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七章思考题(期末复习).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01852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七章思考题(期末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七章思考题(期末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七章思考题(期末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注意:不要随便改动文档格式,以免丢失内容!第7章1、名词解释:民俗、饮食民俗、年节、餐制 民俗,又称俗、风俗、习俗、民风、风尚、风俗习惯等。民俗是民间社会生活中传承文化事象的总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传袭的基层文化,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的事象。 饮食民俗是指人们在筛选食物原料、加工、烹制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即民族食事活动中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也称饮食风俗、食俗。 年节是有固定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有特定的主题和活动方式,约定俗成并世代传承的社会活动日。 餐制是从生理需要出发,为了恢复体力而形成的饮食习惯。2、民俗与官方仪礼的联系及区别有哪些? 区别是民俗

2、乃民间风俗; 官方仪礼为规范和行文制度化的礼俗。 联系是官方的文化通过向民间推行,往往也可逐渐形成民间传承的风俗,这是文化自上而下的渗透;民间文化的上行,最为明显的是官方“成文法”的拟定,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民间的“习惯法”为基础的。3、中国食俗一般包括年节食俗、居家日常食俗、人生仪礼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内容。4、若按民族成分来认识,中国食俗可以有汉族食俗、少数民族食俗等类别。5、年节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天文历法 2、生产与生活习俗 3、重大历史事件 4、个人、家庭或家族类庆日习俗6、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说法。南北朝以后, 屈原 一说由楚地逐渐传播到全国,为大部分地区所公认,并相沿至今。

3、7、端午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 。8、端午节俗中的两项最主要活动是裹粽食粽和龙舟竞渡9、 粽子 是中国历史第一美食,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艺术特型食品,是文化积淀最丰富的食品。10、粽子定型伊始就是北黍南糯 。11、吃粽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 纪念屈原 。12、端午时,民人午时饮少许 雄黄 酒,将余下的涂抹儿童面额耳鼻,并挥酒于床间,以避虫毒。13、赏月、吃月饼、瓜果、“摸秋”、“送瓜”是各地中秋节流行的习俗。14、重阳节,现各地仍有登高、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食蟹等风俗。15、全国多数地区祭灶用灶糖 ,其他祭品则因地而异。16、年节食俗的文化特征有哪些? 1.多元复合:人数众多,涉及社会各层面 2.

4、崇祖好祀:以祈上苍的保佑与神灵的庇护 3.讲求功利:透着趋利避害的功利性 4.异乎寻常:各家饮食生活水平所能达到的较高或最高水准;人们的心态和举动。 5.区域差异:不同地区、民族有独特的饮食文化 6.功能显著:显著的社会功能17、上古时期人们采用的是 二 餐制。18、周代贵族们开始采用 三 餐制。19、大约到了汉代 代,一日三餐的习惯渐为民间所采用。20、直至今日,总体上看, 一日三餐 食制仍是中国人日常饮食的主流。21、我国古今的食物结构各是什么样的?这种变化对于现代绿色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为了适应现代健康的绿色生活应建立怎样的食物结构? 汉族传统的食物结构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果,外加少量的肉食。 以畜牧业为主的一些少数民族则是以肉食为主食。 我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谷食多、肉食少的食物结构。 不过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这种状况有所改变,肉食比重已明显增加。22、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23、宗教信仰食俗的特性表现在哪六个方面? 群体性、自觉性、忌讳性、神秘性、功利性、复杂性24、在伊斯兰教食物禁忌中,以禁食禁食猪肉 的习俗最为严格,最为普遍。25、 清真 是中国穆斯林特有的专用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