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南怀瑾《论语》诠释与孔子思想阐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0018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怀瑾《论语》诠释与孔子思想阐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怀瑾《论语》诠释与孔子思想阐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怀瑾《论语》诠释与孔子思想阐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3卷第2期2023年6月温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Wenzhou PolytechnicVol.23 No.2Jun.2023南怀瑾论语诠释与孔子思想阐发DOI:10.13669/ki.33-1276/z.2023.020吴龙灿,孙迎雪(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摘 要 南怀瑾以经史合参、三教互释、经验实证的方法诠释论语,认为论语是一部“教育”之书,其精髓在于尊师重道,强调师道尊严对文化传承、道德教育、领导社会的重要作用;强调“为政”中要注重自身学养,君子要始终秉持人文文化的精神,为社会现实服务,君子应当坚持义利统一,建德立功。尽管论语别裁也引发

2、了一些批评,但瑕不掩瑜,南怀瑾的论语诠释和孔子思想阐发,对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贡献,在中国当代文化史上享有重要地位。关键词 论语别裁;南怀瑾;尊师重道中图分类号 B222.1;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2023)02-0026-07Nan Huaijins Interpretation of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Analysis of Confucius ThoughtWU Longcan,SUN Yingxue(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Zhejiang,325035)Abstract:Nan H

3、uaijin interprets Analects of Confucius by combining scripture and history,mutu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ree religions,and empirical demonstration.In his view,as a book of“education”,the essence of Analects of Confucius lies in respecting teachers and valuing the Tao,emphasizing the important role

4、of the dignity of teachers in cultural inheritance,moral education,and guiding society;it is also emphasized that in“serving the government”,peopl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ir own learning and cultivation,and a gentleman must always uphold the spirit of humanities and culture to serve society by a

5、dhering to the unity of righteousness and profit,and building virtue and merit.Despite some criticisms triggered by Anthology of Analects of Confucius,one flaw cannot obscure the splendor of the jade.Nan Huaijins interpretation of the“Analects of Confucius”and the elaboration of Confucius thought ha

6、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academic thought,thereby,occupying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culture.Key words:Anthology of Analects of Confucius;Nan Huaijin;respecting teachers and promoting education2023-03-04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2wsk488);南怀瑾书院项目“南怀瑾经典诠释与教育思想研究”吴龙

7、灿(1969),男,浙江永嘉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历史文献学及永嘉学派研究;孙迎雪(1999),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南怀瑾(19182012),浙江乐清人,中国当代教育家、人文学者,著有大量儒释道经典诠释与研究著作,为文脉和道统的接续,以及民族精神的振兴、国民的人文教化和发展做了大量有益尝试。论语别裁是南先生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代表作,南怀瑾以生动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和史料,博通古今,经史合参,论述论语对个人修养提升、对整个社会精神根基建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处处体现了他忧国忧民、通经济世的儒者情怀,体现了他对整个社会思想教化

8、所作的创想和努力。南怀瑾毕生以孔子为榜样,以教师自任,积极实践儒家思想及其教育理念,为中国儒家经典的文本诠释、思想研究和儒家经第 2 期27社、孔学堂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多家公司亦将论语别裁辑入合集中。截至2020年,论语别裁销量突破150万册。早在2002年,韩国播种人出版社就将论语别裁翻译出版,后又被陆续翻译为日、英、法、德、意等多国语言。2 论语别裁的社会积极影响20世纪90年代“国学热”兴起,论语别裁在大陆出版后,便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与追捧,许多中青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学者是通过南怀瑾国学著述阅读开始启蒙的,学界对于南先生研究也逐渐从少到多。1996年,复旦学报以“南怀瑾著作与中国

9、传统文化”为专题对南怀瑾现象进行了讨论,并刊登了徐洪兴世俗化: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途径“南怀瑾现象”之我见1等10篇文章,肯定了南怀瑾著述的学术思想水准和其对大陆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当时的新闻报道也对南怀瑾将传统经典进行世俗化传播持肯定态度,赞成南怀瑾为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生命力,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南怀瑾在学术通俗化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位真正的文化学者。姜义华认为南怀瑾的写作是学术通俗化的一种成功尝试:“对深奥繁杂的问题,能够明白晓畅地阐述清楚,动人以情,晓人以理,不仅需要以学术思想转移人心世道的志向,而且需要博大精深的学术功底。南怀瑾先生对儒、释、道三家之学都有很高的造诣。他对孔、孟之

