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母语为壮语者普通话上去声偏误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99344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语为壮语者普通话上去声偏误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母语为壮语者普通话上去声偏误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母语为壮语者普通话上去声偏误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项目“云南民族地区学前幼儿普通话教育及资源建设研究”()作者简介:雷珊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助教 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教育部 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生活状况/:/./.陈彧.可视化软件 在师范生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母语为壮语者普通话上去声偏误研究雷 珊(曲靖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 云南 曲靖)摘 要:声调辩证一直是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因而声调偏误分析便成了声调辨证中的重要环节 利用 汉化版语音分析软件 以广南县学前儿童教师为研究对象 对其普通话上去声偏误进行声学分析 并将实验数据与普通话的声调格局进

2、行对比 发现母语为壮语者普通话上去声偏误表现为上声曲折度不够 调型平缓 去声调型呈缓下降趋势 去声下降幅度不够 究其原因主要源自壮语舒声调负迁移及语言环境的影响关键词:少数民族 上声 去声 偏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概 述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持续提升 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 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 中 明确提出了 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到 的目标 云南作为多民族、多语言的省份 普通话推广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利用到文山州广南县进行“童语同音”学前教师培训计划的机会 调查了当地学前儿童教师学习普通话的情况 培训的学前

3、儿童教师 大多数属母语为壮语者 这些教师在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时总带有一定的“乡音”调查发现此现象产生主要是因为声调中上、去声发音问题所致 因此主要以上声和去声作为研究重点 借助 对发音者在说普通话时的上、去声进行声学分析 以期通过实验研究 发现其上去声偏误二、上、去声习得实验设计(一)测试对象参与测试的对象为文山州广南县“童语同音”培训班四班的学员 共 人 但 名学员虽为壮族 会说壮语的仅有 人 且 人中 仅有 人的父母均是壮族且会说壮语 为了充分了解母语为壮语者真实的语音面貌 实验仅选择了这五名母语为壮语且自身和父母均会使用壮语进行交流的女性学员作为实验发音者进行录音 她们分别是、和 其中

4、与 的普通话水平等级为二级乙等、和 的普通话水平等级为三级甲等(二)测试材料普通话声调与壮语声调存有异同之处 若单独选录某一声调 发音者会出现发音不自然的问题 数据有效性会受到影响 因此 实验中所使用的测试材料是按普通话中一声、二声、三声、四声的顺序依次排列的汉语常用字第 卷 第 期 年 月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中的单字调 发音者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录音后 分别提取三声与四声的数据进行分析 具体样字如下:表 单字调样字 妈 八 一 嗒 乌 麻 拔 遗 达 吴 马 把 已 打 午 骂 爸 亦 大 物(三)测试材料收集所

5、收集的实验材料主要借助 语音分析软件 在录制发音者声音时 单声道默认为 通过基频测量功能测出发音者单字调的基频 再利用 等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四)测试结果的测量与分析研究的重点在于从调型、调域和调值三方面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测量与分析三、实验结果通过对比五名测试对象与普通话发音人 在上声与去声的调型、调域及调值三方面的测试数据 可以发现本次测试对象有如下上、去声偏误:(一)上声习得实验结果 调型 下图为、母语为壮语的五位发音者与普通话发音者 的上声基频曲线图:图 母语为壮语发音者与普通话上声基频平均值对比图从上图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曲线的走势来看、和 的上声基频平均值曲线均呈先降后升

6、的趋势 但、和 下降与上升的幅度较平缓 而 呈缓下降到骤降再到骤升的趋势 总体上看 五位发音者上声调型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但曲折度普遍偏低()从 来看、和 的上声基频曲线上的起点基频值都高于普通话、和 的上升基频曲线上的拐点基频值高于普通话 的上升基频曲线上的拐点基频值低于普通话、和 的上声基频曲线上的终点基频值均高于普通话 调域 根据 语音分析软件所测出的发音者上声基频平均值 计算出了五位发音者上声的两个调域 这两个调域分别是调域 和调域 调域 记录起点与拐点基频值之差调域 记录拐点与终点基频值之差 具体数值见下表:表 母语为壮语的发音者与普通话发音人 的上声调域表单位:赫兹发音人 起点基频

