工总数 6000 技术人员 4500 中高级技术人员 3220 主要参加人员(含主持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从事专业 职称(职务) 王志举 男 1970.10 博士研究生 生理学 副教授 赵文超 男 1973.08 博士研究生 生理学 讲师 樊红琨 女 1974.09 硕士研究生 生理学 讲师 协作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 1、企业 2、科研院所 3、高等学校 9、其他 企业登记 注册类型 □ 1、国有企业 2、集体企业 3、股份合作企业 4、联营企业 5、有限公司 6、股份有限公司 7、私营企业 8、港澳台投资企业 9、外商投资企业 所在省级产业集聚区 地 址 联 系 人 电话 传真 邮编 职工总数 技术人员 中高级技术人员 主要参加人员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从事专业 职称(职务) 二、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本项目研究的意义及同类研究工作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有一百万妇女患病,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肿瘤中一直居首位,从5年前的十万分之十七增加到去年的十万分之五十二,呈快速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乳腺癌是一种多基因异常疾病,涉及癌基因的过表达和抑癌基因的突变、缺失等多环节。其相关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1]。目前手术仍是治疗乳腺癌最主要而有效的手段,但5年生存率一直未有明显提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的基因治疗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通过将目的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内来修正或封闭体内异常基因的表达,或表达某种特定蛋白质,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或逆转、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研究表明,DNA修复基因发生突变、功能异常以及表达水平的改变均可以引起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的积累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2]。正常细胞具有一系列完整的DNA损伤修复系统,但肿瘤细胞DNA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会发生变异。DNA聚合酶β(DNA pol β)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核内,是单条肽链小分子蛋白质,相对分子量39 kd,为真核细胞中最小的DNA聚合酶。人DNA polβ基因全长33 kb,位于第8号染色体,是单拷贝基因,有14个外显子和13个内含子,是一种看家基因,在从酵母到哺乳类细胞中高度保守。其生物学功能主要表现在参与DNA碱基切割修复和错配修复及跨损伤DNA合成,是DNA修复的主要聚合酶之一,但它没有3′→5′的校读功能,在DNA合成中复制保真度最低[3]。 在正常情况下,DNA polβ的表达保持着持续的低水平,其作用被限制在碱基切割修复(BER)的修复合成中,以保持基因组稳定。Srivastava等[4,5]采用定量免疫印记法检测人肿瘤细胞中DNA polβ基因表达,发现在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组织中DNA polβ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粘膜组织。在高表达的情况下,DNA polβ活力和BER的能力明显提高,干扰了其它高特异性DNA聚合酶的功能,在修复、复制、重组等过程中产生了DNA polβ催化的缺口填补,由于polβ的低保真度,从而掺入了不正确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或突变的碱基类似物,因此可造成自发突变的增加,导致肿瘤的发生。另外,高表达的DNA polβ能与pol α、δ、ε相竞争,参与DNA的复制中的后随链的合成,由于DNA polβ较低的复制保真度,导致遗传的不稳定性和细胞的自发突变率升高[6,7,8],成为介导肿瘤发生及肿瘤化疗中一些抗癌药物耐受产生的重要分子机制[9,10]。因此寻求有效干预DNA polβ过表达并使其呈现适宜水平表达的线索和途径,对于肿瘤的有效干预防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用意义。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这一新型的治疗技术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目前使用基因治疗抑制异常基因或病毒癌基因表达的方法主要有核酶、反义核酸和RNA干扰。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指将外源双链RNA (double-stranded RNA, dsRNA)导入细胞后引起与其序列同源的特异基因mRNA的降解,从而导致靶基因的表 达沉默,产生相应的功能表型缺失。这一现象属于转录后的基因沉默机制(Post 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PTGS)[11]。外源或内源产生的dsRNA进入细胞后,被高度保守的RNase-III家族中的Dice的核酸内切酶识别并切割成21-23nt的小干扰RNA (siRNA)(Dicer是Rnase家族中特异识别双链RNA的一员,能以一种ATP依赖的方式逐步切割由外源导入,或由转基因、病毒感染等方式引入的双链RNA),这些siRNA与RNAi特异性酶结合,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 RISC) [12],而后RISC在siRNA反义链的指导下与siRNA同源靶RNA相结合,并在距离siRNA 3’端12个碱基的位置切割mRNA,达到抑制靶基因表达的作用[13]。 与其它方法相比,RNA干扰具有抑制基因表达效率高、作用持续时间长,甚至可以持续到下一代,具有基因序列特异性、不受注射部位影响等优点[14]。因此,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来进行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RNA干扰在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具有类似基因敲除的作用,因此国外很多研究机构纷纷把研究重点投向RNAi技术,RNAi的技术方法包括[20]:①化学合成;②体外转录;③长片段dsRNAs经RNase III酶类降解;④siRNA表达载体或者病毒载体在细胞中表达siRNA;⑤PCR制备的siRNA表达框在细胞中表达。siRNA表达载体法是众多方法中唯一可以进行长期研究的方法,带有抗生素标记的载体可以在细胞中持续抑制靶基因的表达[15,16]。 