10、道,宋、明理学,有独到的见解。对老子,对历代兵家与谋略学,别有会心。对唯识学,对禅学,对密宗,有独步千古的参透。他以儒家之学入世救人,以道家之学拨乱反正,以释家之学出世离尘,并使三家之学融合为一,这是南怀瑾先生能够得心应手地以学术的大众化推进大众的学术化的基础。”2 陶祝婉、沈潜撰文指出,之所以形成“南怀瑾热”,是因为南怀瑾的著述适应道德人心疗救的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了必要的现代化、世俗化、大众化的调整、转换3。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传承发扬孔子“无处不可以为教,亦无时不可以为教”的教育精神,阐发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做出重要贡献。3 对论

11、语别裁的批评对论语别裁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文字训诂错误和思想阐发两方面。在文字训诂错误方面,有学者认为南先生对论语很多词语的原义理解错误,如邵盈午专门撰文批驳南怀瑾“六经注我”,以为典普及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一、论语别裁的成书与影响1 论语别裁的成书与传播南怀瑾从事国学经典普及教育数十载,讲学内容涵盖了儒、佛、道及诸子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等多个方面。南怀瑾幼时于私塾接受传统儒家文化教育,师从叶公恕、朱味渊等人研习经史子集,17岁前往杭州国术馆求学,其间参禅访道,文武双修。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讲学于云南、四川等地大学,1949年定居台湾后,南怀瑾陆续出版了禅海蠡测等书籍,并自此真正

12、开始了以著书立说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的生涯。他先后任“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及研究所教授,数次主持禅七法会,并成立东西精华交流协会等文化交流协会,创办人文世界等杂志。后侨居美国,辗转我国香港地区等多地讲学。1987年,牵头修建第一条合资铁路金温铁路,居间促成“九二共识”。以基金会的形式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三十多所大学的研究。晚年在江苏兴办太湖大学堂,在民间被尊称为“南师”“国学大师”,国内外各界人士纷来景从。著有大量经典注释与研究著作,其研究的儒家经典主要集中在“四书”、周易等,而论语别裁是南先生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代表作。论语别裁是南怀瑾先生多年论语讲演录的整理稿。从196

13、2年首次公开设立讲座讲解论语到1997年论语别裁由台北老古文化出版社首次出版,经历近15年时间。南怀瑾于1962年应杨管北居士邀请,讲解论语,仅有六篇,初集为孔学新语 论语精义今训发行。1974年4月至1975年3月,又应“恒庐”邀请讲论语,在讲学过程中,蔡策跟随左右,补充资料,将之整理成稿件。自1975年4月1日至1976年3月16日,青年战士报连载了整理过的论语新义,深受读者欢迎,获得了热烈反响。于此同时,论语别裁的部分章节也在人文世界杂志连载,也受到读者的喜爱。在读者的热切盼望下,南怀瑾于1976年月成立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重新整理排印,在李平山先生资助下准备出版事宜。论语别裁1977

14、年一经出版,畅销于港澳,至1988年已再版18次。199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首次将论语别裁改为简体字,由南怀瑾先生增写引言,在大陆出版,发行之后,截至2022年再版6次。东方出版社、漓江出版社、世界语出版吴龙灿,孙迎雪:南怀瑾论语诠释与孔子思想阐发第 23 卷28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其论语诠释中不乏错逞私智望文生义之处,诸如八佾中“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一句的解释,他认为南先生显然昧于古人行文中的通假用法,将通“无”的“亡”理解为亡国的“亡”,有悖“古文”的规范。4 高振铎 论语别裁纠谬等论著,也针对南怀瑾的经典诠释内容的错漏疏失之处进行分析纠正和重新探究,认为他对字句的诠释不够严谨,有