7、 拐点基频 终点基频 调域 调域 为了更加直观地呈现测试对象上声调域与普通话上声调域的区别 设计了如下上声调域对比图:图 母语为壮语的发音者上声调域 与普通话上声调域 对比图从上图可以看出 的调域 为 赫兹、和 的调域 大于 说明三位发雷 珊:母语为壮语者普通话上去声偏误研究音者上声下降度高 与 的调域 虽小于 但差值较小 说明 与 上声下降度与普通话相当图 母语为壮语的发音者上声调域 与普通话上声调域 对比图从上图可以看出 上声的调域 为 赫兹 除 上声调域 大于 外、和 上声调域 均小于 这说明除 外 其余四位发音者上声上升度远低于 综上 母语为壮语的发音者上声下降度和上升度与普通话上声的

8、下降度和上升度存有明显差距 五位发音者中有四位发音者的上声曲折度较平缓 调值 为了进一步分析发音声的偏误还从调值入手 对发音者上声的发音情况进行了解表 母语为壮语的发音者上声调值与普通话上声调值对比表发音人调值从上表可以看出 五位母语为壮语的发音者上声调值均与普通话上声调值不符 从上声起始调值来看 五位发音者均高于普通话 从拐点调值来看 只有一位发音者与普通话一致 从终点调值来看 五位发音者均高于普通话 根据石峰先生对北京话声调的分析 北京话上声调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按此结论来看 五位发音者的上声调值均不在此范围内 也就是说 五位母语为壮语的发音者上声调值存有偏误 主要表现在下降度或上升度不足

9、 曲折度较平缓(二)去声习得实验结果 调型 下图为、母语为壮语的五位发音者与普通话发音者 的去声基频曲线图:图 母语为壮语的发音者与普通话去声基频平均值对比图从上图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从曲线的走势来看、和 的去声基频平均值曲线均呈下降趋势 其中 下降幅度最大 下降幅度最小 且在下降前有一段平直状曲线 但总体上看 五位发音者去声调型均呈缓下降趋势()从 来看、和 的去声基频曲线上的高点基频值都低于普通话 可见 五位发音者的去声是低降调 调域 通过 语音分析软件所测出的发音者去声基频平均值 计算出了五位发音者的去声调域 以此分析发音者去声的下降程度 具体数值见下表:表 母语为壮语的发音者与普

10、通话发音人 的去声调域表单位:赫兹发音人最大值最小值调域通过表 的数据可以看出、和 中 调域值最大的是 最小的 可见 去声调域与去声下降幅度呈正相关为了更加直观的呈现测试对象去声调域与普通话去声调域的差值 设计了如下去声调域对比图第 期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第 卷石锋 王萍 北京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中国语文():.图 母语为壮语的发音者去声调域与普通话去声调域对比图从上图可以看到 去声调域值最大的是 即普通话的去声调域 五位测试对象中去声调域值最小的是 即 最大的是 即 去声调域最大的 与 之间的差值为 差距明显通过上图可以看出五位发音者的去声调域均小于普通话的去声调域 可见 他们的去声下降度

11、不足 调值 为了进一步分析发音者去声的偏误 还从调值入手 对发音者去声的发音情况进行了解表 母语为壮语的发音者去声调值与普通话去声调值对比表发音人调值 根据石峰先生对北京话声调的分析可以得出 北京话去声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在此区间内都符合去声的特征参与测试的发音者 去声调值为 去声调值为 去声调值为 去声调值为 去声调值为 与石峰先生所陈述的去声特征均不相符 可见 母语为壮语的发音者存在去声起始点调值低 下降幅度小的偏误四、母语为壮语者普通话上、去声偏误分析 通过将发音者上去声调型、调域以及调值三方面与普通话上去声三个方面的对比 可发现:(一)上声偏误 母语为壮语的学前儿童教师上声调型或平缓或

