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南京云锦的模件化思维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0007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云锦的模件化思维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南京云锦的模件化思维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南京云锦的模件化思维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1第 36 卷第 17 期 2023 年 9 月Vol.36 No.17September 2023艺术科技1 模件化与中国艺术德国学者雷德侯在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一书中指出,中国古代艺术活动中存在“模件化生产”现象。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创造如此规模庞大且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是因为中国人发明了以标准化的零件组装物品的生产体系,零件可以大量预制,并以不同组合方式迅速装配到一起,从而利用有限的常备构件创造出变化无穷的单元1。在书中,他将这些构件称为“模件”。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和其他同类型著作的不同在于,从内容编排结构来看,它不是将纯艺术与工艺分开阐述或层层递进,而是将

2、它们有机结合,从开篇对汉字的模件化分析开始,到后面对青铜器、兵马俑、瓷器等分章介绍。在笔者看来,全书结构也在遵循着一种模件化思维:汉字是典型且基础的模件化作品,有“笔画偏旁文字文本”的模件组成方式,让读者初步领略模件化的生产过程,对模件化思维有一个基础认知以后,再分章节从不同的艺术工种来论述模件化。全书章节的并列也如同模件化中的构件一般,以不同门类的内容作为基本要素,每个章节作为模件,最后八个章节组合形成全书体系,这样的著书过程十分耐人寻味。另外,除了书中提到的八个方面以外,其模件化理论也可以延展到更多领域乃至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模件化思维开阔文化艺术视野,从对模件的理性思考与规律总结中汲取

3、方法论。基于此,笔者以南京云锦作为切入点,南京云锦的织造技艺复杂,可以从模件化的角度分析宏伟壮丽、令人惊叹的云锦艺术品,论述模件化思维在南京云锦中的具体表现,并结合当代设计实践活动阐释模件化如何在 21 世纪发挥独特作用,以展现中国古代传统造物的模件化思维方式与精神理想,为云锦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参考。2 溯源:南京云锦模件化思维的形成条件模件化的造物思维是民间手工艺在历时性维度中积淀的经验总结与规范,是手工艺人和接收主体在同一文化空间中的集体意识显现与表达2。南京云锦模件化思维的形成可以追溯至更早的时期,因为南京云锦本身离不开丝织业的产生与发展、生产方式的变迁、织造工具的迭代以及其他多种因素

4、的共同作用,这些因素所包含的模件化倾向是后来云锦模件系统形成的基础。南京云锦的模件化思维研究缑彦哲(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要:南京云锦是我国传统丝织工艺品中的典型代表,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云锦艺人通过不断创新并总结经验,将其凝结成云锦的独特艺术基因。文章从模件化思维的角度探究模件化与模件体系在南京云锦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云锦在当代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提供思路,让云锦在当代能够继续焕发生机,蓬勃发展。具体而言,通过溯源南京云锦的形成发展条件以展现在此过程中的模件化倾向,再从云锦的织造技艺、劳动分工以及云锦口诀三个方面分别论述模件化思维在云锦构成要素中

5、的具体表现,最后结合时代背景阐述模件化思维对南京云锦的活态传承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南京云锦在织造技艺、劳动分工以及图案构成等方面所形成的规律性经验总结和规范,以及依照该方式所进行的造物实践,体现出一种模件化的思维方式:织造技艺由对应典籍所提供的工序步骤来展现、劳动分工由专属机构和专人各司其职来完成、图案创作依照云锦口诀中的相关内容来设计。这种模件系统几百年来代代相传,经过云锦艺人和接收群体的不断调整与完善,使云锦这一古老民间艺术更加充实与丰富,彰显出无限的变化与生命力。南京云锦在其漫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存在模件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模件化及模件体系对云锦的图案创作、生产织造以及劳动分工等方面产生了深

6、远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模件化并非完全固定不变,它会随着时代发展生发新内涵,出现新变化,利用模件化思维是当代云锦创新传承发展的一个关键方向。关键词:南京云锦;模件化;织造技艺;传统造物中图分类号:TS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7-0071-0472艺术研究2.1 丝织业的产生与发展丝织的材料源于桑与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制绢的国家,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罐上刻有蚕的连续图纹、作为象形文字的甲骨文中有“蚕”与“桑”的文字,种种史实表明先民已经有了养蚕的经验;而作为礼乐重器和地位等级象征的青铜器上刻有蚕纹与采桑图,也证明了桑蚕业在当时占据重要地位。据考