15、失于“每下一义,泰山不移”的训诂精神5。在论语思想阐发方面,有的学者批评南怀瑾否定论语历代注疏诠释和反对程朱理学化阐发使读者陷入浅入难深出之弊。李零称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迂腐、陈腐、谬误、悖理,一应俱在”,只配“文盲半文盲乡野村夫们看看”6。以上批评,苛责严斥,缺乏同情的了解,未免偏颇;有的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足为训。论语别裁一书确实有些字词解释失当,但瑕不掩瑜;经典诠释可以各圆其说,实无可厚非。论语别裁一书旁征博引,会通三教,对民间普及传播传统经典论语和传统文化精神贡献极大,而非误导民众。南怀瑾以其自身对世事和人生的感悟,开拓性地将语录体文字的内在逻辑展示给读者,为学习论语提供了富有趣

16、味、喜闻乐见的路径,读者热烈欢迎且受益匪浅,证明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传播尝试。此外,南怀瑾在论语等经典诠释方面卓有成就,他的经典诠释方式和文章风格虽未必合乎现代学科体制要求的标准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规范,但却能深入浅出、触类旁通、自成一家,将古圣先贤思想和传统经典义理生动诙谐地传达给广大读者,大有功于中国传统经典和文化精神在传统文化传承断层之后的慧命重续。二、论语别裁的经典诠释方法1.经史合参在论语别裁中,南怀瑾充分运用了经史合参的诠释方法。南怀瑾自幼深刻体悟经典文化精髓,把握经史传统,阐发经典的本义。他特别强调经文的作用,以史证经,以经解经,在对经典进行注解时,将经文相互贯通,通过经史阐

17、明经典的原理。“古人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方法,有一句话叫经史合参。什么叫经呢?就是常道,就是永恒不变的大原则,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这个原则是不会变动的。但不是我们能规定的它不准变动,而是它本身必然如此,所以称为经。而史是记载这个原则之下的时代的变动、社会的变迁。我们要懂得经,必须要懂得史。拿历史每个时代、每个社会来配合。这样研究经史,才有意义。”754-55例如南怀瑾在解释“温、良、恭、俭、让”时,采用礼记 经解的内容进行讲解。经解篇说:“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意思是,到一个地方,看社会风气,就可知道它的文教思想。经解篇接着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所谓诗的教育,就是养成人的温

18、柔敦厚。讲到温、良、恭、俭、让这个“温”字,就得注意孔子所说诗教的精神。(现在我们不偏向于这方面,暂时只作一参考。)“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以于五经,在经解中,只用几个字,就将每一部书的精华思想予以表征。7 3 5-3 6温、良、恭、俭、让不仅是人格修养、人品熏陶的结果,还是“六经”等经典教育的结果。除此之外,南怀瑾还用司马光、顾亭林的论断证明春秋时期社会风气的变乱,在解释“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一句时,则引用唐代宗和郭子仪的君臣相许,以为作为领导者要有“察察之明”,又要宽容仁善7130。南怀瑾强调为

19、学应当兼采众长,超越古今,使经典充分发挥现实教化的作用。他在对经典进行诠释时频繁引证史事和经文,使得经典更加丰富而有趣。2.三教互释儒、释、道三教互通构成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思想精神内核。南怀瑾的人生经历与三教密不可分,三教构成了他的思想精神内核。他幼时接受私塾教育,熟读“四书”“五经”,长于武术,二十余岁在四川潜心学习佛典,又拜袁焕仙为师,修道参禅多有会心之处,三十三岁时,又前往西藏等地参访各派宗教,其间为了修学,在峨眉山中闭关修行三年。此后的一段时间,南怀瑾以修行的姿态到处寻师,中途不断吸取各家知识,逐渐形成对儒、释、道三家的见解。他的人生经历与王阳明“为学三变”有所会通,“初溺于任侠之习,

20、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8。两人早年都曾沉溺佛道,而最后归于儒学本位,形成第 2 期29以儒学为根基的道。在解释“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句时,南怀瑾认为宋明理学空谈性命之学,只注重道德学养,而忽视了国家社稷,并将佛道视为异端。他特别提出:“在孔子当时,没有佛家,也没有道家,在当时儒道不分家的。以儒、佛、道三家的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心,是唐代以后的事。”785 他认为,宋儒之学实际上是吸收佛道二家的法门,“仁者核之心也”,仁便是道体的心空境界,孔子所说的异端,是走特殊路子钻牛角尖的异端。在南怀瑾看来,儒释道是中华文化精神的核心,正是儒释道的互相交汇融合,造