基此,本研究拟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DNA polβ靶向si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乳腺癌细胞DNA polβ高表达的沉默抑制作用,并探讨沉默抑制DNA polβ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期揭示DNA polβ在乳腺癌细胞内的适宜功能状态,为乳腺癌的干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此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均未见报道,该研究拟为乳腺癌的治疗寻到突破性方法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Teschendorff AE, Caldas C. The breast cancer somatic ‘mutaome’: tackling the complexity [J]. Breast Cancer Res, 2009, 11(2): 301-306. 2. Neijenhuis S, Verwijs-Janssen M, van den Broek LJ, et al. Targeted radiosensitization of cells expressing truncated DNA polymerase beta.Cancer Res,2010,70(21):8706-14. 3. Zhao GQ, Wang L, Dong ZM.Preliminary study of DNA polymerase beta gene silencing by small interfering RNA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BGC-823 cells. Zhonghua Zhong Liu Za Zhi, 2008, (10):729-32. 4. Berquist BR, Singh DK, Fan J, Kim D, et al.Functional capacity of XRCC1 protein variants identified in DNA repair-deficient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lines and the human population. Nucleic Acids Res, 2010, 38(15):5023-35. 5. Yu E, Gaucher SP, Hadi MZ,Probing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n Ape1 during the progression of base excision repair. Biochemistry, 2010, 49(18):3786-96. 6. Tang JB, Goellner EM, Wang XH, et al. Bioenergetic metabolites regulate base excision repair-dependent cell death in response to DNA damage. Mol Cancer Res,2010,8(1):67-79. 7. Balusu R, Jaiswal AS, Armas ML, et al. Structure/function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of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with DNA polymerase bet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base excision repair. Biochemistry, 2007, 46(49):13961-74. 8. Jaiswal AS, Banerjee S, Aneja R, et al.DNA Polymerase β as a Novel Target for Chemo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PLoS One, 2011, 6(2):e16691. 9. Jaiswal AS, Banerjee S, Panda H, et al.A novel inhibitor of DNA polymerase beta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temozolomide to impair the growth of colon cancer cells. Mol Cancer Res, 2009, 7(12):1973-83. 10. Sun P,Gao J,LiuYL, etal .RNA interference (RNAi)-mediat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 reduction interferes with lymphangiogenesis and enhances epirubicin sensitivity of breast cancer cells[J].Mol Cell Biochem, 2008, 308(1/2): 161-166. 11. March JC, Bentley WE. RNAi-based tuning of cell cycling in Drosophila S2 cells effects on recombinant protein yield [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7, 73(5): 1 128-1134. 12. Colombo R, Moll J.Target validation to biomarker development: focus on RNA interference. Mol Diagn Ther, 2008, 12(2):63-70. 13. Tskeshita F, Ochiya T.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RNA interference against cancer. Cancer Sci, 2006, 97(8):689-696. 14. Huang C, Li M,Chen C,et al.Small interfering RNA therapy mechanism, Potential targe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Expert Opin Ther Targets, 2008, 12(5):637-645. 15. Zhang K, Chen D, Wang X,et al. RNA interference targeting slug increases cholangiocarcinoma cell sensitivity to cisplatin via upregulating PUMA. Int J Mol Sci, 2011, 12(1):385-400. 16. De França NR, Mesquita D, Lima AB, et al. RNA interference: a new alternative for rheumatic diseases therapy.Rev Bras Reumatol, 2010, 50(6):695-702. 