7、古学家的看法,战国后我国丝织品生产在各地盛行,至汉代纺织业作为普遍的民间手工业发展起来,当时部分地区设有专门为皇室织造丝织品的官营作坊,招雇女工生产,此时已经出现了劳动过程分工的模件化趋势,有负责监管之人和负责生产织造之人。后来明清时期继续延续与发展这一方式,官方会专门设置对应机构如织局、衙署去组织生产云锦,不同部门的职能也不尽相同,各自分工明确、各司其职。2.2 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以男耕女织为基本模式的家庭生产方式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表现之一。汉代画像石中有一类题材便是“纺织图”,早期的丝织业便是由妇女自织发展起来的家庭手工业,后来逐渐有了皇家织造,这是南京云锦发展的基础。男耕女织的家庭

8、式生产需要考虑成本等各方面因素,为了保证自给自足,在制作材料和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想要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就需要一个稳定且保守的模件化程式,这为云锦的模件化思维形成打下基础。2.3 织造工具的迭代发展云锦织造使用的工具是花楼织机,在此之前,观察汉代画像石上的图案可知,当时已经有了简单织机用来织造较为简单的纹样图案,且有可能是配合挑花棒织造复杂花纹。根据当时画像砖所展示的图案可以看出,由于使用的织造工具较为特殊,一个人难以独自完成所有操作,同时也是出于对效率的考虑,操作织机的人员一般各自分工,通过配合共同完成整个织造活动,这里每个人负责对应的织造程序就是一种模件化表现。从简单织机到用来织造云锦的

9、大花楼织机,工具层面的迭代变迁强化了这种分工,大花楼织机因其本身操作原理就需要两个人协力而作,拽手在上提花,织手在下投梭与盘织。2.4 远销国外的出口需求丝绸之路自开辟以来,便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商路。自西汉以来,丝织业十分发达,除了满足皇室、官府以及百姓需要以外,还是外交时常见且重要的国礼,华丽的丝绸受到西方人的喜爱,更有甚者不惜以高价竞购。面对大量的出口需求,我国需要提供更多的丝织品,因此需要提高效率,这也侧面推动了云锦模件系统的形成。3 南京云锦中模件化思维的表现南京云锦由机具、线料、花本、配色、图案、织造等要素构成,其中每个部分都包含模件化思维,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云锦织造这门古老

10、而精湛的技艺,将云锦这门涉及多重内容的技艺看作一个整体,那么机具、花本等要素就是构成这一整体的具体模件。如果单独看待每一个模件,每个个体的内部也蕴含着不同的模件化思维。3.1 织造技艺中的模件化思维3.1.1 织造工序中的模件化关于织造技艺的记载可以追溯至明代天工开物一书,书中乃服与彰施两个部分与云锦的纺织密切相关。乃服记录了从蚕种到缫丝造锦的一系列工序以及不同类型的织物做法,共 35 节内容。彰施则记录了染料及提取制作方法,共 5 节内容。有了织造技艺标准与工序对应的模件体系,手工艺人就可以据此学习和进行生产织造。乃服中提到“凡织帛,罗、纱筘以八百齿为率,绫、绢筘以一千二百齿为率”3,这句话

11、规定了织造不同种类的丝织品所需的经线数目,从事织造的艺人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数值穿入恰当数目的经线。因此,人们可以依照规定内容计算用料、确定分工以及组织劳动,从而提高效率,强化标准化工序,使模件体系更加稳固,也促进了这一系统的普及、推广与传播。3.1.2 挑花结本中的模件化云锦的织造由经线与纬线相交编织而成,需要利用缎纹的方法织出丰富的花纹,如果没有参照只用手拨动,使经纬相交进行图案织造,就会导致图案不准确且做工较慢。花本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方格纸上标出经纬线的交错关系,挑花时按照该图将丝线和棉线等装上挑花架,便能高效挑出所需图案,形成原始花本,然后在此基础上复制,即“倒花”。因此,一旦有