21、就了当今的中国文化。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还采用许多佛道的概念语汇对字句进行解释,如“十世可知也”,南怀瑾则以为佛家的“三世”即是儒家的“十世”,等于说千秋以后将来的世代795。他还以释迦牟尼的拈花一笑比拟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7146,以佛家三十二法相中“不见顶相”解释颜回的“仰之弥高”7343。以道家吕纯阳“浮名浮利浓于酒,醉得人间死不醒”描述孔子“不为酒困”,用老子“上善若水”诠释“逝者如斯夫”,认为道如流水之态,本质不变7354。南怀瑾推崇傅大士之“三教合一”,认为三教互相偷师,随时代变易兴衰。从周代“易、礼为核心的天人思想”,到诸子百家争鸣时期儒、道、墨特立独出,经历诸多朝代的调整产生了

22、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儒家又兼采各家之长。在论语别裁的诠释中,南怀瑾立足儒门,融摄三教,他整合多家学术思想,儒、释、道互相参释,不落俗套,采攫各家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自己的精神信念,融入到著作的字字句句中。3.经验实证论语别裁也体现了南怀瑾经验实证的鲜明诠释特色。论语别裁切合当下人伦日用、社会实践的义理阐释,引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儒释道经典的热爱。南怀瑾经历近现代几十年历史变迁,广涉政军商学,出入百家,结合中西,人生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形成注重经验体用、实干实用的学术特色。作为温州人,他深受永嘉学派一脉影响,推崇道德与事功并重。南氏不仅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具有武术、禅定、养生

23、等传统修炼工夫的实践经验。以儒家思想为学问根基,强调日用即道、体用不二,亲切易懂,而道家养生、佛法修证的亲身实证,又略具神秘主义色彩。他深入体悟中西方文化差异,融合自己学习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的经验,关切同样身处巨大变迁中的朋友们的经验教训,形成独特的生活智慧。因此他以人生体悟诠释,又以生活经验检验学问实效的态度,三教经验参通,中学与西学碰撞交融,从生命科学、政治谋略等多领域进行学问探讨实证。他以出入诸家提炼出的生命智慧对经典中的章句进行解释和修正,经常援引自己几十年来的亲身经历或朋友的切身体验作为例证,别开生面而又切中时弊。在阐释“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时,南怀瑾用朋友“养寇自重

24、”的经历对道家的“无为而治”进行批驳,进而说明“为政以德”的重要意义。讲到这里,说一个笑话,当年抗战期间,有一个朋友在一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当保安副司令,他差不多天天都在外面剿匪,我问他:“你们地方上哪来这么多土匪?”他怪我一天到晚留心天下大事,连鹅毛扇都不去拿,不会当军师。我问他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说:“如果把土匪都剿完了,我们怎么办?”我说你们原来是这样干的。他说:“不是我们要这样干,是邻县要这样干,把土匪赶来赶去,剿的次数多,功劳多,他们要这样干,那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也有人说刘备是曹操培养出来的,假如他不培养一个刘备,就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了。7 5 4南怀瑾以自身或朋友亲身经历来阐发论语

25、的地方比比皆是。如在解释子张问陈文子仁时,南怀瑾引用朋友坐牢后感慨世态炎凉之事,解释陈文子并没有仁的观念,因此也谈不上仁的修养7187。在诠释“孔颜之乐”时,以自己漂泊半生的亲身经历鼓励青年学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建立稳固的精神文化根基7346。三、孔子思想阐发1.尊师重道南怀瑾认为孔子的论语是一部“教育”之书,其精髓在于尊师重道,强调师道尊严对文化传承、道德教育与领导社会的重要作用。“千秋万代的事业,要影响得悠久而博大,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7237 在教育中,师道是整个“天地君亲吴龙灿,孙迎雪:南怀瑾论语诠释与孔子思想阐发第 23 卷30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师”道德伦理秩序的

