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工作报告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Style Definitions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一般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
2、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mso-bidi-language:#0400;以下提供一篇工作报告给大家参考!本课题研究周期三年(20XX年11月 20XX年12月),分前期预备、课题立项、施行研究、中期评估、深化总结五个阶段进展。目前课题研究完成了前期预备、课题立项和部分子课题施行研究工作,正
3、进入课题中期评估阶段,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概述(一)研究背景1宏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素养已成为广大国民素养的重要方面。时代要求中学生不仅有强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养、高尚的品德,还应该有扎实的根底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尽管已是一个深化人心的教育口号,但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仍处于十分落后的情况,且已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开展、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严峻滞后要素。2中观中学阶段是培养科学素养的最正确时期,尽管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开展,但学生仍受应试教育体制妨碍,学习方式单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自主认识和创新精神。因而,在课程改革进入再出发时期,我们的教育也
4、应该再考虑,重拾“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才能”,并研究如何使学生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才能”显得十分必要。3微观我校是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的母校,我们确定“明德尚才、与时俱进,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开展奠定根底”为办学理念,把吴健雄的“爱国奉献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作为学校的办学精神。学校有深沉的历史底蕴和得天独厚的伟人文化和科学气氛。然而,依照课题组对我校学生的咨询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觉我校学生科学素养的开展水平与学校的办学精神和目的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存在非常大的偏向;学生缺少相对稳定的学习适应、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学习质量,没有掌握
5、科学的学习方法,“发觉咨询题、分析咨询题、自我处理咨询题”的才能较差等。(二)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1研究目的我们试图通过该课题研究,包括对“吴健雄精神的本体研究、机器人教育活动、德育主题教育和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探究和构建一个整合的方式,着力培养我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擅长观察,学会发觉、分析和处理咨询题的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动手实践、大胆创新的科学认识和制造才能”等。详细目的为:1)通过对吴健雄精神的本体研究,创设浓重的精神文化气氛,使全校学生对吴健雄的精神内核,特别是吴健雄“科学创新精神”有更深化、更全面的理解,以精神塑造学生,
6、让吴健雄精神走进每一个班级,进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2)通过对德育主题教育的研究,使全校学生养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稳定良好的学习适应、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学习质量。3)通过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使更多学生构成科学创新的认识,掌握观察、发觉、分析和处理咨询题的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为他们的持续稳定开展打好根底。4)通过对机器人教育的研究,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机器人搭建和编程等动手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开辟创新的制造力。2研究内容为到达上述目的,课题组努力探究和构建一个以精神文化为引领、整合“德育、教学、机器人课外活动”于一体的方式,有效促进学生从“科学情感态度-科学学习
7、方法和思维方式-科学创新才能”的按部就班的开展,使全校学生在吴健雄精神的启迪下,以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认识为根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我治理和动手实践,从而培养发觉、分析和处理咨询题的学习才能和考虑、实践、创新的动手才能,促进我校更多学生健康、稳步、良好开展。因而,我们设立如下5个子课题:1)我校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现状研究2)对吴健雄精神的本体研究 3)德育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情感、态度的研究4)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创新认识的策略研究5)开展机器人教育,培养学生制造力的研究二、课题研究进程(一)课题研究的前期预备工作(20XX年3月 11月)1对学校已有课题的研究课题组通过查阅、梳