2.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①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正常组织及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DNA polβ mRNA的基因表达及DNA polβ蛋白表达,进一步明确其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 ② 根据Gene Bank中DNA polβ基因的全长序列,参考siRNA设计原则,利用以下网址( http://www2.takara-bio.co.jp/sirna-d/top.php,设计、合成并筛选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DNA polβ表达的siRNA序列,构建重组Pslience 2.0-DNA polβ siRNA真核表达载体。 ③ 将靶向Pslience 2.0-DNA polβ 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入乳腺癌细胞系MCF-7,采用噻唑蓝法(MTT)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法,观察其对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及、迁移活性的调节作用,从细胞水平探讨DNA polβ对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④ 将转染了靶向Pslience 2.0-DNA polβ 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接种到裸鼠腋下,通过观察靶向Pslience 2.0-DNA polβ siRNA对人乳腺癌荷瘤裸鼠瘤体的治疗作用,在动物体内进一步证实DNA polβ对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3.项目的预期研究结果或目标及提供形式。如系理论成果,应写明在理论上解决哪些问题及其科学意义;如系应用性成果或基础性资料,应写明其应用前景: 预期研究结果: (1) 从细胞水平探明DNA polβ对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 探讨靶向DNA polβ siRNA对人乳腺癌荷瘤裸鼠瘤体的治疗作用。 研究结果的提供形式 (1)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2-3篇。 (2)培养2-3名研究生。 研究结果的科学意义 乳腺癌是一种多基因异常疾病,涉及癌基因的过表达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及缺失,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手术仍是治疗乳腺癌最主要而有效的方法,但是5年生存率一直未有明显提高。 DNA polβ主要参与DNA碱基切割修复、错配修复和跨损伤DNA合成,但它没有3′→5′的校读功能,在DNA合成中复制保真度最低。资料显示,乳腺癌组织中DNA polβ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乳腺组织。本研究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DNA polβ的表达,进一步探明DNA polβ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关系;通过构建重组靶向DNA pol β siRNA真核表达载体,并分别将其导入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注入乳腺癌荷瘤裸鼠中,观察靶向DNA polβ siRNA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以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 siRNA)介导的RNAi用于乳腺癌治疗的可行性,期望能为乳腺癌的基因治疗找到新的靶点及方向。 研究结果的应用前景 在最近的几年中,RNAi现象被广泛地发现于真菌、水媳、涡虫、锥虫、斑马鱼等大多数真核生物中。这种存在揭示了RNAi很可能是出现于生命进化的早期阶段。自RNAi技术诞生以来,作为基因沉默的一种新技术,不仅用于基因功能分析,而且作为一种基因治疗方法,已获得成功。人们形象地称用RNAi技术可使基因敲低或使基因静寂。一些科学家预测,这种RNAi技术比基因敲除技术更方便快捷地显示出基因的功能,有希望用于治疗某些由于特定基因表达过度引起的疾病,或者可抑制病毒或寄生病原性蛋白表达引起的疾病,尤其有希望用于抑制癌基因或突变基因引起的癌症的基因治疗之中。 针对各种癌基因设计其特异性siRNA,抑制其基因和蛋白表达,进而消除其在肿瘤中的作用,不仅可在乳腺癌治疗中尝试,更可推广到其他肿瘤的基因治疗,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siRNA介导的RNAi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抑制,效果显著,特异性强,作用迅速,未见不良反应,是一种特异性失活功能基因的好方法,将在基因功能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拟采取的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其可行性: 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拟采用的实验方法涉及组织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包括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质粒的构建和转染、western blotting、FQ-PCR、和裸鼠荷瘤动物模型建立等技术。 (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正常组织及乳腺癌细胞系中DNA polβ的表达 (2)构建并筛选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靶向DNA polβ siRNA真核表达载体 (3) 观察靶向DNA polβsiRNA真核表达载体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迁移活性的调节作用,从细胞水平探讨DNA polβ对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4)观察靶向Pslience 2.0-DNA polβsiRNA真核表达载体对人乳腺癌荷瘤裸鼠瘤体的治疗作用,在动物体内进一步证实DNA polβ对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可行性分析: 1. 课题组在DNA polβ与肿瘤癌变机制的研究领域已有大量工作积累,为本项目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先后完成与DNA polβ相关课题两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30471952),省重点项目一项(2007310020)。