26、体现,也是领导者的必备素养。南怀瑾尊师崇道,他认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尊严,涵养了中国教育的正气和骨气,也包含着充分的长幼之间、臣属之间的道德伦理秩序。他以孔子的师道作为一个合格施教者的不二标准,又将师道扩展开来,认为施教者同时也是合格的政治领袖。由此而言,师道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伦理和政治秩序具有重要作用。南怀瑾认为,于弟子而言,孔子不只是老师,还是领导者,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能力,观察每个弟子的为人处世,帮助弟子反躬自省,从而推动弟子在社会上找到适合的职分和位置774。而对于一般弟子,只要能够将心中的“仁”念应用于日常社会,就是“师道”的发挥。现在,孔子告诉我们说,这个学生“入则孝”,在家

27、里是个孝子。“出则弟”,出门在外面与兄弟分开了,怎么弟呢?就是在外面,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天下都是这弟字的意义。“谨而信”总之,所谓谨慎不可流于小器,这点修养要注意,这个人能谨慎处世而信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一切都言而有信。同时又“泛爱众”,有伟大的胸襟,能够爱人,尤其在此时此地来讲,对同志的友爱,扩而充之,对其他人的友爱。理论上讲起来很容易,而广泛的爱人,那就是“君道”“师道”的综合,爱天下人就如爱自己一样。7 2 7再进一步,南怀瑾认为“天地君亲师”一以贯之,君道、臣道、师道三道合一,其中的秩序就是“师道”,正是这一精神的渗透发挥,才形成了尊师重道的观

28、念。谈到过去的道,在人文世界的道中,就有这三道:一个是“君道”,讲究如何领导,如何当家长,如何当国家的领袖,乃至如何当一个班长,这都是“君道”。其次是“臣道”,就是说我们怎样做一个忠实的部下,怎样帮助人完成一件事。再其次“师道”。中国过去文化中,这三道是合一的,所谓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换句话说,那时的教育、行政、司法和教化(教育与教化,应该有其不同的意义,我们将来再讨论。)集于一身。那么师道的精神就形成了中国人尊师重道的观念。7 2 5忠臣对君主履践臣道就相当于学生遵守师道,学生对师长也要行劝诫谏言之责。对于他所管辖的百姓,镇守一方之臣则是“师道”,行管理教化之责,引导人民向善。“领导者应

29、当使民如承大祭。这个“民”就是群众。“现代而言,是指对于一般老百姓,对群众社会的领导,为大家做事的时候,要负起责任,担负这个责任的态度,要如承大祭一般。”7425南怀瑾不仅将孔子视为宗师,还认为他是合格的领导者和“君主”,为后世“师道”提供了范本。他认为师道不仅在师生关系中产生作用,也是师者修养和学识的体现,师者修道修业,教学相长。“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南怀瑾以“功成、名遂、身退”作为道德修养完备的最高阶段,师者明进退,为师能够在道德上进行示范,作为领导者则可以通过政事教化民众。教育是为政治体制服务的,领导者应当学问深厚、德行良好,能够引导社会思想和道德的方向。君子立身处世的原则在政事上得到

30、应用会使文化和教育得到发展。“中国文化,也就是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所传承的文化的总称。”7287南怀瑾主张对民族文化抱有坚定的态度,在南怀瑾对论语的诠释中,时时处处都在强调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而尊师重道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血脉。人文文化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在整个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育的堤防崩溃是国家祸乱病态的根源7307,在政治混乱动荡的年代,与政治密切相关联的教化是保存火种的关键。“第一,文化精神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培养承先启后的继起人才。第二,注意奖励后起之秀,导之使他发扬光大。”7161有了安定的社会基础,有了根深蒂固的文化教育,然后才能“世

31、而后仁”。南怀瑾将孔子的理想社会描述为一个礼治完备,文教昌盛的世界,冀求中华民族经过近代的风霜洗礼后,更加重视文化与教育的作用,为当代社会的文化繁荣打造坚实的基础。南怀瑾诠释论语中的“尊师重道”,认为其中不仅有“师道”的精神,还有“仁道”的发挥和扩充,更有人文精神贯穿其中。他在诠释中总结概括的尊师重道思想,对当代教育具有深刻的警醒作用。2 为政之道论语别裁中认为,孔子并不谈假大空的政治第 2 期31哲学,也经常回避谈论具体的政治事务,南怀瑾以人为本,从做人的人情世故这一基本点出发,探讨孔子的“为政”之道,核心是孔子对人民的教导管理之法。“孔子所提的为政是教化,教化是中国文化的名词,不能看成是教