12、跌宕 从五位测试对象的上声调型图可以看出 有四位发音者的上声基频曲线图曲折度不够 调型较平缓 有一位发音者的上声基频曲线图虽有明显曲折状 但曲线呈现的是骤降后又骤升的态势 母语为壮语的学前儿童教师上声下降度和上升度与普通话差异较大 通过对五位测试对象上声调域的分析 可以看出有三位发音者的下降程度远高于普通话 有四位发音者的上升程度远低于普通话 高降低升使得发音者的上声大都较平直 母语为壮语的学前儿童教师上声始点及终点的 值较高 测试结果显示 五位测试对象上声起始点的 值较高 均始于第五度或第四度 五位发音者中有三位发音者拐点与起始点差值大 下降程度相对较高 有四位发音者拐点与终点差值小 上升程

13、度相对较低 五位发音者上声终点的 值较高 均处于第五度(二)去声偏误 母语为壮语的学前儿童教师去声始点的 值低 通过对测试对象去声调值的分析 五位发音者去声始点的 值均低于普通话始点的 值 其中又有一位发音者去声最低点 值又高于普通话去声最低点的 值 母语为壮语的学前儿童教师的去声调型有呈缓下降趋势 通过对测试对象去声调型的分析 有一位发音者去声调型在下降前有一段平缓曲线 说明其去声呈缓下降的趋势 母语为壮语的学前儿童教师去声调域值较小 通过对测试对象去声调域的分析 五位发音者去声调域值均小于普通话去声调域值这也说明发音者去声调型呈缓下降趋势(三)上、去声偏误成因分析 受壮语标准音与土语相互影

14、响 壮语标准音声调有 个调值分别为、雷 珊:母语为壮语者普通话上去声偏误研究石锋 王萍 北京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中国语文():.曹坤黄晓娴.论壮语声调对壮族民歌旋律的影响.歌海():.、和 在云南壮语中 虽也有 个调值 但与壮语标准音调值并不相同 以侬话为例 个调值分别为、和参与实验的五位发音者中有三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侬话 另外两位多使用壮语标准音 调查发现 较多母语为壮族的学前儿童教师在日常运用壮语时 说话者与听话者会根据彼此的土语种类 选用合适的语言进行交流若双方并非来自同一支系 壮语标准语则成为了沟通的桥梁 壮语舒声调负迁移 无论是壮语标准音还是土语的声调 均以舒声调为主 这与普通话上

15、去声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 参与测试的五位发音者有四位发音者出现了上声曲折度不够 上声较平缓的偏误 在去声部分 五位发音者都出现了降调下降程度不够 去声缓下降的偏误 可见 母语为壮语者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 壮语舒声调的负迁移直接影响到上去声下降或上升的程度 是上去声偏误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习方法运用不得当 在普通话声调辩析过程中 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不经相同 有的通过手势带读 有的采用头颈摆动 还有的端坐指读 采用手势带读的常出现手势与声音不同步的问题 采用头颈摆动的常出现调值不准 气息不稳的问题 而端坐指读的又会出现四个声调发音近似的问题 参与测试的五位发音者中 有一位发音者在上声部分出现骤降骤升

16、的情况 主要原因就在于发音者为了将上声发准 有意采用头颈摆动的方式 刻意发出曲折调 使得上声由第五度直降至第一度 又由第一度升至第五度 学习方法运用不得当 将会出现事倍功半的问题 语言环境的影响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从广义上来看主要有课堂语言环境和自然语言环境对于学龄前儿童教师而言 课堂语言环境主要是以线上或线下的普通话培训课程为主这样的培训课程课时安排较集中 时间短 强度大 所以 在课堂语言环境中 学习者只能了解自身的发音问题 若想彻底解决问题 提升普通话水平 必须在自然语言环境中不断锤炼 但根据笔者的走访发现 在自然语言环境中 无论是教师与教师 还是教师与儿童 鲜有完全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场景 即便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学前儿童教师也不得不考虑少数民族儿童的比例 普通话加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模式时有发生 ():责任编辑:张桂明第 期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第 卷陆保成韦名应.壮语教程.云南大学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