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食管癌中存在polβ的突变,已初步总结出polβ在食管癌中的突变特征和规律,发现了与其它癌中不同的polβ变异点和大片段缺失现象。同时在胃癌、肺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组织上均发现了DNA polβ的高表达。 2. 本课题的难点是靶向DNA polβ siRNA重组载体的构建。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我们成功构建了肺腺癌的靶向DNA polβ siRNA重组载体,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此外我们还完成了野生型DNA polβ siRNA质粒的构建,为完成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课题组成员梯队合理,敬业负责,熟练掌握蛋白、核酸分析等研究技术。 2.研究工作的整体安排: (1)课题如获批准将立即组织实施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 (2)年度计划安排: l 2012.01-2012.06: ① 购买所需试剂。 ② 完成乳腺癌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的收集。 ③ 完成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DNA polβ蛋白表达的研究,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l 2012.07-2012.12: ① 建立稳定的polβ基因FQ-PCR检测技术,完成进行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DNA polβ mRNA基因表达的测定,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② 完成DNA polβ基因靶向的编码短发卡样siRNA的单链DNA模板的设计,合成DNA polβ的小发卡RNA。 ③ 完成Pslience 2.0-DNA polβ基因靶向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筛选、大量包装与纯化,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l 2013.01- 2013.09: ① 完成Pslience 2.0-DNA polβ siRNA表达载体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并检测转然后MCF-7细胞中DNA polβ mRNA的基因表达。 ② 完成转染后各组MCF-7细胞中DNA polβ的蛋白表达。 ③ 完成转然后各组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研究,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l 2013.10- 2014.06: ① 建立人乳腺癌荷瘤裸鼠动物模型。 ② 完成瘤体注射Pslience 2.0-DNA polβ siRNA后,荷瘤鼠瘤体组织DNA polβ mRNA基因表达研究。 ③ 完成瘤体注射Pslience 2.0-DNA polβ siRNA后,荷瘤鼠瘤体组织DNA polβ蛋白表达研究。 l 2014.07- 2014.12:数据资料分析、总结、论文撰写及成果鉴定 四、实现本项目预期目标已具备的条件 1.实施本项目的工作基础及已有的主要仪器设备;尚缺的仪器设备及解决途径: 工作基础:申请者所在的河南省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先后完成与DNA polβ相关课题两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30471952),省重点项目一项(2007310020)。在DNA polβ与肿瘤癌变机制的研究领域已有大量工作积累。 (1)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食管癌中存在DNA polβ的突变,已初步总结出DNA polβ在食管癌中的突变特征和规律,发现了与其他癌中不同的DNA polβ变异点和大片段缺失现象。 (2)在胃癌、肺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组织上发现了DNA polβ的高表达。 (3)完成了野生型DNA polβ siRNA质粒的构建。 (4)本课题的难点是靶向DNA polβ siRNA重组载体的构建。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申请者成功构建了肺腺癌的靶向DNA polβ siRNA重组载体,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5)完成了食管正常、癌前及癌变组织中DNA聚合酶β mRNA的检测: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2005, 40(4) (6)完成了肺腺癌细胞系A549中DNA聚合酶β的表达: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4);完成了 DNA聚合酶β靶向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2010, 45(6) (7)完成了卵巢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检测: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1) 主要仪器设备: 申请者所在河南省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包括一下设备: 1.分子生物学实验室(200M2):可提取基因片段,PCR扩增,质粒转导和转染,DNA序列分析,蛋白质纯化等各种分子生物学操作 2.细胞生物治疗室(120M2):按国家GMP标准建造。用于细胞培养及生物治疗研究。 3.免疫室(60M2): 4.实验动物室(120M2): 可进行包括裸鼠在内的各种动物的饲养和实验。 5.仪器设备: 荧光定量PCR仪、原位PCR 、普通PCR仪:美国 -80℃低温冰箱: 英国 低温超速离心机: 日本 低温高速离心机: 德国 自动凝胶扫描分析系统: 美国 流式细胞仪: 美国 万能显微镜: 日本 全自动紫外分光光度计: 日本 液闪仪: 美国 DNA序列分析仪: 日本 CO2培养箱: 美国 2.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主要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近期发表的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和科研成果名称及获奖情况: 王志举,生理学副教授,2007年郑州大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专业博士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NA聚合酶β与食管癌癌变机理关系的研究(30471952)。