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灌注桩质量管理
一、质量监控依据
1、设计图纸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5、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
二、质量预控
1、施工单位资质审查
分包单位名称:XXX工程公司
资质等级:地基处理资质等级不低于 贰 级
2、施工组织设计审查
(1)施工平面图: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是否明确;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时,泥浆制备设施及其循环系统是否标明;
(2)成孔机械、配备设施及合理的施工工艺是否确定;
(3)桩基施工时,对安全、防火、防雨、环保等是否按有关规定执行;
(4)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季节性(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是否齐全。
3、进场材料审核
(1)审核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钢筋要有出厂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或出厂检验报告。
(2)实物检验:承重结构钢筋按计划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
(3)见证取样复检:审核进场水泥出厂合格证;出厂水泥试验报告;进场复验(包括见证取样)砂、石、进场试验报告;外加剂和掺和料产品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4、进场设备审核
(1) 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2)计量器具要有相应的计量检测报告。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质量监控重点:
(1)灌注桩施工应对孔的中心位置、孔深、孔径、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等进行认真检查,并填写相应质量检查记录;
检查方法:用钢尺检查。
(2) 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种、焊口规格、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检验报告和用焊缝检测尺检查。
(3) 混凝土搅制应对原材料质量和计量、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进行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检验报告
(4)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
检查方法:检查检验报告。
2、桩位验收记录
桩位允许偏差: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距离<100mm;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距离<150mm。
3、成孔检验标准
(1)灌注桩桩径允许偏差:D>-20mm;
检查方法:用钢尺量。
(2)灌注桩孔深允许偏差:H<+300mm;
检查方法: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
(3) 泥浆比重允许值:1.15~1.20;
检查方法:用比重计测,清孔后在距孔底500mm处取样。
4、钢筋笼制作、安装质量控制
(1)审核焊工上岗证;
(2)核查焊接试件试验报告单;
(3)按批号及直径分批验收,不论直径大小一律按规定抽取试样做机械性能复验。有复验报告;
(4)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并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
(5)放置钢筋笼检查要点;
a、钢筋笼安装深度允许偏差:±100mm。
检查方法:用钢尺检查。
b、钢筋笼主筋的保护层允许偏差:水下浇筑混凝土桩: ±20 mm;非水下浇筑混凝土桩: ±10 mm。
检查方法:用钢尺检查。
(6)隐检验收内容;
钢筋笼制作规格、焊接、钢筋笼放置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7)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主控项目
1
主筋间距
±10
用钢尺量
2
长度
±50
用钢尺量
一般项目
1
钢筋材质检验
设计要求
抽样检查
2
箍筋间距
±20
用钢尺量
3
直径
±10
用钢尺量
5、混凝土浇灌质量控制
(1)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并按比例做见证试块。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规范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2)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检查方法:观察及检查施工记录。
(3)监查砼28天试块制作养护,并按见证取样计划旁站监督砼试块的制作。
检查方法:检查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6、浇灌混凝土旁站监控要点
(1)检查施工单位现场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的准备情况。
(2)在现场跟班监督,灌注桩施工时执行施工方案以及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3)核查进场建筑材料,设备和商品砼的质量检验报告等,必要时要见证取样。
(4)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
(5)旁站监理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和处理旁站监理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如实准确地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凡旁站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现场质检人员未在旁站记录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灌注桩静载试验控制
(1)审核基桩检测机构的资质;
(2)审核检测人员的资格;
(3)审核基桩检测方案;
(4)检查检测计量器具;
(5)审核检测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