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娜塔莎》习题3.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06690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娜塔莎》习题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娜塔莎》习题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娜塔莎》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宅邸(dǐ)      砰然(pēnɡ)   花翎(línɡ)     勋绶(shòu) B.绛红(xiànɡ)     耽搁(dān)    袒肩(tǎn) 迸流(bènɡ) C.消释(shì) 皱襞(zòu)    憎恶(zēnɡ) 惊惶(huánɡ) D.掩饰(shì) 搽粉(cá)    请帖(tiě) 瞭望(li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狂热 掬躬 邀请 听差      B.轻盈 司仪 明郎 眼帘 C.坚决 怀疑 脑怒 纤细      D.迷惑 蠢话 惊恐 克制 3.(2014·合肥高二检测)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这是一种所谓幽默的态度。真正的幽默恰恰是从平凡渺小里发掘价值。     ;       。       ,      ;幽默是冷峻,然而在冷峻的背后与里面有“热”。 ①以高的角度测量那“煊赫伟大”的,则认为它不过如此 ②以深的角度窥探“平凡渺小”的,则发现它里面未尝没有宝藏 ③一种愉悦、满意、含笑与超脱,支配了幽默的心襟 ④幽默不是谩骂,也不是讥刺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二、语言表达 4.塑造圆形人物时,在理论上应充分考虑到人性的复杂性。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汇集或集合了几种类型。人的角色的多面性与人性的复杂性互为表里,角色与性格又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因而人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的人物关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据此分析林冲性格的复杂性。 林冲:                                       5. (2014·成都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部分舆论看来,本属于全民娱乐、全民福利的春晚,用广告践踏公众眼球,给公众添堵,使春晚这台公共节目丧失了“公共性”,挑战的是国家电视台的职业操守。 B.《星光大道》栏目因为没有任何限制,广泛吸纳多种表演形式,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他们展示的绝活也异彩纷呈。 C.在《中国好声音》中,主持人在一分钟内念完几页的赞助商名单,因为超快语速而被称为“中国好舌头”,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D.商家当然不希望错过“光棍节”这样的日子,纷纷打出了促销的招牌,尤其是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早早就展开了打折促销的宣传攻势。 6.下面是某校学生写的一张海报,其中在用语得体、语法规范、应用文要求等方面存在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海  报 为配合第五届市中学生影评征文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电影欣赏和电影评论写作,我们邀请了著名影评人王哲先生赴我校做题为“电影欣赏与评论入门”的讲座。时间为本月10日下午3时。届时欢迎同学们光顾。 希望中学学生会 2014年3月5日 ①                                      ②                                      ③                                      ④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三天,’娜塔莎说……娜塔莎,你想过没有能有些什么样的秘密的原因吗?”,完成1~4题。 1.娜塔莎对爱情的一番表白说明了什么? 答:                                       2.索尼亚清楚地知道阿那托尔的为人,可娜塔莎为什么不相信朋友? 答:                                       3.“娜塔莎带着幸福的惊惶的面色说”一句中,“幸福的惊惶的”该如何理解? 答:                                                                                                                                              4.索尼亚和娜塔莎都“恐惧”,她们害怕的内容相同吗? 答:                                      二、拓展阅读 (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 安娜之死 [俄]列夫·托尔斯泰 ①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 ②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 ③“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十点钟我就回来。”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 ④“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⑤“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⑥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⑦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着她的时间。 ⑧“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 ⑨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但是她因为从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车厢中心开过去了。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觉得无力挣扎。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选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 5.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 答:                                       6.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                                       7.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答:                                       8.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答:                                       参考答案 1【解析】选A。B项,“绛”读jiànɡ;C项,“皱”读zhòu;D项,“搽”读chá。 2【解析】选D。A项,“掬”应为“鞠”;B项,“郎”应为“朗”;C项,“脑”应为“恼”。 3【解析】选D。①②两句在语义上构成一种转折关系,从“幽默是冷峻”可知上句应接“幽默不是谩骂,也不是讥刺”。 4答案(示例):在公众场合是威风凛凛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在高衙内面前是他父亲手下的一个高级奴隶;在妻子面前,是情意绵绵的丈夫。不同角色塑造了他性烈如火、忍辱负重而又柔情似水的复杂性格。因此当高衙内调戏他妻子时,不同的角色促使他做出不同的反应。 5【解析】选D。A项,“春晚……用……使春晚”句式杂糅。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因为”应移到“《星光大道》”前面。C项,搭配不当,“有很高的收视率”的主语不应是“主持人”。 6答案:①“赴”改为“莅临”;②“光顾”改为“参加”;③“提高同学们的电影欣赏和电影评论写作”改为“提高同学们的电影欣赏和电影评论写作的水平”;④缺活动地点,可补充“在学校报告厅”。 1答案:她喜欢浪漫,充满对爱情的渴望,为爱义无反顾。 2答案:她太幼稚,以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爱情,她决心为爱坚持到底。 3答案:她沉浸在所谓的爱情中,她为自己对爱的感觉而幸福,又觉得自己神魂颠倒,超出常理,所以是“幸福的惊惶的”。 4答案:不相同。索尼亚害怕此事发展下去娜塔莎会受到伤害;娜塔莎害怕这美好的爱情被破坏。 5答案: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望;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的彻底绝望;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人生、世界、命运等)的绝望。 6答案: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 7答案:内心活动:恐惧、迷惑、悔恨。意义:表现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增强了悲剧意味。 8答案:“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至消失的过程。这句话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画龙点睛,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