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音乐游戏快乐学习.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10154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游戏快乐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音乐游戏快乐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课堂教学故事 音乐游戏 快乐学习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的教育故事——音乐游戏《游戏圈圈》的整个设计的心路历程。 一、音乐的选择 首先吸引我的是《游戏圈圈》的这首曲子,歌曲虽然简单,但非常好听,歌词轻松易懂,歌中所唱的“背对背的圈圈、面对面的圈圈、肩对肩的圈圈”非常适合幼儿的合作表演,因此,根据歌词,我将这首歌曲设计成一个幼儿集体合作进行的音乐游戏。游戏设计我结合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动作学习规律。从心理特点上,有歌词提醒的动作利于幼儿接受,能充分体现音乐游戏的轻松愉快;从动作学习的规律上来说,简单、重复、有趣的动作更加利于幼儿接受。因此,可以让幼儿在有趣的歌曲中充分互动,轻松而又愉快地体验游戏的乐趣,在换朋友、猜拳分胜负的过程中幼儿体会互动的乐趣、学习遵守游戏规则,逐渐学会主动找朋友和接受朋友,在共同完成游戏中感受到游戏的快乐,获得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 二、辅助材料的运用 此次活动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动作图谱和队形图谱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游戏,突破了以往以“教”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本”,体现了幼儿主动学习和积极性,让孩子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5-6岁大班的孩子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合作能力,而且还有较强的自我挑战愿望,因此,活动中运用队形图谱来辅助教学,非常附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而游戏规则也适合自控能力较强、好胜强的大班幼儿。 整个活动中我使用了地面双圆标记、椅子半圆形、音乐、图谱等材料辅助教学,大班音乐活动大多是在单圆上的多一些,这次为了让幼儿间有更好的互动我尝试挑战双圆。地面双圆标记可以给孩子一个队形中,自己站的位置的错误控制,这样会使整个游戏都井然有序,;椅子半圆形来坐可以让孩子在充足的场地活动;音乐贯穿始终,孩子很容易就熟悉了;图谱的制作,借鉴我们舞蹈中场记得简单方式,用圆圈的颜色方向代表不同颜色的幼儿,箭头来表示队形的变化。引导孩子仔细观察掌握了活动技巧,更好的达到了目标。 三、逐步递进的教学手段 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阶梯式推进的方法,体现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步提高,适宜用于帮助幼儿巩固练习已有的知识经验。 例如:在开始部分,我引导幼儿通过动作图谱来理解歌词内容,记忆动作。在引导幼儿观察动作图谱时,也是从相对容易的“背对背”图谱开始,最后出示不容易观察的“肩并肩”图谱,便于幼儿掌握。 第二个环节是重点部分,难点也在其中,在这个环节中,我采取分解式推进的方法,活动中的难点或重点分解开来,逐步推进,体现了“小步递进”。 在学习音乐游戏部分,我首先带孩子观察了双圈队形图谱,引导幼儿自由探索、练习双圈队形;在掌握了双圈走的动作后,我着重引导孩子通过图谱学习根据乐句和伙伴做动作、猜拳分胜负的游戏规则,并引导孩子反复练习这两个乐句,让孩子熟练掌握。在这个基础上,之后我又出示新的队形图谱,增加游戏难度时。由于前面环节已经打好了基础,孩子们很快就发现图谱的不同,并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游戏中。 在这个环节中,先请孩子观察相应的图谱,找出不同点,并且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果有一些孩子理解了并做出了相应的动作,老师就请他到地面双圆标志上面去试一试,其他孩子观察他们的队形变换,这时孩子在心里会有个内化和优化的过程,会找出最佳的队形变换方法。这样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的逐步让孩子观察理解和充分实验来得出最佳答案,孩子印象会比较深刻、兴趣更高、参与性更强。这个环节通过孩子和材料的互动,更充分的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发挥了每个孩子的主动性,孩子们在下面的游戏中气氛活跃、动作自然,连平时不爱参与音乐活动的孩子也能很好的融入到游戏当中,脸色洋溢着兴奋的微笑。可见,孩子和材料之间自主的学习、自由的探索、自如的发挥、自己的内化,够让他们在无形中掌握了此次活动的技巧。 但其实在双圆上反方向做游戏是有难度的,如果老师讲不一定很清楚,幼儿也不一理解,但是图谱可以让他们清楚的了解游戏规则,当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幼儿看完图谱后我请他们上来尝试,结果内圈其中一位幼儿并没有理解箭头的意思,方向反了,我在等待他继续观察图谱站位时,旁边的同伴就忍不住告诉他方向错了,并帮他纠正。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图谱对孩子们提示的重要作用,经过2次游戏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反方向交换伙伴的诀窍,并且对猜拳游戏非常喜爱。 队形图谱也是小朋友第一次运用虽然看起来有些复杂,但由于是分次出示的,而且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难度,孩子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假如孩子观察不出来,我会采用追问和分解图谱的方式,或者是增加提问的密度,帮助孩子来理解。 四 、课后反思 整节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师幼共同愉悦的活动:老师的愉悦来自幼儿的表现、创造和他们脸上洋溢的兴奋笑容,幼儿的愉悦来自于他们对于音乐游戏的喜欢和全情的参与。这样我觉得课前所预设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学习是一个积极发现的过程,所以身为指导者我更希望孩子的学习是主动自发的,因此指导者要让幼儿自己找到或发现自己的答案。所以在活动中,不论是图谱的介入、还是我的引导都是以幼儿为本。在这个音乐游戏中,幼儿相互合作,无拘无束地游戏,孩子们是跳到音乐里在尽情地玩,幼儿间的情感得到了交流,充分地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和成功感,良好的合作氛围也在无形中营造起来了,学习到了非语言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同伴。 在这个自主的游戏活动中,很多环节是需要幼儿去探索、尝试,因此失败碰壁是不可避免的。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孩子们会自发地互动(提醒、示范),帮助同伴寻找失败的原因,进行纠错,而同伴间的示范能更好地引起孩子们的共鸣,激起幼儿再次探索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间的互动多是由解决问题的需要,而这种互动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从这节课,我对幼儿音乐游戏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应立足于儿童本身,研究儿童是否在音乐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展示他们的天性,并快乐的学习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教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持好幼儿兴趣的萌芽,不断创造条件给与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