32、育。教是教育,化是感化,但过去又不叫作感化,而叫作风化。为政的意义包括了教化。”751在“为政”中,士不仅要通达人情世故,还需要在政令中贯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人文精神。“为政”要靠道德良好的“士来实现”,士要受政治教育,学习法令规章。7302“士”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也是具有政治能力的群体,能够将道德运用于政治。被选为士的人,要受政治教育,学习法令规章。士出来做官,执行任务做公务员,就叫出仕。所以他是说一个读书人有读书人的风格。“不可以不弘毅”,“弘”就是弘大,胸襟大,气度大,眼光大。“毅”就是刚毅,有决断,要看得准、拿得稳,对事情处理有见解。为什么要养成这两个基本条件呢?因为一个知识分子

33、,为国家、为社会挑起了很重的责任。7 3 0 2南怀瑾认为,士德修养不是最终目的,其更是为了在政治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对士的要求中,他表现出强烈的经世致用的政治意识。“为政”要求士承担责任,将自己的仁德和智慧传递给更多人。这样一来,对士的学问和道德就有了更高要求,“学问好、德行高以后,不论从政或者做别的事,都能得心应手”7299。南怀瑾将孔子之“教”与“为政”解释为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教化达到社会的思想进步,整个社会都在繁荣富强文教振兴的道路上行进,每个时代都是如此,唯有达到文教的兴盛,才能够综合提高社会公民的素质,实现孔子设想的理想社会。南怀瑾将中国的所有哲学概括为“人的哲学”743。人如何

34、进行自身的道德修养,如何修养到完满阶段,如何将修养推广开来简而言之,就是“做人伦理的道德”。学问通达,个人修养到位,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就能够合理处理社会事务。“政治的原则,就是正己而正人,自己先求得端正,然后方可正人。”7447以自身的学养言行作为教化的范本,通达人情世故使得政令顺利施行。孔子所讲从政的经验,是他对人情世故透彻到极点的体现7485。南怀瑾从孔子的自述出发,认为孔子所讲“为政”的经验,是他几十年来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在“为政”的过程中,学问和为人处世是不能分离的,只有学问不会应用,就是书呆子。“学问的道理,并不是只读死书,而是注重现实人生中的作人处世。古人的书本,书本上就是有道

35、,从书本上去修正作人做事的道理,这个样子就叫作好学。”745处世也是学问的一部分,君子可以处世,懂得人性和人情,就能够参与政治了。人情世故是政治的核心,唯有明白“人情世故”这几个字的内涵,运用到“为政”中,才能实现“安居乐业”这一政治最高理想。“为政的道理就是要真正能多懂得人情世故。”765“不管是为政或做事,是要靠人生经验的累积。而人生经验累积成什么东西呢?简单的四个字 人情世故。世故就是透彻了解事物,懂得过去、现在、未来。故就是事情,世故就是世界上这些事情,要懂得人,要懂得事,就叫做人情世故。”765 只有懂得人情世故,才能良好地平衡为政各方面的关系,顺畅通达地下达政令,使得社会各层面井井

36、有条,进而实现经济文化的繁荣。3 义利之辨南怀瑾为说明“君子”这一抽象代名词,将君子与小人对比。“中国文化的所谓君子,是与小人对立的名称,等于是个符号。”7656“君子不器”,其含义是真正的君子不应该局限于某种特定的功用,而应该随时势变易,坚守己道。亦如周易 系辞所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君子专注于道,而不关注自己是否成名或获得现实利益。但是,“君子不器”,不排斥君子首先是有用的器这个前提。南先生认为在修身养性的同时掌握实用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作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个人。”714“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