8、理材料,对学校“九五、十五”期间的所有课题进展摸底调查,把握学校总体课题研究走向;理性分析课题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缺乏。充分挖掘学校资源优势,精确定位学校、老师、学生的开展方向,找准打破口。经校行政会议商讨,邀请教科研资深老师论证,确定学校“十一五”课题的研究方向。课题组着手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初稿。2老师科研才能现状调查课题组通过对学校一线老师进展咨询卷调查,理解我校老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情况,写出调查报告,寻找合适老师教科研工作实际、投合老师不同开展需求、构建学校教科研网络的切入口,初步确定各子课题研究内容。3学生学习现状调查课题组通过对XX、XX级学生进展咨询卷调查,理解我校学生 “对吴健
9、雄精神的熟悉程度”和“科学情感态度和创新认识”两方面情况,分析、研究调查结果,完成“我校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研究报告,确定课题主要处理的咨询题和研究目的。(二)课题研究的申报和开题工作(20XX年11月 20XX年3月)1课题研究方案撰写、申报工作课题组通过研究创新教育文献、学习理论、查阅材料,理解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寻找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明确目前的宏观情势和中观教育背景,修正课题研究方案。邀请市教科研专家对课题方案进展初步论证,课题组再次修正,预备申报。自20XX年9月被立项为苏州市滚动课题起,课题组正式成立,由5个一级子课题和11个二级子课题组成,分别对我校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现状
10、研究、对吴健雄精神的本体研究、德育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情感、态度的研究、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创新认识的策略研究和开展机器人教育,培养学生制造力的研究进展研究,学校由此构成了“组组有课题、人人都参与”的绿荫场式的教科研场面,教科研工作呈生气勃勃之势。2开题论证会20XX年11月6日,学校邀请太仓市教育局尤培亚副局长、教培研中心苗长广主任、顾永丰副主任、严乃超老师以及兄弟学校教科室主任等领导专家进展开题论证,后课题组依照专家论证意见和建议,对课题方案再调整、修正,并申报省教科院,20XX年3月,课题被立项为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20XX年课题。紧接着,各子课题确定组长和成员,完成子课题研究
11、方案,落实详细研究任务,启动课题研究。(三)施行研究工作(20XX年3月 20XX年12月)(主要研究内容、策略方法)1开展子课题1我校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现状研究的工作子课题组运用调查咨询卷法,从学生对“吴健雄精神的熟悉程度”和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和创新认识”两个方面,针对学校XX、XX级学生进展咨询卷调查,研究我校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现状,完成研究报告。通过一学期的研究实践,20XX年10月课题组对学生进展中期咨询卷调查,分析XX级学生在研究前、后的科学素养变化情况,同时理解XX级新高一学生入学时的学习情况和科学素养的根本情况,探究、调整部分研究内容,逐步转移研究重点,着手研究合适学生的科学素养
12、培养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机器人教育实践。2开展子课题2对吴健雄精神的本体研究的工作子课题组运用文献材料法,对吴健雄精神的本体开展研究。首先课题组老师搜索文献、查找材料,充分挖掘、归类整理吴健雄人文资源。再组织、指导高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协助学生深化理解“吴健雄科学创新精神”内涵本质,催促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吴博士,把“吴健雄精神”落实在详细的行为上,将内隐的精神以“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端正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外显出来。3开展子课题3德育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情感、态度的研究的工作子课题坚持用行动研究,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科学情感、态度的研究。1)利用每月一
13、次的班主任例会,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治理理论和经历,组织班主任根本功竞赛,包括理论知识笔试;教育案例评比;演讲竞赛;主题班会方案设计,通过学习、交流、实践,加强了班主任的改革创新认识和工作才能,促进主题教育的有效开展。2)注重校园文化建立,凸现吴健雄精神。课题组充分利用吴健雄形象、精神和品德这一人文资源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营建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气氛。在以吴健雄人文资源为背景德育教育气氛的陶冶下,学生获得了主动和谐的开展。3)以吴健雄精神为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课题组在吴健雄精神引领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吴健雄的人文和科学创
14、新精神,感受伟人的文化陶冶和精神的力量,使每位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认识,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在体验中构成良好的思想质量和科学情感态度。4开展子课题4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创新认识的策略研究的工作子课题组主要采取理论学习法、行动研究法、经历总结法,针对本人学科特点,结合总课题详细安排,扩大研究群体,组织全体老师通过“学习 感悟 设计 实践 反思 改良 总结”的研究方式,开展“生本教育实验”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和探究,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科学知识、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科学方法、在动手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提高学生创新认识。详细研究工作:1)专家引领,理念决定方向课题组