12、了确定的花本,就可依据花本不断倒花,进行批量化的生产。在上文所提到的挑花堂中,有专人负责制作花本,云锦织工便可根据不同花本对应不同的图案样式,需要某种类型的图案,就根据所对应73第 36 卷第 17 期 2023 年 9 月Vol.36 No.17September 2023艺术科技的花本来织造,这就是挑花结本中模件化思维的表现。3.1.3 织造机具中的模件化云锦织造所使用的机具如大花楼织机,在使用它进行织造活动时必须由两个人共同操作,挽花工与织花工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织机致使生产活动的机械化以及产品的复制批量化。同时,据天工开物记载,除大花楼织机以外,还有一种“腰机”,它的形制与大花楼织机相

13、比小许多,用来织造巾、帽等形制较小的物件和较为轻巧的绸、绢等。因此,根据不同服饰材料、尺度、大小等要素使用具备不同功能的机具,也是一种模件化思维的表现。3.2 劳动分工中的模件化思维3.2.1 官营体系中的模件化云锦的织造涉及官署和民间两种渠道。首先,云锦劳动分工中的模件化思维体现在当时官方设置的专有部门之中。据清会典记载,“凡上用缎匹,内织染局及江宁局织造;赏赐缎匹,苏杭织造”4。这表明官方对云锦织造的规范,开设了专门的云锦织造部门并且规定了各个部门的职责。也就是说,织造云锦必须在特定部门由专人开展,不同部门的人所负责的事项也不同。在清代,官办的江宁织造局这一机构还专设挑花堂,负责设计纹样与

14、制作挑花结本。比如,宫廷需要一款为皇帝所用的龙袍,那么一般先由专人提供彩色纹样稿,交由挑花堂进行挑花,而后交给织造工人负责织造,如此劳动分工明确的织造过程蕴含着模件化思维。3.2.2 民营手工业中的模件化除官营体系外,还有存在于民间的丝织业。在明代,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机户,清代乾嘉时期逐渐发展壮大,至道光年间各类机台的总数达 5 万台,这是南京丝织发展的鼎盛时期。民间的手工艺呈现出作坊式、家庭式和自给式的特点,制作材料和人力资源有限,且受到官方的严格管制,如需要缴纳机房税收、向织造衙门申请文凭并经批准以后才能开织,为保障经营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量,其造物方式渐趋稳定与保守的模件化

15、程式,进一步巩固云锦的模件化思维。3.3 云锦口诀中的模件化思维观察云锦图案,可以发现其种类繁多,但内在逻辑有共通之处,这是因为云锦艺人创作云锦图案时遵循云锦口诀,蕴含在口诀中的模件化思维影响着最终形成的图案样式。云锦口诀是充满智慧的云锦艺人经过造物实践后所总结出的规律,由于经过了漫长时间流转以及云锦口传身授传承方式的局限,因此部分口诀遗失。现存口诀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配色口诀“妆花色谱”,图案口诀“纹样总诀”“花卉总诀”“具体画诀”。3.3.1 配色口诀中的模件化鲜艳且大胆的用色是云锦的重要特征之一,云锦艺人常用间晕、边色和地色三种方法来处理颜色。间晕是为了使颜色过渡、色彩调和,边色常用金

16、属色来丰富画面,地色则常用深色形成色彩基调,保障云锦色彩鲜艳的同时还变化多端。关于如何搭配颜色,“妆花色谱”中有详细的说明,精简为口诀的配色经验分为两色间晕、三色间晕以及边色与地色三个部分,配色口诀所形成的模件体系使人们只需根据口诀提到的对应颜色进行搭配,就能产生明艳美丽又和谐的色彩。如此,试色出错的概率降低,也降低了成本,使云锦的织造生产更加经济。3.3.2 图案口诀中的模件化在具体画诀中,有关如何画龙是这样描述的:“头大、颈细、身肥、尾随意。掌似虎,爪似鹰,腿伸一字方有劲。”观察不同图案中龙的形态,可以发现其特征的相似之处,比如龙头较大,龙口均为开张,显得威严有气势,龙身肥硕蜿蜒,其周身一

