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例二教案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例二主教人:张丽萍 教学目标:1、 经历服装搭配、饮食搭配的探索过程,掌握简单事件组合方2、 体会符号简洁、明确的优点。3、 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图形的直观性和数形结合的好处。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事件的组合方法,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做到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体会图形的直观性和数形结合的好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自主探究。 春天到了,小红要去春游,她想穿得漂漂亮亮的,但不知道穿哪件衣服裤子好些,小红犯难了。你能帮助她搭配穿什么衣服吗?(出示课件上装、下装的图片)二探究新知(一)
2、图形或文字直观呈现。 已知小红有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每次上装和下装只能各穿一件),那么一共有多少种穿法,怎么来搭配上装和下装呢? 学生理解题意,自主思考,请学生回答(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展示两种方法(上装不动和下装不动这两种思路) 学生讲完一种思路,出示课件(出示时注意强调:在连线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生回答:按顺序) 先选上装(上装不动):一件上装可以与三件下装搭配,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装也可以与三件下装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两个三种不同的穿法)。 先选下装(下装不动):一件下装可以与两件上装搭配,有两种不同的穿法;另外
3、一件下装也可以与两件上装搭配,也有两种不同的穿法;同样的道理,另一件下装是一样的。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有三个两种不同的穿法) 提问:上装数量、下装数量与搭配方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23=6(种)(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这是2个3与3个2的问题) 23=6(种)或32=6(种)(二)图形表示法:画实物太麻烦了,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比较简单呢?(用什么代替衣服)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画一画。同学们都画完了,看老师是怎么画的,出示课件。(三)除了用图形表示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符号代替呢?(字母)出示课件。小结:通过上面两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共有6种穿法。我们可以将实物抽象为
4、简易符号或字母来进行搭配,这样比较简单直观。出示课件,提问:上装数量、下装数量与搭配方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呢?怎样列算式呢?生回答:23=6(种)(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这是2个3与3个2的问题) 23=6(种)或32=6(种)三、深入理解 1现在,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刚刚学习到的方法,来帮老师搭配营养早餐。 题目:饮料有豆浆和牛奶,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和面包(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 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请同学们用简单的符号代替连一连。并写出算式。 课件演示, 每一种饮料有4种不同的搭配方式,那么2种饮料有24=8(2个4)种不同的搭配方式 每一种点心有2种不同的搭配方式,那么4种点心有42=8(4
5、个2)种不同的搭配方式。 2点心搭配:33=9四、巩固练习(习题)1、书上104页第4题。出示课件,大家一起解决。 2、拍照。 3、公园之行。草原之行。五、教学反思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一数学知识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三年级难度又有所提高,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它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围绕这一目标要求进行了实践,感觉基本上达成了本课的教学要求,同时也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结合本节课教学的情况进行反思。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
6、学习兴趣。在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是这样编排的:例2编排的是服装搭配,属于组合内容;在练习中安排了一些配合例题的巩固性练习。在备课时,我对例题的素材进行反复的思考,并且参考了许多相关的案例设计。经过多次更改,创设“游数学广角”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点-游数字乐园(数字搭配)-拍照早餐草原、公园之行一系列的情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2、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渗透数学思想。本节课选择的四个教学素材并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育教学价值。比如在服装搭配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
7、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有用连线的方法、有用文字书写的方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本环节的引申部分,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同时在素材的搭配种类上也有了拓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寻找搭配方法时,我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活动中得出避免重复和遗漏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逐一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尽管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但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是出现了重复或遗漏现象。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本课所学内容,有些题型略加改变,学生便无从下手了。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