37、上来,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715 南先生认为出世入世,既有学养,又要求积极入世。他推崇叶适所言:“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9 他认为读书是为了个人修养,也是为了能在社会中承担相应的具体社会事务和责任。南怀瑾认为,利在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对追求正当利益的做法予以肯定。追求富贵是人之常情,但要用正义的手段追求富贵,违背道义的事情不管吴龙灿,孙迎雪:南怀瑾论语诠释与孔子思想阐发第 23 卷32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有多大的诱力都不能去做,要用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取正义之财。同时,南怀瑾认为颜回的志向极为可贵,

38、“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要在贫困的境界中固守节操,坚持自己的修养和志向,这才是真正顶天立地的气度和修养。南怀瑾将孔子的义利观概括为“见利思义”,并将之视为社会中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他要求人“看见对自己有利的事,能多考虑一下义的方面。义就是宜看看这个利是不是合理、合情、合法”7503,当一个人面对利益的诱惑时,首先要坚持德性和操守,在义与利之间找到平衡点。南怀瑾生于温州乐清,深受永嘉学派影响。在论语别裁中,他提倡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能因利害义。“不以事功取胜,以道德为先,才可胜残止杀,化解人们彼此斗争、仇恨、残杀的心理。”7470他肯定追求财富是人之本性,但一定要先符合道德

39、,符合社会秩序。因之,要超凡入圣,必须先缔造一个德性修养较好的“中人”,这类人能够平衡好义利关系,以义为先,恰当追求利益,才具备了进阶成为君子的条件。“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这两句话,是对自己作人做事的一个尺码,一个考验。”7500 知人论世,让一个富贵之人保持不骄不馁是比较简单的事,然而要让一个处于贫困状态,甚至连起码的生存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的人毫无怨言,这是很难做到的。不以利益改易本心,无论何时追求利益都不能违背人生道德价值,始终保持君子的修养和风度,就能固守道义,“因为富贵只是生活的形态,不是人生的目的,我还是从我所好,走我的路”7255。他还批驳李斯、吴起等法家一脉,自身学养并没有深厚

40、就追求现实名利,“仁”道未成,是对政治的污浊。南怀瑾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像南容一样,不仅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还懂得进退之机,自保之法,君子善于审时度势。“不但有用世的才具,也擅于自处之道”7166。君子不为己谋求私利,而是普惠众生。“一个人广泛地博施济众,要为整个人类谋福利事业。”7238“仁”应当是在道义范围内,使整个社会得利,“儒家是讲保留适度的自私,慢慢扩充到为公”7239。君子在完善自身修养的同时追求圣王的境界,君子在追求“仁”的过程中是循序渐进的,首先自重自养,然后博施、济众。四、结 语南怀瑾以经史合参、三教互释、经验实证的方法诠释论语,并将经典诠释应用于毕生各阶段多元化教育实践,以

41、经典原著为载体,依托家庭、学校、社会多位一体促进当代社会的人文教化,也极大地推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传播和践行。南先生在论语别裁中以“师道”为中心大力阐发孔子思想贡献,他认为孔子的论语是一部“教育”之书,其精髓在于尊师重道,强调师道尊严对文化传承、道德教育、领导社会的重要作用;强调“为政”中要注重自身学养,君子要始终秉持人文文化的精神,为社会现实服务。为政是教化的重要手段,为政者要从深厚学养出发,懂得人情世故,将诗、礼等学养从自身修养出发,推及下僚民众;君子应当坚持义利统一,建德立功。尽管论语别裁的传统文字训诂和个别词句解释在有些学者看来经不起推敲而引发一些批评,但瑕不掩瑜,不能掩盖其对

42、论语诠释和孔子思想阐发的学术思想贡献,更不能动摇其在中国当代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南怀瑾本人及其代表作论语别裁虽在学界不乏争议,但南怀瑾仍是当之无愧的文化传承者和革新者。参考文献1 徐洪兴.世俗化: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途径:“南怀瑾现象”之我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43-44.2 姜义华.学术的大众化与大众的学术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42.3 陶祝婉,沈潜.“南怀瑾现象”综论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4 邵盈午.“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从南怀瑾的古文今译再论学术编辑的职能定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5.5 高振铎.论语别裁纠谬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5):6.6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41.7 南怀瑾.论语别裁M.北京:东方出版社,2020.8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卷三十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401.9 叶适.叶适集M.刘公纯,王孝鱼,李哲夫,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1:607-608.责任编辑:陈 凯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