15、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分别邀请原山西省教科所所长杨进发先生,生本教育创始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和江苏省丹阳六中朱万喜校长、荆志强主任来校做报告。课题组老师既享受了前沿的教育理论又得到了一线的实践培训,引起了对课题的深化考虑,找到了研究的抓手-“生本教育”,更加明确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的方向。2)自我研习,认识决定行动20XX年秋季以来,学校每月一次组织老师学习有关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先进经历的文章、著作以及国家最新政策法规,并撰写学习心得。先后派13位老师赴广州学习调查,屡次组织全校性的老师心得交流,共21位老师做了主题发言。课题组老师更是时刻把握教育动向,紧跟素养教育步伐,使不断更新的
16、理念内化为自觉的认识。3)同伴互助,沙龙催生感悟学校分别于20XX年7月12日、11月27日、20XX年1月31日举行了三次主题沙龙活动。老师们围绕“我帮你学”的主题,从“前置性学习任务设计、小组建立、生本课堂组织治理”等方面,结合本人的课堂实践,交流了对生本理念的深化体会和课堂实践的成功做法。课题组老师一致认为,在素养教育、新课程改革和五严规定的大背景下,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新情势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才能等科学素养,生本教育是十分有效的抓手,是真正解放学生学习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教育。通过沙龙,老师对生本教育有着独到的理解,而且以主人翁的态度对课题进展了全面、到位
17、、深化的考虑,同伴互助使老师更会学习、会理解、会考虑。4)课堂磨练,实践促进提高自课题施行研究以来,课题组一直扎根课堂,开展了三次课题研讨课、四次生本课堂教学展示和屡次生本课堂教学调研活动。反复的课堂磨练,课题组老师坚持尝试“先学后教”方式,不断探究如何有效、因材设计“前置性作业”;深化考虑,有序、因才治理小组学习;科学合理组织学生讨论,努力改良学生课堂展示效果;研究有机、因势评价鼓励学生等。“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不教而教”的理念已深化人心,“前置性作业-小组讨论-课堂展示”课堂教学流程已初步构建。学生学习状态良好,积极投入,敢于发言,擅长思辩。生本教育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有力后盾。5
18、)课后总结,反思构成思想课题组每开展一次研讨课,在集体听课后进展研究总结,以小组集体的智慧,对研讨课进展深度剖析,梳理出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有益尝试,分析出潜在的有待改良拓展亮点,挖掘出下阶段的重点打破之处。通过常态开展反思性教学研讨,课题组在总结中突出反思,在碰撞中构成思想,以思想指导行动,以行动验证思想。4开展子课题5开展机器人教育,培养学生制造力的研究的工作子课题组采取咨询卷调查和跟踪随访,对典型个案进展系统观察与剖析,理解学生学习机器人后的感受,研究分析机器人教育对学生制造力培养的优势与存在的咨询题。还进展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研究,认真上好机器人课,组织机器人第二课堂活动。在详细的工作情境
19、中,探究机器人活动的施行途径,边实践,边探究,边修正,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研究如何通过机器人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制造力,并不断总结经历,撰写个案。三、课题研究初步成效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通过“学习 感悟 设计 实践 反思 改良 总结”的研究方式,老师经历了思想的洗礼和实践的检阅,从对课题方案的感性认识到对研究过程的理性考虑,老师们都能侃侃而谈-个个“拉得出”,从有认识地将理念落实在行动,到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常态化,非常多老师驾轻就熟-人人“打得响”。生本课堂的实战演练,使学生的观念逐步转变,思想趋于成熟,分析考虑渐显深化,自我学习逐步自觉、自悟。生本,把老师、学生与学校紧紧连
20、在一起;课题研究,生本实验,使学校目睹老师、学生的共同开展;师生的隐性成长,充实着本人的生命,丰富着学校的内涵。学生层面(一)学生的精神相貌、学习状态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题组通过观察、座谈、调查发觉,学生的精神相貌、学习状态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表如今: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明显改善,学习指向更加明确;学生逐步构成科学的学习态度,他们在对待平时的家庭作业时,能坚持独立考虑按时完成。在遇到不会解答的难题时,根本不放弃,而是多角度考虑。学生根本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一些陈述性知识时,他们能遵照本人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本人动脑筋想方法,考虑用恰当的、合适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一些程序性知识或带有挑战性的内容时,学
21、生会借助课本和参考书提出假设并解答,在解答后会重新检查,并试着总结解题方法。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学生开场学会独立思维,自主学习,且呈现良好的开展态势。(二)机器人小组屡获佳绩课题组通过开展机器人教育,加强对课堂教学、兴趣小组活动和机器人竞赛等的研究,学校机器人小组屡屡获奖。XX年4月,在江苏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知识产权局、省青青年科技基金会结合举办的江苏省第十九届青青年科技创新大赛“常青藤”杯机器人大赛中,我校获得团体亚军,我校学生获FLL工程挑战赛、机器人灭火竞赛、机器人踢足球竞赛和常规竞赛四个工程一等奖。XX年7月,我校参加了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和国际青青年机器人世界杯组委会结合主办的20