17、般有火焰、宝珠等图案作为衬托。云锦艺人根据口诀的描述创作,其龙特征相似而具体细节又不尽相同。又如,云锦图案中常出现的花卉题材,其中的花头部分也有程式化的特点,观察图 1 所示的六种不同品种的花卉图案,可以发现这六朵花整体造型轮廓都呈现饱满的圆形,且六朵花的花瓣均为团状,以中间花心为始向外交错包裹。再仔细比较可以发现,牡丹、芙蓉与蔷薇的花瓣呈现圆形,而绣莲、香莲和木笔的花瓣都是尖状。诸如此类的图样还有很多,可以从中找到图样的相似之处,并且对应口诀了解其背后的编码逻辑。云锦艺人创造图案时,遵循口诀使图案有其内在逻辑和规律性,规范了创作标准,提高了创作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口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云

18、锦艺人对口诀的理解与调整,口诀不断变化,从而出现更多富有生机的云锦图样。74艺术研究图 1 六种不同的花头样式(注:选自徐仲杰等南京云锦)4 云锦模件化思维在当代的活态传承云锦的模件化并非全盘挪用,照搬照抄,而是依据具体情况有所变化。例如,上文提到的云锦口诀的传承,云锦艺人从口诀中提取对应的模件,并将模件构成不同的云锦图案和样式。在这个过程中,艺人会灵活创造与即兴改编,根据自身对图案理解的差异以及时代的特性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南京云锦更符合当时的时代主题。不仅在古代是这样的,在如今也依然灵活应用云锦的模件化思维。例如,南京云锦博物馆在 2023 年初推出的云锦纹样杯垫独具特色。杯垫以玉兔作为主体

19、图案,玉兔周围环绕着各类花卉、山石等,上方有四合如意云、明月和喜鹊纹样,寓意平安喜乐、吉祥如意。值得关注的是图案下方江崖海水纹的再设计,用可爱且富有现代感的胡萝卜纹样局部替换了原有的传统江崖海水纹中的部分元素,设计师大胆进行再设计与创意转化,使产品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及趣味性,更契合当代审美,提高了文创产品的附加值,也为云锦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开拓思路。另外,模件化的设计构思可以对有限的内容进行无限的变异和组合5。可以依托数字化平台创造更多可能性。比如,将云锦现有的骨架、图案、配色等要素进行分类收集至线上库中,通过控制对应参数生成新的序列组合样式,并且可以通过线上平台邀请更多人参与其中,为人们带

20、来丰富的文化体验,让更多人领略云锦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南京云锦。5 结语本文通过对南京云锦模件化的相关研究,总结云锦模件化思维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在当代的活态传承,为云锦在当代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南京云锦所蕴含的模件化思维在于云锦织造技艺、图案以及劳动过程等方面,尝试从模件化视角分析南京云锦的艺术基因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内在符码及逻辑规律,为云锦在当代的传承提供思路,以期让这门璀璨辉煌的艺术在世人面前展现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参考文献:1 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4.2 王星星.凝结的基因:民间手工艺模件化造物

21、中的“图”与“技”J.美育学刊,2021,12(6):110-117.3 潘吉星.天工开物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56.4 张道一,徐颷.南京云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46.5 李鑫扬.基于模件构思的黄梅挑花图案设计研究J.美术大观,2020(10):87-89.作者简介:缑彦哲(2001),女,新疆昌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上接第22页)创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扬州“非遗”文创产品的未来发展策略与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扬州非遗好物”品牌形象,提高扬州“非遗”文创产品的销量与文化影响力,推动数字科技与“非遗”文创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双丰收。参考文献:1 田甜.基于 S-O-R 模型的非遗文创产品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 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36(12):116-124.2 高凌,张梦霞.消费者非遗产品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9(1):126-135.3 王沛,胡发稳.民族文化认同:内涵与结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1):101-107.4 石美玉.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决策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8(7):247-251.5 温鑫淼,刘宗明,李麟.基于非遗文创的品牌构建与探究:以湘西地区土家织锦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9):55-59.6 韦曦.智能传播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场景传播研究 J.传媒观察,2021(12):62-68.7 王昭.体验经济视域下数字沉浸文旅的创新性发展 J.江西社会科学,2022,42(8):190-197.8 曾振华,罗俊.基于数字化传播时代的消费者分析 J.新闻爱好者,2011(22):47-48.作者简介:秦紫仪(2002),女,江苏徐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指导老师:邓天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