2008.11-2009.2 在香港中文大学上皮细胞研究中心学习,2009.11-2010.5在日本Asahikawa medical university生理教研室做访问学者。自1997年以来一直从事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熟练掌握肿瘤细胞的培养和建系、PCR,Western blotting、质粒构建、转染以及动物实验等技术。获得省部级成果二项,厅局级成果二项。 近期发表论文: 1. Zhiju wang, min Li, Guoqiang Zhao, Ziming Dong. Establish of human multidrug resistant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sublines (A549/P). 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 2006 (30) S28 2. 王志举,樊红琨,李敏,赵国强,董子明.紫杉醇诱导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DNA pol β, mdr 1, mrp1, GST-π, lrp 和 topo II基因的表达.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28(4):358-363 3. Zhiju wang, min Li, Guoqiang Zhao, Ziming Dong. 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s with multidrug resistance. Life science, 2007,4(1):13-16 4. 王志举, 李敏, 赵国强, 董子明.人肺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系DNA pol β的表达.山东医药,2007,47(1):19-20 5. 赵春临,王志举,樊红琨等.DNA聚合酶β靶向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5(6):999-1001 通讯作者 6. 方明珠, 王志举, 赵国强, 董子明.卵巢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检测.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18(11):1493-1495 7. 李 敏, 王志举, 李文涛, 董子明.人食管癌顺铂耐药细胞系Ec9706/cDDP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34):3257-3260 8. Zhiju wang, Wenchao Zhao, Ming Yan, Dongxiao Duan, Ying Xing. Effects of sleep deprivation on the plasma insulin and blood glucose. 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 2005,29(10):S7 9. Zhao WC, Duan DX, Wang ZJ, Tang N, Yan M, Zhang GH, Xing Y. The underlying cellular mechanism in the effect of tetramethylpyrazine on the anion secretion of colonic mucosa. Jpn J Physiol., 2005, 55(6):325-9. 10. Wenchao Zhao, Zhiju wang, Ming Yan, Dongxiao Duan, Ying Xing. Effects of sleep deprivation on anion secretion by the colon in rats. 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 2005,29(10):S10 11. 司金超,王志举,樊红琨.颈淋巴管阻塞对脑缺血BBB通透性和MMP-9表达的影响. 神经解剖学杂志,2010,26(2): 155-160 著作: 1. 王志举独著.《生理学》.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 标准书号:ISBN 978-7-80145-435-5 2. 章茜主编,王志举副主编.《Medical physiology》.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标准书号:ISBN 978-7-5349-4202-0 3. 王志举合著.《临床生理学》. 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标准书号:ISBN 7-81048-958-5/R.6 获奖: 邢莹、章茜、王书春、乔鹏、梁平、孙保全、王雨若、王志举:“一氧化氮合成抑制对睡眠的影响”2004年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证书号: 2004-J-138-R08/08 赵文超,生理学讲师,2010.10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熟练掌握质粒的构建、转染、siRNA的设计合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近期发表的文章 1. Zhao WC, Wu X, Xie H, Ke Y, Yung WH. Permissive role of insulin in the expression of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the hippocampus of immature rats. Neurosignals, 2011 Feb 22. [Epub ahead of print] 2. Cheng L, Chen H, Yao X, Qi G, Liu H, Lee K, Lee K, Zhang J, Chen S, Lin X, Zhao WC, Li J, Li M. A plant-derived remedy for repair of infarcted heart. PLoS One, 2009,4(2):4461-4465. 3. Zhao WC, Duan DX, Wang ZJ, Tang N, Yan M, Zhang GH, Xing Y. The underlying cellular mechanism in the effect of tetramethylpyrazine on the anion secretion of colonic mucosa. Jpn J Physiol, 2005, 55(6):325-9. 4. Zhao WC, Zhu JX, Zhang GH, Wong CH, Chung YW, Chan HC. Effect of sodium ferulate on human colonic anion secretion and the underlying signaling mechanism. Biol Pharm Bull, 2005, 28(9):1608-11. 5. Zhu JX, Yang N, He Q, Tsang LL, Zhao WC, Chung Y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