22、XX苏州国际青青年机器人世界杯赛,在RoboCup青少组搜救竞赛中,我校获得了中学组搜救竞赛独立队亚军和联队亚军。XX年12月,我校在江苏省第十五届青青年科技模型竞赛第一届科普机器人大赛中,获灭火接力团体冠军。XX年4月,在江苏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知识产权局、省青青年科技基金会结合举办的江苏省第二十届青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狮山”杯机器人大赛中,我校获得机器人灭火竞赛、机器人踢足球竞赛工程一等奖。09年12月,我校在江苏省第十六届青青年科技模型竞赛第二届科普机器人大赛中,获灭火接力团体冠军、个人冠军。09年12月,我校参加了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和RoboCup中国委员会、科
23、技部高技术研究开展中心结合主办的“20XX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第一分区赛”,获得双足竞步机器人竞赛中学组狭窄足印和穿插足印两个工程的冠军。学校层面(一)学校科研在传承中开展独有的吴健雄人文资源及其深远的辐射作用,逐步构成了学校独特的办学优势和传统。课题组坚持继承传统,依托资源,创新开展,正在构成以主打课题为线,以生本教育实验为抓手,以德育、教学和科技特色为整合的学校科研网络,营建了浓重的课题研究气氛。(二)课堂教学改革在开展中提升学校一直坚持研修、实践、感悟齐步走,课题、课堂、课程相交融,实现科研、教学、治理共开展。课题组在生本教育理念引领下,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改革教学方式为途
24、径,实现了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开展提升。课堂由传统的老师一讲到底转变为学生陈述知识要点、讲解解题过程、总结做题思路。老师努力做到“不见自我”,最大程度地突出了学习的主体-“学生”。教学环节上,学生经历了领受、领悟和提升三阶段。老师预备的前置性作业(学案)-有质,能抓住学科最本质最根本的内容,巧妙设计跟踪训练和变式练习,举一反三,方便学生领受;适量,在不妨碍其他功课的前提下,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才能又无需非常刻意地完成,有利常态化施行生本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看书阅读时认真细心,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言,交流展示时落落大方,整个课堂,学生显得自觉、自然、自由。(三)老师队伍在提升中优化课题组依照学校师资
25、队伍详细情况,通过咨询卷调查、座谈和观察等,深化理解大部分老师的开展需求,采纳老师主动成长、课题推进开展、科研孕育人才的老师开展策略,成长了一批中青年骨干老师,推出了一批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都有所成绩的典型老师和群体。特别是施行生本教育实验以来,老师根本把“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总结反思、研修提升”成为一种生命自觉,科学理论素养迅速提高。由于有了生本教育实验这一抓手,老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比往常有明显提高。老师会观察考虑、会分析研究,在20XXX年“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微型课题申报中,我校共立项10个课题,列太仓前位。近三年,老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和获奖比率明显提高,由20XX年老师人均
26、发表、获奖论文篇数0.43篇提高到20XX年的0.98篇,两年增长了1.3倍。课题组接着借助学校生本教育实验的推进,围绕“生本治理、生本课堂、生本效劳”三个层面,更好营建老师成长的立体环境,有力促进所有老师“教学、治理、研究才能”不同程度提高,学习型、研究型团队逐步构成,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稳步持续开展。(四)科技教育特色在优化中凸显学校的科技教育,尤其是机器人教育已经出名省内外,走出国门,构成特色。通过课题研究,以科普宣传周活动、机器人活动、青青年科技模型活动、天文观测活动等常规活动,进一步弘扬吴健雄科学创新精神,把吴健雄人文资源的开发和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浸透到科技教育中,提高学生创新
27、认识和科学素养,由苏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到20XX年度江苏省青青年科技活动 “五星级”先进集体,学校品牌得到稳固,学校科技教育特色进一步凸现。 四、课题研究差距反复考虑研究思路,认真分析课题运作环节,全面总结经历教训,课题组发觉有来自课题方案的、研究者本身的以及来自学生等方面的缺乏与差距,现主要剖析自我,得到点滴感悟,以待今后改良。1弄明白研究主要内容和目的是前提课题组老师一定要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潜心考虑研究现状,认真寻找处理对策,科学合理提出研究目的,克服急于冒进和研究外表化、方式化。2理清晰操作思路是保障必须用系统论的观点观察咨询题、分析咨询题、研究咨
28、询题和处理咨询题,理清研究内容的逻辑顺序,有主次重点地构成操作思路和研究蓝本,保障各项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益。3深挖掘课题活动是策略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支撑下,严密围绕研究内容,精心组织筹划课题活动,充分表达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效劳的功能和促进学生、老师和学校开展价值和意义,有机将研修、教学、治理整合起来,发挥系统构造的功能,收到 “四两拨千斤”的实效。4提炼研究成果是关键厚积薄发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策略,课题组要注重每一个研究活动的施行、每一个微小成果的积累、每一位老师成功的积淀,以丰厚课题研究的成果。但是,有概括才有迁移,高度提炼研究成果是延伸课题意义的关键,课题组要提高本身的提炼概括才能,从堆砌的成果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提醒出成果背后的规律性的内容,真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消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